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德不成醫 品讀大醫精誠故事

2020-12-12 瀟湘名醫

三國時的名醫董奉,給人治病不收錢,只要求他們病癒後在山上種杏樹,後來人們就用「杏林春暖」來形容醫者的仁愛。(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紀委監委 供圖)

杏林春暖、懸壺濟世、妙手回春……這些溫暖人心、充滿希望,又心懷感恩的成語,記錄的是一個個救人的故事,頌揚的是一個共同的職業,那就是醫者。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護佑了中華民族綿延不息,在2020年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以此文向中國醫師致敬。

神農嘗百草

醫者美德感天動地

古人云:「無德不成醫。」醫者,行的是仁心仁術,仁心在前,仁術在後,這是衡量醫者的標尺。關於這一點,在中醫的源頭處就深有體現。

相傳,上古時代,人們不知什麼植物可以吃,什麼植物不可以吃,生了病也不知怎麼醫治,只能在危險與痛苦中自生自滅。炎帝神農氏為了解民憂,紓民困,親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歷經無數艱險,終於選定了五穀,嘗出了許多種草藥,使人們能有飯吃、能有藥醫,生活有了初步的保障,神農氏也因此被尊為中華農業之祖、醫藥之祖。

而據史書記載,上古時代,部落屢遭水火、猛獸及瘟疫侵襲,常受傷病之苦,人們壽命很短,軒轅黃帝為此寢食難安,於是,與其臣岐伯、伯高、少俞等談論醫道,就如何化草為劑,如何審穴施針,如何開方治病孜孜探求,才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醫學的原始思想根基。作為炎黃始祖,他們以百姓心為心,為醫者這一職業注入了濟世救人、甘於奉獻的大愛底色,這也為後世醫者長久遵循。

三國時,名醫董奉居家行醫,為人治病不取分文,只要求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輕病癒者栽杏一株。數年後,竟栽了十萬多株杏樹,春風一起,蔚然成霞。杏子熟時,他便在杏林裡蓋一間倉房,誰要買杏只需自行拿糧食去換,就這樣,他獲得了很多的糧食,董奉又將這些糧食全部用於救濟貧困的人和在外趕路缺少路費的人。天長日久,口口相傳,「杏林春暖」便成了稱讚醫生美德的專用詞。

上醫治未病

醫者理念淵圖遠算

中華傳統醫學是以哲學理論思維為基石的醫學,追求陰陽平衡和五行平衡,對待自然、對待生命有著系統的世界觀,其諸多理念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醫切脈診斷術始祖扁鵲原本被稱作秦越人,因其醫術高超,思維睿智,所以人們就借用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首創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最能借鑑的,是其提倡的上醫理念。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即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氣血錯亂、臟腑衰竭,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身體極度羸弱、無法服藥或不能承受藥力的不治;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不是不治,實則難治,其皆為無可救藥者。

從四見蔡桓公,疾由腠理至肌膚,再至腸胃,更深入骨髓終只能放棄,到對答魏文侯,其長兄醫術最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得出「上醫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的預防醫學智慧。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諱疾忌醫者終要付出沉重代價,這是扁鵲給世人的啟示。不治而治,未病先治,重點在防,這也是以扁鵲為代表的古代名醫給世人的由衷告誡。

醫以濟世 術貴乎精

醫者仁術妙手回春

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醫術精湛是醫者的本職需要,也是患者對醫者的永恆要求。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諸多神醫妙手回春的故事,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史書《三國志》中,短短一篇傳記就記載了華佗十餘起治病如神的事跡。華佗親身試藥,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他能夠直接給病患開腹做手術,使病人恢復健康。華佗診斷極為精準,有一次,他為一軍吏治癒後,又留有一些藥,並道:「你十八年後當有一次發作,服用此藥,便徹底痊癒,若無此藥,一定會死。」結果,六年後,那軍吏有親戚亦患類似之病,便對軍吏說:「您如今強健,我卻要死了,您怎忍心藏留藥物?先給我吃了吧,我病好之後,你再向華佗求藥。」後來,那軍吏親戚病癒,而軍吏因未向華佗再求藥,十八年後,果然病情復發而去世。

清代名醫葉天士治窮病的善舉也甚為傳奇。有村民問:「我一無內疾,二無外傷,只是生活太窮,先生能否治貧?」葉天士沉吟片刻道:「貧窮也算是一種病嘛!既沒有佳餚滋補,又頻添憂愁傷身,真可謂有損元氣。」說罷,給那人一枚橄欖,吩咐將果實吃下,果核種下。過了一年,橄欖樹枝新葉美,但並未到結果的時候,那村民又再次找葉天士,葉天士讓其靜候。

誰料到,不久便陸陸續續有人拿錢來買橄欖葉,雖然價錢不高,但買家接踵而來,讓他發了一筆小財。那村民用這筆錢做起了小買賣,最終竟真的擺脫了貧困。他攜禮感謝,葉天士拒絕饋贈,這才把治貧的秘密告訴他。原來,葉天士早有預料,這個時節將流行一種傳染病,而橄欖葉是其中一味藥物,該地橄欖葉並不常見,在開方時,葉天士便讓大家去他家買,那人的橄欖葉自然成了致富的「良藥」,由此,葉天士樂善好施的精神更為時人所感佩。

人命至重 有貴千金

醫者著作救濟眾生

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作為名醫,不僅要救治一個個病患,還多會立志著書,總結前賢經驗,將自己的實踐體會立說詳解、廣傳於世,以拯救更多蒼生。

東漢張仲景面對瘟疫施虐於世而痛心疾首,毅然辭去官職,潛心撰寫《傷寒雜病論》,該書的偉大,不僅在於它是至今還流行著的麻黃湯、桂枝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等著名方劑的彙編,還在於發展了中醫的一個基本法則「辨證論治」,運用望、聞、問、切,透過現象看本質,確認病症從而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和論治,作為診治疾病中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體現。張仲景奠定了中醫理、法、方、藥及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這對於後世中醫發展的意義巨大。

東晉葛洪寫就《肘後備急方》,顧名思義,即帶在身邊的臨床急救手冊,目的就是為了方便醫者在現實中操作,裡面收錄大量非常實用的救急藥方,救人無數,善莫大焉。其書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說法,還為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提供了靈感。

藥王孫思邈無意功名,立志鑽研醫道,寫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醫藥學著作。其中,《千金要方》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可謂「人類之至寶」。最讓人感動的是孫思邈在序言裡的自白,「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為名也。」千金要方,千金指的是人命,可不是藥方,人命貴於千金啊。

在日常診療中,醫者跟時間賽跑,用專業與病魔較量,還病患以健康幸福。在抗擊疫情中,醫者更無畏逆行,衝在生死線最前沿,用生命築起希望平安的港灣。正因他們辛勤的汗水揮灑,我們才擁有一個無比寶貴的健康中國。

大醫濟世,護佑蒼生。(蔡相龍 王春麗)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醫精誠》——白衣戰士的詩篇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春天,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先後派遣7批共214名白衣戰士支援武漢,他們在武漢的70多個日日夜夜匯集成了《大醫精誠》中的28個故事。該書由作家江北和劉麗丹經過大量採訪記錄而成,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 新安醫生茹文學:做「大醫精誠」的忠實實踐者
    他叫茹文學,是新安縣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一名醫生,從第一次讀到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醫精誠》一文時,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從醫28年來,他以救死扶傷為事業,以仁愛之德成就仁愛之術,解人之痛,暖人之心,被業內業外稱為「大醫精誠」的忠實實踐者。不久前,茹文學所在的康復醫學科二病區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求診者——這位年齡僅有16的小女孩在一群老年患者中間顯得格格不入。小女孩目光躲閃,藏在家長身後不敢露面,在醫院精神科被確診為抑鬱症伴失語症,心理開導後無明顯改善。
  • 大醫精誠,追求終生
    說起來,我就出生在距舉起《大醫精誠》旗幟的唐代醫家藥王孫思邈家鄉以東100多公裡的地方。自然也是他的餘蔭波及之處。外爺管理三級村藥王廟的時候還沒有我,但那個古色古香的廟宇倒是小孩不錯的捉迷藏之處,甚至其中的塑像對我來說還有點害怕。父親的外爺,我就叫老爺,主持百良東村藥王廟我卻是記憶猶新,也見到他給人抽籤開方的事。因為祖母經常要伺候老壽星,藥王廟就成了我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
  • 《大醫精誠》嶺南名中醫視頻啟動拍攝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在儀式上講話指出,全省中醫藥大會明確要求,要傳承弘揚大醫精誠,引領廣大中醫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醫德觀,為新時代廣東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要把大醫精誠貫穿中醫藥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大醫精誠作為中醫藥人從業準則,持續開展弘揚大醫精誠系列主題活動,加強「大醫精誠」精神的社會宣傳,挖掘宣傳中醫藥名醫名家和一線醫務工作者先進典型。
  • 吉林大學出版社《大醫精誠》出版發行
    吉林大學出版社《大醫精誠》出版發行近日,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江北、劉麗丹合著的《大醫精誠》一書出版發行。《大醫精誠》是一部原創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由中國作協會員江北、吉林省作協會員劉麗丹經過數月實地及電話採訪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援武漢醫療隊成員,以及部分在長配合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後撰寫而成。
  • 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 捨身忘我 大醫精誠
    17年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徐遠達奔赴抗擊非典戰場;17年後,他臨危受命馳援武漢,用行動詮釋何為「大醫精誠」。 △2020.09.02《廣州新聞聯播》:捨身忘我 大醫精誠——2020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徐遠達 2020年二月,新冠疫情的陰影持續籠罩著中國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誰是當下最可愛的人?-人民智作-社會創作...
    武漢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疫情變化成了壓在我們心上的石頭,個人健康與國家安危又一次緊緊地聯在了一起。 在奉旨居家的日子裡,每天都在關注手機裡的信息,跳動的數字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每時都在心繫著遠方的親人,默默地祈禱家人平安;每秒都在祈盼著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天佑中華,百姓安康! 就在我們還能安穩居家、等待消息之時,有那麼一批人逆行而上,告別了自己的親人,離開了生活的家鄉。
  • 共讀醫院院訓⑮丨秉承為醫本色,用精誠之心、仁善之術守護百姓健康
    交匯點「共讀醫院院訓」欄目今天帶你走進這家醫院,解讀院訓。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建於1960年,系揚州大學唯一直屬附屬醫院。歷經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他們的院訓是:精勤、至善、精誠、至仁。
  • 西醫發源地響起英文版「大醫精誠」
    希臘當地時間11月1日上午,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故鄉,希臘科斯市希波克拉底梧桐廣場,來自北京的10名醫生代表再次重溫希波克拉底誓言,來自科斯市和雅典市的西醫醫生代表也朗誦起英文版的「大醫精誠」,中醫西醫的人文精神在這裡交融。將現代醫學發源地的種子帶回中國初秋的科斯市,雲淡風輕。
  • 「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走進汕尾海豐
    為貫徹落實全省中醫藥大會部署要求,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助力秋冬季疫情防控,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省中醫藥局決定從2020年10月中旬至2021年1月下旬,在全省21個地市開展「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
  • 「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第九站)在普寧市中醫醫院舉辦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中醫藥大會部署要求,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助力秋冬季疫情防控,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12月12日,「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第九站)在普寧市中醫醫院舉辦。
  • 「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走進汕頭
    為貫徹落實全省中醫藥大會部署要求,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助力秋冬季疫情防控,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省中醫藥局決定從2020年10月中旬至2021年1月下旬,在全省開展「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
  • 以大醫精誠傳承中醫文化——岐黃路上的跋涉者山東名中醫藥專家...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百姓,悲天憫人,具有高尚情操,一心為患者治療病痛,懸壺濟世,精誠為民。蘇東升就是這樣一位心懷地方百姓,岐黃路上的跋涉者。《大醫精誠》出自唐朝醫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 大醫精誠用「佛中醫」精神擦亮「嶺南藥祖」名片
    原標題:大醫精誠用「佛中醫」精神擦亮「嶺南藥祖」名片   8月18日下午,在羊城晚報《戰疫日記——站在最需要我的地方》新書發布會上,部分書中的主角正式與讀者見面
  •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 仁心仁術工匠精神——重醫附二院泌尿腎病中心...
    正是因為囊性腎癌不常見,且常與腎囊腫表現相似,往往存在誤診或者漏診情況。泌尿腎病中心主治團隊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醫技,給予了張先生第二次生命。今年三十二歲的張先生,1年半前就曾發現存在「雙腎囊腫、右腎上極複雜囊腫」可能,由於當時身體未有不適症狀,便未及時就醫。
  • 傳承岐黃之術 譜寫大醫精誠
    自參加工作以來,鄧英姿就立志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大醫精誠」精神。2010年,鄧英姿來到文登區皮膚病醫院,帶頭成立中醫科室。作為中醫科主任,他注重中醫發展特色,以高超的醫術和真摯的服務成為百姓口口相傳的名中醫。
  • 何晟銘演華佗 傳奇大醫致敬醫者仁心
    致敬醫者仁心,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於7月30日播出歷史傳奇大劇《蒼生大醫》,講述了一代名醫華佗(何晟銘飾)重醫、重德、重情的行醫和生活的成長曆練之路,傳遞重醫德、精醫術、講誠信的正能量,也向始終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致敬。
  • 「長城本草」:大醫精誠,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看到由於自己的病,給父母造成這麼大的困難,心裡難過。他從自己幼年的痛苦經歷認識到疾病對人的危害,體會到醫生能夠解除病人的痛苦,於是從很早就萌發了學醫的願望。孫思邈從小勤奮好學,七歲讀書,每日能誦千字,有「神童」之稱,二十歲已精通諸子百家學說;十八歲立志學醫,二十歲即為鄉鄰治病。
  • 畢業季·校長寄語|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刻大醫精誠在心 踐大愛...
    (投稿聯繫方式:手機13913990137;郵箱:12755061@qq.com)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刻大醫精誠在心 踐大愛無疆於行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雲端」的師生及親友們:大家上午好!疫情期間,1200多名研究生與本科生實習生不懼風險,自願與導師一起留守臨床醫療崗位。你們中的許多人放棄了居家「安全區」,義無反顧地投入南醫「四線戰疫」的作戰戰場:有同學自疫情伊始,就奮戰在湖北疫區或家鄉各級醫療機構;有同學置春節假期於不顧,毅然奔赴各級疾控中心防控一線;有同學在學校實驗室參與新冠病毒的相關研究;還有同學志願在學校大門口的測溫崗位上堅持了整整一個月。
  •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兒科綜合樓啟用儀式
    詳察形候,纖毫勿失……」7月10日,伴隨著「藥王」孫思邈的《大醫精誠》主題宣誓聲,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兒科綜合樓啟用儀式。市政協副主席郭細軍出席儀式,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和市第二人民醫院領導班子和職工代表參加儀式。院外國旗飄揚,院內妙手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