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與郭沫若在日本:寫在《義勇軍進行曲》誕生85周年之際

2020-12-26 騰訊網

田漢與郭沫若在日本

——寫在《義勇軍進行曲》誕生85周年之際

作者/田偉(田漢侄女、在日華僑)

田漢與郭沫若在一起

今天,再次發表關於《義勇軍進行曲》作詞、著名作家田漢的回憶文章,而且是田漢與郭沫若由日本開始的一生情緣,作者是田漢的侄女、在日華僑田偉。發表了《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現在又發表了《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詞者,算是補齊完整了。

以下是田偉女士文章原文,以饗讀者。

漢贈郭沫若詩

長沙迎沫若

十年城郭曾相識,千古湖南未可臣。

此處尚多雄傑氣,登高振臂待詩人。

1938年2月7日

在田漢的數千首詩詞裡,給郭沫若先生的不下五、六首,而談到田漢與郭沫若的相識,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而這段精彩的故事,竟然都與日本有關。

作為田家在日本的後人,筆者有責任把這段精彩的故事重現在紙上,呈現給讀者。

田漢先生照片

田漢,《義勇軍進行曲》(後來的國歌)作詞,又名田壽昌,1916年至1923年在日本東京留學。

而當時,郭沫若也在日本留學,並與日本護士安娜女士結婚,居住在福岡九州大學學生寮,並且已經有兩個孩子了……

田漢與郭沫若,正是在這時相識的。

介紹人是當時上海雜誌編輯出版的文化人(解放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學家和哲學家)宗白華先生。

作為雜誌編輯,宗白華先生手上有田漢與郭沫若二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作家,且都在日本。

田漢與郭沫若兩人,文章秀美,頭腦清晰,可以說是上世紀30年代初期,中國文學青年的二支硬筆。

田漢的摯友郭沫若

面對田漢與郭沫若兩人,宗白華先生喜的是,中國文學平臺將會是百花盛開,愁的是如何將他倆介紹互相認識。

聰明的宗先生於是將他倆的文章發表在同一份雜誌上,共同的愛好,奮鬥的路上遇到知音,何樂而不為?!

宗先生相信二位文學青年有望於中國文學發展,必定是二賢勝者!於是,雜誌為媒,三人的郵件發送開始了。

那時如果有微信多好!可惜那個時代只能通過船運郵件,一封信寄託著三個文化人的心思,青春,戀愛,工作,追求……

現實,無不從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反映出。

特別是田漢先生,對未來充滿著濃厚的期待,正在文學道路中摸索探尋,大量的時間都在書桌前度過。

田漢吸收著來自東方的聲音,觀看著在湖南、在上海……所沒見過的國際文化香風,目睹這個五彩繽紛的戲劇舞臺表演。

他需要朋友,需要時間,需要交流,迫不及待地去見文化詩人,有才氣的,文質彬彬的,正在養家餬口的,自然就包括了年輕的郭沫若。

《三葉集》封面

而《三葉集》的出版,便是他們三人的通信平臺。

《三葉集》,1920年由田漢擔任編輯、寫序,由宗先生在上海監督出版校對,順利完成。

由此,一部30年代青年讀者的熱門書,終於得以問世。

田漢太聰明,從小到大都是用頭腦指揮行動,獲取成功的機會。出這本書時,他也就20多歲出頭。

田漢第一次見到郭沫若夫婦,是在日本福岡縣九州島大學附近的宿舍裡。

兩位神交已久的朋友一見,就滔滔不絕談了三天三夜。

兩人為此創作了新詩,還談論了結婚後的煩惱與快樂,遊玩了日本當地的名勝景區。

現在看來,他們是智者,中國二位有著時代符號的文學家、詩人,非他們莫屬。

他們兩人,你是歌德,我是西勒,仰望藍天碧水,雙手緊握,以歌德,西勒為偶,拍攝了最有創意的作品,今日看,可不是嗎!

1939年,郭沫若(右六)、田漢(右四)等合影

田漢第二次見郭沫若先生,是回國後,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武漢三廳政治部。

當時,周恩來總理派郭沫若、田漢二員大將,發配軍人制服,統領文化隊伍,編成一支文藝軍。

這支文藝軍,從第一抗戰演劇隊到第十抗戰演劇隊,行進在武漢—長沙—桂林—昆明等地,宣傳抗戰,十分艱辛。

二人這次見面分外高興,重情重義的田漢先生,為歡迎郭先生到戰區,開了隆重的歡迎大會。

田漢這期間有這段歷史的詩文傳世。如下:

註:1941年11月16日,新中國劇社為祝賀郭沫若五十誕辰暨創作生活二十五周年,在桂林演出由杜宣根據郭沫若事跡編寫的話劇《英雄的插曲》開場的大合唱,田漢詞,姚牧作曲。

長詩有五頁,精選幾段。那時的錄音錄像回放視頻可惜沒有留下!

南山之什……為沫若兄五十壽辰而作

在荒原,忽然拾得 璀璨的寶玉;

在秋夜,忽然讀得故交的文字。

每一行,每一句,

活躍著,沉鬱雄奇的影子。

光明與黑暗決鬥著。

全世界需要你喲,光明的勇士!

………

莫非  折磨與文章有緣,

憔悴是詩人的夙命?當你一

驚心於東方的烽火,

擱起了甲骨文的研鑽,

中夜悄然而起,對睡熟中的妻子別淚偷彈。

在去國十年之後,重見祖國的河山。

為著尋三葉的舊盟,我們踏遍了三塘的草花,

中國有著你,這該是多麼當然的事啊,

中國紀念你半世紀的功績!慶祝壯士的生辰。

寶愛你的身體,讓他耐得起更大的艱辛。

寶愛你的筆,好寫出真正的中華民族的精神。

——1941年9月30日於桂林七星巖下

筆者是含著淚水讀這些詩文的,這是田漢對家人,對文友,對周恩來總理,對祖國一腔熱血啊。

田漢知道郭沫若先生必須回家,必須到抗日戰爭的前線,多麼的重要!.一字一句,一文一劍!

據筆者的父親(田漢的弟弟)回憶說:這首詩寫畢,家裡有人等著作曲的,報社發稿的,演員排練的,哥哥田漢每天都在創作,抗戰時期更多。

但田漢知道郭老回國的重要,人才不能外流……

郭沫若書法作品

1949年新中國解放後,田漢、郭沫若二人,都有艱巨的文化工作,擔當責任為文化事業發展貢獻力量,一發而不可收。

最高的分享就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田漢的《關漢卿》原稿一定寄郭老看,郭沫若的《蔡文姬》原稿肯定會送到田漢家。

兩部作品後來在北京首都劇場第一場公演,內部招待,周恩來總理都親自出席開幕式,分享藝術作品,開創新的天地。

這些重頭作品出自兩位名作家手,彰顯文化戲劇政治策略,最開心的是周總理。總理心裡真的好開心,中國的文化由這樣的中國作家主宰,他們是祖國的寶物。

本文作者田偉(左)與藤田莉娜(右)

田漢、郭沫若老一輩文化人的友情,又傳給了二位的後人。這一感人的情景,在21世紀的異國日本東京,驚喜再現。

她,是郭沫若女兒的孩子,叫藤田莉娜,在東京某大學任教(教授),是郭沫若的外孫女。

我,是田漢的侄女,叫田偉,是舞臺演員,東方文化藝術團團長、日本湖南同鄉會會長。

從中牽線搭橋的是在日著名華文作家華純女士。

是當年的日本華文作家協會的會長華純女士,熱心引線讓我們田漢、郭沫若的兩個後代在東京見面的。

記得那是2015年11月7日,在東京文化會館舉行紀念活動之後,華純就像1920年的宗白華教授一樣讓我們相識。

華純女士是有心人!第一次看到她就倍感親切,仿佛又回到《三葉集》時代。

田偉牽頭和參與的部分交流活動

此後——

我有幸參加了在東京法政大學舉辦的郭沫若研討會並發言。

後來我的家宴,還邀請了郭沫若外孫女藤田莉娜教授、內山書店老闆的侄兒內山籬社長等。

大家聚集一堂,一起回憶20年代中期,在上海中國留日學生組織的各種活動,相互依存關係。

當時魯迅先生就住在上海內山書店二樓。

筆者曾去大連查訪了郭沫若舊居紀念館,並且了解到當時的情況。

郭沫若的後人,東京在日華人郭京會女士,一直熱心公益活動,為弘揚郭沫若文化而不懈努力著。

郭京會女士常常在郭沫若紀念館所在地的千葉縣市川市,組織舉行有關回憶郭沫若的講座。

有幸參加這些講座活動,看到紀念館內的許多珍貴文物與書籍,筆者更多地了解了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與創作。

把田漢和郭沫若聯繫在一起,筆者也曾組織多次專場講演,並特邀過嘉賓藤田莉娜與郭京會等參加。

筆者曾經感慨萬千地賦詩一首:

詩詞歌賦有真情,直傳華夏與東瀛。

二位大師今何在?勇攀高峰利劍擎!

筆者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這裡特別提到,郭田是筆者大公子的名字,40年前給孩子起名時就問了許多大師,當時一位著名作家說:郭、田二家太棒了,好名佳姓。

筆者還計劃,將來,在日本出演田漢的《關漢卿》和郭沫若的《屈原》,以此來紀念他們不是正好吧。

我會努力去實現的。

此文構思於參觀千葉縣市川市郭沫若紀念館回家的路上。

那時筆者就暗下決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在東京創辦田漢紀念館。

筆者的口號是:為田漢紀念館而奮鬥,為田漢紀念館而奔走!

如此,與郭沫若紀念館一起,雙璧輝映,留下田漢、郭沫若二人同在日本的足跡與輝煌的文學珍寶。此生足矣!

相關焦點

  • 文史|《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文史 |《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2020-07-26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田漢的最後一詞,聶耳的最後一曲
    《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歷經坎坷 對於聶耳來說,田漢既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指路人,也是他音樂道路上的合作夥伴,可謂良師益友。黃金搭檔的不朽傳世之作 但是,這時候的歌曲還不叫《義勇軍進行曲》,聶耳從日本寄回來的歌詞譜曲的名稱只寫了《進行曲》,在電影《風雲兒女》前期拍攝完成以後,這首主題歌並沒有確定歌名
  • 《義勇軍進行曲》歌詞誕生在監獄,曲子定稿於日本
    都不行,寫下來也無法傳遞出去,無法交給黨組織。正當他心急如焚的時候,突然在牢房的一個牆角撿到一個香菸盒。就這樣,《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被寫在那張巴掌大的煙拿紙上,又經過一雙雙忠實可靠的手傳到黨組織負責人夏衍同志那裡。聶耳得知田漢被捕的消息,他很快找到接替田漢工作的夏衍,激動地說:「聽說田漢先生的《風雲兒女》有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請交給我譜曲好嗎?」
  • 【方志四川•九一八特輯】孟紅 ‖ 《義勇軍進行曲》 如何成為...
    愛國激情催聶耳譜出雄壯激昂曲田漢被捕後,身為左派活躍分子的聶耳也成為國民黨特務追捕的目標,被列入黑名單。考慮到他的安全,黨組織決定讓他先去日本,然後轉道去蘇聯和歐洲學習考察。就在聶耳即將動身之前,他得知田漢創作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故事,還寫了一首主題歌曲,馬上聯想到他和田漢關於那首歌的約定,便主動找到夏衍,要求為主題歌譜曲。
  • 日本藤澤市舉辦田漢聶耳紀念音樂會,《義勇軍進行曲》唱響全場!
    本次音樂會由NPO法人東方文化交流會主辦,東方文化藝術團協辦,活動旨在紀念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締結40周年、曾經旅日的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詞者田漢誕辰120周年以及在日本逝世的作曲者聶耳。所有演出人員合影8日下午,藤澤市政府及市議會代表、當地中日市民千餘人齊聚藤澤市民會館。
  • 紅色音符抗戰故事|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
    然而,田漢在完成影片的文學故事後,在1935年2月19日的深夜被國民黨反動派以「宣傳赤化」的罪名逮捕,直至影片上映仍被羈押在南京。「田漢被捕後,夏衍根據田漢所寫的文學故事創作了劇本。根據夏衍後來所寫的回憶文章,為《義勇軍進行曲》譜曲的工作是被聶耳『搶去』的。」向延生說。
  •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往事 建黨主題紀錄片集中播出
    原標題:毛澤東的上海足跡,《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往事,建黨主題紀錄片集中播出 「七一」到來之際,一批建黨主題紅色文化紀錄片將亮相螢屏。 「此次展播結合四史教育和建黨99周年,圍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選取了SMG歷年來製作的主旋律紀錄片。」紀實人文頻道總編室主任馮越說。 從題材上看,7月1日將亮相螢屏的《誕生地》,從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誕生、發展及壯大的歷史過程講起。
  • 馮小寧:最愛《義勇軍進行曲》 歌詞飽含血淚
    《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
  • 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兩岸多少悲歡事
    而事實上,在《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並在大陸廣為傳唱後,這首抗戰歌曲已經漸漸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知識分子間流傳。       臺灣作家藍博洲通過調查也印證臺灣光復初期《義勇軍進行曲》在臺灣的流行,學唱《義勇軍進行曲》是當時臺灣人學普通話外另一項重要學習內容。《義勇軍進行曲》流傳之廣,可以在光復初期臺灣的三次學生運動中可見一斑,1946年基隆中學師生舉辦一場示威遊行。
  • 《義勇軍進行曲》如何成為中華民族最強音?
    愛國激情催聶耳譜出雄壯激昂曲田漢被捕後,身為左派活躍分子的聶耳也成為國民黨特務追捕的目標,被列入黑名單。考慮到他的安全,黨組織決定讓他先去日本,然後轉道去蘇聯和歐洲學習考察。就在聶耳即將動身之前,他得知田漢創作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故事,還寫了一首主題歌曲,馬上聯想到他和田漢關於那首歌的約定,便主動找到夏衍,要求為主題歌譜曲。
  • 《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並非田漢在獄中用香菸錫紙寫成
    9月27日,「不朽的人生——田漢生平事跡圖片展」在首都圖書館開展,展覽通過大量珍貴的照片和文獻回顧了田漢的一生。田漢的一生,歷經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左翼文化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等重要歷史時期,創作了燦若星辰的戲劇作品。
  • 義大利羅馬上空響起我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致敬抗疫一線醫務
    羅馬街頭《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先生作詞,聶耳先生譜曲的歌,原本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被成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
  • 《義勇軍進行曲》因何能成為我國的國歌?
    聶耳聶耳在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時,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終於創做出了《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激奮人心、載譽世界的中國人民反抗日寇侵略的戰鬥進行曲。歌詞田漢是在被捕前倉促寫成的、所以原文中有一句是「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被聶耳改成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聶耳在寫完這首歌的初稿後因要躲避反動派仇視便與一位朝鮮朋友出國到了日本,在日本他又對初稿進行了最後的修改,定稿後寄回國內。許幸之拿著這首歌曲找到了當時還在上海國立音專學習的賀綠汀,請他幫忙為之配樂隊伴奏。賀綠汀找的是僑居上海的俄國作曲家阿爾夏洛夫配寫的伴奏。
  • 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的前因後果
    從這個記錄中可以看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是誰提出來的,大家又是怎樣討論和通過的。同時也澄清了一些傳聞的東西。如一些報刊發表的文章中,都說當時周恩來等提出,用《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可以使我們「有憂患意識」。其實,記錄中並沒有這些話。
  • 他是《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者,開闢中國音樂新道路,可惜英年早逝
    這首歌本來是電影《風雲兒女》的創作主題歌,但可惜的是,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遊泳的時候不幸溺死了。他沒看過電影《風雲兒女》,也沒聽過自己創作的最終合成的《義勇軍進行曲》,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聶耳生於1912年,在1935年不幸溺水離世,但在這短暫的23年的歲月裡,他卻創造了不朽的輝煌。他在1933年加入我黨,義勇軍進行曲後來被定為國歌,聶耳開闢了中國音樂的新道路。
  • 瀋陽收藏家揭秘:《義勇軍進行曲》曾三改歌詞
    說起國歌,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叫《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曲曾在不同範圍內三次改歌詞。6月25日,瀋陽知名收藏家詹洪閣為您獨家揭秘《義勇軍進行曲》背後的那些事兒。
  • 《義勇軍進行曲》:關於國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導語:1935年2月2日,《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現代人對國歌並不陌生,但是國歌並不是古已有之的存在。最早的中國國歌可以追溯到清末,至今只有上百年。今天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歷史上其實也出現過別的國歌哦!小編藉此機會和您談談關於中國國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歷史今日12月4日:《義勇軍進行曲》被恢復為國歌
    聶耳在日本東京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定稿手稿。  1982年12月4日下午,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裡,3000多名人大代表舉手一致通過一項決議: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下面是新華社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常委夏衍的通訊摘錄:  「《義勇軍進行曲》高昂激奮,鼓舞人心,催人前進。
  • 《義勇軍進行曲》的流行:成為國歌前已紅遍中國
    明天,2月14日,是聶耳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日。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早在成為國歌之前,就已作為最著名的抗戰歌曲響徹大江南北,是當之無愧的最「紅」的歌。  出生於1912年2月14日的聶耳,23歲英年早逝,正是他的才華開始放射出奪目光輝的年華。就在遇難前不久,他完成了最後一首作品《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
  • 義勇軍進行曲:不止是國歌
    1934年,田漢創作了電影故事《風雲兒女》,創作完影片不久就被捕入獄。聶耳正準備經日本去歐洲避難,聽說田漢被捕後,主動請纓,為影片主題歌譜曲。△ 聶耳與友人合影於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東京後,很快完成曲譜定稿,並在4月末把定稿寄回上海。影片的主題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