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妙方:仙茅配仙靈脾,黃柏配知母

2020-12-14 騰訊網

人體是個複雜的機器,到得一定年紀,可能陰陽兩虛,並因陰不能收斂陽,陽氣外逃,而令虛火上炎。

腎陰腎陽不足,表現為腰膝酸軟、尿頻、頭暈目眩耳鳴、神情萎頓,脈沉細等。

肝、膽、腎、三焦之火尤其是腎火旺而上炎,會有烘熱汗出、五心煩熱易怒、口乾、大便艱難、失眠多夢、舌紅等症狀。

治療上,不僅需調和陰陽,補虛和血,讓血有所養,氣有所依,還需瀉肝膽腎三焦之火,方能達到理想的療效。

《婦產科學》之二仙湯,帶著壯陽藥與滋陰瀉火藥,以及補血聖藥一道上場。

組成:仙茅9克、仙靈脾9克、巴戟天9克、當歸9克、黃柏6克、知母6克。

以上都是常見藥材,仙茅、仙靈脾之用,榮冠方名二仙湯。二藥與巴戟天一道溫腎陽,補先天與後天之精華。黃柏、知母一同瀉腎火、滋腎陰。當歸則溫潤養血來補虛。

由此拿下前述那些陰陽俱虛,而又有虛火上炎之複雜症侯。

具體來說,

仙靈脾之仙:

補命門、益精氣

仙靈脾又叫淫羊藿。其性味辛甘溫,溫燥性強,走肝腎二經,辛能行散去溼,溫能溫腎壯陽,祛除寒氣。所以仙靈脾也為補命門、益精氣、補腎壯陽之要藥。又肝主筋、腎主骨,可強筋骨,治腰膝酸痛,筋骨軟弱,下肢拘攣等。

仙靈脾之仙,還在於其補益肝腎之後,能強心力,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等。

仙茅之仙:

補三焦、命門

既帶仙氣兒,又帶「參」味兒。它在唐代由印度傳入,印度人叫它婆羅門參,國內被稱山黨參、仙茅參、海南參。

性味辛熱,工作於腎肝脾經。能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之效,又由於它的溫燥性比淫羊藿強,而且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的時候,需要配伍淫羊藿這類益精氣的藥物來達到平衡。

巴戟天,像個憨憨的大爺們兒

工作於肝腎經,可強筋健骨。並因性辛溫,能祛風除溼,治腰膝疼痛。

三藥相遇,行走於肝腎脾經,共同補腎陽,舒筋健脾益氣,承擔起為體內點火之責。

黃柏,一身寒氣,臉露正氣,但凡邪氣進攻,便會倒其一頭苦水,是能在需要的時刻帶著消防栓救火的酷男子。

入腎、膀胱經,主清下焦溼熱,補腎水之不足,治膀胱及命門之虛火,防其上行。

知母,聽名兒便覺是個知書達理具陰柔之美的女子,為滋陰降火要藥。

入肺胃腎經,清熱瀉火,生津潤燥,清肺熱的功效佳。由於肺金為腎水之母,母清則子安,所以對腎經的虛熱治療,效果也好。

知母最喜與黃柏這個酷男同行,共同作一些事兒,比如知母清氣中的熱與溼,黃柏燥血中的熱與溼,令氣血健旺,清火而不傷正,滋陰又不滯邪,可謂經典配對。

仙茅仙靈脾巴戟天與黃柏知母相遇,陰陽調和,寒溫得宜,抑制虛火難上行,就像豔陽遇上江河水,一片風光旖旎。

加上補血虛調經絡的當歸,似為空氣中加入芬香的氣息,令人神清氣爽。適用於中年人尤其是女性頭目昏眩、胸悶心煩、少寐多夢、烘熱汗出、焦慮抑鬱、腰酸膝軟等症,以及其他慢性病見有腎陰陽兩虛、虛火上擾者。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個妙方:二仙湯
    組成:仙茅9克、仙靈脾9克、巴戟天9克、當歸9克、黃柏6克、知母6克。 以上都是常見藥材,仙茅、仙靈脾之用,榮冠方名二仙湯。二藥與巴戟天一道溫腎陽,補先天與後天之精華。黃柏、知母一同瀉腎火、滋腎陰。當歸則溫潤養血來補虛。
  • 仙茅古稱婆羅門參
    這個頗受唐明皇喜愛的秘方其實只有一味藥——仙茅。仙茅,一名獨茅,又叫茅爪子,李時珍謂此藥首載於北宋《開寶本草》,是唐朝後期才從西域印度傳入我國的外來藥,故《新修本草》無緣將其收入。實際上五代李珣的《海藥本草》就有記載,南唐筠州刺史王顏著《續傳信方》時也收錄了當時頗為盛行的仙茅方,所以,蘇頌說「今江南呼為婆羅門參言其功補如人參也」。
  • 仙茅雖無「參」字,卻功補如人參
    這個頗受唐明皇喜愛的秘方其實只有一味藥——仙茅。仙茅,一名獨茅,又叫茅爪子,李時珍謂此藥首載於北宋《開寶本草》,是唐朝後期才從西域印度傳入我國的外來藥,故《新修本草》無緣將其收入。實際上五代李珣的《海藥本草》就有記載,南唐筠州刺史王顏著《續傳信方》時也收錄了當時頗為盛行的仙茅方,所以,蘇頌說「今江南呼為婆羅門參言其功補如人參也」。
  • 識草知性——仙茅
    始載於《海藥本草》,其葉似茅,根狀莖久服益精補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稱。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第一部收載的中藥仙茅,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和行血消腫的作用,主要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精、虛癆內傷和筋骨疼痛等病症。
  • 治心肌梗死妙方(方8首)
    治心肌梗死妙方1蔞薤桃仁湯【來源】柴國釗《中華當代名醫妙方精華》(張伯臾方)【歌訣】蔞薤桃仁湯鬱金,香附半夏全當歸,橘紅丹參茯苓楂,心肌梗死急救宜。7益心活血湯【來源】《中國中醫急症》(5)2002年(羅新民方)【歌訣】益心活血桂歸參,芍芪葛蒲仙靈脾,川芎丹參楂麥夏,炙草薤白三七苓。
  • 仲聖說藥 | 知母——知母一味,大有可為!
    仲聖平臺中藥飲片 · 知母滋陰降火,潤燥滑腸。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可用於陰虛消渴,症見口渴、飲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如玉液湯。清熱瀉火:用於高熱煩渴,常配生石膏;用於肺熱咳嗽,常配貝母。滋陰降火:用於陰虛之發熱、盜汗,常配黃柏、地黃。1.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宜生用;入腎降火宜鹽水炒。
  • 治心肌梗死妙方八則
    7益心活血湯【來源】《中國中醫急症》(5)2002年(羅新民方)【歌訣】益心活血桂歸參,芍芪葛蒲仙靈脾,川芎丹參楂麥夏,炙草薤白三七苓。方中以人參、黃芪、炙甘草補中益氣;桂枝、白芍、仙靈脾溫陽通脈,振奮心陽;麥冬養陰,以陰中求陽;當歸、三七、丹參、蒲黃、川芎活血化瘀;葛根升舉陽氣,舒筋通絡;山楂消脂解凝。諸藥合用,共奏溫陽益氣,化瘀通脈之功。【主治】急性心肌梗死(心氣虧虛,痰瘀阻絡型)。
  • 仙茅(歷代本草匯言)
    而子獨謂全不興陽者,以仙茅之性,與附子、肉桂迥異。仙茅雖溫,而無發揚之氣,長於閉精,而短於動火。閉精,則精不易洩,止溺,則氣不外走,無子者自然有子,非因其興陽善戰,而始能種玉也。子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閉其精者,用之以固守其精。而元陽衰憊,痿弱而不舉者,不可惑於助陽之說,錯用仙茅,歸咎於藥之不靈也。或問仙茅閉精,而不能興陽,其說甚創,然子論之甚辨,豈亦有試之而云然乎?
  •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中藥名。
  • 知母功效與作用
    根莖含總皂甙約6%,從中檢出6種皂甙,分別稱為知母皂甙A-Ⅰ,A-Ⅱ,A-Ⅲ、A-Ⅳ、B-Ⅰ和B-Ⅱ,其中知母皂甙A-Ⅲ是薩爾薩皂甙元與知母雙糖結合而成的雙糖甙,知母皂甙A-Ⅰ是薩爾薩皂甙元β-D-吡喃半乳糖甙。知母根莖中的皂甙元主要是薩爾薩皂甙元,幹根中的含量約0.5%,此外還有嗎爾考皂甙元、新芰脫皂甙元。
  • 藥性歌括四百味067:菟絲子、牛膝、巴戟天、仙茅
    所以一個大才橫空出世,他都是伴隨著委屈出來的,像箭能夠射得很遠啊,它都是有一個後拉力。  所以你只要瞄準方向,那你所有的委屈都將變成動力。你如果沒瞄準方向,那委屈就白受了。  還有一個治療牙痛很厲害。牙痛嘛它就有火攻上牙齒。  用牛膝配石膏就把它壓下去了。  還有一種婦女月經來臨前頭脹痛得厲害,幾年都沒有好。
  • 中藥古今研究:仙茅
    仙茅暖水榮木,復脈清風,滋筋力,益房幃,治玉麈瘻軟,皮膚風癩。去毛,糯米浸汁,去赤汗。」《本草新編》:「味辛,氣溫,有毒。入腎。治心腹冷氣,療腰膝攣痺,不能行走,男子虛損勞傷,老人失溺,無子,益肌膚,明耳目,助陽道,長精神,久服通神強記。此種藥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載其能助陽也。然全然不能興陽。」
  • 清肺胃經氣分實熱要藥——知母
    1.配貝母:知母苦寒,質軟性潤,上清肺經,下瀉腎火,兼清胃熱;貝母苦寒,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二者俗稱「二母」,配伍應用,可育陰潤肺,止咳化痰,對水虧火旺之乾咳無痰或少痰用之為宜。2.配黃柏:知母多用鹽水炒以下行人腎,滋陰降火偏用於腎經虛熱、骨蒸、消渴;黃柏入腎清熱,偏用於腎經溼熱、淋濁、膝軟。黃柏清下焦有形溼熱,知母瀉下焦無根之火。二藥合用,可增強其清洩相火、退熱除蒸之效。《本草綱目》日:「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而瀉火,乃二經氣分藥也,黃柏則是腎經血分藥,故二藥必相須而行。」
  • 桂枝芍藥知母湯——劇烈關節腫痛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又名:蕁,莐藩,大蘆水、兔子油草、蒜瓣子草,羊鬍子草、馬馬草。多年生草本。具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