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市民 你對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怎麼做有疑問?看這裡一清二楚

2020-12-14 澎湃新聞

@泉城市民 你對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怎麼做有疑問?看這裡一清二楚

2020-12-12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來源:愛濟南

編審:濟南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泉城市民 你對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怎麼做有疑問?看這裡一清二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你「拎」清了嗎?市民通過 12345 熱線積極建言獻策《愛...
    濟南作為全國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像李先生這樣關心垃圾分類工作的市民有很多。記者從12345市民服務熱線大數據平臺了解到,今年以來,有不少市民通過12345熱線關注我市垃圾分類工作的進展,並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
  • 上海推進垃圾分類|他山之石·垃圾分類減量成功經驗有哪些?
    今年,上海將垃圾分類減量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先後出臺《關於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和《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希望大力推進,並在諸多瓶頸、難題方面取得新突破。上海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哪些新進展?試點效果良好的小區有何好做法?大多數小區還存在哪些問題?日本、德國、中國臺北等地區的經驗是否值得上海借鑑?
  • 上海舉行一年來市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  各位記者早上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一年以來上海積極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工作,今天我們邀請了相關部門負責人來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出席發布會的有,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
  • 濟南生活垃圾分類將「有法可依」,你準備好了嗎?聽聽市民怎麼說
    日前,濟南市人大發布通報,《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濟南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即將進入「有法可依」時代。你準備好了嗎?分類意識怎麼樣?「去年10月上海有一場美術展,我很糾結要不要去,結果微信群裡在上海讀書的同學來了一句,『別來了,來了你連垃圾都不知道怎麼扔』。」梁碩說,沒想到這麼快自己也要面臨「挑戰」了。
  • 越秀 中心城區生活垃圾減量戰法
    整條路上看不到一個垃圾桶,設在居委會對面的垃圾定時投放點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只有獨特的定時定點Logo設計提醒市民這裡原來是個投放點。越秀區廣九社區垃圾分類屋。越秀區東山湖公園「樹葉銀行」宣傳。類似舊南海縣社區的特色垃圾投放點,在越秀區已經設置了1102個。
  • 垃圾分類與減量知識題庫
    垃圾分類與減量知識題庫一、單項選擇題(100題)1.城市生活垃圾從哪裡來?A.杭州 B.南京 C.廈門 D.桂林4.根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評價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的類別與什麼有關係?
  • 一次性用品消失……兩會駐地引領垃圾分類和減量新風
    北京日報5月20日電(記者祁夢竹範俊生)樓門前擺放著四色垃圾桶、宣傳引導標識隨處可見、一次性用品「消失」……在全國兩會駐地,一個個這樣的新變化提示著大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實施,兩會駐地正帶頭踐行,引領垃圾分類和減量新風。
  • 垃圾分類「難捨難分」 嘉興市民「話」裡有話
    「我們是從去年10月開始時籌備這個話劇,到現在差不多十個月了,中間因為疫情,排練有耽誤,但籌備演出一直在進行」該劇長水街道負責人表示,劇中演員全部是街道居民,來自各行各業,有老師、社區工作人員、企業主、學生……他們生活在長水街道,對垃圾分類工作有切身感受,在劇中扮演各個角色,但也是演繹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 廢管中心發揮「鐵算盤」作用,助力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
    我市生活垃圾終處理費用核算平臺於2012年設立於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下稱「廢管中心」),是一個涉及兩級財政、三種費用、六類垃圾的綜合性費用核算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共完成一百多億元的費用核算和報審,為費用的結算工作提供了準確可靠的依據,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
  • 讓垃圾「各歸各位」,看大興這個街道怎麼做!
    讓垃圾「各歸各位」,看大興這個街道怎麼做!社區居民告訴記者,自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社區增設了垃圾分類指導員以來,社區裡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越來越好。通過清源街道麗園社區居民劉女士我們了解到,大家認為現在小區的垃圾分類做得很好,特別是有了垃圾分類指導員之後。以前居民把很多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都混在一起,也不知道怎麼分,現在經過指導後大家都知道了,意識也提高了。
  • 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逐步規範化常態化 測評優秀率和分類達標率提升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今天從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獲悉:通過加強源頭指導和監管,高校、醫院等公共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逐漸步入規範化、常態化的軌道,分類實效得到進一步提升。以高校為例,最新數據顯示:第三方測評優秀率已經從去年的46.77%提升至89.2%,分類達標率也從70%躍升至100%。
  • 體育館路街道:以「光碟行動」源頭減量助推「垃圾分類」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減少垃圾產量,從源頭上減量是關鍵。近日,體育館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通過志願者入戶宣傳「光碟行動」、走訪地區餐飲單位、加大執法力度等方式,多措並舉,推動源頭減量,助力「垃圾分類」。
  • 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垃圾分類政府部門大有作為
    垃圾分類利國利民。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從政府到個人都有責任,但在推進過程中總會遇到不少難題。對此,《法制日報》記者與專家展開了對話。、報批報建和驗收,應將垃圾分類設施的建設、驗收納入管理;交通部門還要做好垃圾運輸的監管工作;房屋管理部門負責督促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義務;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生活垃圾處理汙染防治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旅遊管理部門負責對旅遊風景區的垃圾分類管理工作。
  • 解析|垃圾分類之後 如何關上垃圾管理這個「閉環」?
    北極星固廢網訊:中國垃圾管理一直將聚光燈對準居民的分類交投這個「中間環節」,但惟有「後端」的回收處置與「前端」的源頭減量齊頭並進,才能真正實現廢棄物可持續管理。 中國的生活垃圾前端減量政策長期止步不前。2020年相繼頒布的新「限塑令」和新《固廢法》有望打開新的局面,但其成效仍有賴於原則性要求的操作化,以及全社會的參與。廚餘垃圾處置捉襟見肘 數據透露出上海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一年後,後端處理存在的「偏科」現象。
  •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變遷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歷史(下)
    2011年,上海啟動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百萬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市政府實事項目,開創了一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社會管理工作推進模式,提出要以2010年為基數,逐年減少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到2015年減少20%。分類試點在18個街鎮1009個居住區開展,年底完成了1082個小區的分類工作,全市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降至0.76公斤/人/日,實現較2010年人均處理量減量5%的目標。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通訊員供圖垃圾分類,廣州有需求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破解「垃圾圍城」難題超大型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垃圾處理問題不能忽視。據市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市城市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
  • 南京垃圾分類立法一審,拒不執行垃圾分類的行為可能記入信用檔案
    垃圾處理能力的巨大潛力,為南京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提供了堅實保障。當前,南京有規範噴塗垃圾分類標誌車輛2500餘輛,建立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公交式」分類收運專線,全市覆蓋率達到90%。另有城南、江北、棲霞、溧水等四個大中型垃圾轉運站,及100餘個小型垃圾收集站承擔生活垃圾的中轉任務。與此同時,全市有4000多個居民小區實施了垃圾分類,覆蓋率達70%以上。
  • 北京:超七成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物業管理「三率」任務超額完成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緊盯「關鍵小事」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兩條例」執法檢查結果超七成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市區年度物業管理「三率」任務超額完成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會啟動對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物業管理條例的執法檢查
  • 北京垃圾強制分類正式實施 北京版你是什麼垃圾什麼意思?垃圾分類...
    你是什麼垃圾?5月1日起,伴隨著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市民迎來「靈魂一問」。新規實施後,個人混投行為最高將面臨200元處罰。此外,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等,否則也將面臨罰款。
  • 將分類、減量、利用融合進一張棋盤內,用遊戲鞏固垃圾分類知識
    垃圾分類、廢物利用再到垃圾減量,只需要一款真人遊戲就能全部體驗。近日,朝陽區育慧裡社區的居民們就體驗了這款名為「益垃寶」的真人體驗環保遊戲。遊戲參與者站在最外圈,通過投擲手中的骰子向前移動,每一步都有對應的事件。比如走到「抽垃圾卡」,參與者就要回答卡片上的垃圾種類;走到「事件」,參與者就要抽取事件卡,如果寫著舊衣服做枕套、塑料紙做毽子等,參與者將就會加分,相反抽到垃圾混裝等卡片就會扣分。除此以外,棋盤中間還印著「光碟不剩餘、剩飯菜堆肥、買可重複利用商品」等垃圾減量和廢物利用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