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點擊 ↑↑
盤龍鱔是一道有名的民間菜餚
這道菜能流芳後世
據說,還與慈禧有關
清同治十三年,正逢慈禧四旬壽典,各地官員都在絞盡腦汁,為慈禧準備壽典獻禮。
戶部左侍郎袁保恆也不例外,為討慈禧歡心,袁保恆收集家鄉名吃「幹煸盤龍鱔」
作為壽禮獻給慈禧,慈禧品嘗之後龍顏大悅,還把製作「幹煸盤龍鱔」的廚師崔世昌請進宮廷,封為御廚。
這整條鱔魚到底要經過怎樣的加工,才能變得來像蜿蜒盤旋的龍一樣呢?這裡,我們請來鄭國利師傅給大家介紹製作盤龍鱔的技術細節和訣竅。
活鱔魚400克、幹辣椒節20克、花椒10克、八角2枚、薑片、蒜片、蔥花、辣椒麵、鹽、料酒、白糖、味精、雞精、香油各適量、菜籽油150毫升
1.把活鱔魚放清水盆裡,滴入少許菜籽油,待鱔魚吐淨汙穢後,才投入沸水鍋裡燙死。撈出來後洗淨其外表的黏液,待用。
2.淨鍋上火放入菜籽油燒熱,然後把燙過的鱔魚下鍋小火半煎半炸,等到鱔魚表皮稍幹且鱔身開始捲曲時,投入幹辣椒節、花椒、薑片、蒜片和八角熗炒出香味,邊炒邊調入鹽、白糖、味精和雞精,直至鱔魚裹勻調料且入味時,烹少許的料酒並撒入辣椒麵,待炒至鱔魚肉脆味香色濃時,撒蔥花、滴香油即成。
鱔魚一定要鮮活,而且只宜選用比筷子頭稍粗 — 每條重25克左右的小鱔魚,因為體型過大的鱔魚,肉質老韌且不易入味,而過小的則往往骨多肉少。
提醒:鱔魚切不可大小參差不齊,否則大的還沒有酥香,小的就已經焦煳了。由於做盤龍鱔用的是連骨帶內臟的整條鱔魚,所以鱔魚買回來後,需要先放清水盆裡餵養一段時間,滴少許食用油則是要讓鱔魚吐去汙穢。
在正式炒制盤龍鱔前
處理活鱔魚的方式有三種
▽▽▽
放冷水鍋裡,即把活鱔魚倒入加有料酒和米醋的清水鍋裡,蓋嚴鍋蓋才上火加熱,等到鱔魚不再遊動了(不用等到水沸騰),便可撈出來用冷水洗淨表面的黏液,然後瀝水待用。
直接下到沸水鍋裡,等到把鱔魚燙死後,撈出來洗淨表面的黏液,瀝水待用。
直接把活鱔魚下入熱油鍋裡,炸定型後才撈出來瀝油。把鱔魚冷水下鍋,因為鍋裡加有料酒和米醋,所以鱔魚的腥異味消除得比較徹底,不過鱔魚在鍋裡的時間相對較長,所以表皮容易碎爛並且肉質比較軟。而把鱔魚沸水下鍋的方式,則因加熱時間短,鱔魚不容易燙破皮,故形態保持得比較完整。而把鱔魚下油鍋的方式,不僅形態保持得更加完整,而且表皮還有點酥脆感。
這三種處理活鱔魚的方式
都要求鱔魚一死,就得撈出來
不可長時間的加熱
在炒盤龍鱔時,要做到熱鍋冷油,以防止鱔魚粘鍋,而油脂的用量,則比平常炒菜時略多一些。當鱔魚下鍋後,用中小火半煎半炸,不要隨意地去翻動鱔魚,等到鱔魚被煎炸得表面稍幹,並且可以隨炒鍋一起晃動時,再去翻炒,否則,鱔魚皮便容易破裂。
下鍋熗炒的時機(投入幹辣椒、花椒和八角),應該是在鱔魚被煎炸得表面已定型時,一定要把幹辣椒的辣味、花椒的麻味和八角的香味熗入鱔魚肉裡邊。
辣椒麵只能最後下鍋,並且要炒至粘附在鱔魚肉的表面,但須注意不能炒煳了。鱔魚在被燙(或炸)死後要及時下鍋烹調,這樣成菜時鱔魚才會自行捲曲。而死鱔魚或燙死後長時間沒下鍋的鱔魚,成菜後都不可能捲曲。這應該是與鱔魚肉質處於不同時期的性質(僵硬期或成熟期)有關。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發現燙死的鱔魚其實並不是彎曲的,當下鍋煎炸至表皮發硬時,鱔魚才會捲曲,等慢慢炒至鱔魚表面變脆時,也就基本上盤曲成形了。
盤龍鱔的總體口感是:肉嫩味鮮,香酥可口。不過,用水燙過或用油炸過的活鱔魚,成菜後的效果會有差別,前者口感滋潤,後者口感幹香味濃。
盤龍鱔除了可以做成麻辣味的以外,還可以做成香辣味、孜然麻辣味、鮮辣味,甚至還可以做成麻辣糖醋味,只不過糖醋要收濃一些,使其更多地附著於鱔魚的表面。
如何從做好的盤龍鱔成品上
看出用的是
鮮活鱔魚還是死鱔魚呢?
☟
那就需要觀察鱔魚是否盤曲,以及鱔魚的嘴是否張開。如果鱔魚沒有盤曲並且嘴巴閉合,那麼用的就是已經死了很久的鱔魚了。
如果鱔魚能夠盤曲但是其嘴卻閉合,那麼用的就是剛死不久的鱔魚。如果鱔魚能夠盤曲,並且鱔魚嘴一個個都張開,那說明用的都是鮮活鱔魚。
戳下圖回放「贏在後廚」活動往季內容
2017《四川烹飪》合訂本已剩少量,戳下圖立即訂購
《四川烹飪》雜誌訂閱方式
☟
1.郵局訂閱:郵發代號為62-50
2.本刊郵購:郵局匯款至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4號
四川烹飪雜誌社郵購部收
(請填寫清楚收件人真實信息及訂購內容)
3.微店(點擊)或微信支付至微信號:18980751350
4.中國郵政報刊訂閱(點擊)
- 微信公眾號id:scprweixin -
餐飲界專業品牌新媒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禁止所有網絡圖文摘抄整合、轉載!否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