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德勇,到樂平鎮巖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之前,我是區政協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多年來一直都從事辦公室工作,沒有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過整體工作部署、安排、運行等問題,也沒有獨當一面過。我深知,駐村工作是最接地氣、最融入群眾、最鍛鍊幹部的崗位,作為一名黨員,為人民服務是宗旨,但若從我個人角度考慮,又憂心忡忡。欣喜的是可以到國家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為人民服務,心憂的是自己的小家該怎麼辦?
巖上村駐村第一書記羅德勇 (餘蘭 攝)
一邊是我的小家,上有年過七旬的父母,下有剛出生才四個月的孩子。若我一去駐村,吃住在村,照顧父母、撫養小孩等家庭所有的重擔全部壓在妻子身上,她能扛得住嗎?一邊是國家、廣大群眾的需要,該如何抉擇?在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後,我毅然選擇了舍「小我」而顧「大局」。
按照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平壩區樂平鎮巖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該村屬一類貧困村,全村轄4個自然村寨7個村民小組,567戶25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520人。巖上村距城區36公裡,由於山路彎曲,平常開車需50餘分鐘才能到達,冬季常有霧霾、雪凝,路途長且險。
到村後,我嚴格按照「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職責,給自己制定了「三步」工作計劃,第一步:摸清村情民情;第二步:因地制宜謀發展;第三步:對症下藥抓落實。我組織駐村同步小康工作成員深入到群眾家中、田間地頭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針對村裡發展的短板進行了研討,將當前制約廣大群眾發展的問題納入首要議事日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帶領駐村工作組成員與村「兩委」一道,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於2018年8月順利通過了脫貧攻堅國家第三方評估,取得了脫貧攻堅階段性的勝利。
羅德勇到田間地頭了解冬季農作物種植情況(餘蘭 攝)
羅德勇了解村裡道路建設情況(餘蘭 攝)
通過評估不是我工作的終點,我的目標是讓廣大村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我主動向單位領導提出申請,繼續駐村,不光要把貧困戶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三年過去了,現在,貧困戶全部脫貧了,通村通組路全部硬化了,路燈亮了,機耕道全覆蓋到田間地頭了,每家每戶的院壩、聯戶路硬化了,危房、舊房換新顏了,群眾收入增加了,群眾的臉上揚起了笑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