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美田氏宗祠大集合,盡顯田家氣派!田家人必看!

2021-03-05 田氏大家族

田氏家祠,它約建於明隆慶至萬曆年間。原佔地5畝,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築.現後院等附屬建築已傾,主體四合院尚保存相當完整.臨街面的九間闊坊仍保存著原來的風貌。均青磚砌壁,蘭瓦覆頂.其中大門三間,闊10.35米,進深7.15米,七架列式梁柱結構硬山建築,高臺作基,青石築成,屋頂採用大式瓦作,雕脊跑獸,飛簷起翹.廊枋上陽琢文字,左"木本",右"水源",中刻"派衍青齊".門上方高懸"荊樹堂"匾額,赫然醒目.院內正堂三間面闊11.13米,進深6.5米,亦七架列式硬山建築,青砌撕縫.雕梁畫棟,立吻增輝,更顯莊重.兩側設有配房,皆五間,配房與正堂之間又各設月亮門可通跨院和後院.院中拜廈由四列16根木柱承擎,重梁起架,青瓦覆頂,前接卷棚,直至正堂.左右延及兩廡,覆蓋整個天井,夏日不曝,冬雪不侵.整個建築群結構嚴謹,布局巧妙,細微處顯現考究,古樸中透著靈秀,雅靜深致,肅穆莊重。

坡尾田氏宗祠位於廣西陸川縣沙坡鎮北安村坡尾自然村。天柱嶺為龍祖山,石頭崗為少祖山,雙砂纏護,辭樓下殿,龍行六起六落,踴起翔舞,經譚八鏡穿田過脈,直奔大坡山北麓扇面展開,結美地於坡尾。堂前有良案可用,左青龍砂氣勢宏壯,右白虎砂圓峰突起,伏虎於堂前。榕江水從左邊悠揚而來與大埇河交匯於左側,羅城四起,山環水抱,此乃一風水寶地也。

田氏宗祠位於郴州市北湖區石蓋塘街道小溪村內,為第三批市保文物。始建於乾隆庚戊年(1790),重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宗祠坐西朝東,院落面積302平方米。內有乾隆年碑、道光年碑各1塊,有古戲臺與「久大堂」, 整個宗祠建築及構件、圖案均有湘南宗祠建築的風格特點。古戲臺與「久大堂」木料表面因年久和受日光侵蝕等原因,油漆剝落嚴重,對風貌影響較大。祠堂屋背瓦片大量老化破裂,椽皮糟朽漏雨嚴重。天井青石板部分變成了水泥板。大門電錶箱鏽蝕爛穿,電線裸露直接釘在木料和牆上,既不規範,也不安全。作為磚木結構的宗祠,除了幾個滅火器外,沒有更多消防設施。

土王廟田氏祠堂 原為自合四合院布局,1974年被毀,現存正殿,面闊五間,磚木結構單簷硬山式,明間為抬梁式,四椽袱前後,牽用四柱,次稍間為穿逗式,四穿用五柱,總面積2189平方米,建築面積270平方米,內有記事碑3塊,是研究土家族古代政治、民俗和擺手舞藝術的遺址。

燕子巖田氏宗祠該祠坐落於木黃鎮東北側,原建廠鄉所在地燕子巖中壩。該處居民多為田姓,其中民國初年有田仕珍曾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大代表、安龍縣縣長等職。

位於山東省肥城市汶陽鎮田東史村,始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祠堂正房共有5間,中間3間硬山單脊,磚石土木結構,東西寬11.44米,進深6米,高7米,垂脊浮雕有纏枝花卉二方連續圖案,大脊用布瓦扣合而成,頂部用黑色布瓦鋪就,仰面朝上;兩邊兩間為耳房,略低於正房,寬3.85米,深6米,高6米,卷棚頂,有垂脊和戧脊,垂脊用黑色布瓦扣合而成。正房東西兩側各有廂房3間。正殿前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田氏續修譜碑,由3塊寬54釐米,高1.7米的方形石板拼合而成,碑陽為續修譜碑序,碑陰為家譜。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雲名列其中。正殿西側還有清鹹豐五年(1855年)家譜碑。

田齊王陵分布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臨淄齊故城南7.5公裡處的鼎足山和牛山之東。臨淄,周朝為齊國都城,漢為齊王首府,長達千餘年,期間齊國的王侯、大臣、貴族死後大都葬於此地,形成龐大墓群。但因歷經滄桑,大多墓形已失原貌,現存有150餘座,其主要代表有二王冢、四王冢,稱為田齊王陵。田齊王陵位於臨淄城南(齊陵鎮南部)山嶺之中,南有稷山,北臨淄水、西靠牛山、東枕鼎足山。陵墓山水相映,鐵路、公路穿過陵區,鐵橋雙架,路橋雙飛,更增加了田齊王陵的雄姿。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田齊王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孟嘗君墓位於薛國故城(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駐地)內東北隅,狄莊村北約百米處。二墓東西排列,相距30米,原有封土,高6米,直徑20米,石室結構,兩墓東西排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曰:「冢結石為槨,製作嚴固,堅不可動,瑩麗可尋。今墓已開發,如宮室,以銅鐵鑄壁,扣之有聲,行人往還,莫不逕觀,以為異見矣。」東晉《太康地紀》也有類似的記載。由此看來,墓當在東晉時就被盜掘。據1962年調查記錄,田文墓前有清碑一塊,上書「孟嘗君之墓」,為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山陽周端立。1968年兩墓被毀,碑碣無存。1991年官橋鎮政府在原址重修兩墓並立碑以示垂念。


田橫五百義士墓,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是關于田橫兵敗、自刎及五百義士慨然殉節的故事而建造的墓。

西漢墓葬。坐落於山東省膠東半島南部黃海裡的田橫島內最高峰田橫頂上,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為紀念田橫五百義士而建。墓由石塊與砂土築成,周長30米,高2.5米。石牌「齊王田橫暨五百義士之位」呈長方形,長44釐米,寬19.5釐米,厚7.5釐米。原供在祠內,祠已毀,牌位尚存。1992年6月12授予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文鏡1732年病逝後,雍正皇帝派專人在易州城南柳林莊西為他修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田公墓。田公墓被毀後,墓門外的一對漢白玉石獅,被人轉移到北白澗泰山宮廟門前。到了清朝末期,田墓被盜。後來人們拆了墓穴,棺槨屍體、全部被毀,隨葬品全部被盜光。只剩下了兩座石龜馱著的雍正皇帝題寫的誄文碑。

公元2006年6月6日,田完祠于田家灣原址(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陶莊鎮田家灣村)開始重建,2007年4月1日,華夏田氏始祖田完祠落成並隆重舉行了祭祖大典。田完祠佔地近10畝,建有神堂3間、大殿5間、珍藏廳3間、議事廳3間、東西碑亭10間、門廳3間,共27間;石碑28統;石獅2尊;漢白玉欄杆、漢白玉龍鳳臥坡石等若干。

田和墓(程家溝古墓)位於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程家溝村南約1公裡處的高嶺上墓。東為北辛店村,東南為上莊村,西北為沈家營村,南距堯王山約1公裡,西側有一條大路通往程家溝村。墓葬現存封土呈方臺形,三級梯田狀,高約30米,邊長約50米。黃土夯築,夯層厚0,10米左右。1965年曾在封土中發現石門靡。其西南約300米處有一座小型封土墓,當地人稱之為「皇冢」,可能為該墓的陪葬墓。

位於鳳凰古城沱江北岸老營哨內,建於清道光十七年,為鳳凰縣田氏族人捐資所建,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由大門、大殿、中殿、戲臺及房舍等組成。田氏宗祠建築格局獨特,做工精細,歷史文化沉澱深厚,是我縣不可多得的宗祠類建築,2006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全國最美田氏宗祠大集合,盡顯田家氣派!田家人必看!
    坡尾田氏宗祠位於廣西陸川縣沙坡鎮北安村坡尾自然村。天柱嶺為龍祖山,石頭崗為少祖山,雙砂纏護,辭樓下殿,龍行六起六落,踴起翔舞,經譚八鏡穿田過脈,直奔大坡山北麓扇面展開,結美地於坡尾。堂前有良案可用,左青龍砂氣勢宏壯,右白虎砂圓峰突起,伏虎於堂前。榕江水從左邊悠揚而來與大埇河交匯於左側,羅城四起,山環水抱,此乃一風水寶地也。
  • 全國最美程氏宗祠大集合,盡顯程家氣派!程家人必看!
    為傳承家族遺產、弘揚程氏文化,歷時數月,收集到了全國各地的程氏宗祠(註:如有描述錯誤請留言指正,同時歡迎所有宗親在後臺繼續補充),送給所有宗親。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我們大程氏各地宗祠的風採:南浦程氏宗祠,外形莊嚴肅穆,內飾金碧輝煌,建造得非常用心。
  • 全國最美姚氏宗祠大集合,盡顯姚家氣派!姚家人必看!
    姚氏宗祠作為祭祀先祖、先賢,德育後人的重要家族場所,寄託了對先祖懷念!體現了對祖德認同!是增強凝聚力的聖殿!也是血脈相連的象徵!它是姚氏家族的瑰寶。為傳承家族遺產、弘揚姚氏文化,歷時數月,收集到了全國各地的姚氏宗祠(註:如有描述錯誤請留言指正,同時歡迎所有宗親在後臺繼續補充),送給所有宗親。
  • 全國最美毛氏宗祠大集合,盡顯毛家氣派!毛家人必看!
    河北邯鄲市雞澤縣毛氏宗祠,位於河北邯鄲雞澤縣城北3公裡的毛官營村;是雞澤縣最大的宗祠建築。佔地面積7300畝,建築面積450平方米,投資200多萬元。本宗祠分兩期建成:第一期投資73.94萬元的,佔地面積7011平方米,建築面積414.57平方米,2010年7月建成,第二期於2012年建成。
  • 全國最美徐氏宗祠大合集,盡顯徐家氣派!徐家人必看!
    為傳承家族遺產、弘揚徐氏文化,歷時數月,收集到了全國各地的徐氏宗祠(註:如有描述錯誤請留言指正,同時歡迎所有宗親在後臺繼續補充),送給所有宗親。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我們大徐氏各地宗祠的風採:蒼南各姓氏修建的宗祠非常多,各有千秋。其中位於浙江蒼南縣徐村的徐氏宗祠不論工藝水平、裝飾雕刻、建築規模在當地可以說都是首屈一指的,富麗巍峨、流光溢彩、精雕細琢,又堪稱是江南宗祠文化的樣本。
  • 田氏族譜大全!田家人必看!
    下聯典指春秋時齊國大夫田穰苴,官大司馬,精通兵法。齊景公時,曾率軍擊退晉、燕軍隊,收復失地。戰國時,齊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馬兵法,並把襄苴的兵法也附在裡面,稱為《司馬穰苴兵法》。孟嘗好士;安平善謀。下聯典指春秋晉大臣田差的事典。晉平公為馳逐之車,立於殿丁,令群臣去觀賞。田差三過而不一顧。平公大怒。差對曰:「臣聞桀以奢亡,紂以淫敗。是以不敢顧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去其車。
  • 田氏家譜匯總!田家人一定要看看!太全了!
    此支田氏,其開基始祖為唐太尉田承嗣。  京兆郡:漢時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此支田氏,為西漢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開基始祖為北宋右諫大夫田瑜。  主要成就:田氏代齊時代:春秋尊稱:陳宣公
  • 唐家要聞 | 全國最美唐氏宗祠大集合!
    為傳承家族遺產、弘揚唐氏文化,歷時數月,收集到了全國各地的唐氏宗祠(註:如有描述錯誤請留言指正,同時歡迎所有宗親在後臺繼續補充),送給所有宗親。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我們大唐氏各地宗祠的風採:宿太唐氏宗祠,規模宏大,布局合理,外觀典雅,結構精巧,施工精良,質量一流,是值得整個唐氏家族驕傲的傑作。
  • 田氏家譜大全! 權威發布!田家人必看!
    細說百家姓之田姓紫荊堂:紫荊是田氏的堂號,田姓人常以「紫荊之後人」驕傲和引以為豪。 貧驕堂:戰國時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師,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車拜見子方,子方不還禮。太子問道:"是富貴的人可以驕傲?還是貧賤的人可以驕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貧賤的才能驕傲!
  • 田氏家族:流落海外381年、世代不忘尋親,只因中國才是家鄉
    年少輕狂世代居住在韓國廣平府的田氏一族,就曾經千裡迢迢跑到中國來尋根,自明朝開始流浪異鄉的他們,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田氏家族的故事需要從第一代祖先田好謙說起,田好謙是明朝萬曆年間出生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北人。田家在河北老家也是名門望族,家中的男子代代為官,身世優越的田好謙年輕的時候是有名的浪子,縱馬飲酒,狂放不羈,那會兒他可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流落異鄉。
  • 【涼都故事】田家碉堡,「老馬人」的精神支柱
    憑藉有利地形,田家人和當地百姓總算過上了一段安穩的日子。該洞也因此被稱為「田家大洞」。但長居洞中躲避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土匪們遊手好閒,好吃懶做,有的是時間和你耗。 1942年,田家決定下血本修建碉堡,抵禦土匪的侵擾。 田家要修碉堡的事一傳開,當地百姓紛紛前來幫忙,工人們每天從三公裡外的「小衝子」將上數百斤重的石頭搬回,開始進行碉堡的修築工作。
  • 田氏起源,田家人趕緊看!
    後來,在東周時期各諸侯大國亦仿設有類似的官職,但皆稱為「大司田」。例如在典籍《管子·小匡篇》中就記載:「盡地之利,臣不如寧戚,請立為大司田。」在田正、田畯、稷、田官、大司田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等,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古音讀作chén(ㄔㄣˊ),今讀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 田氏歷代五大先祖, 姓田的快來對接一下! 看看你是咱田武家多少世!
    弘揚田氏文化,傳播田氏正能量,結識天下田氏宗親!田氏至今有近2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出自媯氏,舜帝之後陳國公族媯完(田完)奔齊後遂以田為氏。當代田姓的人口已近520萬,為全國第三十六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人群主要分布在黔渝、湖南西部、廣西北部、雲川東部、魯豫鄂大部、皖蘇北端、晉冀京津、陝寧、甘肅大部、內蒙古中部、遼寧西部、黑吉大部、新疆西北和伊犁地區。
  • 最美鄒氏宗祠大集合來了!
    一方宗祠不僅是對根的守望,更是家族記憶的傳承。讓我們走進那一座座造型精美、氣勢恢宏的鄒氏家祠,去傾聽穿越千年時光記錄者的囈語。1江西遂川石坑村鄒家祠堂新江鄉石坑村坐落在遂川縣北部林區一個群山環抱的山谷中,以鄒姓為主,已有千餘年歷史。鄒家祠堂背靠古楠參天的後龍山,前面立著四排「功名碑」,數量之多,年代之久,含義之深,實為罕見。
  • 田氏是怎麼從姜太公子孫手中奪取齊國的?
    春秋戰國時的齊國雖然是一國,但是分為兩個階段,一段是姜齊,即姜太公及其子孫掌管的齊國,一段是田氏掌管的齊國,歷史上稱為田氏代齊,故事是這樣的
  • 田氏代齊:田氏是怎麼取代姜齊,一步步成為齊國的實際掌權者?
    也就是田恆子時期,田家逐漸發展強大起來。到了田恆子這一輩時,齊國此時已經不如齊桓公時期的那麼強大,逐漸衰弱,此時的政局也是非常混亂。 公元532年,田恆滅掉封慶之後,緊接著滅掉了高氏還要欒氏,這不僅為齊景公解除了危機,更為田家獨大滅掉了對手。 田恆子在政治上肅清勢力之後,那就是謀求群眾的支持,田恆子針對當時農民的支持,做出了一項舉措,那就是為人民減輕負擔,他實行了一項特殊的政策,那就是「大鬥進,小鬥出」的方法,贏得了人民的一波好感。
  • 韓國廣平府田氏:流落異國300餘年,如今拿族譜證明是中國人
    今天子淵要講的故事就是韓國田氏家族的回歸歷程。01韓國廣平府田氏,祖籍為河北邯鄲雞澤縣風正鄉。田氏始祖田好謙,字遜宇,世代為官,家世煊赫。其曾祖田悌曾官至雲南御史,祖父田應揚是襄府長史,父親也在外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