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中弘揚光大中華優秀文化

2021-01-09 騰訊網

編者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鼓舞抗疫鬥志,堅定抗疫信心,人民網聯合《中國作家》雜誌社聯合發起「人民戰『疫』」徵文,向全國作家和網友發出邀約,鼓勵大家用手中的筆,記錄這場防疫阻擊戰中值得銘記的時刻。優秀作品將在人民網文化頻道「人民戰『疫』」專欄、「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人民網文娛部微信公號「文藝星青年」以及《中國作家》雜誌社官方微信公號、紀實版正刊陸續發布。

寧靜致遠,靜能生慧,是中華文化的智慧,也是世界上有識之士爭相學習的智慧。

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是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基辛格基金會副主席兼聯合CEO。2004年,他在英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任職時,提出描述中國獨特發展模式的「北京共識」,在西方引起強烈反響,因為這個概念挑戰在西方流行15年的「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多年來,強調市場自由與民主政治的「華盛頓共識」,被西方一些人當作「靈丹妙藥」,一直試圖向全球推廣,「北京共識」的出現,打破了這種迷思。

2017年,雷默出版了他的新書《第七感——權利、財富與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講述作者尋找一種全新的生命感覺,即透過事物看清楚連結如何改變事物能力的第七感。他在書的扉頁引用了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一句話:「今天,人們不斷與電腦和機器產生連接,這樣的連接正在一步步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可是人們並不明白正在發生的一切,而且完全沒有停下來嘆口氣的意思。」

雷默是在2006年認識南懷瑾先生,並開始跟隨南懷瑾先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第七感》第一章所寫的「大師,從中國禪宗到第七感」,用一萬多字描述了南懷瑾先生對他的開示。雷默說,正是南懷瑾先生對我們這個時代和未來的認知,啟發他寫作《第七感》一書。

彼得·聖吉是國際學習型組織(SoL)創始人,曾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有史以來世界十大管理大師」之一。1995年,彼得·聖吉在人生事業發展到巔峰不知所向時,經人介紹來跟隨南懷瑾先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受益匪淺。南懷瑾先生離世後,他曾表示要把南懷瑾先生重要論述和中華優秀文化推薦給歐美國家政要和社會名流。

2006年10月,彼得·聖吉帶領來自12個國家的25名ELIAS跨領域領導人,專程前往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聽南懷瑾先生講授中華傳統文化。在這25個人裡面,有的是聯合國環境、資源、衛生等組織的負責人,有的是BP、聯合利華、巴斯夫、日產等跨國公司的高級主管,他們都有「對推動本地和國際社會的真正可持續健康發展有深刻的個人願望」。這次為期4天的講座內容,後來結集成《與國際跨領域領導人談話》一書正式出版。這也可以說是一次「大師與國際精英的深度對話」。在講座中,南懷瑾先生用相當一部分時間講授「致靜之道」。

南懷瑾先生說,生命的根本是在寧靜中恢復的。老子曰:「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根是萬物生命的來源,回歸根才是靜,能靜才回歸生命。世界上每個宗教、哲學家甚至科學發明家,在靜態裡不知不覺發明了許多東西。大家習慣了動態,忘記了生命的靜態,更忘記了必須要把腦筋清靜下來,思想情緒完全靜下來。

南懷瑾先生還講到,他以前帶兵、帶學生的時候,有很好的處罰辦法。

第一個處罰的辦法,不是罵人也不打人,只要叫他兩手各拿一張報紙,手平伸起來立正,站一個小時。

第二個方法,三天不準說一句話。

還一個辦法更嚴重,把他丟到一個非常空曠的山野,什麼東西都沒有。

可是呢,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這三個痛苦變成一種享受了。因為靜能生慧,一切的智慧,如果不是在靜態中,是發揮不出來的。靜涵蓋了很多無窮的力量。

這讓我聯想到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千千萬萬的民眾被居家隔離,閉戶不出。有人意識到,疫情是人類不敬畏自然所遭受的懲罰,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也是很難得的讓人處靜生慧的機會,是我們處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裡難得的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並尋找社會文明突飛猛進的機會,是弘揚光大中華文化智慧,書寫新時代、新文明、新輝煌的機會。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總能找到相同的韻腳,無論好事壞事,總能在歷史長河中找到它的影子。災難給世界帶來的進步和飛躍,也是有歷史記錄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對人類文明的極大破壞,但客觀上又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加速進步。大戰後,歐洲的殖民體系在全世界崩潰;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開展,世界經濟得到加速發展;戰爭的恐怖及戰後核武器的不斷升級,使今天的人們竭力避免用戰爭的手段解決糾紛,和平成為當今政治發展的主旋律。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歷史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在當前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如果能抓住機會,把寧靜致遠、靜能生慧等中華文化智慧運用到戰「疫」中去,並加以弘揚光大,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國民的血脈裡,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無疑就是富有創新、富有成效地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而且是一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和打底色工程,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千年前的人感受過,今天,優秀的中華文化又以其燦爛輝煌姿態,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巔峰。

寫於庚子年二月初六南師懷瑾先生誕辰紀念日

相關焦點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因為,在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必須有所甄別,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今天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懷舊,不是厚古薄今,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把我們祖祖輩輩創造和傳承下來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和指導我們今天鮮活的社會生活,用當今時代的豐富實踐和不懈創造來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它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原標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進傳統文化落地生根 平度成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
    半島記者 徐傑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6月22日上午,平度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爽,市政協副主席劉明娟,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呂強,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會長劉成愛等領導出席會議。
  • 山東壽光:農業系統開展專題講座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提升幹部隊伍人文素養水平, 11月19日下午,壽光市農業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在商務小區6號樓會議報告廳舉行,市農業農村局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濟寧把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努力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兩創」上作出新的貢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儒學研究與闡發「登峰」、儒學普及「落地」、幹部政德教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濟寧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持續性、長遠意義的實踐探索,打造了一批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活動品牌;濟寧文化中心、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濟寧雜技城、濟寧大劇院、兒童公園、鳳凰臺公園等項目相繼建成使用,在文化場館、娛樂場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搭建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平臺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5000多年文明發展孕育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亮出了鮮明的底色,煥發出空前巨大的力量。在全國各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重溫總書記講話精神,深入闡釋其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挖掘和弘揚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有利於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與精神層面的集中表達,具有深遠的意義。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們是我國珍貴的文化寶藏。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文化自信,以及對文化價值的高度認同和踐行。將其與現代化相融合,能夠發揮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力量,不斷提升我國國民文化素質和我國文化軟實力。
  • 「中華少年說·戰『疫』好榜樣」在京雲啟動
    人民網北京4月27日電「中華少年說·戰『疫』好榜樣」全國青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視頻徵集活動26日在京雲啟動。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理事陳煒在代表指導單位的致辭中表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永恆主題和根本問題,而立德樹人是我們黨對教育根本問題的時代性回答。希望本次活動,能大力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推動廣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 ...2020年杭州市中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評比結果的通知
    各區、縣(市)教育局(教衛局、社發局),各直屬學校:根據《杭州市教育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20年杭州市中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方案的通知》(杭教辦德體衛藝〔2020〕44號)要求,各地各校積極發動,以活動為載體,強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傳承忠孝仁愛美德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第五屆磁山文化節開幕
    以「傳承忠孝仁愛美德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主題的第五屆磁山文化節在磁山溫泉小鎮隆重舉辦。省、市、區有關領導、文化界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出席開幕式。(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德強照片)開幕式上,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德強指出: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全國都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並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積極培育「八德」智慧少年
    為倡導與弘揚「孝親尊師·知恩感恩」的良好社會風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培養具有擔當精神的國家棟梁之材,3月6日,在河南省許昌市社科聯、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蓮城志願服務隊的大力支持下,許昌半坡鋪智慧小學舉辦「首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生班」。
  • 東僑開展少年兒童百人樂舞展演活動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樂舞文化在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自周代制禮作樂開始,樂舞教育即已成為教育過程中的主要內容之一,起到了傳承文化、濡染氣質、涵養心性的作用。開展樂舞展演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少年兒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塑造富有中華文化氣質的新時代少年兒童具有重要意義。
  • 「魯言說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
    張政致辭 靳諾出席 楊東奇講話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並在孔子研究院發表重要講話七周年之際,11月26日上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致辭
  • 延續敦煌文化的輝煌——敦煌市建設敦煌文化學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敦煌文化學院自然景觀類研學點——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雅丹景區 徐海洋 攝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考察時強調,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
  • 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依法行政文明執法者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
  • 書寫中華漢字魅力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阜南二初漢字聽寫大賽
    運營總監:鮑安常LJ0072020年12月17日整理為書寫中華漢字魅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提升七年級學生語文素養。本次比賽由語文組老師精心制定,李中梅、周宏梅老師監考,試題內容結合小學五、六、七年級語文書中的常用及應注意的一些字詞。試卷共分為3項,聽寫詞語,看拼音寫漢字,看意思寫詞語等。各班級選手們經過班級任課老師前期充分的聽寫訓練,他們在近1小時的時間裡,以從容不迫的態度、認真工整的書寫,盡展我校中學生紮實的語文功底和中華漢字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