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學思維引導中國科技開拓創新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作者:馮鵬志(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主任、教授)

【光明論壇】

近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哲學研究所,引發了科技界包括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既展現了中國科學界創新開拓的時代姿態,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代中國追求更加自主自信地掌握自身科技命脈和發展命運的深度思考。

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早在140多年前,恩格斯就深刻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上科學的各個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今天,在基礎科學研究醞釀著重大科學革命的「奇點」時刻,在「卡脖子」技術正構成中國道路之特殊困境的焦點時期,重溫恩格斯的名言,有特殊現實意義,更有深層民族意涵。它深刻地提示著我們: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哲學思維特別是高水平的哲學智慧,不僅從認識上決定著我們把握科學技術之本質規定的反思能力,而且從實踐上決定著我們引導和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的方略水平,並在更深遠的價值追求上決定著21世紀科技發展的精神深度。就此來看,把哲學思維與科技發展和創新驅動自覺而系統地關聯起來,堅持以哲學思維引導中國科學的開拓創新,既是當代中國科學發展需要高度關注的戰略焦點,也是中國道路成功崛起需要堅持的重大問題意識。

首先,注重在完善科學觀的高度上把握科學技術的本質規定。從歷史的角度看,在經過漫長艱難的發展過程後,科學已經從自然哲學的母體中分化出來並不斷自我分化,成長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和最重要事業。然而,正如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指出的那樣:「科學是內在的統一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由於事物的本質,而是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鏈條。」這表明,哪怕是在科學獨立和分化的歷史進程表現得最明顯的近現代科學時期,身處科學研究最前沿的頂尖科學家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也始終保持著對科學與人類其他精神事業包括哲學等具有內在關聯的堅定信念。這同時也表明,能否超越近代以來在人類自然觀和科學觀上層積起來的對於科學本質的某種簡單化、工具化理解,在更高的哲學思維層面上回歸對科學之本質規定的辯證把握,應當成為中國科學實現創新開拓的新的出發點和制高點。

其次,注重在體現總體性思維的高度上釐定科技創新的國家方略。在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制高點背景下,以哲學思維來觀照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與特徵,當然要在國家戰略層面來系統地思考和釐定總體方略。自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大命題,到習近平同志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大理念,中國的科技創新實踐在不斷深化的科技觀和創新觀引導下,已經成長為我們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和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此也激發了全民族深重的憂患意識乃至科技焦慮。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哲學思維所具有的總體性、前瞻性、引領性功能,在國家方略層面上為我國科技發展實現自主創新與激蕩世界的統一提供堅定引領和總體支撐。

最後,努力在深化文明思維的高度上開掘人類科技發展的精神深度。進入21世紀以來,能源危機、環境汙染、核戰爭威脅、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基因工程等領域出現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倫理挑戰性事件,無不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密切相關。這既深刻地喚起人們對科技發展二重性的世紀憂慮,也強有力地激發著人們變革傳統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理解的現實動力。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野中,文明的辯證法是哲學的生命線,也是推動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思維方式。而在文明的視野中,當代科技發展選擇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各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科技創新戰略、每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不僅是當代最顯要的現實課題,也是最深層的哲學命題。而這,實際上就呼喚著中國科學界連接哲學與科學、溝通科技與人文的新開拓新實踐,需要站上文明思維的制高點,努力為人類發展奠定並展現更合理、更深邃、更可持續的科技進步圖景。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30日 02版)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與科技創新
    原標題: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與科技創新 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好奇心」。他指出:「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 西安創客菁英薈「乾貨」引導創客開拓思維
    西安創客菁英薈「乾貨」引導創客開拓思維 2020-10-21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運用哲學思維擘畫發展新藍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核心閱讀   掌握哲學理論、具備哲學智慧、善用哲學思維,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理論特質與優良傳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擘畫發展新藍圖、規劃戰略部署、明確實踐路徑的光輝篇章。
  • 哲學思維與治國理政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政;哲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D601;B8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29-1445(2017)01-0004-08   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
  • ...創先爭優,開拓創新——記江西省勞模、南昌市勞模、正邦科技林峰
    【高新榜樣】創先爭優,開拓創新——記江西省勞模、南昌市勞模、正邦科技林峰 2020-10-13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這個例子,或許能夠解答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研究所的初衷。   回顧歷史,中國科學院成立之初,是一個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於一身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並於1955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基礎上,正式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而中國科學院則專注於自然科學的研究。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習近平強軍思想,蘊含著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充滿著政治智慧,閃耀著真理光芒,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強軍勝戰之道,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哲學升華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軍事哲學是時代精神在軍事領域的集中體現。
  • 易學哲學思維的多極化發展
    春秋戰國這五百年歷史,是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到封 建制大轉折大變化的時期,是中華民族各種學術思想文化大辯論、 大發展的時期,真正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在這期間,與易學哲學思維中的陰陽學說得到長足發展的同 時,五行學說也在幾千年前已經萌芽的基礎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發展,出現了鄒衍等人為代表的五行學家、五行學派。將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相結合,用以闡發人與自然、人與社 會、人體自身髒象、經絡,如何防病、治病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 經》,學術界一般都認為其成書於戰國時代。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國科大舉行
    李樹深首先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建設情況。中科院哲學所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科技發展密切關聯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問題。在中國科學院建立哲學研究所,從哲學的高度把握科技進步的大方向,提升中國的科技原創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界的新使命。
  • 謝宏:貝因美的商業創新哲學
    貝因美商業創新的道與術是什麼?我們試圖從不同維度去解碼謝宏的貝因美商業哲學。作為年銷售達到10億元級別的爆款單品,貝因美愛加暢銷市場10多年,成為中國嬰童行業的超級母嬰IP。   沒有成功是輕易到來的,愛加爆品得益於貝因美多年來對基礎研發的持續投入,特別是20多年中國母乳研究的科研成果轉化。謝宏認為,一切創新的基礎在於科研,因為科學,所以專業,這才是貝因美打造「小貝智造方程式」的創新基因。
  • 「西引力·創新π」西安創客菁英薈舉辦 雙創「乾貨」引導創業者...
    10月18日下午,「西引力·創新π」西安創客菁英薈在西安高新區嘉會坊舉辦。三位創新創業、投資界的優秀人士,通過主題演講、創業案例分享、創投風口預判等環節,為創業者提供滿滿「乾貨」,激勵和引導他們開拓創新思維。
  • 馮鵬志:堅持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科學理性全面構築中國戰疫強大科技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高度把科學防治納入疫情防控總要求,堅持科學思維、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理性,全面務實高效地推進科技抗疫的中國行動與國際合作,為中國戰疫提供了科學技術及其精神力量的強大支撐。
  • 樂刷科技:開拓創新 為用戶持續創造價值
    行業迅速發展,也就意味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在此情況下,如何充分發揮行動支付科技的優勢,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已然成為了包括樂刷科技在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亟需考慮的課題。  據了解,樂刷科技成立於2013年,樂刷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在成立之初,便得到騰訊等企業的戰略投資。
  • 「科技創新 放飛夢想」成都市中和中學第六屆科技創新教育節開幕
    他表示,學校本年度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先後有21人次獲國家級獎,有18人次獲省級獎,有88人次獲市級獎,有15人次獲區級獎。陳校長告知同學們,學生時代的美好,就在於它意味著無限的可能,學生們的創新進取,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未來。梁啓超言:「少年強,則中國強。」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崇尚自由創新的社會,更應該強調「少年創新,則中國創新;中國創新,則中國強大」。
  • 高考愈加突出思維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磨腦子」的書?(建議...
    原標題:高考愈加突出思維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磨腦子」的書?(建議轉給學生)| 薦讀民小編說近年來,語文高考命題的一項重點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人文社科類閱讀對學生拓展認識邊界、進行思維訓練具有重要作用。
  • 十年開拓路:大富科技對通訊設備行業的創新與貢獻
    2010年10月26日,一家通信設備領域的民營企業——大富科技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剛上市的大富科技,自帶數個耀眼的「光環」:中國第二大濾波器製造商,年銷售收入5.9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近50%;華為金牌核心供應商等。大富科技從零起步,經過近10年的時間取得這些成就已屬不易。
  • 中技所郭書貴:用創新的思維和理念服務科技創新
    郭書貴:中國技術交易所已經成立了11年,它的設立背景是基於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中科院等在關於探討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上達成的共識,那就是科技成果轉化當時已經做了很多年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有一些體制機制和服務功能方面的問題尚未解決,因此,成立中技所就是為了在這些方面再做進一步的探索和嘗試,進一步去完善相應的功能,提高服務質量
  • 中國哲學之道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記憶和理論思維,筆者在《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哲學邏輯結構」的觀點,認為其古典哲學思維是以表意語言和象形文字的特殊的符號媒體,「象性」範疇、「實性」範疇和「虛性」範疇兩兩複合,構成與西方「愛」與「智」二元分裂異趣,具有象外有言,言內有意,愛外有智,智內有愛的奧妙無窮的和合精神意境。  自從古希臘有了哲學,它就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國、各民族。
  •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總工程師王美華:加強科技創新引導 提高...
    王美華在提案中建議加強科技創新引導,提高科技成果質量。王美華認為,我國科技創新相關規劃指標體系存在不足。「十三五」規劃大幅度增加了與創新相關的指標,但部分指標卻不能反映創新驅動的真實能力。王美華建議應完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反映創新的指標體系,從創新成果的國際競爭力的視角出發,探索設立能夠反映國家真實創新能力的指標,如單位GDP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入等。
  • 【青深百鍊】孫成志:讓專業能力跟上時代節拍 用創新思維助力青島...
    讓專業能力跟上時代節拍什麼是專業?近年來,緊跟時代節拍,又大力發展產業投資與科技智慧園區開發、戰略投資與財務投資、交易平臺等業務。2019年位列世界500強第119名,2020年躍升至91位。孫成志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分工日益精細化,專業能力必須要跟上新時代節拍。聯繫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他表示,在新形勢下遇到的「陌生領域」越來越多,更需要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和專業方法,讓專業能力跟上時代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