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得到海上怪獸的稱呼?
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四面被海洋環繞,加上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要比別的國家更加重視海軍。所以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的時候,開始動工建造大和號戰列艦,1941年12月16日,也就是在二戰期間,大和號戰列艦開始服役了。不過為什麼大家會將其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呢?大和號戰列艦其實是屬於四艘大和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艘,要說到怪獸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那麼,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如此引人注目,這艘耗資巨大的戰艦在戰爭中又是否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今兒咱就聊一聊這艘象徵日本的巨型戰列艦的短暫一生是如何的夢幻! 1937年,就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同一年,建造大和號和姊妹艦武藏號兩艘超級巨型戰列艦的計劃就被日本軍方提了出來,並很快得到付諸實施。為了避免洩露軍事機密,大和號建造的全過程都是在極其秘密中進行的,在所有能俯視到船塢的地方都加設了擋板。在大和號建造期間,日本海軍內部傳言,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裡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由此可見大和號巨型戰列艦在日本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而此時日本艦隊的總噸位僅有美國的六成,雖然離七成僅有一步之遙,但卻因為條約的關係,再也無法繼續追趕了。沒辦法,日本只能再次開動腦筋,想一個在艦隊力量遠遜於對方的情況下,能夠抗衡美國海軍的辦法。無數的事例證明,思想都是逼出來的!在「對美七成論」行不通之後,日本人又發展出了一個「九段漸減邀擊戰術」。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空艦對壘時:空中攻擊處於主動態勢,大和號戰列艦被空中戰機擊沉
日本海軍建造2艘大和級戰列艦,不僅滿載排水量大,而且主炮口徑大彈丸爆炸威力大,就是走了質量建軍之路,企圖憑藉大和級戰列艦的巨大威力,尋戰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進行決戰,以取得對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優勢。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二、大和級的建造日本早在日俄戰爭之後,就將美國列為了自己的海軍假想敵,這促使日本不計代價要獲得和美國在海上交戰的能力。山本五十六作為日本海軍內少數了解航空母艦和航空力量價值的將領,他敏銳的意識到了未來航空母艦對海戰模式的影響。當時山本五十六就對身旁的軍官詢問,能否用航空力量攻擊夏威夷?這其實就標誌著在山本五十六的眼中,航空力量將取代傳統的戰列艦對決,航空母艦也將取代戰列艦的地位。而1941年4月日本第一航空艦隊的組建,則是對日本海軍在戰術戰略方面的革新嘗試。
-
二戰日本大和號戰列艦多變態?主炮炮塔重量相當於驅逐艦排水量
米徹爾得令後,為穩操勝券,於10時10分派出了由280架飛機組成的第1攻擊機群,其中的大部分飛行員曾參加過擊沉「大和」號的姊妹艦「武藏」號的戰鬥,飛機上還掛有專門用來對付「大和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在2020年的今天,由於現代大型水面艦艇造價高,使用成本高,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獨立研製生產萬噸級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說到大型水面艦艇,在世界海軍的歷史上,有一種戰艦值得我們回味,那就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二戰後,世界上最著名的戰列艦就是美國海軍的愛荷華級戰列艦,愛荷華級戰列艦長270米,寬近33米,吃水11米。
-
052D驅逐艦和曾經的大和級戰列艦,可否有一戰之力?
然而曾經有著這樣一款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 它就是戰列艦, 算是航母出現之前最厲害的海上武器了。 尤其是二戰時期的大和級戰列艦, 光7.3萬噸的排水量, 就超過了如今很多的航母。
-
日本海軍絕密「王牌」,被各種保密措施「包裹」的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不但是日本海軍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戰艦史上迄今為止服役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在航母稱霸海洋的最初階段,守舊的日本海軍將領仍然在堅持著戰艦「大」既是戰力的強的觀點。原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艦,因戰爭原因實際上僅完成了其中的兩艘。
-
大和號戰列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巨炮大艦
作為一個軍迷,尤其是喜歡談論軍艦的軍迷,我對「大和」號戰列艦是存有一點敬畏之心的;但作為對海軍有一點了解,特別是對海戰有一點膚淺的認識的我來說,我又非常不看好「大和」號戰列艦。他們就沒法回答了,這是真實的,那時的航空兵飛機小,帶不了多少武器炸彈,也飛不了多遠,還得靠天吃飯。但沒想到這些技術性問題不幾年就克服了。還是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義大利: 加 富爾伯爵號 戰列艦(加富爾伯爵級戰 列艦1號艦) 羅馬號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艦3號艦,義大利投降後被德國空軍擊沉)敦刻爾克級戰列艦2艘(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2艘在土倫港自沉) 克萊蒙梭號戰列艦(黎塞留級3號艦,未完工,最終被盟軍炸沉)
-
菊水作戰:日本海軍70年歷史結束!「大和」號葬身海底!
1945年4月7日,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司令長官伊藤整一海軍中將),"大和"號率輕巡洋艦"矢矧"號及8艘驅逐艦駛向衝繩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特攻。但在航渡途中,遭到美航母群的突擊,中千磅航彈7枚,小型航彈數十枚,隨即沉入九州坊之岬附近的大海。"
-
極度保密的大和號戰列艦,從生到死都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和級戰列艦,不但是日本海軍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戰艦史上迄今為止服役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在航母稱霸海洋的最初階段,守舊的日本海軍將領仍然在堅持著戰艦「大」既是戰力的強的觀點。原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艦,因戰爭原因實際上僅完成了其中的兩艘。
-
戰績全靠「蹭」: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被現實打臉
根據美軍的記錄,甘比爾灣號護衛航母在這場結局大反戰的海戰中,是被日本海軍金剛號戰列艦擊沉的,大和號誤認為擊沉戰績,是因為當時大和號炮術長觀察到了起火情況,以為炮彈擊中,不過實際情況是當時甘比爾灣號在遭到攻擊後釋放的煙霧,這是個誤會。
-
二戰時期的大和號戰列艦,為啥不安裝單人操作的機關槍
說起大和號戰列艦,首先說一下他的基本狀況,是日本海軍當時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列艦在衝繩戰役中,被美軍航母艦載機機群擊沉,大和號的沉沒,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
-
日本的「大和」號自殺之謎,它是怎麼沉沒的呢?
面對這樣的局面,日本海軍認為,既然不再需要面對美國的戰列艦優勢,燃料耗費巨大的「大和」號也沒有了出動的必要,此後,「大和」號淪為航母的護航艦。 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6月,「大和」號作為旗艦參加了中途島大海戰。這次空前的大海戰令日本海軍實力嚴重受挫。4艘航空母艦全軍覆沒,而「大和」號則在300海裡以外無所作為。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由於總體國力不可能和英美媲美,因此日本海軍的思路是用質量彌補數量差距,簡單說就是要建造最強大的軍艦,通過更大口徑的火炮和更厚重的裝甲實現對敵軍的碾壓。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有了大和號戰列艦這樣的怪物。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戰列艦兩艘、驅逐艦四艘1942年11月12日,為了消除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飛機場對日本海軍造成的威脅,日本海軍出動「霧島」和「比睿」兩艘戰列艦準備對該島機場進行炮擊,「雪風」號和其他13艘驅逐艦及輕巡「長良」號便擔負著這兩艘戰列艦的護衛任務。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奈何天有不測風雲,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白紙黑字放在那裡,日本海軍的主力艦噸位只有美國的六成,根本達不到他們預期的數值。這一結果差點沒把日本海軍裡的艦隊派氣的暈過去,紛紛痛罵去華盛頓籤訂海軍條約的條約派都是賣國賊,應該全都被送去天誅。沒得辦法,日本只能謀求一個在艦隊力量遠遜於美國海軍的情況下,能夠克敵制勝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