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2020-12-14 局座召忠

文/紫電

自戰列艦這一艦種誕生以來,更大的噸位、更粗的口徑和更多的炮管就成了世界各國海軍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噸位和火力更強即為海戰的勝者,也一度成為了水面炮戰的鐵律。這樣的法則也成為了驅使海軍軍備發展的動力。

日德蘭海戰中的英軍艦隊

(圖源:Twitter)

但因為海軍的建設實在是過於「燒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防止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世界各大海軍強國籤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各式戰艦的噸位、火力等各種性能和戰艦的數量進行了限制。這些受條約限制建造出來的戰艦被稱為「條約型戰艦」,而這一時期在歷史上也被稱為「海軍假日」。

(圖源:

Wikimedia Commons)

但歷史的發展往往不盡如人意。隨著世界緊張度的不斷增加,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世界人民的頭上。對於那些蠢蠢欲動,企圖用戰爭挑戰世界秩序的國家,這一紙條約也成為了海軍發展的掣肘。

被改造為航母的赤城號戰列巡洋艦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在間戰期間,日本受到條約限制削減取消了相當數量的新銳戰艦,特別是戰列艦紛紛被拆除改造,這樣的艦隊顯然無法滿足擴張的需求。1936年,日本退出了《倫敦海軍條約》,明確的將對抗美國海軍作為日本海軍的發展目標,並立即開始了新一代主力艦,即大和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

海試中的大和號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儘管大和級戰列艦在二戰期間未立寸功,白白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但面對美國海軍建造中的大批新銳戰列艦,日本海軍也確實需要一種全新的戰列艦取代那些一戰前建造的老舊戰艦。雖然「航空派」極力反對戰列艦的建造,但在決定性的證據出現之前,戰列艦仍被視為海戰的決勝兵器。

建造中的大和號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由於日本的造船和工業水平都遠不及美國,為了防止美國建造出更強大的戰列艦,日本海軍將大和號的存在列為最高機密,就連談論大和號都是絕對禁止的。而大和號的性能,特別是噸位和主炮口徑也被嚴格保密,甚至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都無權了解。

日本人的保密工作確實起了很大效果:美國直到戰爭末期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的存在,而其主炮口徑則是戰後才被確認的。但日本人卻不這麼認為:根據一份情報,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建造安裝20英寸(508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設想中的美軍下一代戰列艦蒙大拿號

美國人根本不相信日本能夠造出460毫米的艦炮

因此蒙大拿級戰列艦的主炮沒有增加口徑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如果美國真的建成了這種戰列艦,那麼大和級戰列艦引以為豪的460毫米主炮將不再具有性能上的優勢。很快,日本海軍便著手開始了新型戰列艦的設計工作,要求在大和級戰列艦基礎上進行改進,並建造一種安裝510毫米主炮、性能遠超過大和級的新型戰列艦。

沒錯,就是這個

(圖源:《宇宙戰艦大和號》真人電影)

很快,設計部門就拿出了多個新型戰列艦的方案。由於日本戰敗後大量資料文件遺失,目前已經找不到關於這種超級戰列艦的具體信息,只剩下一些簡略的形容和描述,大部分新型均為推測。其中大和的改進型號一般被後人稱為「改大和型」,新型戰艦則被稱為「超大和型」。

後人復原的改大和型戰列艦方案

但該方案並未採用50倍徑46釐米主炮

(圖源:Deviant Art/Tzoli)

改大和型戰艦的設計仍然基於大和級戰列艦,主要改進包括用火力更強的50倍徑46釐米主炮取代大和級的九四式45倍徑46釐米主炮,並將八九式40倍徑12.7釐米高射炮更換為對空性能更強大的九八式65倍徑10釐米高射炮。相應的,改大和級削減了部分裝甲減少噸位。按照原定計劃,改大和型戰艦將在完成大和級的後兩艘後開始建造。

後人復原的超大和型戰列艦方案

該方案搭載有4座8門主炮

(圖源:Deviant Art/Tzoli)

而超大和型戰列艦則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戰艦。最初的規劃中,超大和型戰列艦將安裝4座雙聯裝510毫米主炮,共計8門主炮,同時航速達到30節。但這樣一來,戰艦的噸位將會大幅增大,滿載排水量可能超過10萬噸,日本根本沒有能建造這種巨艦的船塢。

可行性更大的雙聯裝51釐米主炮

(圖源:《艦隊collection》)

隨後又有人提出了安裝3座3聯裝510毫米主炮的設計,從而縮短長度,但隨之而來的是全艦寬度的增加和更多的主炮數量,因此噸位並沒有多少改變。最終,保留3座雙聯裝炮塔,6門主炮的設計也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但即便如此,日本也必須先為超大和型建造一個更大的船塢。

搭載有3座9門主炮的超大和方案

(圖源:Deviant Art/Tzoli)

而在航速方面,日本海軍要求超大和型戰列艦具備30節的最高航速。但參考大和級的建造經驗,日本根本造不出這樣一種10萬噸的高速戰艦,因此超大和型的航速只得「放寬」到和大和級相當的27節。除此之外,超大和型的設計基本上繼承了改大和型的結構,但可能會安裝當時正在開發50倍徑12.7釐米高射炮。

九八式10cm聯裝高角炮

被認為是二戰日本最先進的遠程防空炮

但因為初速過高,炮管壽命較差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按照日本海軍的規劃,兩艘改大和型戰列艦將會在1946~1947年完成建造,而四艘超大和型將會在1950年左右服役,成為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超級戰列艦,並替代大和級成為新一代的「決戰兵器」。

遊戲《World of Warship》最新公布的戰列艦「八島」

與其說是「超大和」,其實更像是大和改用51cm主炮的改進方案

改用51cm主炮的大和改進方案

(圖源:Deviant Art/Tzoli)

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打破了超級戰列艦的迷思,隨著戰爭爆發,計劃建造改大和型的「丸五計劃」取消,大和級的4號艦和兩艘改大和型被削減,造艦重心轉向了航母、驅護艦艇和潛艇。大和級戰列艦也隨之成為了日本戰列艦的終章,最終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和陪葬。

部分模型廠商給超大和型戰列艦命名為「紀伊」

但實際上這種戰艦根本沒有定型,更別說命名了

事實上,即使這些超級戰艦真的能夠建成服役,並投入到太平洋戰爭中,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戰果。隨著航母的崛起和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就算讓這些戰艦提前幾年和大和級一同服役,面對美軍無數的航母艦載機,超大和型戰列艦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結局也並不會好上多少。

相關焦點

  • 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導讀: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 超級航母時代將結束?福特級可能成為絕唱,小型航母時代即將來臨
    中途島海戰後,航母徹底奠定了海戰之王地位。實戰證明,擁有奪取制空權能力的航母在海戰中能起到絕對作用。從這以後,美國加快了建造航母進度,不再建造大而無用的戰列艦,日本也隨之進行了發展路線調整,把「信濃」號戰列艦臨時改裝為航母,但由於戰爭形勢急轉直下,「信濃」號剛剛出海就被擊沉。
  • 人類沒造完的三艘巨艦:個個堪比霸王龍 有一艘比福特級航母還大
    而縱觀人類的歷史,有三款巨型軍艦半途而廢,這些軍艦的個頭甚至比航空母艦還大,如果真的建造出來,必然成為人類暴力美學的巔峰之作。說到巨型軍艦,自然不能缺少戰列艦,厚重的裝甲和龐大的巨炮,開火之時地動山搖,一炮削平一個山頭的火力確實是令人痴迷的。二戰之前,各國都建造了許多戰列艦,而在各國未能出現的戰列艦計劃中,以下三款是最典型的巨艦代表。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先天設計缺陷大,「扶桑」改名變「伊勢」1915年在日本造船廠開始鋪設龍骨的扶桑級戰列艦三號艦和四號艦,分別被日本的大佬們命名為「伊勢號」和「日向號」。針對扶桑級戰列艦在服役當中暴露出來的火力和防禦方面的問題,日本的軍工部門對於扶桑級的3號線和4號艦進行了相應的改進。
  • 只因為艦載機能打沉戰列艦,航母才C位出道?航母:我第一個不服
    ▇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一艘劃時代的戰列艦。這些一夜被淘汰的戰列艦也稱為前無畏艦,它們的特徵是裝備口徑不一的艦炮,既有射擊速度快的小口徑炮,也有射程和威力具佳的大口徑炮,無論敵艦在遠或近,統統可納入射程範圍。看起來很強大是不是?
  • 003航母與「福特」號已相差不遠,核動力航母也是水到渠成!
    在建造了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之後,再建造出一艘大型核動力航母一直是國人的期待,而想要建造出類似於「福特」號那樣的核動力航母,仿製無疑是最快的途徑。以目前中國的造船能力來說,如果有大部分圖紙的話,我國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內仿製出一艘類似於「福特」號核動力航母。
  • 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相比,誰才是二戰戰列艦的...
    摘要: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可以算是雙方最強的主力戰艦,那麼這兩艘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誰更強?圖1: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編隊大和號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最強的戰列艦,衣阿華號則是美國海軍最強的戰列艦,如果這兩艘主力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是更強?按照戰艦世界遊戲裡的規則,大和號是十級艦(不過姊妹艦武藏號卻是九級艦),衣阿華號則是九級艦,應該是十級艦的大和號更強。
  • 美國航母喜歡用總統名字命名,歐巴馬卻是個例外
    相比我國需要等海軍艦艇建成、試航、入役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後,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公開艦名,西方國家往往是在艦艇剛剛下訂單,船廠裡鋼板還沒切呢,就大張旗鼓地公布艦艇的名稱了。在我們這一代小橘子的印象裡,美國的航母基本上都用美國歷任總統的名字命名。事實也是如此,尼米茲級現役10艘航母。
  • 日本無敵的大和號戰列艦,海上力量的霸主,只能用飛機輪番炸沉
    在航母和現代化驅逐艦未普及之前,各國海軍一直在追尋戰列艦的,在當時那個年代幾乎是航母和戰略核潛艇的集合體。而在當時,海上霸主還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在二戰之前各國的戰列艦都發展到當時能承載的極限——蒸汽輪機時代。而在亞洲日本進入工業時代,在這方面更不會落後。
  • 幾乎沒自衛能力的航母,靠什麼取代火力兇猛的戰列艦,因為這三點
    當蒸汽輪機發明之後,戰列艦的春天來了,它憑藉著厚實的裝甲和大口徑艦炮,在海戰中無往不利,尤其是戰列艦的艦炮普遍都能打10多公裡,當戰列艦的艦炮一次齊射除了能給敵方帶來極大殺傷之外,它艦炮的轟鳴聲還能威震敵膽,讓敵人從心底裡產生一種畏懼。
  • 人類已造出80萬噸級油輪,為何不造20萬噸級航母?
    如滿載排水量達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以及排水量更大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等。然而,還有一種船,排水量比航母還大很多,甚至是航母的幾倍。這便是專門用於運輸原油的原油運輸船,特大型原油運輸船滿載排水量甚至可達中型航母的數十倍。
  • 世界上能造航母的國家屈指可數。是沒錢,還是航母太沒品?
    說起航空母艦,大家都會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自二戰以來,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裝備了大量的航母,並且在各大戰爭中都會有重要的作用。航母,也是大國的體現。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韓國和日本都有能力建造大型的船隻,而且這兩個國家也是造船大國,但是他們卻沒有能力製造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這就說明航空母艦數量稀少的原因並不是很多國家無法建造大型船隻,船都能建造出來,但是航母需要的技術很多,其中包括雷達系統,通信指揮系統以及艦載機都要集成,特別是艦載機,不是幾個國家都能研製出來的,這也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航空製造能力,既然航母這麼難造,那麼這些國家到底是造不起還是覺得航母太雞肋呢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那麼,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如此引人注目,這艘耗資巨大的戰艦在戰爭中又是否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今兒咱就聊一聊這艘象徵日本的巨型戰列艦的短暫一生是如何的夢幻! 1937年,就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同一年,建造大和號和姊妹艦武藏號兩艘超級巨型戰列艦的計劃就被日本軍方提了出來,並很快得到付諸實施。為了避免洩露軍事機密,大和號建造的全過程都是在極其秘密中進行的,在所有能俯視到船塢的地方都加設了擋板。在大和號建造期間,日本海軍內部傳言,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萬裡長城,日本有大和號戰列艦,由此可見大和號巨型戰列艦在日本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
  • ...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重型巡洋艦
    現在很多人都說日本最初不建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將建造戰列艦的前建造航母,那麼太平洋戰爭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但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乃在英國,一開始都對航母這種新興的武器定位不明,所以各國當中沒有哪個國家的「航空派」擊敗「艦隊派」。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日本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窗口,決定不再被紙面束縛,下手打造一支具有足夠威懾力的新海軍。1932年,日本決定要設計一級新的戰列艦,一級曠古爍今、足以建立海戰絕對優勢的戰列艦,以此來抵消美國海軍的數量優勢。這就是在1937年開始建造的新銳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的「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母,也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就被美軍擊沉,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才三萬多噸,「信濃號」相當於二戰時期兩艘大型航母噸位的總和,標準艦載機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而且火炮數量眾多,有很強的防控能力,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75毫米的甲板裝甲,同時還覆蓋了200毫米厚的鋼骨水泥層,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可謂鋼筋鐵骨。
  • 舊日本海軍把戰列艦改裝成航母,加賀號誕生了
    望著禮炮隆隆耀武揚威的十幾艘美國戰列艦,日本人才發現自己那點兒家當還真拿不上檯面。其實在1907年,日本人就修改了自己的假想敵;並且已經針對當時正在急速造艦補欠帳的美國海軍,規劃了八艘戰列艦和八艘巡洋艦的計劃——這就是最早版本的「八八艦隊」。
  • 80年前古董轟炸機突襲塔蘭託「劍魚」一戰成名 義大利艦隊遭重創
    80年前,即1940年11月11日深夜,從英國皇家海軍「光輝」號航母起飛的「劍魚」轟炸機空襲了塔蘭託港內的義大利艦隊。 是役,義大利海軍「加富爾公爵」號戰列艦被擊沉,「利多裡奧」號和「卡約·杜裡奧」號戰列艦被重創,需要經過六個月的大修才恢復戰鬥力。
  • 風花雪月,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命名規則和幾個特例
    昭和8年4月28日吳海軍工廠大改中的戰艦扶桑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中只有金剛級的命名規則有些不同,金剛級是日本向英國訂購的新銳戰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日本稱巡洋戰艦),日本的命名規則中將戰列巡洋艦和一等巡洋艦都用山嶽的名稱來命名,所以四艘金剛級戰列艦的分別以金剛山、榛名山(也就是頭文字D中的秋名山)、比叡山和霧島山命名
  • 日本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得到海上怪獸的稱呼?
    我們都知道,在近代各國逐漸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國家都開始造艦隊,提高海軍戰鬥力,尤其是那些海岸線長的國家。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四面被海洋環繞,加上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要比別的國家更加重視海軍。所以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的時候,開始動工建造大和號戰列艦,1941年12月16日,也就是在二戰期間,大和號戰列艦開始服役了。不過為什麼大家會將其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呢?大和號戰列艦其實是屬於四艘大和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艘,要說到怪獸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龐大的身軀,而大和號戰列艦人類海軍軍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