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曲陽一村400多戶村民至今還未取上暖?

2020-12-23 澎湃新聞

【闢謠】曲陽一村400多戶村民至今還未取上暖?

2020-12-2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0日晚,「華夏政經」自媒體發布《曲陽一村400多戶村民至今還未取上暖?》一文後,曲陽縣委高度重視,責成縣委辦、政府辦、公安局、發改局等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趕赴產德村,與鄉村幹部逐戶進行核查。經核查,產德村不存在還未取暖現象。

據產德鄉政府負責人介紹,產德村2020年氣代煤用戶共計592戶,其中安裝307戶,清洗285戶,所有壁掛爐均成功點火取暖。使用過程中,個別村民家中暖氣片曾出現漏水,鄉村兩級已進行維修或換新。

據縣發改局負責人介紹,2020年曲陽縣10個平原鄉鎮156個村94851戶實施氣代煤改造,已於11月15日前實現供暖,確保了群眾安全、清潔、溫暖過冬。

經查,此前該村李某民通過關係找到「華夏政經」自媒體,並為其提供了產德村400多戶村民至今還沒有取暖的虛假信息,該自媒體在未經實地核實情況下,於12月20日晚推出《曲陽一村400多戶村民至今還未取上暖?》,給曲陽縣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目前,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

來源:曲陽發布

編 輯:楊旭晴

初 審:楊曉寧

終 審:王 靖

主辦單位:中共曲陽縣委網信辦

原標題:《【闢謠】曲陽一村400多戶村民至今還未取上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河北曲陽煤改氣風波 | 「批評教育」燒散煤戶 有人一夜凍醒5次
    僵局之下,趙城東村的村民往往受凍。剛入冬的一個晚上,曲陽最低溫零下十一度,村民李華把被子往上拉了拉,又縮了縮腳,整個身體在被窩裡團成了球,膝蓋快要頂到腦袋。他翻了個身,又醒了。手和腳都是冰涼的。看了看牆上的掛鍾,三點多,離天亮還有很久。那是他第五次被凍醒了,之後半小時都睡不著,有時整個一宿沒法睡,迷迷糊糊就到了天亮。「這個冬天怎麼挨啊。」
  • 【法助農興】暖!二十餘年糾紛解決,220戶村民收到最好的佳節禮物!
    【法助農興】暖!二十餘年糾紛解決,220戶村民收到最好的佳節禮物!9月30日,萊西法院姜山法庭訴源治理工作站「特派專員」為姜山鎮220戶村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司法確認裁定書,為多年未拿到土地流轉費的村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 往返1400多公裡救援!西康保定曲陽服務站保住齊師傅一車鮮奶
    從2月26日晚上7點,自保定曲陽鑫通源西安康明斯服務站出發,直到2月27日上午8點在內蒙哈畢日嘎服務區完成車輛維修,他和站裡的另外兩名小夥伴奮戰了整整一個晚上,期間取配件、馳援、返程過程中,他們總共開車行駛了1463公裡。要不是疫情期間大部分就近服務站受管控無法出行,他們不會如此大費周折。但為了保證服務,特殊時期就要特別對待,創造條件也要上。
  • 群眾「點單」黨員「跑腿」 四川閬中東嶽廟村810戶村民足不出戶趕...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安排部署,2月1日,四川省閬中市河溪街道辦事處東嶽廟村開始實行封閉管理,村民無特殊情況一律不外出。有著810戶人的東嶽廟村地處閬中市城郊結合部。往年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但今年,這個村至今還有1600多人留在家裡。
  • 400多座大棚讓村民冬閒變冬忙
    天山網訊(記者孫圓圓 王鵬喆攝影報導)1月16日,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庫木西力克村的一座溫室大棚裡,約日古麗·阿布杜卡德爾正在智能大棚裡通過手機控制噴淋滴灌設備,大棚裡的空氣溫溼度、土壤溫溼度等數據在大棚入口處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這裡都是現代化設備,操作起來方便省事,我還學會了蔬菜管理技術。」
  • 20多戶村民每日擔驚受怕!
    近日,《都市現場》記者來到了上饒市信州區毛家嶺街道車頭畲(shē)族村,住在池塘邊的一些村民向記者反映,從2015年起,他們的自建房陸續出現了地面和牆體開裂的情況。隨後,記者走訪了住在池塘邊的多戶人家,結果發現,除了一樓地面開裂,一些承重牆的牆體還出現了裂縫。
  • 30多戶村民……
    與此同時,藉由此次道路建設,壩頭村還將對東環南路、學府路沿線進行景觀提升,打造黨建牆、主題宣傳長廊、景觀公園等。村民換地讓路助建設30多戶捐款超20萬元在壩頭小學的校門口,記者看到一處200多平方米的地塊在機械的作業下完成土地平整,該地塊將用於壩頭小學周邊配套道路建設及路口微景觀建設。
  • 傳承舞龍400年!溧水這個村走出「龍文化」強村路~
    人們世代在這裡繁衍生息,至今流傳著許多動人傳說,還有舞龍的民俗習慣。「江南第一大龍」——駱山大龍就在這裡興起。駱山大龍歷經400多年煥發新生機 「舞龍的日子就是回家的日子!」許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紛紛發出感慨。 據介紹,駱山大龍是烙印在每個駱山村人靈魂深處的文化記憶,舞龍的隊伍裡,大多數人都是從小舞到大的。
  • 晉源區440戶村民喜分新樓房 涉及4個村1089名村民
    「這是今年元旦我們收到最好的禮物,這不今天一家老小都來了,大家都想第一時間看看分到的房子……」家住棗坪村的村民郭貴娥高興得合不攏嘴,她抽到一套80平方米住房。據介紹,此次分房涉及姚村鎮4個村,440戶,1089名村民。其中杏坪163戶、圪墶81戶、黃樓棗坪81戶、槐樹115戶,安置戶型80平米244戶、90平米90戶、100平米106戶。
  • 漳州多戶村民的100多株荔枝樹,疑遭人多次縱火,滿目瘡痍
    這件離奇的事,發生在龍海市浮宮鎮後寶村村民的山林地,當地人稱之為東邊山(音)。據當地村民介紹,他們多次向村、鎮等相關部門反映,但一直沒有部門接手管理。目前,村民們只好自發輪值巡視。村民:無緣無故,果樹遭人縱火?近日,浮宮鎮後寶村的多名村民嚮導報記者反映,他們種的果樹,疑似遭人縱火。
  • 一片林旺了一個村,苗木種植產業讓村民集體雙增收!
    走進村莊,村前的垂釣園映入眼帘,雨過之後,平塘積水又高了。順著村大街往北走,腳下的柏油路寬敞平坦,紅瓦白牆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股濃濃的美麗村莊氣息便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走進村委室,見到了村黨支部書記王海建,他正在和村民一起商談苗木基地和果園的發展事宜。
  • 遠程醫療落地村戶 平江金安村村民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服務
    瀟湘晨報長沙訊 嶽陽平江縣三陽鄉金安村是典型的山區窮村,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後、貧困病患過多……村經濟社會發展一度全鄉墊底。2017年5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駐村扶貧工作隊(以下簡稱「扶貧工作隊」)正式進駐金安村,困擾全村多年的出行、飲水、就醫等問題得到解決。 醫療扶貧是金安村的一大特色。
  • 月牙湖:村民遇上「腦筋急轉彎」
    沒想到這些農具在新家根本用不上,慢慢在家裡落上了厚厚的灰。 今年6月,月牙湖鄉濱河四村建設村史館,村民們紛紛把農具捐給了村史館。 在月牙湖鄉,村民們屢屢被迫「腦筋急轉彎」。 李世雄的「看不懂」 今年4月,濱河四村村民李世雄聽說蜜瓜苗剛種進大棚,果實即被客戶訂走。 「果子還未長出,味道還未品嘗,怎麼就有人買?
  • 【駐村扶貧】北極鎮洛古河村開展「扶志龍江源 共建暖民心」系列活動
    在「10·17」國家第7個扶貧日期間,漠河市北極鎮洛古河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結合「五個一」相關要求,開展了「扶志龍江源 共建暖民心」系列主題活動,為全村送去初冬的關懷和溫暖。送棉衣,暖民心。17日早晨,洛古河村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將市委組織部捐贈的棉衣送到建檔立卡戶手中,讓村民在初冬感受到黨的關懷。
  • 「硬核」女村支書每天排查,村民自發協防保村灣零感染
    目前,該村沒有出現一個感染人員,村民們非常感激,紛紛出錢出力,捐贈防護設施,協同參加防疫戰鬥。金塘鎮橋上村位於鄂贛兩省交界處,是幕阜山腳下一個邊遠偏僻的山區村灣,有2000多村民,其中有160多人近期或去過武漢後回家,或從武漢務工返鄉過年。「這100多號人,我每天嚴防死守。」
  • 全鎮最後一個隱患村的村民即將入住新房,臨安龍崗村集中安置房項目...
    上周五(12月18日),臨安區龍崗鎮峽谷源村村級安置房交房現場,避讓搬遷安置戶們冒著飛雪,秩序井然地排隊領房。現場,工作人員充滿的熱情為安置戶們服務,面對大家提出不同的問題,給予了耐心的解答和指引。安置戶們個個喜笑顏開——新房鑰匙馬上就要領到啦,最快在新年到來前即可入住。 去年8月10日,「利奇馬」颱風重襲龍崗鎮,涉及13個村278戶農戶需進行避讓搬遷安置,其中進行村集中就近安置的農戶有44戶。過去一年多來,陸續有太平、仙人塘新興和國石3個村的集中安置房已交付使用。
  • 廣州石馬村3000多戶村民收到特別的新年禮物
    大洋網訊 廣州市均禾街石馬村的3000多戶村民日前收到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一幅新年掛曆。村民們驚訝地發現,石馬桃花、均和公所、平和大押、舞火龍、頭渡橋等均禾片區的歷史、民俗、文化、景致躍然紙上。「我們世代生活在這裡,掛曆上的畫就是我們的生活日常,看著感到非常親切。」石馬村村民陳雁瑜說。
  • 收樓啦~155戶文衝村民喜提新房!
    10月31日上午,正在辦理交房手續的村民陸伯伯,開心地朋友們分享喜悅。當天,黃埔區文衝街文衝石化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項目四期H4棟回遷安置房,正式交付村民。155戶像陸伯伯一樣的文衝村民,相繼排隊辦理H4棟回遷房交房手續。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村多品」築就脫貧路
    12月17日,婁底市婁星區萬寶鎮砂罐鋪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婁星工業集中區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李小波向記者介紹,今年基地蘑菇產銷兩旺,帶動18戶貧困戶增收,2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明年黑木耳產業發展起來,可安排更多人就業。 去年,婁星工業集中區幫扶工作隊進駐砂罐鋪村,把村裡50畝閒置土地整合流轉,打造食用菌扶貧產業示範基地。
  • 【我的扶貧故事】饒昭津:把村當家 把村民當家人
    於是,在第二批通組路申報時,我第一時間把中壩村實際情況報上去,並圍繞以「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積極開展「三化」(連戶路、院壩、排水溝硬化)工程建設。但懸著的心依舊緊繃著,村民用水也是難題,當時雖然水管已經安裝完成,但水量小,供不應求,於是我想方設法尋找水源,陸續擴建水源點,並修建27個水池。駐村期間,我協調完成17公裡的通村路建設,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實現戶戶通自來水,全村公共基礎設施也有了較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