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扔東西不是搞破壞,是能力發展了,爸媽避免兩種管教方式

2020-12-10 凝媽悟語

文 | 凝媽

2歲的二寶最近又闖禍了!我的書桌上一直放著一個化妝鏡檯燈,就在桌邊上,二寶一抬手就能把它拿下來。曾經拿過幾次,我們看到了就趕緊拿回來,怕他摔壞了,發現及時相安無事。可是這一次,有些大意了,二寶又把檯燈拿下來欣賞,然後很快地說「扔地上!」還沒等去拿過來,他真的就把檯燈使勁扔地上,只聽「咔嚓」一聲,檯燈已經成了兩截,好好一個檯燈就這樣光榮「斷腿」了,好在還沒有玻璃渣子。

二寶扔東西的問題持續一年多了,仍然存在。吃飯的時候把飯碗、勺子扔地上,飯菜撒一地、勺子叮噹響,二寶高興地笑哈哈。玩的時候,跑到臥室,把衣櫥裡的衣服全部扔到地上,甩手走人。桌子上的東西,不管吃的、玩的都喜歡扔地上,還會蹲在地上看一會兒。孩子為什麼總是這麼喜歡搞破壞?該怎麼引導?

孩子能扔東西是能力發展了

孩子扔東西會讓大人感到頭疼不已,首先想到孩子是在惡作劇。真的是這樣嗎?可以回想一下,孩子扔東西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手都處於握拳狀態,連東西都拿不住。等到2個月的時候也僅能握住一個東西2-3秒的時間,到4個月才會拿起東西搖一搖,到6個多月才開始大把抓玩具,從8個月開始才慢慢喜歡扔東西。

可見孩子扔東西的能力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孩子開始扔東西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特別驚喜呢?只是孩子越扔越瘋狂,讓我們感到壓力了。其實孩子扔東西,不僅僅是手部能力在發展,還有更多能力也開始發展了。

01、空間敏感期到了

在0-6歲之間,孩子的空間敏感期都在持續發展,扔東西也是發展空間敏感期的表現。當東西被扔出去的時候,物體從高處落到地上,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一個物體可能會被分為兩個或多個物體,物體分散開,在地面上又產生了距離,平面位置也發生了變化。

扔出去的東西發生了變化,而他卻仍然原地不動,和這些物體之間又產生了距離,這些變化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孩子不斷扔東西,不斷感受這些變化,就會慢慢理解自己和物體、物體和空間的關係。

02、社交能力發展

到了8個月以後,孩子學會了獨坐,也能獨立玩耍了,但是他不滿足於自己玩耍的狀態,他喜歡和大人互動,渴望社交。如果他把一個東西扔出去,我們立刻幫他撿起來交還給他,他會感到很開心。他認為扔東西就是一個和爸爸媽媽互動的遊戲,會樂此不疲地反覆玩耍。

如果孩子把東西扔出去,我們沒有及時理會,孩子可能會認為沒有受到重視,而哭鬧不安。有時候他不是想要那個扔出去的東西,而是喜歡大人撿起來交給他的那個過程,從中體驗互動的快樂。

03、自我意識發展

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的時候,會特別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注,而且善於總結引起大人關注的方法。孩子把東西扔出去,我們有時會擔心東西被摔壞了,也會擔心環境被搞亂了,還會擔心孩子受傷了,所以會變得非常關注孩子。

我們本來在忙別的事情,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只要孩子一扔東西,我們馬上開始關注他,或者緊張、或者憤怒,那種表現和平時是截然不同的。他發現這是一個引起父母關注的好方法。我們對他扔東西的行為越關注,孩子就越喜歡扔東西。因為這給他一個印象,只有扔東西的時候,才會得到大人的無限關注。

04、動作能力發展

8個月以後,孩子的神經系統迅速發展,大動作有了很大的進步,先學會了爬行、又學會了行走,孩子不僅能坐著扔東西,還能站著扔東西,視野範圍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孩子來說,這些發現都讓他感到驚喜,孩子扔東西是在展示他的本領,是他又掌握了一項新技能。

當我們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扔東西時,會給孩子以誇獎和鼓勵,就慢慢強化了孩子扔東西的行為,他知道這是讓大人開心的事情,也會以此取悅大人。

扔東西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作用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不難了解到,孩子扔東西是能力發展的需求,自然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各項能力培養起來,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肯定這些正面影響,予以一定支持。

01、培養手眼協調能力

我們也都參加過體育運動,比如扔球、扔鉛球、扔鐵餅,要想扔得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講究很多技巧,眼睛要看到、胳膊要用上力氣。

對於孩子來說,雖然不像體育運動那樣要扔得多遠,但是要能扔出去,對於孩子來說也相當困難,需要非常強的手眼協調能力。孩子一遍一遍地嘗試著扔出去,眼睛要注意看扔出去的位置和弧線、手要協調動作把東西扔出去,手和眼的配合能力不斷調用和強化,手眼協調能力就得到了不斷發展。

02、培養孩子觀察能力

孩子扔東西的時候會發現,只要把東西扔出去,東西都會向下掉落,而不會向上飄,這是地心引力的緣故。雖然孩子肯定不懂得高深的「地心引力」,但是會從這個動作中觀察到地心引力的作用。

不同重量、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東西被扔出去發生的變化是不同的,有的扔得遠、有的扔得近,有的直接掉落、有的要彈跳一會兒轉個圈再掉落,有的會整體掉落、有的會四分五裂,有的發出清脆的聲音、有的悄無聲息......

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落地形式、不同的變化、不同的聲音,都會引起孩子觀察探索的欲望。通過觀察這些不同,孩子會慢慢發現其中的因果關係,親身體驗比我們給他講多少大道理都容易理解得多。

03、發展精細運動和大運動

扔東西的時候要甩開胳膊使出力氣、鬆開手指讓東西扔出去掉落下來,孩子的背部、胳膊乃至全身的力量都會調動起來,從而對大運動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孩子的手抓起一個東西,再鬆開,一張一合,又鍛鍊了手的伸縮肌肉發育,有利於精細運動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運動可是一切智能發育的基礎,運動能力發展好不僅僅有助於提高身體素質,還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對孩子的智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正確引導孩子扔東西

我們了解到扔東西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僅對認知能力有好處,對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我們要好好呵護和培養孩子扔東西的能力。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孩子扔東西成為習慣,可能會亂扔東西、破壞東西,或者傷到別人,這也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01、給孩子提供扔東西探索的機會

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扔又不容易摔壞的東西,像網球、保齡球、海洋球、氣球、搖鈴、沙包等等,再準備合適的容器或者足夠大的場地,變換不同的形式,讓孩子盡情地扔。

從上往下扔:孩子最常做的就是從上往下扔,比較容易操作。比如給孩子一些海洋球和一個大收納箱,讓孩子一個接一個地把海洋球扔進收納箱就好了。也可以讓孩子把積木扔到箱子裡,同時也鍛鍊孩子歸納整理的能力。

從下往上扔:如果讓孩子體驗一下從下往上扔,孩子的能力又會增進一步。比如讓孩子玩天女散花的遊戲,把一些卡片扔到上方,看卡片落下來,再去撿起卡片,撿到一張就認識一下上的文字或者圖形,

我們家曾經有一個籃球玩具,籃球架像一個書包一樣可以掛在一個門上或者牆上,籃球不是真正的籃球,而是小的布料製作的球,扔到地上也不會有很響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家裡自由地玩扔球遊戲了。

水平方向扔:我們可能很少引導孩子水平方向扔出物體,其實操作也不難,比如玩保齡球的遊戲。準備幾個礦泉水瓶或者紙杯,擺在前方,讓孩子拿一個球扔過去砸倒瓶子,孩子就會玩得特別興奮。

固定玩具:還可以把玩具固定在一個地方,玩具扔出去以後可以彈回來,體會可以收回的快樂,了解玩具運動軌跡的變化。像一些訓練用的網球,會帶著一根繩子,用來固定。把繩子縮短一些,放在室內固定位置,讓孩子扔著玩也是不錯的方式。

02、爸爸媽媽做好配合

讓孩子扔東西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做好配合,除了做好準備工作,也和孩子一起扔。

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孩子扔過來,父母接住,父母扔過去,孩子接住,不僅培養孩子扔的能力還能培養接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和判斷能力。

爸爸媽媽和孩子進行比賽,看誰扔得多、扔得高、扔得遠,看誰砸倒的瓶子最多,讓孩子具備初步的競爭意識,輸的起放得下。

孩子扔完東西以後,爸爸媽媽不要著急收拾,讓孩子自己收拾,爸爸媽媽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讓孩子養成保持整潔、規整的習慣。

有一次二寶把一些花生米扔到地上了,就讓他自己蹲在地上一粒一粒地撿起來,讓他知道亂扔東西是不對的,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03、告訴孩子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不可以扔

扔東西對孩子是有益處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扔,要跟孩子講清楚,哪些是可以扔的哪些是不可以扔的,要有一定的規則和限制。

家裡的毛絨玩具、積木、各種球,只要是不怕摔壞的都可以扔著玩,把可以扔的東西都放在一個單獨的地方,孩子扔的時候就方便多了。

家裡的貴重物品、容易破的碗碟、燈具、電子產品、飯菜等等,這些是不能隨便亂扔的,能收起來的儘快收起來,能放高處的放高處,防止孩子拿到後扔出去。我就忘了把化妝燈放得再高一點,孩子就扔壞了。

04、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

皮亞傑研究發現,學齡前的孩子認為萬物有靈,把所有的物體都看作是有生命的,這就是萬物有靈,也就是說孩子都有泛靈心理。孩子以為所有的物體都會和人一樣有聽覺、視覺和觸覺,他的感受和物體的感受是一樣的。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告訴孩子亂扔東西是不對的。

比如孩子把碗扔出去了,要模仿碗很疼的感覺,說「哎喲,好疼啊!小朋友下次你能輕輕地碰我嗎?我會傷心的!」孩子就會因為碗真的是很疼,自己也會體會到疼的感覺,引起自己的同情心,從而就開始愛惜碗了。

爸媽避免兩種管教方式

看到孩子扔東西,如果很本能的以為孩子是在搞破壞,可能對孩子發生不滿,在管教上出現一些偏差。還有的父母總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不管孩子扔什麼、怎麼扔,都不去限制,也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所以,下面兩種管教方式都要避免。

01、避免懲罰孩子

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東西貴重、什麼東西廉價,他是非常單純的,會公平地看待所有的物體。所以,有時候孩子會摔壞我們的心愛之物,我們可能會激烈地懲罰孩子,訓斥孩子,不允許孩子玩自己心愛的玩具,會讓孩子感到害怕。

其實這樣不會阻止孩子扔東西的行為,這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當孩子想激怒爸爸媽媽的時候,他會情不自禁地用破壞的方式引起注意,也可能會升級為對別人的傷害。

所以,遇到孩子扔了不該扔的東西,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怎麼沒有好好教導孩子,沒有把東西收起來,而不是懲罰孩子。

02、避免縱容孩子

也有的家長喜歡縱容孩子,認為扔東西是孩子的一大本領,是孩子有能力的表現,當孩子扔東西的時候,在一旁嘻嘻哈哈或者趕緊給孩子撿起來,很卑微地配合孩子,這反而助長了孩子扔東西的行為。

孩子扔東西有能力這話沒錯,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把飯菜扔到地上、拿東西扔到別人的身上,這些就不是很好的行為了。一方面是對糧食的不尊重,一方面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要及時阻止。

所以,孩子扔東西是否正確也要學會判斷,對於正確的要鼓勵,對於不正確的要糾正,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孩子扔東西是能力發展了,孩子常常扔東西對身體素質、智力的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扔東西的便利條件,發展孩子的各項能力。同時也要注意亂扔東西是不對的,防止孩子養成不良習慣,要避免兩種不恰當的管教方式。在爸爸媽媽的努力下,孩子肯定會發展越來越好的。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扔東西搞破壞?了解動作思維發展三階段,教他這樣扔和玩
    (prehensile organ of the mind)隨著孩子雙手和動作的發展,他們的能動性越來越強。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喜歡扔東西,將積木重複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心裡頭百思不得其解。是由著讓孩子「破壞」?還是應該適當引導呢?孩子們動作和遊戲的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
  • 孩子喜歡扔東西,家裡亂糟糟,你會怎麼處理?劉璇的做法值得學習
    家裡的勺子、筷子,遙控器,凡事能拿到手裡的東西統統扔馬桶。娃兩歲,把沙子和水倒床上,美其名曰,我要做建築師。二寶也是這樣,經常把書從書架上扔到地上,拉開放襪子內衣的抽屜一個個扔出來,不管東西多貴重想摔就摔。
  • 2~5歲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大叫?3個方式讓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侄子一聽不能玩,馬上就發脾氣了,扔玩具扔鞋子,還站在門口哭,甚至打滾,久久不願進屋。我媽越想越著急,因為這幾年看侄子脾氣越來越大,不高興就扔東西,或者原地跳,原地打滾,原地哭。媽媽說她很擔心侄子以後的性格,怕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 孩子有這兩種「特殊愛好」,不是壞事而是智商高的表現,別逼他改
    尤其有這兩種「特殊愛好」的孩子,不是壞事而是智商高的表現,別逼著他改孩子喜歡打斷長輩說話:當父母的都希望教育出有格局、懂事、聰明的孩子,在中華傳統美德上更應該尊老愛幼,於是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尊重他人
  • 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不要盲目責怪,好處有很多
    其實當你仔細了解過孩子的生長規律之後,就會發現他在扔東西的時候其實是在成長的一個過程。不僅能夠探索世界開發治理,還能夠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開發智力鍛鍊協調能力當孩子在6個月以後,他們能夠用手握住一些物品的時候,孩子的協調能力也就開始發展了,那麼我們看似孩子只是把這些物體扔出去,
  •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2、孩子在發展自我時,卻讓家長覺得在搗蛋的行為扔東西三歲時候的孩子其實正是處於手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寶寶就喜歡不斷扔東西,因為他可以通過「扔」的這個動作來鍛鍊到自己的手腦協調的能力,同時扔東西還可以幫助寶寶感知周圍的空間,比如前後左右高低等概念
  • 爸媽們,停止做孩子的「豬隊友」
    等等,hold on,看您這標題寫的,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還能成為TA們的」豬隊友「,怎麼可能?爸媽們先別急,知道你們教育孩子都是用心良苦,可是,有時候,你們一些下意識的舉動,或者某方面育兒知識的欠缺,恰恰不小心充當了」豬隊友「的角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有哪些常見的」豬隊友「行為要避免!第一,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
  • 心理學家:2歲以上孩子的破壞行為,說明在變聰明,家長別埋沒
    一般來說,孩子在6歲前,都會呈現不穩定性,分分鐘把事情搞砸,遭大人嫌棄。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2-7歲孩子的心理發展,屬於智力發展的前運算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不僅僅進行感覺運動方面的活動,也開始進行想像活動。
  • 鸚鵡會不會搞破壞,如果搞破壞怎麼辦,怎樣才能不使其搞破壞
    那麼鸚鵡破壞東西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這對每個人都有幫助。鸚鵡有很強的啃咬能力,在許多其他的國家稱野生鸚鵡為害鳥。因為它們經常成群的去破壞農作物,毀壞糧田,對農作物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因此,鸚鵡的破壞力是毋庸置疑的,很強大的。雖然家裡的鸚鵡已經成為了寵物鳥,但許多人仍然擔心它們會在家裡搞破壞。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這時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喜歡反抗,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開始摔東西,脾氣越來越壞。事實上,所謂的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千萬不要依著孩子的性子,否則長大後,很容易養成驕縱的性格。
  • 瑪麗亞·蒙特梭利:手是心智的「抓握器官」,扔東西有這些發展階段
    來來回回好幾次,不斷的把東西扔在地板上,其實這並不是偶然現象,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以及別人的孩子都是如此,孩子能夠在半個小時內扔掉勺子13次。我們要看到孩子扔玩具背後的一些有利孩子發展的因素,並且在能夠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讓孩子進行學習。
  • 心理學:美國家長普遍都「正面管教」孩子,培養獨立人格
    視頻裡的爸爸用溫柔和耐心的方式,啟發孩子不小心撞落了另一個小孩的東西說對不起而引發的一系列的故事。 只是一個很小的對不起,孩子一開始是拒絕的,而爸爸用自己的溫柔和耐心告訴小女孩錯了就必須承認,還在用嘴唇發聲的方式讓小女孩說出對不起這個單詞。
  • 一家6口搞不定一個娃?養孩子不是「從來如此」,管教應該有邊界
    養育孩子的方式,並不是"從來如此"疫情在家修心養性,整個人也跟著佛系起來,終於得空翻了一些書了。現在的教養方式,也可能存在問題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卻也走向"管教過多"的另一個極端。管教的邊界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已經被濫用。我們頭腦中對養育孩子的概念,變成了一種浪漫主義的想像,教育孩子的最初目的卻早已不復存在。樊登推薦了一本育兒書,書名我一聽就立馬來了精神,叫《不管教的勇氣》。
  • 孩子總拆家、搞破壞?智商高的孩子都有「怪癖」,家長不要亂管教
    那些考入清華北大的孩子,父母也風光不已,其實孩子是否聰明,從這些小「怪癖」中就可以觀察到。1. 孩子愛拆家、搞破壞不少的家長都會頭疼,自家的孩子總是喜歡把剛買的玩具,拆卸的七零八碎。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是不耐煩地,錯過了培養孩子的最佳時期。有時候執著的孩子,還會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求知慾望強烈的孩子,在後期的學習中會有驚人的學習能力,並且總是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將知識點弄懂弄透徹。3.
  • 孩子任性難管教,掌握這3個小技巧,管教孩子更加得心應手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商場超市看見想要的玩具,見媽媽不答應買,就在地上大聲哭喊、打滾;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可孩子看完還想繼續看,關掉電視後,孩子就一直對著你大哭大喊的;明明現在是完成作業的時間,可孩子玩玩具玩著玩著就捨不得放下來,催急了孩子就大發脾氣;……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也讓不少父母感到苦惱:如何管教孩子,才能避免他們任性和大喊大叫
  • 正面管教介紹
    健康的成年人會對他人有興趣,並願意貢獻與合作,通過有意義的方式對團體作出貢獻來感覺他們是團體的一份子。四、正面管教幫助你解決哪些問題很多人會期待正面管教能立刻讓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穿衣,不大喊大叫,不打人,不頂嘴,不玩手機,不看電視,認真寫作業等等。多少人都熱切的盼望著,趕緊給我點兒招兒吧!別讓我當媽當的這麼痛苦和絕望。
  • 叛逆孩子管教中心哪家好_志強教育有價值的
    對於爸媽來說:遊戲猛,然而對於孩子玩遊戲來說,怎麼解決卻成了頭疼的問題。北京管教問題孩子機構在哪裡叛逆孩子的爸媽需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流,當咱們責怪咱們的孩子叛逆時,咱們揭露了叛逆的本源來自過度關心的壓抑。正是這種溫文的束縛使成長叛逆孩子管教中心手足無措。因此,在責怪孩子不遵守的一起,咱們也應該反思咱們自己的缺點,咱們是否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否給他們滿足的空間和了解。
  • 沒有不愛扔東西的娃,專家表明:扔的越亂孩子思維越活躍
    比如說,當寶寶長到六個月以後時,小傢伙們身上突然多了喜歡扔東西的習慣,這也著實為寶媽添了不少的煩惱。那麼,小傢伙們為什麼如此喜歡扔東西呢?難道他們真的只是為了故意給媽媽搗蛋嗎?寶寶喜歡亂扔東西,寶媽對此很是無奈,過來人卻說:扔得越亂越好小萌家的寶寶現在八個月了,小傢伙的眉眼十分像小萌,可是,寶寶的性格卻和文靜的小萌大相逕庭。
  • 暴力管教不可取,陝西一幼童被幼師扔摔後受傷,下巴破裂縫了8針
    結果在縫合的過程中,傅女士發現孩子的傷口並不是只縫一針就能解決的,孩子最後被整整縫了8針。 事後傅女士前往幼兒園查看了監控,結果監控中出現的一幕讓她非常震驚:她的孩子根本不是不小心碰到了凳子,而是整個人被幼師拎了起來扔到了地上,隨後這名教師還拿起一個凳子扔在了孩子的背上
  • 八、九月大的娃,愛扔東西怎麼辦?這不是壞事,家長別輕易打斷他
    其實他不是在調皮搗蛋,而是在經歷手部敏感期。八、九個月大的孩子,「扔東西」是他對世界探索的一個開始,扔不同的東西就會得到不同的反饋。比如皮球扔出去會彈幾下,然後滾很遠;書扔出去就掉地上不動了等。他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探索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從而慢慢地認識世界,同時這也是開發智力的過程。不僅如此,孩子扔東西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動作。可能在大人眼裡這很簡單,但對孩子來說要做到手眼協調,還要控制上身的肌肉才能把東西扔出去,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扔」還可以鍛鍊他的上肢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