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基本上已經落下了尾聲,因為出了一位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同學,因而今年大家的注意力多半都集中在了北京大學了。而對於今年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學霸們,也很少有像武亦姝、楊晨煜那樣引起公眾注意力集中的知名學霸們。
不過,就在近日,媒體報導了一則新聞,還是將學術界的注意力,聚焦在了清華大學,以及在23年前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學霸——顏寧。
提起顏寧,勢必要提到另外一位重量級的生物學家,在90年代之前考入到了清華大學,並且成功地於95年獲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的施一公院士。
顏寧在國外求學期間,是施一公院士在美國工作、研究期間的博士生,顏寧的博士後階段,也是在施一公院士手下工作。所以說,顏寧教授目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雖然施一公無法佔據大部分,但這多少也是施一公院士科研方向的繼續拓展和延續。
再回到顏寧,1997年顏寧考入清華大學,經過了4年的努力學習之後,顏寧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當年顏寧就選擇了到國外深造,在普林斯頓大學接受了博士課程學習,並且於4年後完成了學業,從一名學士成長為博士。
此後,2005年到2007年,顏寧繼續在普林斯頓大學施一公院士所教授的專業內擔任課題組輔助成員的博士後工作。
在這裡,要特別的說明,顏寧完成了在美國的學習之後,就在2007年返回祖國,並且在返回當年就被清華大學招聘為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顏寧一直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並且為國家培養了數名博士生。
再來說一下顏寧最近發生的事,世界性的組織女科學家組織將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頒發給了顏寧。在這裡,顏寧的身份是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這是因為,在2017年顏寧離開了全職工作的清華大學,轉而成為兼職教授;而對於顏寧來說工作的重心,則是轉到了其博士以及博士後母校普林斯頓大學。
對於當初顏寧的出走,眾說紛紜,不過說到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規劃和想法。顏寧雖然已經成長為世界級的科學家,當然也是有著自己的抱負和追求的。
或許在生物學領域,我們與西方醫學、細胞以及分子理論的發源地西方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的。可能也就是看中了這一點,顏寧教授於2017年再次漂洋過海,離開了自己的本科母校、博士期間恩師施一公擔任院長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去到了美國。
值得指出的是,2017年以前,顏寧曾經參加過央視的相關節目,因為與撒貝寧彼此的互動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距離顏寧離開清華和祖國,不到一年的時間。既然那個時候還有上節目的心情,可以說顏寧最終選擇美國,應當是一個相對偶然的決定。
眼下,顏寧在國外的科研再次取得重大成就,比如數月前顏寧及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重量級的論文等。
而且從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得出來,顏寧所帶的學生或者助手,絕大多數都是亞洲面孔,不排除是我們國人居多。最後,希望顏寧教授能夠在學術研究中再次取得更加矚目的成就,當然,如果能夠成長為諾貝爾獎級別的生物學家,這就更好了。
還有,國家一直在發展,哪怕是剛剛到美國沒有幾年,不過國家的發展以及相關環境的改變,可謂是日新月異。更何況顏寧教授當初的離開,也勢必引起了一些方面的變化,所以,返回祖國、進入到專業的單純研究機構內潛心研究,對於顏寧教授來說,依舊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