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尹哲 編輯/遠方
「九月十幾號才把儲備的東西搶著入庫,具體數據正在評估過程中。」距離9月15日已經過去一周多的時間,華為終於放鬆了緊繃的神經,一改兩周前在開發者大會上對晶片問題全程靜默的態度。
「至於『地主家的餘糧』...」第一個問題就聚焦於外界最期待的晶片儲備,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幽默又不失霸氣地逗笑了全場。
他進一步對包括觀察者網在內的記者們表示:「包括基站業務在內的To B業務儲備還是比較充分的。不過由於每年消耗的手機晶片數額達到幾億顆,所以還在積極尋找辦法。」
考慮到被禁止向華為供貨後,美國、日本等國企業將遭受巨大損失,「美國的一些晶片廠商正在積極地向美國政府申請供貨許可,」郭平接著說道:「我們希望美國政府能重新考慮他們的政策,如果他們允許,我們仍然願意購買美國公司的產品,繼續堅持全球化、多元化的採購策略。」
9月23-26日,華為全聯接2020在上海舉行。這一面向ICT產業的全球性年度旗艦活動,是華為發布重大戰略的平臺。
「幫助可信的半導體供應鏈就是幫助自己」
9月15日大限剛過,AMD、英特爾等已接連證實,其向華為供應晶片的渠道仍然暢通。
一周前,英特爾榮耀旗下首款遊戲本的發布,就在昨天,華為還聯合英特爾發布了。
作為最大的移動端晶片公司之一,高通在7月底發布財報時公開稱,與華為在專利糾紛上達成和解,並籤署了長期專利協議。
在現場,郭平介紹道,高通一直是華為重要的合作夥伴,過去十幾年華為一直在採購高通晶片。
他表示:「我們注意到高通正在向美國申請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如果美國政府允許,華為很樂意使用高通的晶片製造手機。」
眾所周知,華為自身雖然擁有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但一直將晶片製造交由外部企業。
因此,在臺積電、中芯國際等相繼確認無法供貨後,華為甚至傳出已啟動「南泥灣」等類似計劃,親自上陣構建非美設備的晶片製造鏈條。
在回答是否有計劃投資晶片製造時,郭平強調:「我們願意幫助可信的供應鏈,增強他們的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能力。」
他不忘補充道:「幫助他們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對於是否將被迫進行裁員,郭平認為,華為目前人才、業務發展基本平穩,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都將保持穩定。
「華為會繼續吸納優秀人才,這也是解決華為問題的關鍵。單一市場則會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他說道。
「澳大利亞只是個很小的市場」
澳大利亞興許就是郭平口中的那個「單一市場」。
在回應「在澳大利亞裁員」的消息時,華為常務董事汪濤直言不諱:「澳大利亞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從來都不是我們特別聚焦的市場。」
這一說法逗笑了不少在場的中方記者。
他隨即作出解釋:「華為公司歷來是把優質資源向優質客戶傾斜,用有限的資源服務好真正需要我們的客戶,幫助他們獲得成功。對於個別市場,我們會根據情況進行合適的調整。」
2018年,澳大利亞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禁止華為為5G行動網路提供設備。
如今,華為在澳大利亞的子公司不僅將在裁員後從1200人減少至200人,並且將在明年進一步裁員。此前,華為已經宣布提前停止對澳大利亞橄欖球隊的贊助。
「網絡清潔不是某國政府、政治人物可以隨便定義」
針對美國所謂「清潔5G網絡」計劃,華為常務董事汪濤評論稱,如何定義5G是否清潔、是否安全,需要一個理性的標準,「不是某國政府或者政治人物可以直接定義的」。
「我們歡迎多方共同制定統一、基於實施和規則的網絡安全或者是數據保護規則,來共同解決整個社會所面臨的這種數字世界裡面一個新的挑戰。這樣有利於各個國家在這種明確的法律法規框架下面來自己選擇技術供應商和促進它整個社會競爭力,而不是單一基於某種特定目的來定義什麼是『Clean 5G』」。
汪濤指出, 「Clean 5G」的影響相信各個國家、我們的客戶,各個運營商會基於事實理性的規則來做出明確的選擇。對於我們5G業務沒有看到明確的影響,而且從作為全球領先的5G供應商來說,更多聚焦在怎麼用我們領先技術和解決方案來給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他認為,數字世界需要客觀、理性的的規則,來推動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作為企業,華為首先期望各國政府能夠通過確定性的規則和制度,來為企業發展指明方向。
事實上,目前有很多國家和組織,已經推出了網絡空間治理、數據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德國《電信法》、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SMA和3GPP主導的計劃等。
他表示,華為歡迎多方圍繞網絡安全共同制定統一的規則,以解決數字世界的挑戰,這樣也有助於各國在確定性的法律法規框架下來自己選擇供應商、促進競爭力。
當地時間8月2日,美國國務院網站公布「清潔5G網絡」計劃,點名表揚了符合其標準的「模範生」代表,即棄用華為的「清潔5G國家和運營商」。
被點名「表揚」的國家有英國、捷克、波蘭、瑞典、愛沙尼亞、羅馬尼亞、丹麥、拉脫維亞和希臘,電信運營商共有27個。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關於晶片,華為終於放鬆了緊繃的神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