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艦載機能打沉戰列艦,航母才C位出道?航母:我第一個不服

2020-12-23 紅外鏟史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佔據海戰C位的一直是大艦巨炮,即戰列艦。而隨著飛機在軍事領域應用不斷成熟,航母成功替代戰列艦,搶佔了二戰海戰的C位。為何航母能搶得海戰C位?難道只是因為飛機的緣故嗎?

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橫空出世,這在當時是一件令海軍界震驚的劃時代事件。因為"無畏"號的誕生,讓此前所有的戰列艦一夜之間成為了過時之物。

▇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一艘劃時代的戰列艦。

這些一夜被淘汰的戰列艦也稱為前無畏艦,它們的特徵是裝備口徑不一的艦炮,既有射擊速度快的小口徑炮,也有射程和威力具佳的大口徑炮,無論敵艦在遠或近,統統可納入射程範圍。看起來很強大是不是?實際上是由於艦炮口徑多樣化,彈道性能也各不相同,射擊時無法進行集中指揮,只能是各炮各打各的。而且,這種艦炮裝備方式也給之後的維護和補給造成不小的困難。

反觀"無畏"號,最重要的特徵是全部主炮採用統一型號和口徑,由於彈道性能相同,可以實施統一射擊指揮,射擊效率和命中率大幅提升。此外,該艦還重視速度,比同年代的其他戰列艦提高了10%以上。有了這些優勢,在交戰中,"無畏"號可以比敵艦早一步佔據有利位置,用大口徑炮從遠距離進行炮擊,即使處於不利的狀況,也可以利用速度優勢迅速擺脫危機。

▇"無畏"號的大口徑主炮,艦上所有主炮為統一型號和口徑。

正是看到"無畏"號的巨大優勢,各國海軍也紛紛效仿建造以"無畏"號為標杆的戰列艦。然而,就在各國搶建無畏艦的時候,英國海軍又建造了新型的俄裡翁級戰列艦,由它開創了超無畏艦的時代。超無畏艦有更強的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

這就是20世紀初的戰列艦時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的主角都是戰列艦。不僅如此,那個時期的戰列艦也是國力的象徵,一種展現國家強大的外交手段。

時代不是一成不變的,二戰結束後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哪個國家還保有戰列艦。最後的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1991年參加完海灣戰爭之後,也全部退役。之後,沒有哪個國家再建造和運用戰列艦。

▇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在此之後,再無戰列艦。

現在,與以前的戰列艦一樣,代表國力的海上主角已變成了航空母艦。

1941年12月7日,舊日本海軍帶著6艘航母,載有350架以上的艦載機殺到夏威夷,對美國海軍的珍珠港基地一番狂轟濫炸,最大的成就是幾乎團滅了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從這時起,航母的威力給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航母有用性"的論調也由此誕生。

那麼,"航母有用性"有哪些?主要有三點。

一是艦載機的存在。戰列艦最大的武器是大口徑炮,但是,其射程最大只能達到40公裡,如"大和"號的主炮。如果是航母,因為有艦載機,可以打擊200公裡之外的目標。而且這個打擊範圍不分海上和陸地,目標可以是艦船也可以是陸地軍事設施。

在二戰之後,噴氣式飛機得到不斷發展,飛行速度也更快,飛行距離也變得更遠了。現代的艦載機已經可以攻擊1000公裡以外的目標,不僅如此,還裝備了更大型的炸彈和更先進的飛彈。

從復翼機到單翼機,再從活塞發動機到噴氣發動機,航母狹窄的飛行甲板上可運用的艦載機不斷升級,戰鬥力也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通用性和靈活性。航母根據艦載機種類的不同,有不同的用法。例如,想要確保某個特定區域的制空權,就會搭載更多用於確保制空權的戰鬥機;以打擊敵國本土為目的的話,就搭載攻擊機;如果是登陸作戰,則換成直升機或運輸機。也就是說,根據作戰目的,航母可以靈活的改變艦載機的種類和數量,使得應用的範圍更廣。

▇航母可根據不同的作戰目的搭載不同的艦載機。

另外,艦載機裝備的武器也可以根據打擊目標不同進行更換。例如打擊目標是敵機,則使用空對空飛彈;如果是艦船,則裝備魚雷或反艦炸彈、反艦飛彈,換成地面目標的話,裝備炸彈和空對地飛彈、火箭彈等。

相較之下,戰列艦的應用就狹窄得多了。雖說可以裝備不少大威力的艦炮,但是卻不能換上魚雷或飛彈,假設搭載飛彈,也不能拆掉那個巨大的艦炮,有某些時候也許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三是從經濟角度出發,航母是一種性價比高的產品。二戰時,日本集結國力建造的戰列艦"大和"號建造費高達1億4千萬日元,換算成現在的價格將近3兆日元。而在同時期建造的航母"翔鶴"號的建造費約為8千萬日元,只相當於"大和"號的一半。

▇"大和"號戰列艦。戰列艦高昂的造價讓不少國家望而卻步。

綜合當時日本國內出現物價水準每月上漲率達50%的惡性通貨膨脹以及建造航母的話,如果不考慮艦載機和飛行員,也跟零戰鬥力無異,因此,僅憑這些的話或許很難追究航母有用性的問題,不過,比起建造戰列艦,許多國家更願意建造航母的一個重要理由仍是這個經濟上的問題。

另外,由於戰列艦不可避免的在海上與敵艦直接交戰,那麼,就需要有能夠承受敵人炮彈和魚雷攻擊的重裝甲以及能夠擊穿敵艦裝甲的大口徑炮,因此,建造一艘戰列艦必不能缺少相應的技術和人才。如果是航母,可以避免直接對戰,從一定程度的後方派出艦載機完成即定任務,這就需要離著艦支援設備和裝置,不過,航母自身不需要戰列艦那樣複雜的建造能力,因此可以在短期內大量建造。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就建造了16艘正規航母、9艘輕航母和118艘護航航母。作為比較,同一時期裡,美國建造的戰列艦僅有4艘(另外戰前動工,戰時竣工的有4艘)。

▇強大的工業力幫助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了大量的航母。

出於這些理由,航母代取戰列艦成為海上霸者。在現代,有沒有航母甚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一個標準。現在,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只有美國和法國,此外,保有含輕型航母在內常規動力航母的也只有英國、義大利等少數幾個國家。

相關焦點

  • 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導讀: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 幾乎沒自衛能力的航母,靠什麼取代火力兇猛的戰列艦,因為這三點
    當蒸汽輪機發明之後,戰列艦的春天來了,它憑藉著厚實的裝甲和大口徑艦炮,在海戰中無往不利,尤其是戰列艦的艦炮普遍都能打10多公裡,當戰列艦的艦炮一次齊射除了能給敵方帶來極大殺傷之外,它艦炮的轟鳴聲還能威震敵膽,讓敵人從心底裡產生一種畏懼。
  • 8發DF21D確保打沉一艘尼米茲級航母?
    有人計算出單發DF21D擊沉航母的概率是12.5%左右,於是立即另外有人得出了8發DF21D才可以擊沉一艘航母的結論。考慮到尼米茲級航母噸位接近10萬噸,當即挨上一發也許暫時不會沉沒,但是完全不能動彈,立即喪失戰鬥力,龍骨折斷無法再修好是肯定的。 第二,就是這個擊沉概率是假設DF飛彈不能齊射,而必須是一發接一發的從天頂落下來,而且每發彈頭的再入時間間隔必須超過5分鐘,這樣才能讓整個尼米茲級戰鬥群可以做好反導和躲避動作。這顯然是過於理論化了。因為現代化的ASBM齊射都是基本戰法。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因為這個原因,扶桑級戰列艦和伊勢級戰列艦的艦島成為了軍艦中亂搭亂建的典型!卻讓這些戰列艦的辨識度非常高!但也正因為如此程度的改進,也為這兩艘戰列艦被改成航空戰列艦奠定了基礎。伊勢級的搭載的武器裝備,在竣工之時處於世界前列這兩艘戰列艦在1918年竣工下水,然後在日本聯合艦隊服役。在一戰以後的世界海軍服役的戰列艦當中,這一級戰列艦的裝備走在世界的前列,和歐美強國的戰列艦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 二戰中實力最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對戰列艦,結果卻出人意料
    但是他此刻更擔心的是第3分隊的安全,因為日軍艦隊距離第3分隊還不到35千米了!也就是只有一小時的航程了!!布魯克斯立即呼叫「聖洛」號護航航母:「在艦隊西北方向35千米,發現日軍水面艦艇編隊,4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以及10艘驅逐艦,航速20節,正向我艦隊駛來。」——此時是25日6時47分。
  • 航母無用論緣何而生?攻守失衡,艦艇防空一度落後於反艦飛彈發展
    因為542型飛彈的前4架是有人駕駛的……蘇聯的米格15戰鬥機空重才3.6噸,這個飛彈空重2.7噸。 戰鬥機能夠畫載如此龐大的反艦飛彈嗎?做夢呢? 542型反艦飛彈性能如何?一發乾掉1萬噸級的水面艦艇,一發就能夠讓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失去戰鬥力,畢竟800公斤的聚能破甲戰鬥力,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 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日本人的保密工作確實起了很大效果:美國直到戰爭末期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的存在,而其主炮口徑則是戰後才被確認的。但日本人卻不這麼認為:根據一份情報,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建造安裝20英寸(508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不服山東艦?印司令放話:3年內服役航母,買一批F18殺向南海
    ,這麼囂張,是因為不服山東艦嗎?維克蘭特號是印度自己製造的第一艘航母,在設計之初本名藍天衛士,藍圖由法國人設計,艦載機是來自俄羅斯的米格29K,部分設計由義大利人幫助完成,艦載設備來自以色列等各個國家,雖然名為自主建造,但實際上還是繼承了印度武器裝備一貫的萬國造傳統,自1999年正式啟動建造後,至今已經在科欽造船廠泡了21年,期間出現的各種意外狀況足以拍一部喜劇電影,而印度軍方卻宣稱這艘印度國產航母要在
  • 德國的航母去了哪裡?原來被蘇聯給「藏」起來了!
    而另一件讓德國海軍留名史冊的則是常常被人提起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人們常對俾斯麥的強大感到震驚,又對其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最終被擊沉在大西洋底感到嘆息。然而,俾斯麥號的沉沒與德國潛艇部隊由盛而衰的經歷並不能成為德國海軍的悲情結局,因為德國的那艘航母,才是真正的花瓶。
  • ...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重型巡洋艦
    由於一紙條約把各國的主力戰艦都給規定得明明白白的,而部分在船廠內正在建造的大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都要被拆解,各國為避免這些戰艦被拆解的命運紛紛將這些建造了一半的大型戰列艦的艦體改裝成航母。而此時距離英美日航母的起步發展也沒有多少年,航母直接從那些用的商船或者從新建造的航母也不過萬把噸,而華盛頓海軍條約掐掉的美日軍艦排水量都是超過4萬噸。
  • 大艦巨炮巔峰時誕生的航母,20世紀初美國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史
    導語:最近在玩遊戲的時候也想挑戰點難度大一點的軍艦,於是我便開啟了航母的發展科技樹,真是不玩不知道,一玩嚇一跳,原來操作航母(主要是艦載機)攻擊的難度原來這麼大。雖然以前知道操作航母的難度大,但是沒想到這麼大。而說到二戰航母大家可能會先想到的是美國,所以我首先入手玩的就是美系的航母。
  • 兩棲攻擊艦也有甲板跑道,為何不直接稱為航母?兩個原因
    眾所周知,兩棲攻擊艦是一款可以用來運送艦載直升機、坦克裝甲車、登陸部隊實施登陸作戰的艦船,由於它的外形酷似航母,而且還有甲板跑道,因此有不少人稱其為準航母,但為什麼不直接稱它為航母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尚未完工的三大巨艦:均不比航母遜色,被封存拆解很是可惜
    比如弓箭被火槍漸漸取代,輕騎兵因為機槍大炮的出現而漸漸暗淡等。在這裡重點要提的是戰列艦,曾經它被各國海軍爭相建設,但艦載航空兵越來越壯大,許多戰列艦的價值漸漸降低,甚至還沒完工就被拆解去融入進建造航母的過程中了。當年爆發二戰,各國都想要爭奪制海權,因此也開始了建造軍艦的熱潮,戰列艦當時堪稱主力,自然免不了要成為建設的重點。
  •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它的結局如何?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巨大成功,航母的作用被開發出來,從此以後航母成為海軍最仰仗的軍艦,而作為紅極一時的戰列艦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二戰最強戰列艦是日本的大和級但只有2艘大和級戰列艦隻有大和號和武藏號建成,本來計劃建造4艘但最終只完成了這兩艘。大和號是1941年12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武藏號是1942年8月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 巴西發展航母就像「撿漏」,先後採購3艘航母,花費不足1.7億美元
    到了1969年,再次從荷蘭引進了一艘"巨人"級輕型航母,並更名為"五月二十五日"號。這兩艘均為英國製造的航母,長211米,寬24米,滿載排水量1.8—1.9萬噸,最多可搭載50架艦載戰鬥機。雖然只是"二手"航母,但是也讓阿根廷在短時間內擁有了雙航母編隊。只不過,這個局面維持了僅僅一年左右,"獨立"號就因為設備過於老化,在1970年宣告退役。
  • 多少艘現代級驅逐艦才能在海上擊敗航母?
    多少艘現代級驅逐艦可以打敗大型的航母打擊群?只要數量足夠多,雙拳難敵四手,沒有什麼打不過的。要打敗大型航母打擊群,首先要看看現代級驅逐艦的幾個核心指標,只有達到這幾個指標,才有後續能不能打敗的結果。由於E-2C「鷹眼」預警機的存在,「鷹眼」本身探測範圍可以達到250公裡以上,再加上本身可以前出艦隊大概300公裡,所以實際上因為預警機的存在使航空母艦打擊群的感知範圍遠遠超過「現代」級驅逐艦200公裡左右的自身探測範圍,即便是攜帶Ka-31預警直升機,那麼升空就被對方預警機發現,沒有任何前出的機會。
  • 戰列艦被掀飛幾十米,5萬噸航母變麻花
    美國在日本投擲了兩枚原子彈還不夠,為了檢測這種武器的海上威力,美軍曾專門調集了數十艘戰艦在比基尼環礁進行測試,其中還包括戰列艦與航母,這次測試就是著名的十字路口行動,在此次測試中,參加測試的戰列艦被核爆炸掀飛了300多米,就連5萬噸的航母也被衝擊波瞬間變成了麻花,這次核試驗讓美國海軍直觀的感受到了核爆炸對海戰的影響
  • 英國首批兩架AH-64E到貨:航母艦載專用
    英國首批兩架AH-64E到貨:航母艦載專用
  • 架空:悲痛欲絕的俄羅斯,獨一無二的海上軍校,成功號航母訓練艦
    1997年9月,美國公司在公開拍賣上贏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美國公司沒錢付款,因此直到1993年俄羅斯才與天馬拆船廠達成出售合同,合同籤訂之後,俄羅斯軍方對新羅西斯克的玄武巖反艦飛彈以及SUW-1反潛飛彈,SA-N-4防空飛彈和魚雷管進行了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