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保密的大和號戰列艦,從生到死都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2020-12-14 騰訊網

大和級戰列艦,不但是日本海軍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戰艦史上迄今為止服役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在航母稱霸海洋的最初階段,守舊的日本海軍將領仍然在堅持著戰艦「大」既是戰力的強的觀點。原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艦,因戰爭原因實際上僅完成了其中的兩艘。

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

「違章」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

1934年設計,1937年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7.2萬噸,艦長超過260米的大和級戰列艦其實在當時算是一種「違法建築」。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各國的主力戰艦的最大噸位不得超過3.5萬噸,主炮口徑也不得超過406毫米,有效期截止到1936年底。日本雖然在這個條約上簽字了,但其根本阻止不了日本海軍擴充的決心!為了不受束縛,它直接拒絕了在新一輪的裁軍協議《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因為他們建造的戰列艦明顯超過了條約規定的範圍,而且還不止這一級戰艦,日本當時在建的所有軍艦幾乎都是「違章」的。

日本的蒼龍號航母準備下水

「神秘」的殺手鐧

雖然日本有「不軌」之心,但是大和級戰列艦籌建時日本尚處在條約監控期限內,表面功夫還是必須要做一做的。在設計方案確定之後,如何低調的建造、服役就成為了日本海軍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殺手鐧」自然是不能輕易示人的,保持神秘甚至不為外界所知才能夠出奇制勝,而且還要規避「違法」的風險。為此,在這艘戰艦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日本海軍對其做到了極致的防護(保密),在當時很多的日本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艘軍艦的存在。

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

在開工前,日本造船廠中能夠承建此類戰艦建造的只有三家,分別是吳海軍工廠、橫須賀海軍造船廠,以及三菱長崎造船所。而首艦大和號的建造就選擇了這其中規模最大的吳海軍造船廠完成。

各種保密措施加於其中

為了讓這級新銳戰艦一出世就成為日本海軍的「殺手鐧」,同時也為了防止他國在得知該艦建造後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大和號的建造全程都是在極為隱秘的條件下進行的,一直到服役後都很少有人知道這艘戰艦的存在。

負責大和號戰列艦建造的吳海軍造船廠

大和號的建造過程中船塢特意安裝了巨大的屋頂將船體的關鍵部位蓋住,沒有被遮蓋的部分則使用棕櫚葉作為掩護,總之在天空偵察是很難發現吳海軍造船廠內有一艘巨艦正在組裝。在船塢內工作的人員進出必須逐一檢查、搜身,其他人要想進入該區域必須要持有海軍大臣親手籤發的許可證方可進入,否則任何人不得靠近船塢。

不僅如此,在船塢附近海軍也加派人手晝夜巡邏,防止有外國間諜的滲透。附近可以看到船塢的民宅一律禁止打開靠海一側的窗戶,在道路兩旁專門豎立起用於遮擋視線的圍牆。周邊的鐵路兩側也使用長長的鐵板籬笆進行掩蓋,行駛在附近的火車靠海一側的窗戶也被完全封死,在每節車廂內都有憲兵監控。

「靜悄悄」的下水儀式

在這樣嚴密的監控下大和號用時六年建造完成,1940年8月大和號正式下水。不過它的下水儀式同樣也是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進行的,雖然有皇族久邇宮親王出席,但除此之外沒有香檳、禮炮、樂隊和掌聲,被視為未來帝國海軍王牌的戰艦就這樣悄悄的下水了,參加下水儀式的人員雖然有一千人之多,但都是參與建造的工人和負責監控的海軍士兵。

有親王參加的大和號下水儀式

在大和號下水當天,為了將民眾的視線轉移到別處,海軍陸戰隊特意在吳市舉行了大規模的巷戰演習。而且還在市內重要的街道增派了警察和憲兵駐守,在海上也有大量的警備船隻在遊弋,這些警備船釋放了大量的煙幕,以此將製造大和號的船塢徹底遮擋起來。日本海軍的保密工作算是做到了極致,總之就是各種的掩蓋、監控,為的就是不讓他們的王牌過早的暴露在世人面前。

愧對極致保密手段的大和號

1941年12月,大和號戰列艦正式服役。不過海軍給予外界的消息也只是有一款大型新銳戰艦入役的模糊說法,至於具體的舷號、數據、數量等詳細情況則完全保密。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列艦在鹿兒島縣坊之岬海域被美軍擊沉,但相關的消息民眾卻從未知曉,因為日本政府從未在國內報導過此事。這艘戰艦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從生到死都是一個謎。

帝國的象徵,大和號戰列艦

相比於把控到極致的保密手段,大和號戰列艦的戰績真的是有愧於海軍對它的期望。在航母時代,這樣一艘巨艦早已不適合當時的海戰,但迷之自信的日本海軍仍然將其視為「王牌」,一種可以顛覆戰局的「利器」。

相關焦點

  • 日本海軍絕密「王牌」,被各種保密措施「包裹」的大和號戰列艦!
    在設計方案確定之後,如何低調的建造、服役就成為了日本海軍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殺手鐧」自然是不能輕易示人的,保持神秘甚至不為外界所知才能夠出奇制勝,而且還要規避「違法」的風險。為此,在這艘戰艦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日本海軍對其做到了極致的防護(保密),在當時很多的日本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艘軍艦的存在。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那麼,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如此引人注目,這艘耗資巨大的戰艦在戰爭中又是否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今兒咱就聊一聊這艘象徵日本的巨型戰列艦的短暫一生是如何的夢幻! 1937年,就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同一年,建造大和號和姊妹艦武藏號兩艘超級巨型戰列艦的計劃就被日本軍方提了出來,並很快得到付諸實施。為了避免洩露軍事機密,大和號建造的全過程都是在極其秘密中進行的,在所有能俯視到船塢的地方都加設了擋板。在大和號建造期間,日本海軍內部傳言,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裡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由此可見大和號巨型戰列艦在日本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
  • 日本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得到海上怪獸的稱呼?
    我們都知道,在近代各國逐漸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國家都開始造艦隊,提高海軍戰鬥力,尤其是那些海岸線長的國家。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四面被海洋環繞,加上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要比別的國家更加重視海軍。所以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的時候,開始動工建造大和號戰列艦,1941年12月16日,也就是在二戰期間,大和號戰列艦開始服役了。不過為什麼大家會將其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呢?大和號戰列艦其實是屬於四艘大和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艘,要說到怪獸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龐大的身軀,而大和號戰列艦人類海軍軍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了。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除了火山多地震多,剩下幾乎什麼都缺,天生不適合發展大型重工業。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的工業水平總算是有了些起色,比周邊的國家強很多,但是和美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為了能達到「對美七成論」的理論要求,日本人攢雞毛湊撣子,節衣縮食加上武裝掠奪,但是資源仍然不夠。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是誰擊沉了「世界最強」戰列艦大和號——來自227架艦載機的群毆
    1945年,4月6日入夜前美軍偵察機就已經發現了駛向衝繩的「大和」號,當晚兩艘潛艇也發現了大和。美軍計劃動用386架飛機,但由於天氣和其他原因最終只有227架進行了攻擊。炸彈在接觸後爆炸,在露天甲板上撕開了一個大洞,摧毀了一座雙聯裝127MM重型高炮。此外,一些位於該區域的25MM輕型高炮,也報廢了。來自搭載於「大黃蜂」號上的14架「地獄俯衝者」,掀起了下一輪攻勢。SB2C「地獄俯衝者」比炸彈更具毀滅性的是魚雷攻擊。
  • 二戰時期的大和號戰列艦,為啥不安裝單人操作的機關槍
    說起大和號戰列艦,首先說一下他的基本狀況,是日本海軍當時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列艦在衝繩戰役中,被美軍航母艦載機機群擊沉,大和號的沉沒,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
  • 大和號戰列艦的裝甲防禦有多強?美軍戰列艦抵近射擊後結果是這樣
    舊日本海軍建造的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號裝備了9門460毫米的巨型主炮,這或許是軍迷最為津津樂道的事,不過,「大和」號厲害之外,不僅僅是此巨炮,其防禦力也遠遠凌駕於其之前的其他戰列艦之上。 舊日本海軍在「大和」號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是1920年下水,1921年服役的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
  • 日本無敵的大和號戰列艦,海上力量的霸主,只能用飛機輪番炸沉
    在航母和現代化驅逐艦未普及之前,各國海軍一直在追尋戰列艦的,在當時那個年代幾乎是航母和戰略核潛艇的集合體。而在當時,海上霸主還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在二戰之前各國的戰列艦都發展到當時能承載的極限——蒸汽輪機時代。而在亞洲日本進入工業時代,在這方面更不會落後。
  • 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建造中的大和號(圖源:Wikimedia Commons)由於日本的造船和工業水平都遠不及美國,為了防止美國建造出更強大的戰列艦,日本海軍將大和號的存在列為最高機密,就連談論大和號都是絕對禁止的。而大和號的性能,特別是噸位和主炮口徑也被嚴格保密,甚至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都無權了解。日本人的保密工作確實起了很大效果:美國直到戰爭末期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的存在,而其主炮口徑則是戰後才被確認的。但日本人卻不這麼認為:根據一份情報,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建造安裝20英寸(508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 空艦對壘時:空中攻擊處於主動態勢,大和號戰列艦被空中戰機擊沉
    日本海軍建造2艘大和級戰列艦,不僅滿載排水量大,而且主炮口徑大彈丸爆炸威力大,就是走了質量建軍之路,企圖憑藉大和級戰列艦的巨大威力,尋戰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進行決戰,以取得對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優勢。
  • 大和號戰列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巨炮大艦
    作為一個軍迷,尤其是喜歡談論軍艦的軍迷,我對「大和」號戰列艦是存有一點敬畏之心的;但作為對海軍有一點了解,特別是對海戰有一點膚淺的認識的我來說,我又非常不看好「大和」號戰列艦。這是一艘排水量69000噸,擁有9門460mm大炮,全艦上下裝了無數防護裝甲的巨無霸,使他具有能擊穿當時世界上任何軍艦裝甲的能力、能抵禦當時所有艦炮的攻擊,被日本人稱作「神之大和」,他的第二艘艦「武藏」號被稱作「永不沉沒」的戰艦。但實際上這兩艘人類巨炮大艦時代的傑作在實戰中也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最後都很悲慘地被擊沉。
  • 被稱為大和旅館的大和號戰列艦,究竟豪華到什麼程度
    在日本海軍內部,「大和」號戰列艦確實有個外號叫「大和飯店」,而同級的「武藏」號則被稱為「武藏旅館」。「大和」和「武藏」得到這兩個外號是有多重原因的。首先從吃的方面來說,「大和」級戰列艦足以媲美任何一家高級飯店。
  • 意想不到的結局 史上最強戰列艦大和號 最後戰績僅三架美軍戰機
    如果要說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相信能有無數人脫口而出大和號這個名字,那是在1941年的12月16日,人類歷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正式服役。想當年,日本為了建造這種空前強大的戰列艦,節衣縮食東挪西借增添大量新式設備,並且專門從德國購進了15000噸水壓機以及3臺70噸酸性平爐,為此除了超高1000萬美元的花銷,吳海軍工廠的船塢也加深了一米。這艘巨艦造成之後,被冠之以「大和」之名,成為日本的鎮國神器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那麼大和級戰列艦到底是為何而建造,其為何衰落無用呢?一、受挫的日本海軍需要指出的是,大和級戰列艦本身的存在,是一個受時代限制的產物。雖然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航空母艦開始嶄露頭角,但是各國對於戰列艦的熱愛並沒有降低。
  • 日本為何要造「大和」艦?《阿基米德大戰》的答案絕對超出想像!
    《阿基米德大戰》採取倒敘的敘事方式,影片最初五分鐘再現了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戰中「大和」號戰列艦被美軍艦載機圍毆致死的慘烈場景,筆者以為這也是全片最精彩的一段,可以說是目前為止「大和」之死在銀幕上最震撼的復原,短短幾分鐘卻要勝過多年前的《男人們的大和》。將本片當作戰爭片的朋友看完片頭基本就可以棄片了,因為這是全片唯一的戰爭場面。
  • 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導讀: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它的結局如何?
    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二戰最強戰列艦是日本的大和級但只有2艘大和級戰列艦隻有大和號和武藏號建成,本來計劃建造4艘但最終只完成了這兩艘。大和號是1941年12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武藏號是1942年8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 英美日都有研發18英寸炮,卻只有日本使用,大和號戰列艦的460艦炮最強
    每次說到日系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都是繞不過去坎,而說到大和號的時候上面的460毫米艦炮又是繞不過的坎,所以今天就來嘮嗑一下那些年的18 英寸艦炮吧。首先先提前說一下單位換算的問題,日本可能是想在單艦的性能上超越其他國家的艦炮,所以在長門級和大和級戰列艦的主炮上都採用了比別人大一點的口徑,所以長門的是16.1英寸,大和的是18.1英寸,都比英制16、18英寸大0.1,不過今天都將其歸到16英寸炮中。
  • 052D驅逐艦和曾經的大和級戰列艦,可否有一戰之力?
    甚至它每次出行, 都有一堆艦艇圍著保護它, 就目前來說, 應該沒有戰艦是能達到如今航母地位的。 然而曾經有著這樣一款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 它就是戰列艦, 算是航母出現之前最厲害的海上武器了。 尤其是二戰時期的大和級戰列艦, 光7.3萬噸的排水量, 就超過了如今很多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