(託馬斯·愛德華·勞倫斯)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於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文:桌面戰爭兵棋 | 賽文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戰中湧現出的最有魅力的人物之一。起初勞倫斯並不是那麼傳奇,而在美國記者洛厄爾·託馬斯的大力宣揚之下,勞倫斯的故事滿溢著浪漫色彩,頗有《天方夜譚》的韻致,他的傳奇與當時的塹壕戰殘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託馬斯·愛德華·勞倫斯寫過自傳《智慧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後來又出版了一部精簡版的《沙漠革命記》(Revolt in the Desert),戰爭結束後回到故鄉,其戰後生涯也頗具神秘色彩,曾匿名加入英國皇家空軍和陸軍,但最後卻死於一場摩託車事故當中,這些所有的事件都給勞倫斯增加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增加了他的傳奇度。大衛·裡恩在1962年重新拍了一部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這部電影更為直觀的講述了勞倫斯在中東的傳奇故事,儘管它有一些不符合史實,但這並不影響在這部電影的幫助下,勞倫斯的傳奇形象經久不衰,延續至今。
(在沙漠中的勞倫斯)
勞倫斯的早期生涯
1888年8月16日,託馬斯·愛德華·勞倫斯在威爾斯的特雷馬多格(Tremadog)出生,他誕生的家庭並不是很幸福,由於勞倫斯的母親是未婚生子,所以他一直羞於自己的私生子身份,這也許就造就了他的性格。
(勞倫斯的活動路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之前,他是一名考古學家,曾經18歲的他騎自行車遊歷了整個法國,對英法百年戰爭時代的古堡進行了深刻的考察,19歲的勞倫斯獲得了牛津大學耶穌學院每年50英鎊的獎學金,大學時期T.E.勞倫斯獨自前往中東地區,徒步考察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境內的十字軍古堡遺蹟,並且都寫入了他的畢業論文《12世紀末十字軍運動對歐洲軍事建築風格的影響》,這片論文即使在牛津也是一片十分優秀的論文。畢業以後成為了一名考古學家,而憑藉他在大學時期就在中東活動,十分了解那裡的情況,1914年T.E.勞倫斯加入了軍隊後,他作為情報官員被派往開羅工作。1916年10月在希賈茲地區,他開始了在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哈希姆家族的軍隊中服役歲月。
(在阿拉伯人眼中的外籍英雄——託馬斯·愛德華·勞倫斯)
戰爭中的勞倫斯
1914年,奧斯曼帝國作為德國人的盟友宣布了參加戰爭,這一下整個中東戰區發生了混亂,奧斯曼帝國蘇丹以全世界穆斯林領袖的名義,對協約國進行聖戰。英國駐紮的中東地區的部隊並不適應在當地作戰,經常在與奧斯曼帝國交鋒時損失慘重,當時的英國人在中東地區舉步維艱。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在英軍的正規部隊和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打上了遭遇戰的時候,一場激戰下來英軍有3000戰士陣亡,反觀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才只有1000人左右的傷亡,這個時候英國人意識到,在中東地區的作戰並不利於他們的正規部隊。於是英國政府下令決定轉而扶持海珊,以支持阿拉伯獨立為由,來促使阿拉伯人參加戰鬥。
(勞倫斯帶領的阿拉伯人組成的軍隊)
兩個不同的部隊需要一個中間人擔當樞紐,而這個人就是我們熟知的勞倫斯,一個真正改變了中東戰況的人。勞倫斯是眾多熱愛阿拉伯文化的英國人之一,他為了能夠融入阿拉伯還換上了阿拉伯披風和頭巾。為了讓阿拉伯能夠獨立,一位重要而有影響力的領導者——麥加的謝裡夫之子,海珊·伊本·費薩爾王子起到了關鍵作用。海珊在勞倫斯的鼓勵之下宣布讓阿拉伯獨立,並且進行了大起義,阿拉伯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的長久的統治,並且勞倫斯帶著海珊到各個部落去說服,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團結起來,勞倫斯本人也留下來幫助阿拉伯人民進行戰鬥。
(勞倫斯率領著阿拉伯遊擊隊伏擊敵人)
雖然在中東擊敗奧斯曼帝國軍主要是英國正規軍的功勞,但是阿拉伯遊擊隊也有十分重要的職責:負責擾亂和牽制敵人。而這支阿拉伯遊擊隊就是由勞倫斯和海珊組成,雖然他們有英國的武器支持,但是部隊整體的裝備還是相當落後的,比起德國的盟友——奧斯曼帝國來說。但是勞倫斯利用他豐富的學識和知識,發揮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華。阿拉伯的遊擊隊伍逐漸初露頭角,被稱為遊擊戰之父的勞倫斯帶領著阿拉伯的戰士們避開了和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正面衝突,而是採用了散兵的優勢,分散行動,互相配合,往往能夠給敵軍造成巨大的傷亡。在一次遭遇戰中勞倫斯帶領的部隊偵察到在前方駐紮的敵軍,敵軍的兵力是勞倫斯部隊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但是勞倫斯利用遊擊戰的戰術突襲奧斯曼帝國軍,面對突如其來的阿拉伯遊擊隊的攻擊,奧斯曼軍隊全軍的慌張起來,甚至有些士兵都忘記如何射擊了。結果也不出所料,勞倫斯的遊擊隊全殲奧斯曼帝國軍1700多人,而自己的隊伍只陣亡了2個人,可見勞倫斯的遊擊戰之強。
(伏擊奧斯曼帝國軍是遊擊隊的主要任務)
勞倫斯一戰成名,就這樣凡是勞倫斯的部隊都成了當時奧斯曼帝國軍內心最大的恐懼,甚至奧斯曼的軍中士兵們還在謠傳,沙漠裡住著一批沙之戰士,來無影去無蹤,從黃沙中突然出現襲擊將你們殺死,然後又從黃沙中消失,沒有一絲痕跡。就這樣勞倫斯的威名越傳越遠,成為了當時中東的大英雄,新聞記者也跑去採訪,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事作家B.H.利德爾·哈特將他的朋友勞倫斯寫得十分正面:「第一個非常規戰爭的科學理論」的開創者。
(在戰鬥中,勞倫斯也身著阿拉伯服裝 )
但是勞倫斯的野心並不止於此,他在軍事上大獲全勝的同時,想要在政治上成立一個屬於大英帝國的獨立阿拉伯國家,但這一努力卻完全失敗了。勞倫斯在作戰時都會身著阿拉伯長袍,部分是出於實際需要,但也很有可能是因為他討厭正式制服及其所代表的東西,此時我們也無法考證了。他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在一個會議上一位英國的將軍為他穿得不三不四而大發雷霆。作為顧問和翻譯出席巴黎和會時,勞倫斯身穿英軍制服,頭戴阿拉伯頭巾,這一著裝表明了他深思熟慮的政治觀點。1916年,英法為了秘密瓜分中東籤署了《賽克斯-皮克協定》勞倫斯知道此事以後對此深感憤怒,協定中,英國將得到美索不達米亞和巴勒斯坦,法國則佔領敘利亞和黎巴嫩了,這個安排使得阿拉伯的獨立事業完全泡湯了。
(在沙漠中的戰爭,阿拉伯遊擊隊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戰後的勞倫斯
戰爭結束後,勞倫斯美名與財富雙豐收,按理來說應該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阿拉伯無法獨立一直成為他心中的一個疙瘩,戰後他不停的撮合阿拉伯和英法的談判,而英國和法國政府的野心,讓勞倫斯左右為難,並且他昔日的戰友——海珊,阿拉伯的國王也不願意在凡賽爾合約上簽字,勞倫斯只能放棄甩手不管了。
(歷史上真正的勞倫斯的這張照片成為了他的魅力所在)
後來好奇心旺盛的勞倫斯在家中閒不住,偷偷跑到英國皇家空軍,換了名字去當兵,但是被一些不良媒體認了出來,此後大肆宣揚勞倫斯在空軍部隊中,給當地帶來極大的動蕩,甚至還影響到了部隊的正常運作。勞倫斯沒有辦法只能又換一個名字去當裝甲兵,但是他發現裝甲兵太累了,最後還是以真實名字去了空軍部隊。但是最終還是無法平息動蕩,嚴重的時候還會發生一些暴恐事件,這一切的事故原因還會被那些不良媒體歸結到勞倫斯的身上。最終迫於壓力之下,勞倫斯只能躲著媒體回到家中寫書,幸運的是這段期間他結識了著名軍事家李德·哈特。正當一切都在好轉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1935年,T.E.勞倫斯騎著摩託去送書稿,正當加速通過一個小山坡時,前方發現了有兩個騎自行車的小孩子,為了躲避這兩個孩子,他將摩託車身一橫,急踩了剎車,可是摩託車失去了重心,在路上打轉,雖然躲過了那兩個小孩,但是勞倫斯也摔了出去,頭部受到了嚴重的損傷,沒過幾天就離開了人間。
(但是勞倫斯卻在戰後騎著摩託去送書稿的時候發生了意外)
結語
勞倫斯的一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後幾名帶著浪漫色彩的騎士了,但是在世界戰爭的洪流中,他也只是這個洪流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擁有者傳奇的英雄,也創造出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產物——現代中東。第一次世界大戰有著無數的意料之外的產物,其中之一就是從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中誕生的現代中東,但毫無疑問,它意義非凡。英法兩國阻撓勞倫斯和費薩爾為之奮鬥的阿拉伯各國獨立,這無意之中創造了一個20世紀下半葉主要的混亂之地,並將在21世紀繼續混亂下去。
(土耳其當年留在漢志鐵路上的小火車,也是因為勞倫斯的出現才有現代中東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