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香港國安法讓「一國兩制」更暢順

2020-12-14 環球時報

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後,香港社會逐步恢復秩序,一些「港獨」組織也雞飛狗走,但危害香港繁榮穩定的因素似乎並未立即消散。剛剛過去的周末,以戴耀廷為首的「反中亂港」分子和反對派政團「民主動力」串通,上演所謂「初選」的政治鬧劇,旨在對9月立法會選舉進行操控。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法律學者陳弘毅14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癱瘓立法會」這樣的主張對香港不利,「泛民」的舉動其實對其自身都是不利的。陳弘毅在解釋《基本法》及評論香港法治問題上享有權威地位,在談到日前他表示可將香港國安法理解為一項「新社會契約」的說法時,他強調,之所以可以這麼理解,關鍵在於香港國安法的內容是合理的,有正當性的。陳弘毅同時表示,1997年以來,香港法律對人權的保障發展得比回歸前更快,更加進步,法律界人士應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來看待「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法治。

香港國安法,既合理又正當

環球時報:您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可以將香港國安法理解成中央為了繼續實施「一國兩制」而提出的「新社會契約」。為什麼可以這麼理解?

陳弘毅:我之前提出,可以將香港國安法理解為中央提出的「新社會契約」,有些人可能有點誤解,以為我的意思是指中央同香港市民「籤訂」的社會契約,不是這個意思。任何的契約都是有人先起草,然後看看內容是不是合理,大家可不可以接受,西方的「社會契約論」也是這樣的意思。1997年香港實施「一國兩制」以來,《基本法》中一些關於香港市民義務方面的條款還沒有落實,比如《基本法》第23條。我把香港國安法形容為「新社會契約」,其實是指國安法定出了一些關於國家與香港市民的權利義務關係的條款,定出了「一國兩制」中「一國原則」的底線,用法律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條款有它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市民沒有理由不接受。

環球時報:紐約大學法學院資深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不同意您的說法,他片面地認為香港國安法並不是雙方「自願籤訂」的。您怎麼看他的觀點?媒體稱孔傑榮是您的老師,是這樣嗎?

陳弘毅:正如我剛才所說,「社會契約」的基本構想並不是政府跟民眾籤署某一個文件,並沒有「籤訂社會契約」這樣的一個動作或程序,所以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探討,它只是代表國家與人民之間權利和義務關係的一套規範。能不能理解為「社會契約」,關鍵就是看其內容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正當性,人們是否會覺得它是可以接受、值得接受的。

我在美國哈佛大學念書的時候,孔傑榮是我的老師之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孔傑榮在推動中美法學交流方面也是有一定貢獻的。他後來離開了哈佛大學。其實孔傑榮教授對我觀點的回應並不是一篇論文,只是評論一兩句,所以我覺得不需要再深入進行辯論。

環球時報:長期以來,香港法律界中的一部分人對中央抱有一種不信任,甚至敵視的態度,您認為,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陳弘毅:這跟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有關。香港這100多年來都是沿用英國的普通法體系,香港大學法學院在1969年才成立,所以很多法律界人士長期以來都是在英國學習。即使是在成立本地法學院之後,教授法律的主要也是來自英國或者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外國人,他們對中國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抱有一種懷疑或不信任的態度,認為只有普通法體系才是「完美的」,比較符合法治或者人權保障的原則。

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一些法律界人士受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會抗拒中國的法制體系,《基本法》第23條立法遲遲未能落地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有些人擔心香港國安法在將來的執行層面會不會出現「破壞法治和人權」或者「侵害司法獨立」的情況,我相信有關機構在執行國安法時,會非常謹慎地遵守法治和個人權利保障原則,可以通過事實來證明現在有些人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就好像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有很多人也很擔心,因此移民離開香港,後來很多人又回來了,這就是因為事實證明《基本法》的設計是行得通的,香港國安法的制定是要使「一國兩制」可以行穩致遠,是在「一國原則」得到法律保障的前提之下,讓「一國兩制」的運作更加暢順。

所以,我認為香港法律界人士沒有理由去執著攻擊回歸之後的香港法治,而應用更理性、更客觀的心態來研究回歸23年來,香港的法律制度究竟是不是如同一些反對人士所說的出現所謂「倒退」。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法律制度當然不會同港英統治時代完全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回歸之後,無論是《駐軍法》《國歌法》,還是人大釋法,這些新的法律措施實際上並沒有損害香港的法治或司法獨立,相反地,關於人權的保障在1997年以後發展得比之前更快,更加進步,如果對比1997年前後香港法院關於人權方面的重要判例,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癱瘓立法會」不符合香港人利益

環球時報:此前,「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發起「35+計劃」,並策劃所謂「民主派立法會初選」,試圖完全控制立法會。對這種「癱瘓立法會」或「癱瘓政府運作」的做法您怎麼看?

陳弘毅:我認為香港的選民也會比較理性,能看出「癱瘓立法會」或「癱瘓政府運作」這樣的主張其實是對香港不利的。香港現在疫情嚴峻,過去一年的動蕩讓香港經濟遭到1997年以來最大的打擊,如果財政預算被否決、公務員拿不到薪金、所有政府活動停頓,肯定會令香港市民的生活更差,這不符合所有香港市民的利益。

環球時報:「泛民」號稱上周末有「60萬人」投票,您覺得這能如實反映民意嗎?這會對9月的立法會選舉造成什麼影響?

陳弘毅:香港的選民應該有300萬以上,有部分人參與所謂「初選」並不奇怪。但這樣的「初選」對於所謂「泛民主派」是不是有利,我有所懷疑。因為出來對所謂「初選」進行投票的這些人可能是政治參與欲望比較強的人,從結果能看出來都是一些比較激進的所謂「本土派」佔優勢,這說明一些比較溫和反對派的支持者,沒有出來參加。結果就是可能一些比較溫和的「泛民主派」因為所謂「初選」的結果,不能參加正式的立法會選舉了,所以這對他們自身也是不利的。

環球時報:您認為香港國安法的生效,會不會導致下一屆立法會出現大規模「DQ」(取消資格)「港獨」傾向當選議員的情況?

陳弘毅:「DQ」當選議員從2016年以來已經建立起標準,主要就是看參選人是不是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判例也支撐這些標準。所以,我認為有關「DQ」的處理,還是會以原來的標準為參考。不過,以前只是一個宣誓的要求,現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再有主張「港獨」的行為和活動就變成違法犯罪了,這樣一來,「DQ」一些主張「港獨」「自決」的候選人就有了更穩固的法律依據。

希望「港獨」改過自新

環球時報:有人說,「港獨」這個概念之前一直是「偽命題」,是這樣嗎?

陳弘毅:2010年以前,當時只是有一些所謂「本土主義」的思潮,體現在行動上就是比如保護一些港英時代的文物、建築這樣的運動,例如當時的「皇后碼頭清拆風波」,後來有人開始反對香港跟內地在經濟上進一步融合,反對建高鐵、反對內地遊客來港等。2014年的「非法佔中」是本土勢力抬頭的一個重要社會事件,在那之後一些人從「爭取普選」轉向搞「香港獨立」。

《基本法》23條就有禁止分裂國家的規定,但是23條立法長期沒有完成。2003年撤回23條立法之後,其實在接下來的幾年仍然有合適的社會條件重推23條立法,特區政府本來是應該在這方面繼續努力的,但由於種種原因,在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後,這個社會條件漸漸地消失了,隨之發生 「反國教風波」「非法佔中」乃至去年的動亂,所以最後需要由中央出手,讓香港重回正軌。

環球時報:在這個過程中,是誰給了一部分人「港獨可以成功的」幻想?

陳弘毅:說實話,我也不太理解他們的心態,但有些主張「港獨」的人是希望爭取外國的支持。這跟「臺獨」勢力的情況一樣,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個國家裡的一個地區能不能夠「獨立」,關鍵是要看國際上是不是承認。

環球時報:香港國安法生效之後,一些具體問題仍然引人關注,比如一些市面上銷售的「港獨」或者顛覆政府的「政治類」書籍,或者藏匿「港獨」標語是否算觸法?一些「打擦邊球」的口號呢?您的看法呢?

陳弘毅:目前來說,對於這些具體情況,香港國安法沒有明文規定如何處理,而且也沒有明文授權特區政府制定這方面的細則。所以,我認為對於這些具體情況,需要特區政府律政司方面進行一些法律研究,由律政司向特區政府提供法律意見,明確哪些具體行為很可能是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一旦出現此類行為就會被檢控,然後由法院來判決。當然,如果法院對於香港國安法的認知偏離該法的立法原意的話,最終解釋權在全國人大常委會。

環球時報:一些「港獨」組織解散之後,還應保持哪些警惕?

陳弘毅:現在這些「港獨」組織解散之後的情況還不太明朗,不過香港國安法已經很清楚列明底線,我們希望這些「港獨」分子能自覺自愿遵守法律,改過自新。香港國安法是在法律層面上完成了「一國兩制」裡「一國原則」的保障。除了制定法律,宣傳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香港1997年回歸以來都沒有很重視國民教育和國情教育,社會人士也不太明白《憲法》《基本法》和其他法律對他們從事的政治活動的規範,所以,我認為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國情教育、國民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中國傳統就是這樣,儒家重視教育,法家重視刑罰,兩方面應該同時採用。

環球時報:香港國安法除了針對「港獨」有震懾作用,它對遏制「臺獨」有哪些意義?

陳弘毅:香港國安法裡關於分裂國家條文不限於針對「港獨」,任何分裂國家的活動,或者任何煽動分裂國家的言行,都會受到香港國安法的規管。所以,如果想在香港進行一些「臺獨」分裂活動也是被禁止的。我們之前針對「臺獨」有《反分裂國家法》,現在香港國安法的制定也有在香港施行反分裂國家政策的作用。

(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內地及香港法律界人士「追本溯源」 冀準確把握基本法初心及本意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喬曉陽在座談會上發言指出,把握香港基本法的初心和本意,要始終堅持站在國家的立場上來看待香港基本法、始終堅持香港基本法的憲制性地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的、始終堅持香港基本法是一部授權法、始終堅持從「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來實施香港基本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來落實香港基本法。
  • 香港基本法頒布30年:「一國兩制」是對香港最佳的制度安排
    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4日香港消息,4月4日,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連日來,香港各界和內地專家學者等通過不同形式發表各自看法。大家普遍認為,基本法的實施,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對香港最佳的制度安排。不少人士指出,去年6月延宕至今的修例風波充分暴露出一些人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認識理解有較大偏差。
  • 香港國安法讓東方之珠更燦爛
    光明日報評論員    6月30日,在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紀念日臨近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香港國安法」)。
  • 香港各界:國安法讓香港重回正軌 期待再出發
    原標題:香港各界:國安法讓香港重回正軌 期待再出發   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香港社會逐步重回正軌。香港各界人士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香港聚焦發展改善民生,重新再出發。
  • 香港特區政府駐加拿大代表:港區國安法可令香港早復穩定重新出發
    中新社多倫多7月1日電 (記者 餘瑞冬)香港特區政府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巫菀菁7月1日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港區國安法》)頒布施行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次立法是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重要一步,也可令香港社會早日回復穩定。
  • 香港國安法細則點睛:斷舍離
    把有關執法細則加以比較,就知道香港國安法的執行不僅嚴格,而且溫和。從香港警方的執法細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香港特區在國安執法中擔負主要責任,既顯示中央對香港高度信任,也顯示「一國兩制」的空間更大了,內涵更豐富了。直新聞:今天林鄭月娥澄清對國安法的「三大謬誤」,昨天駐英大使會見33家中外媒體解除「五大疑惑」,為什麼要這樣苦口婆心地解釋?
  • 駐英大使向33個報社回應:香港國安法是「一國兩制」的重要裡程碑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大量外國媒體對有關問題發表了充斥誤讀、誤解甚至歪曲的報導和評論,在此情況下,有必要讓對外再次重申,香港國安法是「一國兩制」的重要裡程碑,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張曉明:香港國安法肯定會使「一國兩制」實踐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曉明1日在此間指出,香港國安法完全符合「一國兩制」方針,是把堅守「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完美結合的一部法律。立法目的就是為了維護「一國兩制」,立法內容也沒有超出「一國兩制」的框架,立法效果現在就可以預見,肯定會使「一國兩制」實踐行得更穩、走得更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最近一些國家稱,香港國安法是一種違反「一國兩制」原則的舉措,請問這個說法有道理嗎?張曉明在答問時作上述表示。
  • 曾國衛: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是「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裡程碑
    新華社香港12月11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11日表示,香港國安法完善了特區實踐憲法和基本法有關國家安全的制度,完全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它的落實使香港社會迅速重回正軌,是「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裡程碑。
  • 【熱點動態】香港社會各界熱評香港國安法實施:重回「一國兩制」初心,鞏固「一國兩制」根基
    夏博義21日當選後立即抨擊政府,聲稱不喜歡看到政府「濫權」,又稱期望特區政府修訂香港國安法部分條文,從而恢復外國與香港的移交逃犯協議云云。有法律學者批評夏博義政治掛帥,根本不尊重法律。夏博義21日接受傳媒訪問時稱,不同意暴力示威,但同時不喜歡政府「濫權」,他在任內會加強法治水平;他又稱,留意到很多國家與香港暫停逃犯移交協定,希望政府修改部分香港國安法,從而恢復與外國的移交逃犯協定云云。
  • 6名法官被委任處理國安案件,有無外籍?香港律政司司長回應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日按香港國安法相關規定,在徵詢國安委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意見後,從現任裁判官中指定6人為指定法官,負責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7月4日,香港特區政府官網在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提到,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資深大律師出席電臺節目後會見媒體時,回應了記者有關外籍法官問題。新聞公報稱,有記者提問:昨日(3日)有法官表示已獲行政長官委任處理國安法的案件,想問現階段是否這些法官已組班?若是,當中有沒有外籍法官?因為法例並沒有排除外籍法官,可否談談?
  • 香港五大學校長聯署聲明:支持「一國兩制」,理解訂立國安法必要性
    【環球時報記者趙覺珵】全國人大上周通過涉港國安立法決定,得到香港各界的支持。香港5所大學校長6月1日發表聯署聲明,稱完全支持「一國兩制」,理解訂立國家安全法的必要性。據香港東方日報網6月1日報導,聯署的5所大學校長包括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及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在傳統的香港「八大」中,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浸會大學錢大康及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未參與。聲明表示,國家及香港的繁榮穩定與年輕人的未來息息相關,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健全法制與法治、良好治安、多元包容,對香港的長遠發展至為重要。
  • 澳門教育界和青年代表表示香港國安法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肖中仁):連日來,澳門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的相關情況。澳門教育界人士和青年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維護國安法是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將有助於香港止暴制亂,為居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 港區維護國安法,此時討論反對立法已經沒有意思丨香港一日
    據了解,部分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也將於明日飛往北京列席會議。當天,譚耀宗表示,暫未確定此次會議議程是否包括審議港區國安法,但會向人大常委會反映有關意見,包括設立追溯期,「罰則要夠重」等。他指出,會反映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有關「擔心採訪自由」等意見,但譚耀宗強調,此時討論反對意見已經沒有意思。「全國人大上月已作決定,授權人大常委制定港區國安法,討論反對立法已非同一回事」,他表示,「關鍵是如何妥善立法」。
  • 香港國安法全票通過!「港獨」組織聞風喪膽,作鳥獸散丨香港一日
    林鄭月娥總結指,香港是一個自由和多元化的社會,惟「一國」原則從來沒有商榷餘地,又斥外國政客雙重標準,一方面指責中國為香港立國安法,但自己國家則都有立法,認為國安法能帶領香港離開政治風暴和重回正軌,為香港人提供更明亮的前景。
  • 止暴制亂 維護人權——香港國安法令市民重獲免於恐懼的自由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認為,香港國安法第四條講得很清楚,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護香港特區居民根據香港基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享有的權利和自由。香港國安法第五條也明確規定,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應當堅持法治原則。
  • 香港中聯辦主任:香港國安法是香港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點
    據人民日報消息7月1日,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駱惠寧出席慶祝回歸活動啟動禮時致辭表示,香港國安法是香港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點,亦是「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裡程碑,落地實施後,香港這個「家」一定能走出困境、重新出發、贏得未來。
  • 發布會實錄|關於香港國安法,權威解讀來了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和部分省級政協委員、法律界人士,還有社會各界,不限於法律界,經濟、教育、工商等各界人士的意見。「一國兩制」是我們的國策,沒有任何人比我們更加珍惜「一國兩制」,也沒有任何其他人比我們更加了解「一國兩制」的真諦,也沒有誰比我們對「一國兩制」更有定義權和解釋權。至於你剛才說到有的國家現在聲稱要對中方一些官員採取嚴厲制裁的措施,我覺得這是強盜邏輯,我們現在做的是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這個關你什麼事情,這完全是我們的內政。
  • 周佑勇:《香港國安法》是一部治港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香港國安法》)已於2020年6月30日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正式通過。《香港國安法》堅持法治的人民性,以切實保障香港居民合法利益為根本目的,明確規定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護香港居民根據香港基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享有的包括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
  • 香港工聯會:香港國安法有關內容表述嚴謹、周密、準確
    聲明說,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今日(6月30日)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港區國安法》),香港工會工聯會(工聯會)對此表示熱烈歡迎和擁護支持,並強烈要求儘快頒布實施。《港區國安法》能夠切實解決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法律漏洞,有效止暴制亂,打擊相關犯罪行為和活動,保障「一國兩制」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