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愛灑脫貧攻堅路丨從江縣委政法委派駐洛香鎮弄胖...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賈勝晗,1988年出生在從江,中共黨員,系從江縣委政法委辦公室工作人員。  2018年4月,為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我被選派到從江縣洛香鎮弄胖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駐村工作兩年多來,我始終堅持在脫貧攻堅路上默默無聞地耕耘著、奉獻著,工作中不斷建立健全村級黨組織機制,全面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戰鬥堡壘作用。  2012年底,弄胖村實現貧困人口清零目標,102戶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學生入學率100%,貧困戶參合率達100%。2018年以來,我先後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全縣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和黔東南州委授予「全州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抓黨建強引領  弄胖村位於洛香鎮東南部,距鎮政府駐地12公裡,距從江縣城41公裡。全村國土面積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431畝,山林面積1487.53畝,平均海拔750米。針對洛香鎮而言,弄胖村從黨建、基礎、經濟、文化等方面都較其他村滯後。

幫助群眾搶收秋糧

2018年,我到村任職後,看到村兩委不僅沒辦公場所,且各項功能不全,於是在我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該年修繕了村教學樓,實施室內外牆粉刷刮膩子、更換門窗,線路改造等花費4萬餘元。同時增添如辦公桌椅、電腦、印表機等辦公工具,並配齊會議室、黨員活動室、脫貧攻堅指揮所辦公室等,實現了村兩委辦公場所的全面提升。  村兩委活動場所有了,從支部建設入手是關鍵,於是認真制定學習活動方案,白天入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晚上召開支部黨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學習,嚴格規範「三會一課」制度,常態化開展黨員自主學習和集中學習。為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員管理機制,我建立流動黨員臺帳、民事調解委員會、村級合作社;建立黨員、組幹、村民代表組成的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協商、決策本村的重大事務,執行「透明」工作法,有效提升了黨員群眾參與建設發展的熱情和知曉率;同時,還積極培養村兩委後備幹部,兩年多來,我先後發展了黨員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名,不斷增強村黨支部新鮮血液。  辦實事強基礎  為全力抓好脫貧攻堅「人畜混居」改造項目,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我圍繞弄胖村這一難點,下定決心打好「人畜混居」殲滅戰。那時,我深深地感受到「萬事開頭難」的道理,但我並沒有退縮,千方百計尋找突破口,最終選擇了村裡最困難的楊奶蘭妹戶入手。  該戶只有楊奶蘭妹一位老人,其丈夫前兩年剛過世,女兒遠嫁黎平縣,房屋是村裡最差。在徵得村兩委幹部和單位領導的積極支持下,我最終得到了老人的同意,她的女婿和女兒從廣東趕回弄胖村實施了第一個「人畜混居」整改工程。

與對象戶家吃「連心飯」

在該戶的示範帶動下,弄胖村實施人畜混居整治38戶,透風漏雨專項治理11戶。同時,我還積極爭取衛生項目支持,新建了村級衛生室130平方米,完善村級衛生公共服務,解決了群眾小病不出村、就近就醫的問題;完成全村貧困人口176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參合率達100%;完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機制,落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貧困戶籤約率100%。為進一步提升群眾飲水安全問題,解決部分群眾季節性缺水問題,我率村兩委幹部多次到鎮黨委政府和縣水利部門匯報工作,最後同意對該村人畜飲水工程進行改造,落實自來水到戶,確保飲水有保障;同時,通過財政資金和社會各界資源幫扶,實施了串戶路硬化500米,排汙溝3000米,產業路1500米,安裝路燈110盞,安裝串戶路護欄740米戶。  抓產業、謀發展  為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發展產業,讓村民走出產業發展困境,2019年我先後組織村組幹、黨員群眾代表先後前往丙妹鎮參觀學習靈芝種植項目、到平樂村參觀學習香雞養殖項目,實地考察、學習技術。向上級申請產業扶貧項目資金,成立專業合作社,組織技術培訓,尋找銷售渠道,徹底消除無技術、無銷路、怕失敗的思想顧慮。近兩年來,我先後帶領群眾發展了鉤藤種植項目100畝,覆蓋貧困戶10戶48人;大血藤種植項目125畝,覆蓋貧困戶10戶39人;靈芝種植項目16667棒,覆蓋全村102戶;小黃牛養殖項目76頭19戶78人;香雞養殖9220羽,覆蓋貧困戶25戶99人,實現了戶戶有產業覆蓋,家家有一人就業,實現戶均增收1200元。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我履行一個共產黨員入黨時錚錚誓言,抱著「捨我其誰」的決心,帶領著全村15名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帶領全村老百姓攻堅克難奔小康。

作者 賈勝晗

見習編輯 梁珍情

編輯 孫遠銘

編審王璐瑤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愛灑脫貧攻堅路丨從江縣委政法委派駐洛香鎮弄胖村第一書記賈勝晗
    我叫賈勝晗,1988年出生在從江,中共黨員,系從江縣委政法委辦公室工作人員。  2018年4月,為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我被選派到從江縣洛香鎮弄胖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 「我的扶貧故事」都柳江邊攻堡壘,月亮山上亮實招丨從江縣洛香鎮岑...
    2019年7月5日,在州委的信任下我進入第二個幫扶村,從江縣洛香鎮岑西村。  岑西村地處從江縣洛香鎮的西部,是從江縣貧困發生率高於30%的深度貧困村之一,淳樸的鄉村伴隨著嚴重的貧窮,全村67戶32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雖然我一早就知道這是個比較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但是步入岑西村時,才發現這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落後得多。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 從「心」 開始丨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
    每當聽到這樣的對話,我的內心十分歡喜,一年多的真心付出,終究被肯定。我叫王波,今年28歲,是從江縣交通運輸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現擔任往洞鎮廈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2019年7月,收到被派駐到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駐村的通知後,我激動萬分,第一時間收拾行囊奔赴駐村工作崗位,欲大展一番拳腳。然而,現實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順利,開展工作過程中還是碰了不少壁。
  • 「我的扶貧故事」黨的信任不辜,黨的厚望不負丨從江縣下江鎮擺仰村...
    乘著一葉扁舟,渡過修長的孫覽河,心懷幹事創業的激情,我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駐村生涯。  入村後,我和村幹入戶走訪,了解群眾之所思,傾聽群眾之所盼,並立志通過實際行動將之解決。房屋整治後擺仰村貌基礎設置不完善,那就找資源、找資金,帶頭幹。
  • ...故事」願將我的青春熱血,揮灑在脫貧攻堅路丨從江縣谷坪鄉山崗...
    2019年12月23日,根據組織安排,我從五一村調離派駐至山崗村,從此與我的「山崗」結下「良緣」。初到山崗村時,通過對網格區內全體農戶摸底排查後發現,基本上每戶都存在以「地」為床的情況。為此,我積極向社會各界尋求支持,動員愛心企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電工程公司從江分公司捐贈扶貧物資,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方式,共捐贈門、窗、床等生活物資累計價值38520元,受益貧困農戶99戶。2020年4月7日,山崗村駐村幹部王孝林、幫扶責任人彭金鑑入戶動員易地扶貧搬遷戶到安置小區入住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的「山崗」亦如此。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大山 勵志做好扶貧人丨從江縣加鳩鎮西部計劃...
    我叫王禮,2019年畢業於上海杉達學院。現服務於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加鳩鎮合法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作為一名西部學子,畢業後能夠回到自己家鄉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覺得自己是榮幸的也是幸運的。榮幸的是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能夠參與最後的決勝時刻工作,幸運的是我能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運用到所學的知識為群眾謀福利。合法村是加鳩鎮寨子多、距離遠、苗族支系不同、工作難度大的村莊。初來報到,我立即申請到合法村當網格員助理。當時,正是人畜混居整治工作(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階段。
  • 「我的扶貧故事」高吊村脫貧路上的「老驥」丨從江縣谷坪鄉高吊村...
    2018年3月26日,是我終身難忘的日子。這天,我懷揣著縣委派遣的一紙調令,來到谷坪鄉高吊村任第一書記。高吊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偏遠村寨,全村共分5個小組,9個自然寨分布在大山深處,共有309戶1767口人,其中貧困戶124戶735人。
  • 「我的扶貧故事」前進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丨劍河縣革東鎮前進村...
    我叫吳聲良,是劍河縣政法委派駐革東鎮前進村脫貧攻堅隊的網格員、資料員。前進村第二網格壩壩會前進村總人數144戶62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戶182人。這裡的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網格員兼資料員的我,工作任務較為繁重。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從適齡兒童早早放棄學業,到青壯年好逸貪杯,再到貧困戶對現狀的「自我滿足」,來到谷坪鄉後,我重新審視了扶貧工作的難度。幫助群眾拆除舊房從第一次去走訪被「碰壁」,到後來把田間地埂和鄉間路旁都變成走訪現場,我實現了第一個轉變——要和村民做朋友,而且要做能說心裡話、能擺家長裡短的朋友。
  • 「我的扶貧故事」那年花正開 而今夢正圓丨畢節市民政局派駐黔西縣...
    我叫張奎,是畢節市民政局派駐黔西縣觀音洞鎮新合村第一書記。五年前的春天,油菜花正黃。經過兩個多小時路途的顛簸,我來到黔西縣觀音洞鎮石林村。放下背包,印入眼帘的是荒涼的土地、雜亂的稻草、糟糕的衛生……  戰貧鼓聲陣陣,作為第一書記的我,戰貧是責任,是使命,我很幸運來到扶貧一線。  走村串寨,一戶戶的摸排,在家長裡短中知民情,在杯酒寒暖中釋民意。歷時兩個月的進一步精準識別,為精準幫扶打下了堅實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以行動彰顯90後扶貧壯志丨...
    我叫劉榮鑫,現任丙妹鎮歸林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是一名90後中共黨員。2019年6月23日,我榮幸成為脫貧攻堅這場無硝煙戰爭中的一名排頭兵,成為歸林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第九網格網格員。月色朦朧,偶爾傳來遠處的狗吠聲,此時已入深夜,漆黑一片,唯有不遠處亮著一盞明黃色的燈,借著灑下的月光,我到達指揮所報導,所裡的同志還在挑燈夜戰。我揣著感動與激動的心情開啟了歸林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新篇章。
  • 「我的扶貧故事」駐紮山村八年 汗灑脫貧攻堅路|印江自治縣天堂鎮...
    我叫文運宏,是印江自治縣衛健局派駐天堂鎮大院村的第一書記,2013年以來,我先後被選派駐纏溪鎮周家坳村、合水鎮興旺村、天堂鎮大院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6年初,被組織選派到天堂鎮大院村擔任第一書記、攻堅隊長。這一駐,又是連續5年。
  • 「我的扶貧故事」聚焦精準監督 護航脫貧攻堅|貴旅集團黨委委員...
    期間,我工作的省紀委省監委第一監督檢查室,負責聯繫銅仁市和黔東南州。其中,沿河、榕江、從江三個深度貧困縣均是脫貧攻堅中的難中之難、艱中之艱。任室副主任期間,在省紀委省監委領導的安排部署下,我聚焦「督」「幫」「結」三位一體推進,整合力量,建立了由第一監督檢查室負責,派駐紀檢監察組聯動參與的「月初督、月中幫、月底結」督導模式,即每月月初對三縣開展督導,月中梳理綜合督導中發現的問題,幫助三縣整改到位,月末召開三縣脫貧攻堅工作匯總調度會,有力有序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生活沒有旁觀者丨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
    我是貴州省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吳松松,2019年10月20日,我有幸參加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剛到村裡時,很多東西都不清楚,於是我讓村長和支書帶我到村子裡熟悉基本情況,同時我也知道網格區每戶的位置,便於日後工作的開展,我每家每戶去做自我介紹,讓每一個農戶都能認識我,詢問了大家的家庭情況以及難處,並一一做了筆記。但我從群眾眼中似乎看出他們大多都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我們駐村的幫扶幹部只是做做樣子。
  • 「我的扶貧故事」「俊」書記脫貧攻堅的「六板斧」
    在被黔西縣委政法委派駐錦星鎮青溝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這一年多裡,和其他駐村幹部一樣,為了群眾能脫貧致富奔小康,為了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我和村幹部一起奔走在田間地頭,走訪回訪在每家每戶。每次在與群眾交流溝通中,看到他們對美好幸福生活期盼的目光,肩上責任倍增。剛來青溝村,部分群眾都叫我「俊」書記,其實是認為我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 「我的扶貧故事」「五個要點」助扶貧|羅甸縣茂井鎮桃園新村工作隊...
    我叫曾強念,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委政法委的幹部。2018年2月26日,按照縣委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組織派我到茂井鎮五家墳村(現為桃園新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當晚收拾好行李後,27日一早我就到達了茂井鎮五家墳村村委會,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當年3月,縣委組織部下文由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6月我任駐村第一書記。
  • ...運輸廳從江縣加勉鄉脫貧攻堅指揮部聯絡員、前線工作隊副隊長潘...
    晚飯後,漫步於從江縣加勉鄉新修的通村柏油路上,來往的村民有說有笑、蘆笙堂上載歌載舞、梯田水渠蜿蜒盤旋,通村路、通組路、產業路、串戶路如同白色彩帶纏繞於村村寨寨之間……?加勉鄉變美了、村民也變開朗了。而回望四年來的幫扶路,不禁感慨萬千。潘昌明走訪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用情幫扶|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指揮所...
    我叫姚剛,是一名普通的中共黨員,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鄉鎮財政所上班,基層一線工作經驗對於我來說是一筆道不盡的人生財富,因為更接近農村、更貼切群眾,這一進就是24年。在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衝鋒號時刻,我很榮幸自己能成為一名一線的「攻堅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