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電視問政:一紙「遺漏」要補百萬,惠企政策霧裡看花,環環相扣卻...

2020-12-22 中國網湖北

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18日播出第十七場,主題聚焦江岸區服務企業惠企政策落實難相關問題。

本場問政嘉賓:

長江新城管委會主任、江岸區委書記馬澤江

江岸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餘志成

主持人尹晨方:9月9日,王忠林書記主持召開全市幹部大會,要求全市上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發揚偉大抗疫精神,勠力同心、銳意進取,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並且特別提出了我們要做到六個「必須堅持」,其中就包括必須堅持發展為要、全力推動經濟疫後重振,那在服務企業、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江岸區做了哪些工作?

長江新城管委會主任、江岸區委書記馬澤江:今年以來,江岸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省市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30條。重點做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圍繞企業辦事方便,持續推進「四辦」改革,大力推進「五減」「五通」、一網通辦、一事聯辦,在兩個園區新設立了政務中心,讓87項涉企審批事項在園區就近可辦;

二是紓困解難,總共為企業減免租金、稅收、社保35.5億元,對接企業融資需求100億元,幫助企業申請獲批紓困貸款1000多筆;

三是服務困難企業,處級領導幹部聯繫對口企業,當好「店小二」,努力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助推經濟重振。

主持人:有一家企業,2017年就在江岸區拿地開發建設項目,2019年3月,很順利地通過了工程的規劃許可,到4月份又通過建設工程的建築施工許可,一切順利,企業開工建設了。今年,項目已經進入到驗收審批環節,但這個時候卻被告知,他們在施工許可證之前還有一個前置審批項目——人防許可證沒有辦下來,那麼接下來這家企業面臨的會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短片。

短片:

比例變化出難題一紙遺漏誰之過

主持人:企業說的為了一張紙要補120萬,就是這張「應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築項目報建審批行政許可決定書」,它是一個前置審批條件,簡單地說,沒有這張人防的行政許可決定書,這個項目拿不到施工許可證,就不準開工,否則屬於違建。可現在企業都把項目建完了,進入驗收竣工程序了,才告知前置審批沒有辦下來。先問一下今天邀請的市民提問團的律師代表,能否幫我們從法律角度分析一下,這個企業在整個過程中有沒有過失,是否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市民代表(律師)陳燕雄:從片子中反映的情況看,我的觀點是,企業沒有過失,至少沒有明顯過失,也不應當承擔責任。行政審批機關在履責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程序合法、正當、便民、高效和權責一致的原則,在明顯缺乏前置審批項目的情形下,應當對企業予以告知,便於企業補充完善。但是審批機關沒有告知卻辦理了後續的許可證件,顯然行政機關的履責過程中存在著疏漏,該責任不應當由企業承擔。

企業代表周勇:請問城建局長,剛才在短片中看到您單位的工作人員是這樣說的,他們不看遞交的材料,只看表格中勾選就輸入進去審核了,請問這樣的受理審批文件的程序符合相應的管理規定嗎?

江岸區建設局局長封海琳:在一般情況下,企業辦理手續時,就會告知他要辦人防的行政許可,但是這個企業辦這個手續時,是自主選擇圖紙機構進行圖審的;另外,現在是行政審批改革試點,圖審機制發生了變化。

主持人:那麼他自主選擇,我們有管理嗎?

江岸區建設局局長封海琳:自主選擇應該管理。

主持人:應該管理沒管理,所以造成了疏漏。

企業代表馬楨:您的工作人員說企業去辦人防許可決定書是審批局的事,請問這是您規定的嗎?

江岸區建設局局長封海琳:不是,這是機構改革審批和監管分離,工作人員表達得不準確,應該說人防部門還是要盡到儘管之責。

主持人:您這邊監管沒有到位,接下來還有一道把關程序。按照相關規定,如果沒有人防決定許可書,不能夠頒發建設項目的施工許可證,請問審批局李局長,怎麼給他發了施工許可證呢?

江岸區行政審批局局長李軍:審核相關事項時一般要有四個要件,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工程項目招投標的合格手續,加上圖審意見通知書,以四個要件為發放施工許可證的條件。

主持人:也就是說人防工程許可證您不看?

李軍:我們看的圖審意見通知書。

主持人:人防許可證一式五份,一份留存在建設局,兩份企業自己保存,還有兩聯就在審批局,審批局不留這個嗎,不留這個怎麼審批呢?

李軍:我們回去核查一下。

專家點評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上官莉娜教授:政府部門審批原本是環環相扣,但現在卻是層層失守。有很好的制度,但是落實過程中由於缺乏監管而形同虛設。我們說簡政放權,下放審批權,減少繁文縟節,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放管服」,服務不是一放了之。首先,它對基層承接下放權力的能力提出了挑戰,

第二,剛才所說的委託給了第三方機構,那麼政府不能把自己的監管責任免除掉,否則第三方機構成為「二政府」,還要政府監管部門幹什麼。另外,怎麼理解政府的告知義務,在跟群眾和企業打交道時,不能預設他了解所有的信息,因為很明顯,政府具有信息的天然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告知清楚一點、服務細緻一點、各方面的信息提供周全一點,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麼企業對政府部門的認同感就會提升,更願意留在江岸區不願意走,吸引來更多的民營企業。

主持人:企業被告知,現在他們要想通過竣工驗收,要多交120萬。再問律師,從法律角度解釋一下對於那張必不可少的人防許可證,現在江岸區政府到底應該要求企業趕緊新辦一張,還是主動幫助企業補辦一張?那120萬,企業該交不該交?

市民代表(律師)陳燕雄: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首先審批機關應當為企業主動補辦,因為從規則來看,造成事件後果的責任不在於企業,要彌補過錯,履行權責一致。其次,企業不應當多繳這120多萬元,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老項目即使是再補辦,也應當按照原來的規定來執行。至於新的人防工程的規定,應該適用生效之後的項目,所以審批機關應當盡力來彌補過錯。行政機關在這個事件中應當承擔責任,對於特殊事項特殊辦理,一切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才能更好地營造營商環境。

主持人:您覺得企業現在120萬該交不該交?

江岸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餘志成:剛才看到短片曝光的問題,說明我們有些政府職能部門在服務企業的意識上還不強,剛才短片曝光的問題,我們回去後認真地研究,對照法規、依法依規處理,如果確實不應該交,那我們就及時給企業出具相關的說明,來補辦相關的手續。剛才短片中曝光的,監管部門沒有到項目上去監管,說明監管部門存在工作的失職失責;行政審批局在審批過程中可能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疏忽而導致企業沒有拿到人防許可證,也是工作中間存在失職失責的問題。

主持人:巡查員說企業在跟他們交流時說到這麼一個觀點,這120萬交得有點心不甘,但是更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這張證沒有辦,到底是誰的責任?審批局推給建設局,建設局推給審批局,在這個過程中推來推去,在企業看來,這不都是政府的事嗎,推來推去把責任推出去了,難道問題就不存在,就解決了嗎?

長江新城管委會主任、江岸區委書記馬澤江:看了短片我比較揪心,現在全市都在大力營造營商環境,倡導「店小二」的服務精神,江岸區也在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審批流程,但是這件事情卻讓我們反省,一方面我們在優化審批流程,另一方面優化下的審批流程又沒有接住,這說明我們有些部門工作作風漂浮、服務不到位、服務能力不足、監管也缺失,給企業帶來了困難,也給企業積累了麻煩。下一步我們將督促審批局、建設局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再優化營商環境、在優化審批流程的過程中,對重點的環節、重點的事項要及時提醒告知企業,同時也要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真正地把「四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落到實處,增強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

專家點評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上官莉娜教授:確實疏漏看似人人有責,但是沒有人擔當,讓企業為政府的疏漏買單,這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政策前後變更造成的問題大家都不願意承擔,尤其是前期把關不嚴造成企業後期驗收難以完成,如果有一個部門是站在企業的立場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永遠在路上,要進一步唱響、落實這樣的主旋律,要牢固樹立一盤棋、一家人、一件事的理念,真正把群眾和企業是否滿意作為工作成效的試金石。

短片:

惠企政策「霧裡看花」落實落地「費神費力」

主持人:這份企業一直在據理力爭、非常重要的惠企政策清單,雖然看上去就是幾張紙,但是企業一直把它當寶貝收藏著,大家怎麼看?

媒體代表左建:文件當中也沒有規定說要「市級」的平臺,但是工作人員說要「市級」,到底聽文件的還是聽工作人員的說法?

江岸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局長徐燕青:在兌現政策的標準上是依據省市的相關扶持政策,也借鑑學習先進發達地區的相關評審標準,因此我們的申報公告上是有市級及以上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申報要求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目前多牛世界的企業按照這個政策,是不具備享受資格的嗎?

徐燕青:多牛世界是2019年1月16日才開園,如果對照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條件應該有一個運營時間長短、孵化面積大小、入駐企業多少,以及企業中有申報專利比例的多少等硬性條件,才能拿到市級孵化器或者是眾創空間的評定。要拿到相應的評定還需要有一個審核過程,因此現在入駐的企業因沒有得到評定,暫時拿不到住房補貼。

主持人:現在很多企業認為當初他們選擇到江岸區,選擇進入這個園區,就是衝著優惠政策來的,那麼優惠政策許諾給到企業時,是否寫得詳細一點、說明更加精準一點呢。

徐燕青:短片反映我們在解讀政策精準度上存在著工作短板,今年7月通過園區的不斷努力,我們已經把它申報到了市級創新平臺的評選庫裡,如果經過這一次的評定,它獲得市級孵化器的認可,其入駐的園區是可以享受房租補貼,並且是連續36個月。

主持人:園區說他們四個大門,平時有三個門不敢開,請問城管局長,我們看到的到底是垃圾堆、垃圾箱、垃圾桶,還是垃圾站?

江岸區城管局廖雲峰:垃圾容器旁邊的道路垃圾。

主持人:道路垃圾就這麼暴露著?

廖雲峰:沒有及時清理,給企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主持人:企業說他們可以把大門關起來眼不見心不煩,但是城市的大門管不了,就這樣您看著不煩嗎?

廖雲峰:沒有把市容環境納入營商環境範疇,給企業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們應該向企業道歉,同時加強日常管理,合理設置垃圾容器來保證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主持人:看似是城管局的事,但是街道是否也應該主動作為呢?怎麼反映到街道去,街道也在推?

江岸區一元街辦事處主任祝麗芳:由於園區近鄰老舊小區,垃圾量大,而且道路狹窄,垃圾桶的點位設計問題確實需要科學合理安排,我們馬上和城管環衛部門現場研究,結合推進垃圾分類的工作,創新工作舉措,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優化解決方案,同時也要加強常態化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一流的園區環境,為企業舒心。

江岸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餘志成:剛才短片中曝光的問題我也看到了,回去以後我們立即整改。江岸區政府接受群眾的監督,希望大家有意見向區政府提出來,我們一定盡心盡力為轄區的群眾做好服務。

主持人:多牛世界園區裡那麼多初創企業,他們面臨的困境,江岸區能幫不能幫?

江岸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餘志成:下一步我們不僅僅是把政策落實到位,同時在服務企業、行政審批減負、項目落地,當好金牌「店小二」上還要用心用情,特別是要站在企業的角度,換位思考,用心換心,贏取轄區內的企業對我們各項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長江新城管委會主任、江岸區委書記馬澤江:短片中曝光的惠企政策落實的相關問題,說明我們的政策制定部門和政策的執行部門服務企業不精準,停留在口頭上,好政策沒有落實好,說到底還是作風不實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督促相關工作部門、街道一定要把惠企政策制定嚴謹、落實好、落實到位。多牛世界所租的房屋是區國資部門的,今年我們也按照相關政策,給予減免租金1000多萬元。下一步我們也積極幫助他們申請市級孵化器,如果申請到位,對每一家企業每一平方每一個月可以有15-40元的補貼,補貼期是36個月,把這些政策爭取下來,把這些企業留下來。

專家點評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上官莉娜教授:惠企政策出臺它不是為了博眼球,也不是為了賺吆喝,是真正為了幫助初創型企業克服困難,適應外部市場變化,在更好的環境中茁壯成長,這才是制定惠企政策的初衷。

我們說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為企業排憂解難,這是地方政府部門的應盡之責,不管是硬環境還是軟環境,它背後真正體現的是政府的責任和擔當。

江岸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餘志成:高質量發展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江岸區政府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要加強換位思考,用心用情為企業當好「店小二」,做到心中有責、手中有招、行動有力。

長江新城管委會主任、江岸區委書記馬澤江:我認為有問題不可怕,要善於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杜絕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我們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加強營商環境的建設,樹立一切服務企業、一切為了企業、為了企業的一切的理念,督促我們的部門和工作人員,從「要我幹」變為「主動幹」,真正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真正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讓江岸的企業能夠留下來、活下來、強起來,讓江岸的企業和老百姓辦事更省心、創業更安心、生活更舒心。

相關焦點

  • 武漢電視問政曝光服務企業、惠企政策落實難
    楚天都市報9月18日訊(記者王榮海 鄒斌 通訊員武治庸)9月18日,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第十七場開考,曝光了江岸區服務企業、惠企政策落實難問題。【問政現場】為了一張人防許可證,企業竟要補120萬?對此,江岸區建設局長封海琳解釋,企業自主選擇第三方圖審機構,缺少人防許可證,該機構卻批下了合格書,政府應該管,但沒管,所以造成了這個疏漏。這也暴露了政府審批和監管的分離,並且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也不到位。江岸區代區長餘志成表示,電視問政後將馬上探討,如果確實是政府的責任,會及時補辦。
  • 補辦許可文件要繳120萬,誰之過?《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聚焦江岸...
    長江網9月18日訊(記者楊榮峰)9月18日晚8點30分,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類欄目《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播出第十七場,主題聚焦江岸區服務企業、惠企政策落實難相關問題。 《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第十七場現場。
  • 聚焦服務企業惠企政策落實難問題,武漢電視問政第十七場明晚開考
    楚天都市報9月17日訊(記者王榮海 通訊員武治庸)明晚8:30,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第十七場開考,將聚焦江岸區服務企業、惠企政策落實難問題。今年,武漢《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以每周一次的頻率「面對面」問政。節目每次邀請各區、職能部門一把手走進演播廳,與各界代表面對面說問題、找原因、想辦法、破難題。為深入推進「解決問題、轉變作風、提高能力」,本期《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專場聚焦江岸區,圍繞落實惠企政策服務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江岸區主要負責人及相關基層負責人將上臺接受問政。
  • 惠企政策遇「梗阻」 問政現場查作風
    明晚8點30分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類欄目《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播出第28場主題聚焦服務企業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10月21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在主持召開中央一攬子政策落實落地調度會時強調,要用足用好財政金融政策,加快資金支出進度,做到政策資金直達基層、直接惠企利民,讓企業和市民有感受、能受益
  • 劍指服務企業不作為慢作為問題,武漢電視問政第二十八場明晚開考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記者王榮海 )12月11日晚20:30,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類欄目《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第二十八場將開考,聚焦服務企業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為深入推進「解決問題、轉變作風、提高能力」,本期《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惠企政策落地中統籌推進不力、監管不嚴的問題展開問政,武漢市商務局、青山區等負責人及其基層單位相關負責人將接受問政。12月4日晚,武漢電視問政第二十七場曝光了湖泊水質汙染治理工作中的推拖繞等作風問題。
  • 「抗疫情 促發展」高淳兌現惠企政策 獎補總額達3億元
    消費日報網訊 為加快落實省市區各項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提振經濟有力有序發展,今天上午,南京市高淳區舉行「抗疫情 促發展」2020年惠企政策集中兌現儀式,現場對15家享受惠企政策的企業兌現獎補資金1377萬元。
  • 園區70多家企業補貼到位難,江岸區:將積極幫助園區申請,將惠企補貼...
    (圖為《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第十七場現場。 記者詹松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18日訊(記者楊榮峰)9月18日晚8時30分,《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播出問題短片《惠企政策「霧裡看花」 落實落地「費神費力」》。
  • 2020「公述民評」首場電視問政聚焦服務企業
    關切熱點 答疑難點 直面痛點杭州日報訊 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今年是杭州市「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活動開展的第12年。日前,2020年杭州市「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活動正式開啟。首場問政活動以「服務企業還有哪些不足」為主題,重點聚焦服務舉措落地不夠實以及政策知曉率不夠高的問題。
  • 《電視問政》聚焦服務企業不作為慢作為問題
    長江日報訊(記者楊榮峰)12月11日晚8時30分,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類欄目《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播出第28場,主題聚焦服務企業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    短片《電價下調都說好 督促落實誰來管?》
  • 報廢補助資金久不到位 《電視問政》聚焦服務企業不作為慢作為問題
    長江日報訊(記者楊榮峰)12月11日晚8時30分,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類欄目《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播出第28場,主題聚焦服務企業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短片《電價下調都說好 督促落實誰來管?》
  • 萬安惠企政策兌現「不打烊」
    近日,在萬安縣政務服務中心二樓大廳惠企政策兌現窗口,來自多寶盈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劉先生在了解稅務補貼政策後,向工作人員由衷稱讚道。今年以來,該縣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創新服務方式,簡化辦理流程,深入落實惠企政策兌現工作,切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疫情過後,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該中心創新服務方式,為企業提供幫辦代辦、特事特辦、急事快辦、容缺先辦、復工備案掌上辦等服務。
  • 「百日千企 惠聚新疆」消費季·暨新疆家電超市百萬惠民補貼系列活動盛大啟幕
    暨新疆家電超市百萬惠民補貼系列活動盛大啟幕 9月26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主辦,新疆蘇寧易購承辦的「百日千企惠聚新疆」消費季·暨新疆家電超市百萬惠民補貼系列活動發布會在烏魯木齊市經開區萬達廣場隆重啟幕。
  • 人工智慧3秒精準匹配紓困政策,長江企服「易企查」太方便了
    紓困政策人工智慧3秒實現精準匹配  「以前申報項目,要通過各個部門的系統逐個查看,麻煩且費時,也容易錯過申報期。」周久說,尤其是最近政府密集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企業要弄明白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企業通過搜索微信小程序「長江企服」,一鍵傻瓜式註冊,不需提供任何資質證明,直接在平臺填寫規模、行業、資質等相關企業信息,即可生成企業畫像。通過平臺的人工智慧技術,3秒內即可精準匹配適合企業的相關政策,並通過微信、簡訊等推送提醒,更好實現政策不遺漏。  「讓社會專業服務機構組織發揮更大作用。」
  • 「政策智通」計算器讓惠企政策精準落地
    「『政策智通』計算器將廊坊市政企直通服務平臺的測評、輔導、政策功能進行升級創新,讓我們更快捷、更精準地進行政策匹配。」它運用大數據算法和AI分析技術,能夠快速指導企業科學合理地申報項目,方便快捷幫企業篩選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惠企政策。目前,已完成專精特新、轉型升級技改、「網際網路+」等15個項目政策資料庫採集和政策問卷的全面梳理。「近期,國家、省、市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發展。
  • 讓企業輕裝上陣 長沙縣落實各級「惠企政策」三個月兌現4.89億元
    好在關鍵時刻,長沙縣各大惠企政策紛紛落地,對於長沙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說是雪中送炭。長沙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露說,今年1月份疫情開始到2月份,從國家層面到省級、市縣級層面,都出臺了若干政策,當時築起聯絡員、鎮街領導第一時間送上門,讓公司全員倍感暖心,也看到了希望。
  • 安徽馬鞍山探索「政策+中介」 讓惠企紅利應享盡享
    社保減免、貸款優惠、穩崗補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力保市場主體,一系列政策舉措密集出臺。然而,實踐中,企業對政策「吃不透、用不好」的情況並不鮮見。如何讓惠企紅利應享盡享?圍繞這一課題,安徽省馬鞍山市積極探索「政策+中介」服務模式,成效顯著。
  • 哈市全力推動惠企政策直達企業落地見效 發放貸款1425.7億元
    以精準施策提高政策效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助力經濟復甦加速的哈爾濱市,嚴格落實國家和省委關於 「 惠企政策直達基層、落地見效 」 的一系列部署,率先在全國開展 「 登門入戶 」 宣講兌現惠企政策專項行動
  • 精準有效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當前,要做好保市場主體工作,使廣大市場主體不僅能夠正常生存,而且能夠實現更大發展,必須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充分發揮出各項政策積極效應。
  • 「易企查」上線試運營 3秒即可精準匹配相關政策
    「有這個小工具,在手機上就能快速找到政策。」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久為長江企服「易企查」微信小程序點讚。  實「以前現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  申報項目,要通過各個部門的系統逐個查看,麻煩且費時,也容易錯過申報期。」周久說,尤其是最近政府密集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企業要弄明白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 青島西海岸新區以政務公開推進科技工信惠企政策宣傳落實
    消費日報青島12月14日訊 今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瞄準服務對象需求,以政務公開大力推進科技工信惠企政策制定出臺、宣傳推介、及時落實,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助力西海岸新區企業高質量發展。開門制定科技工信惠企政策積極出臺《<促進先進位造、科技創新、大數據和信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實施細則》、《加快高層工業樓宇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汽車消費激勵等惠企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制定政策過程中,邀請專家、學者、企業參加座談,徵求吸納服務對象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