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味道

2021-01-08 投資者網

作者:李澤賢

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書中放置香草,不僅可以防蠹蟲咬蛀,而且還可以給書留下幽幽清香,「書香」一詞便由此而來。後來人們據此加以引申,形容讀書人有「書香氣」,而讀書人家或曰「知識分子家庭」,則被稱之為「書香門第」。

由這「書香」又想到宋人程頤有語:「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有「書香氣」的人,讀書時若能品出書的味道來,怕是進入讀書的真境界了。

何謂讀書之味?竊以為不可僅以一個「香」字而言之。我曾在報刊上發表過一篇《讀書與吃飯》的書話,文中說:人生是需要滋養的,吃飯,是對身體進行補養;讀書,則是對精神進行補養。讀書如吃飯──飯有飯、菜、湯,飯有家常飯、待客飯、筵席飯;飯有西餐、中餐、地方風味小吃……但不管是什麼樣的飯菜,吃的時候總要品嘗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構成美味佳餚。讀書亦然。讀書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閱一本好書,猶如走進一幢新房,打開一扇未知的窗戶,展現在面前的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讓讀書人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吸吮著新鮮的空氣,張開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馳騁翱翔。臻於此境,讀書人能沒有甜滋滋的意味?

讀書的人,有時也難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尷尬。當書中的道理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不能呼應,書中的事與生活中的理發生衝突時,讀書人便難免有迷離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覺,甚至於陷於進退維谷的窘迫,此時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湧上心頭。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用來形容讀書人的心境,也是恰當的。一般情形之下,讀書人攻城掠地,在知識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經歷「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苦悶階段,其時身臨遏澀之境,前不見村後不著店,孤苦伶仃,步履維艱,那份愁苦,實難堪受。而且,讀書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沒有來自書外的聒噪?若要跨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心裡沒有一番痛苦煎熬的爭鬥抉擇,恐怕是難臨其境的。

有讀書人說,讀書令人練達性靈,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寧靜,高尚依然。但我以為,這般深厚綿長的意蘊,還要靠書中摻和的辣味,或說是火藥味,沒有一點辣味的文章,讀之味同嚼蠟,不如不讀。而真正有辣味的書,如同急風暴雨射向垢陋心靈一角,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終令讀書人臉紅心顫、羞愧難言,並猛然悟得「今是昨非」。爾後,衝破名韁利鎖的困擾,靈魂因之而純靜而升華。

讀書的味道雖說是酸甜苦辣,但最終給人的感覺卻是愉悅快樂。人活在世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畢竟要比沒滋沒味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常想,如果沒有書籍相伴,漫漫一生,多少個無眠的黑夜和無聊的白日將會是怎樣的難熬,而這樣的人生是多麼無趣和乏味。的的確確,有書相伴,且能從書中品出味道來,得到的點滴收穫,都會在心中湧滿喜悅,進而由衷欣慰,隨即增強讀書的志趣,進而堅定與書相守的信念。

林語堂曾經設想過在書房天花板上裝一佛教的油燈籠,書房中要有油煙味和發黴的書味,以及無以名狀的其他氣味才好。看來,林語堂已經將讀書味道的造化從書裡牽引到了書外,從意境宕延到了環境。讀書人若真能化入這般讀書境界,讀書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釅了。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德化縣人民檢察院邀您一起品讀書中味道
    世界讀書日|德化縣人民檢察院邀您一起品讀書中味道 2020-04-23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閱讀行為調查:讀者稱紙質書更有讀書的味道
    4月21日上午,讀者在國家圖書館(北區)瀏覽圖書 讀者聲音:看紙質書更有讀書的味道 當天,河北大學大四學生張晨(化名)來到國家圖書館查閱資料 「不過,在我接觸到的大學生群體中,讀書頻率不算太高,都是刷微博、朋友圈的比較多。」王鵬稱。 市民劉先生則比較偏愛歷史方面的書籍,也始終保持著一個月至少來一次國家圖書館的習慣。他說,電子書經常看,但還是比較願意看傳統的紙質書,「那樣有讀書的味道」。
  • 芸香草的味道
    ★承繼文匯傳統  秉持讀書品質  ★文匯讀書周報 ID: whdszb《文匯讀書周報
  • 世界讀書日,談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
    方所重慶店所在地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如期而至。作為喜愛讀書的我,最近的時間也相對自由,買了不少往日沒有時間細讀的書,更是在讀書日優惠購得《莎士比亞全集一套》。讀書到底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想用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感受吧。第一:書的海洋裡充滿樂趣,那些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充滿期盼,後來的結果會是怎麼樣?對讀書的喜愛應該在讀書前就已經形成,這得益於一個常在我家裡來玩的親戚,我的二外公的影響。
  • 下雪讀書 過年殺豬
    二來,正所謂「胡馬依北風」,我在雪帶來凜冽裡,嗅到年的味道,還有爹娘催促遊子歸鄉的訊息。而我,還有一堆亂糟糟的事情無處安放。現在全社會都來重視讀書。竊以為,春節讀書就應該聚焦學習十九大精神,學懂弄通,鼓足幹勁,甫一開春就可以大幹快上搶抓落實。近來,各大書店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輔導圖書熱銷,這才是新時代的新氣象!轉眼到中午肚子餓了,開始走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味道中,書香開始替代肉香了?
  • 人們為什麼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
    人們為什麼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我想,這個問題也比較難回答,其實讀書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很模糊,很難界定。有些人將讀書當作一種消遣,譬如讀武俠、言情、修仙等書。而有些人則又帶著功利心去讀書,表現的求知慾過甚,急功近利,而適得其反。
  • 關於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
    讀書有用無用這個現在自不必說,從古到今,但凡被稱讚有才情的女子,哪一個不是自小博覽群書。當年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得眾人拍手叫好,後世的才女也因此被稱為詠絮之才。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3關於讀書,三毛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然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 六年級作文:讀書的滋味
    我喜歡讀書,因為讀書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對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讀書的滋味是酸的。前幾天,我再次拿起《我的狼媽媽》這本書,那一頁頁感人肺腑的文字,痛到極致,美到極境。作者用神奇的畫筆把母愛的偉大刻畫得淋漓盡致,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也為我們付出了許多,可我們卻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 人為什麼喜歡讀書,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你是什麼樣的格局,和你通過什麼樣的手段獵取自己需要的內容,是增長知識還是獲得愉悅,看視頻和讀書並沒有本質區別。你為什麼要喜歡讀書?有很多的人喜歡文字墨香。就是喜歡那種被文化環繞的感覺,看完了寫個讀後感,曬兩張讀書照片,感覺人都文藝了起來。
  • 讀書好比「竹籃打水一場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賈平凹說: 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光,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 農村俗話說:「讀書讀書讀老鼠」,「讀老鼠」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讀書讀書讀老鼠」是很有趣的一句話,主要是「老鼠」這種人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讓人聯想頗多。也因為如此,我國農村就有很多種說法,都是各人站在各人的角度來解釋,各地又有各地的說法,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文就這句俗語在我國民間的不同說法例舉如下。
  • 【原創】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還有幹松毛燒豬毛的味道、在火炭上燒豬肉的味道。家鄉的香味,是哥哥娶媳婦八大碗散發出來的香味;家鄉的香味,是過年煮年貨瀰漫的香味。家鄉的香味,是孩子們過年炸鞭炮的響聲和著火藥味兒,是石磨磨出的玉米面的香味,是農家豆腐的香甜,是過年炸酥的味道,是母親看著我們兄妹嘴饞,割小麥燒熟給我們做麥蟲兒的味道!
  • 家的味道是爸爸戒不掉的煙,家的味道是媽媽親手織的毛衣
    說起家的味道,離不開一家人的和睦共處,溫馨經營,勤儉持家和良好的家風。家的味道,來自於家人的感受和滋味。家中的味道越濃厚,家庭就越和諧,家人就越有鬥志,工作就越有信心。反之,家中的味道變淡了,就會造成家庭緊張,人心不安,事事不順。
  • 五年級第26課《憶讀書》預習筆記,憶讀書之趣,品讀書之樂
    自傳)②chuán(傳說)卷:①juàn(畫卷)②juǎn(捲尺)著:①zhuó(著手)②zhāo(妙著)煞:①shà(煞費苦心)②shā(煞風景)三、詞語解釋1、津津有味: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 女人最優雅的行為,就是讀書
    女人一定要多讀書,只有多讀書方能多漲見識,女人的優雅,也許和錢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與讀書有關係。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的意義,就是提醒女人應該多讀書,即使沒有過人的美貌,但是長期在書中浸泡,總能得到一絲收穫。
  • 在深圳,有一種味道叫「書香企業」,有一群愛讀書的人值得被所有人...
    以及這座全民閱讀的城市真的很配「深圳十大書香企業」「深圳十大讀書成才職工」評選「深圳十大書香企業」「深圳十大讀書成才職工」評選是由深圳市總工會、深圳市文明辦、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聯合舉辦的讀書品牌活動。
  • 字遊人談讀書,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人生的路,雖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但讀書,絕對是實現人生理想最便捷的路! 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離不開讀書,或者說閱讀,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 【感悟】讀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人們也常一遍遍地討論: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可如今,讀書卻已經淪為奢侈的無用,淪到要拿出來這樣討論了嗎?這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可笑,也有些難過。不禁想到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曾唱過的那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唱詞雖戲謔,但劇中滿腹詩書的「紀曉嵐」卻明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讀書有用」之典範。
  • 反彈琵琶說讀書
    然而事情仍未了,批讀書做官,好吧,那就不讀書了,當文盲還光榮一些,於是,「讀書無用」又冒出來了。直到四十多年前撥亂反正,把「做官論」與「無用論」一起批了,又在周恩來總理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基點上,提出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口號,讀書目的才明確準確正確了。
  • 說《讀書》 | 強世功:我的《讀書》時代
    二、《讀書》的第一個時代:中西文化比較時代進入大學剛好趕上「文化熱」和讀書熱,我的讀書世界一下子打開了。不僅有充足的時間讀書,而且有讀不完的書。面對圖書館成排的書架,往往不免發呆。不像某些有志青年產生想讀完所有書的雄心,而是困惑這麼多的好書怎麼能讀得完,讀書從哪兒開始呢?那時候,我見到有學識的學長、老師,都會問怎麼讀書,讀哪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