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我國首款 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

2020-12-08 正北方網
  □董瑞豐  王琳琳  龔雯

  我國第一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原創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近日正式在國內上市,填補了該領域全球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這款新藥的研製難度多大,突破意義何在?能解決什麼問題,多大程度為患者帶來福音?本文為您一一解答。

  新在哪兒?

  重新認識阿爾茨海默症發病機理

  「九期一」是我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症治療新藥,其研發邏輯背後,是對阿爾茨海默症發病機理的一種全新認識。

  此前,世界範圍內治療阿爾茨海默症主要依靠之前上市的5種藥物,臨床獲益不明顯。全球各大製藥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裡,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新的治療藥物,但大多已宣告失敗。

  支撐上述大多數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試驗的理論認為,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沉積引發炎症,進而損傷神經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發病。但是,靶向β-澱粉樣蛋白研發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臨床藥效不明顯。

  「九期一」主要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說,圍繞「九期一」長達22年的研究之後,科研團隊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機理得出全新認識:腸道菌群紊亂所誘發的神經炎症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重要發病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丁健認為,如果把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比作滅蚊子,原先的思路是在屋裡一隻一隻拍,最多進一步把窗戶關上。「九期一」則採用一個新思路,要全面清理屋裡屋外的汙染源,讓蚊子無處滋生。

  誰受益?

  用於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症

  根據公布的三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九期一」可改善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具有起效快、呈持續穩健改善的特點,安全性好。

  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一旦患病,人的記憶力、思維判斷能力等會像被腦海中的「橡皮擦」慢慢擦去。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約4800萬患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阿爾茨海默症的危害越發顯現。

  研發團隊介紹,該新藥的三期臨床試驗為期36周,相對於安慰劑平行對照組,認知功能量表(ADAS-Cog)評分改善2.54分。針對於此,有醫藥界人士指出,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藥物,在更長時間周期內的效果如何,還有待檢驗。此外,新藥的作用機理仍值得進一步深化研究。

  有多難?

  22年「接力跑」攻關原創新藥

  在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的接續努力下,「九期一」研發團隊歷時22年,終於闖出了一條道路。

  耿美玉說,很長一段時期裡,旁人難以理解團隊選擇的研發路徑,即便在實驗室跑完了「第一棒」,能否找到企業承接後續的巨額研發投入、承擔臨床試驗失敗的巨大風險,一度也是未知數。

  上海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說,雖然當時完全不敢想何時才能成功,但既然攻關,就必須「背水一戰」。

  「接力跑」不僅在研發端,也在審批端。能夠實現「有條件批准」的政策基礎,是我國自2016年起開展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這是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加速了我國新藥研發速度,讓新藥有機會先完成、再完美。

相關焦點

  • 透視「世界首款」阿爾茨海默對症藥背後
    作者:孔慶玲、陳爽「我在等藥救我的奶奶。」10月23日,當世界首款阿爾茨海默症藥物被證有效的消息傳出後,30歲的四川人和風(化名)有了新的盼頭。每3秒,就有一位老年痴呆患者產生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
  • 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什麼?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
    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什麼? 目前我國痴呆患者已超過 1000 萬,居世界首位,並且以每年增加30 萬以上新發病例快速增長。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健康問題和社會問題。 目前來說,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我們根據疾病導致的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 重磅|masitinib阿爾茨海默症2B/3期臨床達主要終點|阿爾茨海默症|...
    12月16日,法國創新藥開發公司AB Science公布其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masitinib臨床2B/3期試驗達到主要研究終點,試驗名稱AB09004。試驗中masitinib有兩種給藥劑量,分別為4.5 mg/kg/天和4.5-6.0 mg/kg/天,每種給藥劑量都獨立進行單臂試驗。研究表明,與對照組(n=176)相比,阿爾茨海默症認知量表(ADAS-Cog)和阿爾茨海默症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CS-ADL)評估中,4.5 mg/kg/天劑量masitinib(n=182)治療組治療效果顯著,p值分別為0.0003和0.0381。
  • 關注阿爾茨海默病:讓記憶被擦除的慢一些
    這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自白。像愛麗絲一樣,記憶跟不上遺忘的腳步,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常見的疾病狀態。因此,阿爾茨海默病又被稱為「腦海中的橡皮擦」。「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癌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突破4000萬。」
  • 科學家研發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新模型
    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形式痴呆症。據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稱,大約580萬老年人在美國生活著老年痴呆症。 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疾病。
  • 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阿爾茨海默症什麼症狀如何治療預防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症也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症。近年來,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人越來越多,截止到2019年,我國有超過1000萬名阿爾茨海默患者,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病例。這些數據都提醒著我們要重視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同時也要注意預防中國阿爾茨海默病。
  • 阿爾茨海默症不可小覷,身體頻繁出現四種症狀,最好早去醫院檢查
    雖然醫療水平大幅提升,但是阿爾茨海默症依然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其的治療難度依然非常的大,是一種可逆性非常小的疾病。尤其近些年來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率大幅提升,全球的確診速度更是達到了每三秒就產生一個,這對於世界醫療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 PNAS:科學家發現觸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分子
    劍橋大學化學系的科學家們第一次繪製出產生「異常」形式蛋白質的詳細途徑,「異常」形式蛋白質存在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根源。他們認為該突破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能增加早期診斷神經系統紊亂如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能力,並打開開發新一代靶向藥物的可能性,科學家說他們已經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症發展最早的階段的藥物可能靶標。
  • 阿爾茨海默與帕金森一樣嗎?得了阿爾茨海默還能活多久?能治好嗎
    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的區別在於發病機制不同,臨床症狀不一樣。阿爾茨海默病是由大腦萎縮而導致的神經系統病變。而帕金森則是由黑質紋狀體病變引發的多巴胺分泌異常。我國自主原創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GV-971,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可能2019年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 南京市下廟社區開展阿爾茨海默症知識講座
    為了強化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普及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知識,近日,南京市下廟社區黨委、殘疾人聯合會邀請南京醫科大學的青年志願者共同開展阿爾茨海默症知識講座。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 美企稱一阿爾茨海默症治療藥物已進入審查階段,或成全球首款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百健(Biogen)及其日本合作夥伴衛材(Eisai)於當地時間8月7日上午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接受了該公司製造的阿爾茨海默症治療藥「aducanumab」的上市許可,並且該藥物將獲得優先審查權,預計於2021年3月7日通過《處方藥使用者付費法案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症日|別大意,「老糊塗」可能是一種病!
    老年性痴呆並非無藥可醫,您和您的家人需要這樣做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症日,項金華提醒:患上阿爾茨海默症並非無藥可醫,早篩查、早幹預、早治療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延緩疾病進程。
  • 阿爾茨海默症血液檢測法公開市售,專家:準確性待考
    聖路易斯公司的C2N診斷中心綜合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1日報導,如何判斷檢測者是正常衰老、阿爾茨海默氏症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思維遲緩,一直都是醫學界的難題。通過血液檢測來判斷阿爾茨海默症是一次質飛躍,該檢測法已經在美國多州進行銷售,並剛剛在歐洲獲準銷售。
  • 老年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有什麼區別?
    老年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相似但不一樣。痴呆症是一個通用術語,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其中阿爾茨海默氏症是其中之一。兩者之間有時會產生混淆,因為人們經常互換使用這些術語。
  • 【中老年健康】到底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症呢?
    河南周口王先生的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出門遛彎時發現路邊車窗裡有自己的影子,錯把影子當成了另外一個人,和影子「吵起了架」。陪伴的王先生耐心地順著父親的話向他解釋,直到父親的疑惑消失。  到底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症呢?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病人及家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
  • 禮來中期試驗顯示阿爾茨海默症藥物有效 專家稱靶點仍待商榷
    2021年阿爾茨海默症藥物有望迎來突破。禮來公司周一表示,其實驗性阿爾茨海默氏症藥物多納單抗(Donanemab)的試驗表明,該藥物對早期疾病患者認知和功能綜合指標的下降速度減緩了約三分之一。這一消息推動禮來當天股價大漲近12%。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疾病奪走的,不止是記憶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7日電 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疾病奪走的,不止是記憶  記者 張尼  忘了自己在哪裡,要幹什麼,沒有了時間空間的定向能力……近日,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第二季)》中,幾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戳中了不少網友的「淚點」。
  • 25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 阿爾茨海默症口服療法獲4700萬美元資助
    (國家藥監局) 一藥企編造批記錄 按新《藥品管理法》按22.5倍罰款 20日,吉林省藥監局發布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吉藥監藥行罰【2020】CC2號)》,長春新安藥業有限公司因編造批記錄,按新《藥品管理法》按22.5倍,處罰了226萬。
  • 遺忘比死亡更可怕,得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人還能活多久?
    師從中國工程院董建華院士和王永炎院士,在中醫老年病學臨床、科研和教學領域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第一個把我國老年痴呆症的診斷和治療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學者,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老年病學學科帶頭人。中醫認識這個疾病,這個阿爾茨海默病根據它的臨床表現,它屬於中醫的痴呆或者呆病的範疇,那如果要說到呆病或者痴呆,它的歷史就遠遠早於阿爾茨海默病第一個病例的報導時間,因為阿爾茨海默病第一個病的報導在1906年,而中醫學對它的認識要早393年。
  • 綠葉製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獲批 系國內首款透皮貼劑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6月8日,綠葉製藥集團宣布,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利斯的明」透皮貼劑(註冊商標為金斯明)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該藥也是國內首個按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審評要求批准上市的透皮貼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