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絲綢之路品牌萬裡行紀實之四十
當2017絲綢之路品牌萬裡行車隊來到羅馬尼亞中部的錫比烏時,被這個有著八百年歷史遍地布滿金黃色橡樹葉子的小城驚呆了。
錫比烏位於克爾巴阡山腳下,摩爾多韋亞努峰之旁。11世紀日耳曼人在這裡建立了小城,作為重要的商貿中心,後來成為德意志民族統治下的七個重要城市之一。在17世紀,錫比烏成為東西歐物質交流的中轉站,以及貿易商旅必經的地方。作為東西歐的貿易重鎮,錫比烏比布加勒斯特更具有濃鬱的商業氣息,尤其是幾個世紀以來商人們在這個城鎮中種滿了橡樹,故而有「橡樹之都」的稱號。
來到錫比烏眏入眼帘的就是遍地落滿了金黃色的橡樹葉,無論是大街小巷,房前屋後到處都是金色的橡樹葉,像是給錫比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這金色的橡樹和像樹葉,在摩爾多韋亞努雪峰皚皚白雪的照耀下煜煜閃光,金色的光芒又夾雜著落日夕陽玫瑰紅的餘暉,使紅黃相間的色彩溫暖著這個古色古香的小城。
踩在飄滿橡樹葉由鵝卵石鋪就的街道上,腳下軟綿綿的滑滑的富有詩意,不時還會踢踏起幾片黃葉,在腳下翻飛起舞,像美麗的蝴蝶。街道兩旁都是些中世紀遺留的老房子,富有濃鬱的德意志建築風格,現在都是櫛比的商店,展示著錫比烏商貿中心的歷史遺韻。作為城市中心的大廣場,是錫比烏城最具規模最漂亮的廣場,這裡有建於十八世紀的羅馬天主教堂和市政廳。
尤其是大教堂前那一地金黃色的落葉,更給教堂增添了神秘的天堂韻味,幾位大鬍子牧師在門口進進出出,黑色的教衣發出索索的聲響,與踩在黃色橡樹葉上的噗噗聲形成了交響,使人們的心靈都能夠得到安慰。教堂門前,兩位漂亮的當地姑娘坐在石凳上在竊竊私語,夕陽照在她們曲線柔和的身上,也給她們罩上了一層玫瑰色的外衣,使人想起聖經裡的聖母瑪利亞。
高聳的議會塔在落日的照耀下泛著金黃色的光芒,高高的尖頂直衝天際。它建於十三世紀,先後做過糧倉、監獄、博物館和市長住宅。這座塔最有特色的用途是作為加強防禦的錫比烏內城的城門。通過議會塔將城市分為上、下兩城。上城為行政和商貿區,多有官衙和商店;通過議會塔下的城門就進入了下城。下城是居民住宅區,比上城更具有生活的氣息和韻味。鵝卵石鋪就的古老的彎曲的小道,在內城裡形成了網絡,會將人們引向無數個未知的小巷。
進入下城,首先必須經過「謊言橋」。謊言橋是見證愛情的地方。據說情人在上面,如果有人說謊,橋就會崩塌。橋面上掛滿了愛情鎖,以鎖住男人們習慣性的謊言。一對青年男女在橋上當眾擁抱接吻,以證明他們愛情的忠貞,所以「謊言橋」沒有坍塌,我們走在上面也藉助了不少他們愛情的力量。橋下,就是一棵巨大的葉子已經完全泛黃的橡樹,它的枝椏蓬蓬鬆鬆的伸向天際,渾身掛滿了搖搖欲墜的金色的樹葉,像是顆顆金幣,有一種不小心吹一口氣它們就會飄落在大地上的感覺。
樹下是一個古老的酒吧,幾隻用橡木做成的花紋鮮亮的木桌椅圍在橡樹下,酒吧屋裡隱隱約約傳出薩克斯吹奏的低沉的樂曲,仔細聽來,竟是一首中國的流行歌曲《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我驚愕了!在這個羅馬尼亞中部號稱是「爵士之都」的小城,在這個每年都會舉辦國際性爵士音樂節的藝術與文化的聖地,竟然演奏的是中國歌曲,足見中國文化已經深遠的影響到了世界各地。在柔美的中國樂曲陪伴下,我似乎不是蕩漾在異國他鄉,仿佛是走在中國的鄉間小道上,幸虧兩邊富有日耳曼民族風情的建築提醒了我,使我渾身舒坦地向著小巷的深處走去。
小巷深處的一家理髮店接待了我們。店內的白色設施,顯得格外清潔,幾位漂亮的理髮師見到我們兩位中國人推門而入,起初還有些茫然,以為是我們走錯了地方。當我們用生硬的英語加手勢向她們示意要理髮時,她們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聳聳肩膀,表示理解了我們的需求。一位女理髮師熟練的在我的頭上演繹著蒂姆•波頓所導演的影片《剪刀手愛德華》的故事,紛紛墜落的碎發,就像愛德華剪給他所愛姑娘金的一片片飛舞的雪花一般。
不一會兒,一個返老還童的頭顱就被修理了出來,而且在額前飄動著幾縷長發中,顯然帶有羅馬尼亞的風情,那在海風吹拂下翻動的髮絲,就像不時搖曳飄落在地上的金色的橡樹葉一樣。
在我們經過的不少東歐國家城鎮中,它們各自有自己鮮明的文化特色。像華沙,到處都洋溢著宮廷文化的典雅和高貴;而捷克的布拉格,卻以濃鬱和幽默的宗教文化彰顯著自己的風格;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法老城,更以典型的歐洲民俗文化作為自己的城市底色。
這些獨具風格的文化小鎮,都是經過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發展才積澱起自己獨有的文化,這種文化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歷史厚重感和歲月磨礪的胎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成的。就拿眼前的錫比烏來說,如果沒有幾百年前商人們費盡心血的種植橡樹,就沒有橡樹覆蓋大街小巷;如果沒有在深秋像雪花一樣的紛紛飄落的金黃色的橡樹葉,就沒有金色的橡樹葉鋪滿城郭,錫比烏也就沒有「橡樹之都」的美譽。我又怎麼能夠寫出這篇《金色的錫比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