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用情幫扶|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指揮所...

2020-12-16 天眼新聞

我叫姚剛,是一名普通的中共黨員,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鄉鎮財政所上班,基層一線工作經驗對於我來說是一筆道不盡的人生財富,因為更接近農村、更貼切群眾,這一進就是24年。在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衝鋒號時刻,我很榮幸自己能成為一名一線的「攻堅戰士」。

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鬱的侗族村寨,民風淳樸;但因歷史遺留爭紛問題和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缺少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的「領頭羊」,是大家眼裡公認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上群眾思想傳統,村級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緩慢,貧困程度較深。

2019年年初,我響應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派到吾架村擔任村黨支部支書,同年3月兼任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為了進一步了解吾架村的情況,我堅持每天走訪農戶,了解群眾家庭情況、思想狀況,把發現的問題都記在工作日記本上,晚上,我會召集村組幹部開會,把白天發現的問題在會上一一提出來討論,尋求解決辦法,慢慢的我開始熟悉並掌握每家的實際情況。

在充分了解村情後,我因地制宜制定了強班子、強設施、強產業的「三強工作法」。一是充分發揮黨建示範引領作用,號召黨員要「事事帶頭」,積極參與村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和產業發展。二是積極爭取基礎設施項目,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是鼓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產業,參加組織化勞務就業,不斷提高收入水平。

一年多來,吾架村實施了寨內串戶路硬化5000米、鋪設石板路725米、實施產業路建設3.6公裡、村文化活動場所建設620平方米、建成村級脫貧攻堅指揮所辦公樓100平方米、完成村級衛生室建設,村內基礎設施短板基本補齊,村容寨貌明顯改善。全村實施辣椒種植157畝,入股扶貧產業項目6個,實現組織化勞務就業501人,安置就業扶貧援助崗位52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3+1」保障全部得到落實。

做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始終牢記囑託,堅決扛起政治責任。一年來,與家人聚少離多,常常幾個月未能見上一面,85歲癱瘓在床的老母親和獨自在外求學的兒子都是我心底最深的牽掛,但是,我把吾架村當做了自己的「家」,用心用情工作,與群眾打成一片,毅然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物小傳】  姚剛,性別男,1975年1月出生,現年45歲。1996年1月至1999年7月擔任從江縣財政局加鳩鄉財政所財稅員,1999年7月至2004年5月擔任從江縣財政局宰便鎮財政所會計,2004年5月至2006年8月擔任從江縣財政局往洞鄉財政所辦事員(其間:2003.09—2005.07在貴州省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財會班學習<函授本科>)。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擔任從江縣財政局西山鎮財政所副所長,2008年4至2010年10月擔任從江縣財政局剛邊鄉財政所所長,2010年10月至2018年11月擔任從江縣往洞鎮財政所所長,2019年1月下派到往洞鎮吾架村任村黨支部書記,同年3月兼任吾架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及第六網格網格員。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 從「心」 開始丨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
    「你覺得我們的駐村工作隊怎麼樣?」「務諾(苗語,很好的意思)。」每當聽到這樣的對話,我的內心十分歡喜,一年多的真心付出,終究被肯定。我叫王波,今年28歲,是從江縣交通運輸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現擔任往洞鎮廈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 ...扶貧路上的鋪路石丨從江縣往洞鎮德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潘盛勇
    2019年10月,因工作需要,我來到從江縣往洞鎮德橋村,擔任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初到德橋村,我走村串寨與村民交談,重點走訪貧困戶,生活困難家庭,了解村民所急所需。  通過前期調查,我發現村民平時均以種植水稻為主,農業產值低,只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如何才能推動村級經濟發展,讓村民擺脫傳統農業生產習慣,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成為了我的所急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認真做事,當一名合格的扶貧幹部|從江縣往洞鎮信...
    我叫王原湘,是黔東南從江縣往洞鎮國土資源所所長。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派我到從江縣往洞鎮信地村任駐村幹部。在接收到組織選派我駐村時,我已經準備好大幹一場的決心和信心。信地村面積大、戶數多、人口多、村情複雜,雖然我在國土所工作,積累了不少基層工作經驗,這無疑是一個優勢。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輕鬆和喜悅,恰恰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為了儘快進入駐村工作狀態,我駐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訪群眾和了解村情民情。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到村任職的第一天,我心中既彷徨又激動,五一駐村工作組成員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脫貧攻堅任務使我倍感壓力,但我堅信,只要拿出200%的決心和勇氣,不管有多麼大困難也阻擋不倒我們前進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高吊村脫貧路上的「老驥」丨從江縣谷坪鄉高吊村...
    在這素昧平生的苗家村寨,我開啟了脫貧攻堅駐村之旅,留下了自己的扶貧故事……圖為滾丟阿的鵝養殖現場我剛到高吊不久,村民委員會主任滾丟阿心急火燎地找到我說,他養了130多隻鵝,早就可以出售了但是一直賣不出去,再拖下去加大成本降低效益不說,他當初想以此發動群眾發展養殖業致富的念頭也將化為泡影。我說這個事情交給我,我幫你賣。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亦脫貧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駐村...
    我叫餘江民,苗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是從江縣加榜鄉黨扭村三組村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在部隊服役,退伍後,於2018年被聘任為加榜鄉扶貧助理,2019年7月,經組織安排,擔任加榜鄉平妹村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  助建扶貧,用實績讓村民真正安居樂業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助推脫貧攻堅的「硬體」,駐村一年的時間裡,我既有付出,也有收穫,工作上我累計向單位(水城高速公路管理處)申請資金55200元解決了幫扶的12戶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保障問題,成功的幫助了12戶52人脫貧出列
  • 「我的扶貧故事」生活沒有旁觀者丨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
    我是貴州省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吳松松,2019年10月20日,我有幸參加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剛到村裡時,很多東西都不清楚,於是我讓村長和支書帶我到村子裡熟悉基本情況,同時我也知道網格區每戶的位置,便於日後工作的開展,我每家每戶去做自我介紹,讓每一個農戶都能認識我,詢問了大家的家庭情況以及難處,並一一做了筆記。但我從群眾眼中似乎看出他們大多都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我們駐村的幫扶幹部只是做做樣子。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丨從江縣下江鎮隴裡...
    「你們指揮所來駐村,把我家整好了,不再透風漏雨咯,地面硬化平整了,更加乾淨了。」每次走村串寨時,聽到這樣說,我心裡不由得感到欣慰。我叫羅桃珍,是從江縣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一名股級幹部。2019年8月28日,我正在前往隴裡村的路上,準備進村走訪我的貧困戶。
  • ...變好變美了丨從江縣往洞鎮會裡村駐村第一書記韋志祥
    這一切也是擺在我和村「兩委」幹部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改變這一切,作為黨員幹部的我克服一切困難。將家裡的一切瑣事,及年邁多病的80多歲的老母親和剛上高中的兒子全部託付給妻子。沒有節假日和雙休日,為的都是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誰叫我是黨員幹部呢。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幫扶解民困 勠力同心奔小康|從江縣加榜鄉平...
    我叫姚軍,是黔東南州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科長。2019年7月4日,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年9月24日起兼任平忙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從凱裡出發,一路經過凱羊、廈榕高速,再穿過蜿蜒曲折的山路,幾經周折,七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 ...做群眾心裡的暖心駐村幹部|從江縣往洞鎮會裡村指揮所所長吳嘉樹
    2017年2月,我到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會裡村擔任駐村幹部。當時村裡正值地質災害搬遷的關鍵時期,我村受災群眾的安全意識淡薄,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搬遷進程。光徵地工作就召開了8次,入戶動員和做思想工作不計其數,有很多不理解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愛灑脫貧攻堅路丨從江縣委政法委派駐洛香鎮弄胖...
    我叫賈勝晗,1988年出生在從江,中共黨員,系從江縣委政法委辦公室工作人員。  2018年4月,為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我被選派到從江縣洛香鎮弄胖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 ...故事」願將我的青春熱血,揮灑在脫貧攻堅路丨從江縣谷坪鄉山崗...
    為此,我積極向社會各界尋求支持,動員愛心企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電工程公司從江分公司捐贈扶貧物資,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方式,共捐贈門、窗、床等生活物資累計價值38520元,受益貧困農戶99戶。2020年4月7日,山崗村駐村幹部王孝林、幫扶責任人彭金鑑入戶動員易地扶貧搬遷戶到安置小區入住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的「山崗」亦如此。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志願之名譜寫青春之歌丨從江縣東朗鎮西部志願...
    2017年8月,我有幸成為一名西部志願者,分配到從江縣東朗鎮人民政府工作,現任東朗鎮東朗村駐村幹部兼網格員助理。  「趁青春正好,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2017年畢業季,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選擇成為一名志願者,從象牙塔校園走到基層扶貧一線,以志願之名,走扶貧之路,譜青春之歌。  還記得剛來東朗的那天,給我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從不暈車的我,因為坑坑窪窪、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吐到臉色發白,難受不已。黃昌昌幫助貧困群眾安裝碗櫃「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有幸參與脫貧攻堅而自豪丨從江縣翠裡鄉聯合...
    我叫何再洋,是一名90後基層中共黨員,也是一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普通駐村幹部。2017年11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翠裡鄉聯合村任駐村幹部。剛開始駐村時,從未在農村生活過的我因語言不通、對鄉村情況不熟悉,駐村幫扶工作面臨諸多困難,有些手足無措。第一次到村開展走訪時,村民陌生又略帶防備的眼神,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返回的途中,我陷入了深思:如何在較短時間內走入群眾內心、成為群眾的朋友與「知心人」?這是我開展駐村工作的首要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將汗水揮灑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路上|從江縣谷坪...
    我是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一名普通專業技術幹部。2019年6月10日,機構改革後增派州直單位幹部輪戰駐村決戰脫貧攻堅,增派我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谷坪鄉谷洞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和幫扶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大山 勵志做好扶貧人丨從江縣加鳩鎮西部計劃...
    我叫王禮,2019年畢業於上海杉達學院。現服務於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加鳩鎮合法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作為一名西部學子,畢業後能夠回到自己家鄉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覺得自己是榮幸的也是幸運的。榮幸的是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能夠參與最後的決勝時刻工作,幸運的是我能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運用到所學的知識為群眾謀福利。合法村是加鳩鎮寨子多、距離遠、苗族支系不同、工作難度大的村莊。初來報到,我立即申請到合法村當網格員助理。當時,正是人畜混居整治工作(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階段。
  • 「我的扶貧故事」黨的信任不辜,黨的厚望不負丨從江縣下江鎮擺仰村...
    2018年4月,在組織的安排部署下,我帶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來到下江鎮貧困村之一的擺仰村,任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  從地圖上看,擺仰村離下江鎮鎮區並不遠,但是隔著一條河。  乘著一葉扁舟,渡過修長的孫覽河,心懷幹事創業的激情,我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駐村生涯。  入村後,我和村幹入戶走訪,了解群眾之所思,傾聽群眾之所盼,並立志通過實際行動將之解決。房屋整治後擺仰村貌基礎設置不完善,那就找資源、找資金,帶頭幹。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召集大學同學為撈裡小學捐款「六一節」如期而至,學校邀請我同師生們一起過節。我的主要任務是「給孩子們說幾句話」。我深知,僅有精神鼓勵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物質來支撐。兩個月之後,我的大學同學們為「撈裡小學助學基金」捐款了686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