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日開始,英國啟動了全國性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行動。除2名接種對象出現過敏性副作用外,截至目前並沒有收到特別嚴重的副作用和問題報告。與此同時,美國也於當地時間12月14日開始了自上世紀50年代小兒麻痺症疫苗以來,最緊急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行動。
據外媒報導,英國的疫苗接種計劃進行的比較順利,但是美國的情況就不太一樣,約47%的民眾表示,「不願意接種疫苗」;而且,每個州的政策和條件也不一樣,這給疫苗接種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接種一周後
英國:只有兩人出現過敏副作用
據英國BBC報導,英國是第一個允許大規模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國家。自12月8日開始接種以來,到14日已經過去了一周時間,在這一周裡,除了2名接種對象出現過敏性副作用外,沒有出現其他特別嚴重的副作用和問題。因此,這場史無前例的接種工作進展的比較順利。
據英國醫療服務體系(NHS)透露,截至14日,新冠病毒疫苗的供給中心已經擴大到了100個,接種對象也從最開始的普通醫務人員擴大至療養院居住者以及80歲以上的老人。目前,其中的50個以醫院為主的供給中心正在給住院患者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英格蘭的一個接種點,一名老年人在接種首劑新冠疫苗(圖據《華爾街日報》)
據報導,接種對象的選定根據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英格蘭地區從14日開始給普通醫護人員接種,而蘇格蘭地區到目前還沒有決定給普通醫護人員接種的具體時間,反而要求療養院的人優先接種。
據悉,英國這次接種的新冠病毒疫苗由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BioNTech公司共同研發。BBC報導稱,英國國民對於接種這種疫苗的擔心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患者們都很期待這種疫苗,擔心它副作用的人非常少。」一名專業醫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疫苗接種工作在英國國內迅速開展。據BBC報導,新冠疫苗供給中心將在目前(截至14日)100個的基礎上,在本周繼續擴大1倍。如果沒有出現特別嚴重的問題,英國政府計劃在數周以內把這種供給中心擴大到1200個。
與此同時,如果阿斯利康公司和牛津大學共同研究的疫苗獲得批准的話,英國政府也考慮將在下一階段普及這種新冠病毒疫苗。現在輝瑞公司和BioNTech公司共同研發的疫苗需要在零下70度的超低溫狀態下保存。相比而言,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疫苗更利於保管和流通。
此外,報導還提到,到目前為止只有2名接種對象出現了過敏性副作用,但他們都沒有太大的問題,都在恢復當中。NHS負責人史蒂芬·帕維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兩名接種對象出現的副作用不存在很大的問題,只是新疫苗接種時常見的反應。」據了解,這兩名接種對象都是NHS的職員。
50年來最緊急大規模接種
美國:障礙重重 民眾不滿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於當地時間12月14日啟動了臨床試驗以外的首批新冠疫苗接種,是自上世紀50年代小兒麻痺症疫苗以來,最緊急的大規模免疫接種行動。美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21年2月底,給1億美國人接種疫苗。
但是美國政府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許多障礙需要跨越。每個州的接種計劃和環境各不相同,疫苗的運輸、保管都需要額外劃撥巨大的預算。另外,還要讓廣大的美國人民克服對疫苗的不信任感。
另據《衛報》報導,當地時間13日,美國各州圍繞新冠病毒疫苗的分配順序和量方面產生了混亂。聯邦政府把新冠病毒疫苗分發給各州之後,由各州來具體執行接種工作。但由於具體細案尚未出爐,各州制定的接種方案各不相同且缺乏一個明確的標準,導致許多民眾表示不滿。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兒童醫院的運輸員在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圖據《華爾街日報》)
據報導,對於是醫護人員優先接種還是療養機構優先接種,美國各個州的方案都不一樣。以肯塔基州為例,該州政府決定把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三分之二的量送到長期療養機構,剩下的三分之一送到州內11家醫院進行接種。但是圍繞這11家醫院的選定標準,醫療相關人士提出了質疑。這主要是因為,許多收治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大型醫院並沒有入選第一批接種疫苗的醫院。
而紐約州的情況恰好相反。紐約州那些長期療養機構是新冠病毒死者最多的地方,但即便如此,紐約州政府依然決定讓醫院等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優先接種疫苗。這一決定遭到了巨大批評,「州政府的疫苗接種計劃隨時都在變,這是導致混亂發生的原因。」《紐約時報》批評說。
美國這次接種的也是輝瑞公司和BioNTech公司共同研發的疫苗。由於該疫苗需要在零下70度超低溫狀態下保存和運輸,這給美國各州帶來了一個新的巨大考驗。如果美國聯邦政府不通過預算來支持的話,每個州是否能夠有條件保存這些疫苗都還是個未知數。
《紐約時報》報導稱,當前美國首批約290萬劑輝瑞疫苗已經在陸續運出,美國政府預計年底能運出2000萬劑。然而,優先接種對象一共包括2100萬醫護人員、300萬養老院老人。這意味著,美國在2020年內已經無法為這部分人群全面接種。與此同時,美國大多數人還需要好幾個月才能獲得疫苗。
擔憂疫苗安全性
一半多美國人不願接種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疫苗接種計劃還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如何打消公眾對於疫苗安全性的擔憂?
根據美聯社和NORC12月9日舉行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美國願意接種疫苗的受訪對象只有47%,都沒有達到一半。26%的受訪對象表示「拒絕接種」,其中約70%的人拒絕接種的理由是「擔心疫苗接種過後會產生副作用」。
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紐約一名52歲的牙買加裔重症監護室護士桑德拉·林賽成為美國首位新冠疫苗接種者。《華盛頓郵報》報導稱,林賽的身份具有典型性——少數族裔、女性,又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這讓她成為新冠疫苗的首位接種者。報導分析認為,林賽可以證明接種疫苗是安全的,從而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少數族裔群體打消疑慮。
據悉,在美國少數族裔的新冠死亡率比白人要高出很多。而且,很多少數族裔對接種疫苗和醫療系統持懷疑態度,部分原因在於美國醫療體系中存在的種族歧視以及資源不平等。
據《衛報》報導,近期有數據顯示,僅14%的美國黑人在受訪者時表示,他們信任疫苗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黑人的新冠死亡率是白人的近三倍。
「要培養民眾對新冠病毒疫苗的信任感,這絕不是僅僅依靠保健衛生當局和醫療專家就可以做成的事。」紐約市立大學公共衛生政策管理學李教授表示,「必須要向廣大美國民眾透明地公開新冠病毒疫苗的開發、供應以及接種的全過程,有必要加強他們對於疫苗的認識和理解」。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天
編輯 郭宇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