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位外地新手司機給史教練留言,他說在當地找了一位陪練,但是學車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反而不如自己摸索著練習進步快。他問我,新手司機要想儘快成長,是自學練車好,還是找陪練指導效果好?
這個問題要從嚴格意義上講,同等教學方法下,有合適的教練在車上一對一指導,效果是最直觀的。因為無論從視頻,還是圖片加語音講解來學習,終究如同隔著一層兒薄紗,效果會打些折扣。
但是縱觀國內汽車陪練市場,教練資質良莠不齊。很多人原來是貨車司機或計程車司機,開車挺溜的,但是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更談不上具備嚴謹而又規範的教學方案。
就像留言中學員提到的那樣,多數人的練車路線,都是接送上一位學員的回家路程。
這種隨機的練車路線,很難讓學員在兩個小時內,學到應該掌握的內容。史教練帶過的一些本地新手司機,有些人之前就是找上門接送的教練,練車路線很隨意,除了看見紅燈會踩剎車,變道,超車,轉彎幾乎都是跟初學者一樣,控車能力沒有任何提高。
我曾經教過一位女學員,據她自己說,之前已經跟陪練跑過10多個小時。可上車以後,諸多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起車順序混亂;不知道主動看後視鏡;手剎忘記放下;跑直線不時地跑偏;轉彎不是急打方向,就是跨道壓線;變道遲遲疑疑,大角度扭方向,始終不敢加速;信號燈前停車不是一腳急停,就是要越線了,還沒停下來……
我讓她自主跑了不到2分鐘,就忍不住上手糾正,否則實在沒眼看下去。我問她,你確定前期陪練了10多個小時麼?你都學什麼了?
學員回答:跟陪練跑了市區裡大街小巷很多地方,可多數時候,都是聽陪練的指令行事,類似轉彎之類的動作,幾乎都是陪練上手,直接幫她操作。頂多是加一句:你不知道轉彎要打輪啊?
學員兩個小時下來,除了出一身冷汗,腦袋裡幾乎都是空白,沒有留存基礎操作的任何印象。
上面這位女學員,跟我學了兩個小時後,控車能力就得到很大提升,用她自己的話說,腦袋裡面裝東西了。這位女學員,第二次來練車,就是開自家車來的。
上面提到的案例,並非個別現象,幾乎佔據了史教練實操班學員的一半以上比例。有的學員來之前找的陪練,有的學員是親友代培,效果無疑都是不太理想。
治病要對症下藥,學車也是要有針對性地訓練才行。
會開車不等於會教車,老司機不等於好教練。新手司機上路想儘快成長,一定要找一位靠譜的教練才行。如果身邊實在沒有專業教練,自學一樣可以成為合格的駕駛員。
新手司機上路,三大癥結所在就是眼神不夠用,打方向沒有譜,腳下沒有深淺。因此,要想儘快上路開車,首先就要解決這三大問題。
你可以在網上找一些系統的開車教程,先逐項掌握基本駕駛技巧,例如:如何起車?靠邊停車,信號燈前起停,路口瞭望,變道與超車,窄路掉頭,左、右轉彎等二十多項基礎項目,然後再練習各種疑難停泊車,最後再去複雜路面,訓練預判能力與應急反應。
所有的訓練項目要與行駛路線相匹配,這樣實地體驗,才會在最短時間內訓練出車感來。
以上就是史教練對新手司機提出問題的簡單回復,希望對同樣困惑的新手車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