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蘇聯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一問世就創造了三個世界紀錄

2020-12-15 武器大講堂

Ka-50黑鯊的發展背景

在上個世紀70年代,蘇聯國防部發現當時服役的Mi-24武裝直升機已經無法滿足未來的陸軍需求,當時的美國已經發展出了更加先進的對地作戰武裝直升機AH-64,蘇聯認為Mi-24武裝直升機的整體作戰實力跟美國的最新武裝直升機相比已經大大的落後,因而當時蘇聯內部通過了一項關於開發新一代戰鬥直升機的決議,這款武裝直升機的主要定位是用於消滅戰區前沿附近的裝甲部隊而設計的,最終這個項目發展出了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蘇聯卡莫夫設計局的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

詳解蘇聯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

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的誕生也是美蘇競爭的結果,當時美國的先進武裝直升機計劃開始進入最終量產階段之後,蘇聯的主力武裝直升機還是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整體的作戰水平相對來說差了一個代差,因此蘇聯相關設計廠商就以AH-64武裝直升機作為假想敵,開始研發新一代武裝直升機。

當年蘇聯有兩個設計廠商參與競標,其中一家是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的設計廠商蘇聯米裡設計局設計的米-28武裝直升機,另一家是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V-80攻擊直升機,這兩款直升機的設計都非常的優秀,弊端也都一樣的明顯。

最終在1986年10月在戈羅霍夫靶場進行最終的測試之後,蘇聯軍方在1987年12月選擇了卡莫夫設計局的共軸雙旋翼V-80直升機方案並最終命名為卡-50武裝直升機,而米裡設計局也一直在優化升級米-28的設計,最終在優化改進了20多年後的21世紀初達到最佳水平,被西方國家戲稱為阿帕奇斯基。

而卡莫夫設計局的卡-50也一直在優化,後來升級優化出了Ka-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米-28我們在464期有做過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我們往期的內容。

而當時服役的卡-50武裝直升機在設計與概念上都具有非常具有特色,當時問世的時候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分別是世界上第一種共軸式旋翼武裝直升機、第一種單座武裝直升機和第一種採用彈射救生系統的現役武裝直升機。

服役的卡-50武裝直升機在旋翼轉動時整長度16 m、旋翼直徑為14.5米、整機高4.93 m、空重7.7噸,機身設計採用半硬殼式金屬結構,主部件為盒形抗扭梁設計,引擎和旋翼減速器等重要部件都安裝在梁上,這種設計可以承受一般炮彈的攻擊,並且機身的大部分主要結構有三分之一都是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組成,既能降低重量又能提升整體的結構強度。

前部機頭包裹者光電整流罩,裡面安裝了皮托管和為火控計算機提供數據的傳感器,機頭的下部為探測器艙用於安裝探測傳感器,整個機頭部分呈錐形。

往後是一個單人的座艙,這個座艙採用金屬結構,在座艙的左右兩側設計有雙層防彈鋼板,防彈鋼板可以抵擋從100 米距離處以 90°直接擊中的俄制23毫米炮彈的攻擊,座艙的前擋風玻璃和側面的防彈玻璃厚度達到了50 毫米,能承受住12.7 毫米機槍槍彈和炮彈破片的打擊。

整個座艙的裝甲防護系統重達350千克,能保護飛行員免受機槍和航炮的直接攻擊,而根據卡莫夫設計局的實際實驗結果,卡-50武裝直升機選擇的雙層複合鋼板裝甲的防護能力比目前主流的陶瓷防彈材料要出色些,可謂是將飛行員的性命做到了全方位的保護。

而如此全面的防護就造成了座艙的側面玻璃面積被儘量減少,而低矮的前座艙造成後面的視角就沒有了,因此卡-50的座艙視界受到了很大影響,後部視角飛行員只能靠兩個較大的寬視野後視鏡來看後面,如果電子信息系統不夠好的話,對於戰場的整體感知能力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卡-50武裝直升機破天荒的只設計了一名飛行員,當年世界上現有的武裝直升機大都設計了雙飛行員配置,一個是直升機駕駛員,另一個是一個武器操作員。

而當時的卡莫夫設計局認為,隨著直升機的機載電子設備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進一步提高,武裝直升機可以跟目前的固定翼戰鬥機一樣,由飛行員一個人擔負駕駛和武器操作的雙重任務。

並且從對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的作戰經驗總結出,武裝直升機為減少被地面武器命中的概率,一般都是在5~50 米的高度進入目標區,遠處和山區作戰的話,作戰高度一般不超過250米,而在這個高度上,直升機裡的領航/武器系統操作員基本無法測定方位,所以完全沒有必要額外設計武器操作員,只需要一名飛行員就完全可以勝任了。

並且如果不幸被擊毀的話,只有一名飛行員的卡-50武裝直升機也只會損失一名飛行員,能將人員損失降到最低。另外單人座艙的布局減去了射擊員和他所有的防護及救生設備,能大幅度減輕機體重量,從而提高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這種思想下設計出來的單人座艙卡-50武裝直升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款單座布局的武裝直升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單座型武裝直升機,節省了一個人的設備與空間,卡-50武裝直升機的人員保護就做到了極致,為此設計師設計了直升機彈射座騎。

這個彈射座椅也是世界上唯一批量生產應用在直升機上的彈射逃生系統,這個座椅在彈射的時候,飛行員拉動座椅下方的雙把手,啟動彈射系統,這個時候飛機旋翼上的爆炸螺栓會首先爆炸,將全部6片旋翼同時炸開脫離槳轂。

然後座艙罩被彈射開,彈射開之後飛行員座椅上方的火箭就會點火射出座艙,通過火箭下端的繩索,藉助火箭向上的拉力將飛行員拉出座艙。

最後開啟降落傘降落地面,整個逃生過程僅僅2.5秒,跟戰鬥機彈射逃生系統差不多,雖然這套系統設計的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沒有成功過,甚至後來升級的ka-52武裝直升機幾次墜毀這套系統都沒有發揮作用。

設計師或許也預料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座艙內部座椅下方還裝有蜂巢式底架,這個底架可以減緩震動,防止飛行員在墜毀無法彈射逃生或重落地時受傷。

而卡-50武裝直升機的單人設計雖然理想是很美好的,但是武裝直升機跟固定翼戰鬥機不一樣,其操作的複雜性和火力的輸出環境都更加棘手,所以完全由一個人操縱是十分困難的,就算可以一個人操作,對於飛行員的生理和心理負壓力更大,會不利於在實戰中穩定地發揮應有的實力。

所以在後來升級之後,卡莫夫設計局決定增加一個座艙,將升級的卡-52武裝直升機變成雙人座艙設計,而卡莫夫設計局依然發揮了不走尋常路的特性,摒棄了常規武裝直升機串列雙座艙的布局,而是選擇了並列雙座艙的設計,這種方式又再次創造了世界第一款並列雙座艙武裝直升機的紀錄,並且還大大提升了這款武裝直升機的功能,因為並列雙座布局對於飛行員之間的協調、空間、簡化儀表等都是最佳的。

在座艙的後部機身中部上方,是兩具Klimov TV3-117VM渦輪軸引擎,單臺能輸出1,660 kW的功率,這兩臺引擎分別安裝在兩側,距離隔得較遠,可以減少兩臺發動機同時被對方槍彈擊傷的可能,並且當一臺被擊毀的時候另一臺還可以繼續工作保證飛機的正常飛行,能進一步的提升這款直升機的生存力。

引擎驅動頂部的共軸反漿雙旋翼提供動力輸出,此旋翼每具有三葉漿翼,共軸反槳的設計能讓卡-50武裝直升機取消了尾漿的設計。

因為單旋翼直升機飛行時需要抵消旋翼反作用力矩,所以單旋翼直升機需要有長長的尾梁,而尾部還要裝一套尾槳用來平衡主旋翼的力矩,這就造成了直升機的操縱難度增加,並大大的的影響直升機的機動性能,尤其是在戰場上尾漿很容易被擊毀。

一旦被擊毀單旋翼的直升機只有墜毀的結局,基於此,當時卡莫夫設計局的設計師決定發揮該廠在雙旋翼設計領域的研究優勢,大膽地選擇了雙旋翼的設計,這種設計的好處第一個是兩個旋翼都能以較低速度運行且用較小的旋翼直徑就可以獲得極好的機動能力,因而在機動性能上會優於當時現有的武裝直升機,具備良好的爬升率和較小的轉彎半徑。

例如卡-50武裝直升機在180°轉彎時不用降低速度,甚至可以側飛、循環、翻滾和漏鬥機動,漏鬥機動的時候,Ka-50可以同時高速旋轉和直線運動,並可以高速向側面和向後移動,具有極高的機動水平。

尤其是在高溫、潮溼等環境下進行低空盤旋與貼地飛行時不用擔心尾漿會打到地面或者是障礙物,甚至可以離地面很近的高度進行貼地飛行,堪稱是一款非常適合在山區和城市等地形複雜的地區作戰的武裝直升機。

第二個是共軸反漿雙旋翼設計沒有尾漿,所以引擎產生的動力輸出全部輸給主旋翼,因此卡-50武裝直升機的主升力相較於單旋翼的直升機增加了12%,因此具有極佳的戰場機動實力,另外沒有尾漿的設計還讓其輕易地保持懸停高度的同時不受風的強度和風向的影響,具有無限的懸停轉彎速率。

卡-50的主旋翼採用了蘇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研製的新旋翼翼型,槳尖處後掠30°,能降低旋翼高速旋轉時空氣壓縮性對旋翼的不良作用,可以抵抗小口徑炮彈的攻擊,雖然如此,卡-50的主旋翼因為安裝工藝和結構的問題,曾經發生過在高速機動飛行時上下兩套主旋翼互相碰撞發生墜毀的事故,這種問題的處理目前還沒有一個非常高效的處理方案。

其進氣口採用防塵罩用來避免貼地飛行時吸入揚起的塵土,排氣口為朝外上排氣,設計有向上排氣的轉向器和紅外抑制器,用以降低發動機的紅外輻射水平,機內燃油通過一個自封油箱提供燃油,這個油箱有兩層,其中的外層為複合材料,內層為有自封夾層的蜂窩結構,這種結構的油箱可以在油箱被擊穿的時候自封夾層自動膨脹,將油箱漏洞封閉。

通過這一套動力系統的輸出,卡-50可以實現350公裡/小時的最大俯衝速度,當然在1996年9月的試飛中,其俯衝速度已達390公裡/小時,不過這個速度需要進行小角度俯衝,基本上就達到極限了。

因為相對於單旋翼直升機,共軸雙旋翼因為前行槳葉激波和後行槳葉失速問題造成發動機功率增加引起前飛性能不足的問題更嚴重,所以在現在的一些高速直升機設計上會選擇在尾部加裝一具推力螺旋槳作為前飛時的推進系統來增加速度。

卡-50武裝直升機在進行側飛的時候最大側飛速度為182公裡/小時,後退飛行速度為120公裡/小時,垂直爬升速度為600米/分,實用升限為5500米,最大起飛重量10800kg,機內燃油可以提供1,160 km的續航裡程,這些基本上就是Ka-50的機動實力。

武器方面,Ka-50武裝直升機在機身右側固定炮塔內安裝了一部液壓驅動的2A42型30毫米航炮,這款火炮的可靠性非常高,跟蘇聯陸軍BMP步兵戰車上的火炮是一樣的。

該航炮可以上下俯仰旋轉15度,並能略微左右偏轉,相當於半剛性安裝了,因此其航炮的偏轉角度略微不足,此炮可以發射穿甲彈或高爆彈,機身中央兩個彈盒內備彈500發,用於進行對地面裝甲車輛的攻擊。

在機身的兩側設計有配備2個掛點的短翼,一共有4個翼下掛點,可以掛載4副B-8火箭彈艙,用以發射80發S8型80毫米空對地火箭,或者9K121/9M120型反坦克飛彈、R-73/P-60M/P-73等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也可以攜帶炸彈莢艙或者23mm口徑的機炮莢艙執行對地作戰。

另外卡-50的設計主要是用於打擊地面的裝甲車輛,所以一般情況下主要是攜帶反坦克飛彈為主,當時配備的是AT-9飛彈或者9K121反坦克飛彈,其中AT-9飛彈是一種管射式反坦克飛彈,射程8~10公裡,能夠穿透900毫米厚的裝甲,堪稱是一款空對地的有利武器。

在機身底部是一套前三點式起落架,其中前部起落架艙設計在駕駛艙的正下方,可對駕駛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在起飛之後前部起落架向後收入收納艙,後部兩個起落架像兩側收入機身側面起落架收納艙,用來降低飛行時產生額外的阻力。

機身往後是後機身設計,因為共軸雙旋翼的設計,所以尾部的結構就比較簡單和輕巧一些,卡-50的後機身設計有帶端板的水平尾翼,機尾裝有較高的垂尾,用以調節氣流和飛行姿態。

Ka-50武裝直升機首次在國際上公開亮相,是在1993年英國範堡羅法恩伯勒航展上,在公開亮相之後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研製並獲得K-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

雖然Ka-50的整體作戰實力不差,機上配備有有瞄準、駕駛、導航一體化綜合系統,可以用於搜索目標、自動導引武器以及完成自動駕駛/導航任務。

而機載計算機可自動接收來自其它直升機、飛機或地面站的目標指示,這些信息都可以在駕駛艙前方的顯示器上顯示,另外飛行員也配備有與米格-29 戰鬥機通用的頭盔瞄準具,只需1.5 秒就可以實現從接到目標指示到截獲射擊。

但是其整體的電子信息化技術卻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屬於比較老舊落後的設備,因而並不具備全天候高水平的作戰能力,在加上單人駕駛機制在極度複雜的近地作戰環境下的不足,整體的作戰效果會大打折扣。

也因此從誕生至今,該機都未能大量裝備僅量產30架左右,首次參加實戰是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在山谷等崎嶇地形下摧毀了車臣叛亂分子裝滿彈藥的倉庫和工事,表現出極佳的實用性能。

而大量服役量產的版本是後來的Ka-52武裝直升機,而這款設計理念先進但是技術無法支持單人操作的ka-50武裝直升機只能以少量的存在述說著歷史。

相關焦點

  • 「噱頭危機」,蘇聯卡-50武裝直升機是如何成為美國陸軍噩夢的
    卡莫夫設計局還借鑑戰鬥機的設計理念,試圖通過採用現代化航電來降低飛行員工作負荷,使飛行員一人獨自完成直升機駕駛、導航和作戰,所以V-80就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唯一一種單座武裝直升機
  • 武裝直升機的異類:卡-50和卡-52,另闢蹊徑配備彈射座椅
    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是卡莫夫設計局的傑作。圖為卡-50武裝直升機,可直觀看到其豐富的武器掛載作為人類歷史上的超級軍事強國,曾經的前蘇聯在很多軍事裝備領域都創造過奇蹟,比如在大飛機領域,核動力潛艇領域。而在武裝直升機領域,前蘇聯的實力也曾享譽全球,前蘇聯的卡莫夫設計局和米裡設計局就是世界級的武裝直升機研發生產企業。
  • 卡-50,一款創時代的攻擊直升機
    前蘇聯作為曾經的超級軍事強國,其的軍事製造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創造了不少的世界奇蹟,比如核動能飛機、潛艇等,而卡-50「黑鯊」更是創時代,立下了三項世界第一:世界第一架採用單人座艙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採用同軸反轉旋翼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裝備彈射救生座椅的直升機。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雌鹿武裝直升機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種有非常多的作戰單位,其中雌鹿武裝直升機就是一個,現在隨著重製版的上線,很多玩家紛紛回憶了這款經典老遊戲,本文作為分享貼,整理了關於此經典遊戲中雌鹿武裝直升機的介紹以及詳解,以幫助大家快速重溫與熟悉遊戲的單位機制。
  • 世界十大著名直升機,全是上世紀的老牌貨
    波音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該機是美國陸軍的主力武裝直升機之一,由波音公司於上世紀70年代研製,80年代中期服役,裝備了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AH-64以其卓越的性能、優異的實戰表現,受到世界各國陸軍的喜愛。
  • A129武裝直升機,跟阿帕奇平輩的先進戰機
    過去我們在講各種直升機的時候,基本上說的都是俄羅斯和美國的武裝直升機,其他國家的直升機很少提及。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歐洲的武裝直升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另一個公司是英國著名的韋斯特蘭公司,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成立的時間較晚,為1961年,但是出名的直升機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大山貓直升機,這架直升機在1986年創造了直升機飛行速度世界紀錄,平飛的速度高達400千米每小時
  • 「頂個球」武裝直升機,問鼎全球最強直升機,領先阿帕奇多少年?
    俄新型武裝直升機豪奪阿帕奇第一寶座在堪稱「樹梢殺手」的武裝直升機家族中,AH64阿帕奇自誕生之日起,一直是世界上武裝直升機綜合排行榜第一名。不過如果現在重新進行排名的話,阿帕奇將會被俄羅斯的米28NM武裝直升機擠下世界第一的寶座。
  • 卡-52武裝直升機性能堪稱卓越 俄軍曾考慮讓其上艦 如今無人問津
    深受蘇聯,以及現在俄羅斯海軍歡迎的卡莫夫直升機所謂共軸雙旋翼,就是設計兩副直升機旋翼,而兩副旋翼共同使用一套軸系,但是兩副旋翼呈反方向旋轉,由於是兩副旋翼同時轉動,其升力翻倍,所以共軸直升機的旋翼直徑通常比傳統直升機要小大概三分之一,同時由於共軸雙旋翼直升機上下兩副旋翼反向旋轉,正好可以抵消相互的偏轉力矩,這樣又可以取消尾槳
  • A129武裝直升機,跟阿帕奇平輩的先進戰機
    過去我們在講各種直升機的時候,基本上說的都是俄羅斯和美國的武裝直升機,其他國家的直升機很少提及。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歐洲的武裝直升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臨危受命連創多項紀錄,最終黯然離場幾乎不留名的黑鷹武裝直升機
    S-67 如果談及S-67的問世,有人將其臨危受命,原來在上世紀70年代,西科斯基公司的處境相當的艱難,手中的生產合同馬上要生產完畢,可是新的訂單卻沒有著落,為此當美國軍提出新一代攻擊直升機的要求時
  • 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已服役30年,為何還是全世界上最先進?
    眾所周知自武裝直升機問世以來,便憑藉其強大的戰鬥力和隱蔽性成為世界各國所追捧的對象。作為世界軍事大國的美國,其目前主力機型為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可以說它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然而實際上該武裝直升機已服役30年的時間,那為什麼它還是全世界上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呢,到底是為什麼?從時間上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正式立項,到80年代初開始正式批量生產。
  • 「武裝直升機」,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六款軍用機型
    我們平常經常會在戰爭電影中觀看到各種拉風的武裝直升機,我們的眼球經常會被這些武裝直升機高科技的外表所吸引。所以很多人會問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攻擊直升機有哪些?所謂的最好無非是從性能、火力、防護和航空電子設備中進行綜合評判。下面我們會列舉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六款武裝直升機,它們當中的每一架都具有非常強大的毀滅性,而且機組人員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 波音交付第2500架阿帕奇,世界第一武裝直升機
    (阿帕奇是世界最好的武裝直升機,近日波音向客戶交付了第2500架阿帕奇)阿帕奇是美國研發製造的專用武裝直升機,是目前世界最好的武裝直升機。這款直升機除了裝備美軍之外,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總生產數量超過1500架,是世界生產數量最大的武裝直升機之一。近日美國波音公司向客戶交付了第2500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去除升級交付的數量之後,美國總計生產了大約1650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綜合性能穩居世界第一幾十年,印度就認為,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是其對鄰國低空優勢的保證。
  • 世界十大戰鬥力最強武裝直升機排行榜 TOP 10
    歐洲直升機/空中巴士公司 「虎」式武裝直升機 1984年德法兩國宣布聯手研發新型武裝直升機,7年後的1991年該機首飛,11年後第一架量產型下線,2008年具備完全作戰能力。認為這一研發過程還算「迅速」的,恐怕就只有歐洲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一家了。可是就算開始交付,該機仍然存在重大缺陷,德國甚至因此一度停止接收該機,2010年澳大利亞飛行員更是因該機駕駛艙冒煙而拒絕飛行。
  • 服役50多年的AH-1武裝直升機,一大優勢讓AH-64D無法比擬
    【話說軍世】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專用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AH-1服役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從越南戰爭開始登場,見證了美軍多次海外戰爭與衝突,如今,AH-64D「阿帕奇」已經服役30多年,為何老舊的AH-1一支沒有被淘汰,反而還在近期的美軍採購中打敗了AH-64D呢?
  • 武裝直升機的獨苗!速度超快的卡50/52,缺點是旋翼會打架!
    觀天下風雲,看世界之最。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全世界最獨特的武裝直升機,俄羅斯的卡50系列直升機。美國在越戰期間發展了武裝直升機,誕生的是著名的眼鏡蛇直升機。眼鏡蛇直升機大致確定了現代直升機的整體布局,直升機構型為單旋翼帶尾槳結構,而座艙則使用串列式雙座布局,兩側的短翼掛載火箭彈和飛彈,在機頭布置一門射擊範圍比較大的小口徑機炮。
  • 陸軍航空兵樹梢殺手,中國人自己的武裝直升機
    7月7日央視紀錄頻道《軍工記憶》講述中國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
  • 歐洲標準武裝直升機,先進的虎式直升機,引領直升機空戰(下)
    蘇聯解體可不是某一個地方一隻蝴蝶扇一下翅膀,這可是二十世紀最大的事件之一,對世界的衝擊是非常大的。站在蘇聯對立面的國家基本上都放緩了武器的研製和裝備計劃,最明顯的就是歐洲,對於新武器的採購也是能推則推,能取消的取消。德國和法國先是減少採購數量,而後又減少投入的資金,導致這架本該在上世紀90年代前期或者中期服役的武裝直升機,一直往後推遲。
  • 陸航33歲初代武裝直升機仍在服役,傳奇小羚羊為培訓新飛行員繼續...
    中國軍視網近日報導了陸軍首批10名女飛行學員首次單飛的消息,新聞顯示我國陸航的初代武裝直升機——於上世紀80年代末從法國引進、至今已經33歲高齡的SA 342L「小羚羊」仍在服役中,與HC-120新一代教練直升機一起為陸航新飛行學員的培訓繼續發光發熱。
  • 探訪俄羅斯託夫直升機廠:世界先進武裝直升機都誕生於此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下屬羅斯託夫直升機製造廠位於頓河畔羅斯託夫,成立於1939年,既生產軍用飛機,也生產民用飛機,目前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旋翼機生產單位。羅斯託夫直升機廠具有75年以上的航空技術生產經驗,俄羅斯許多著名的直升機都是從這裡誕生的,包括米-28N「暗夜獵手」、米-24、米-35M武裝直升機以及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等。圖為羅斯託夫直升機廠正在組裝的米-35武裝直升機,這是一款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是蘇聯米-24直升機的改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