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充滿詩意和真誠的沙龍
——天水師範學院文藝沙龍成立暨趙鯤詩集《未定之秋》分享會側記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徐 媛
立冬前夕,我市部分詩人、作家及天水師範學院師生50餘人歡聚天水雲藝術空間,共同慶祝天水師範學院文藝沙龍成立。
伴隨著「文藝沙龍協會正式成立」的宣布聲,該沙龍的第一次活動,遙遠的星辰——趙鯤詩集《未定之秋》分享會隨即開啟。
沙龍伊始,天水師範學院校工會負責人宣讀了有關規定,嚴格遵守意識形態及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引導會員恪守優良的師德師風。
據了解,該文藝沙龍的文化理念是追求多元、融合、純真、格調。此後,該文藝沙龍將陸續舉辦藝術作品分享會、學術研討會、畫展、工藝作品展、攝影展、電影賞析、音樂、戲劇、舞蹈表演交流等活動。
「本書是詩與論的結合:前半部分是詩,記載著詩人對世相的觀察、詩人的生活和夢魘、詩人對歷史悲劇的一再嘆息和沉思,它們像煙霧一樣翻滾在詩人的胸中——有時,那種個人在現實、歷史的交疊中的焦灼感、撕裂感,幾乎達到了重搖滾的主唱或吉他手的情緒;後半部分是詩論,名為「北冥詩話」,關於詩思、詩情、詩藝,集中體現了詩人非凡的洞察和開闊的視野……」
分享會在作家胡曉宜的主持下進行,她以長江文藝出版社對趙鯤詩集《未定之秋》的評價作為開場,引大家進入一個暢所欲言的詩意情境。
分享會開始後,趙鯤與各位嘉賓分享了詩集以《未定之秋》命名的緣由。他說,《未定之秋》既是對他個人生活狀態的描摹,也是對時代面影的一種隱喻。簡而言之,書名既指向他個人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指向現實社會。
說及詩人、作家、學者三者的身份轉換,他談到作家不論是寫詩、寫散文,亦或是文化研究,他都在文學的領域裡,這些都是他的「安身立命」之道。如若細究,則做研究可視為「身」,詩則為「命」。他說:「詩是人類精神的大花園,原子彈都不能讓它滅亡。於我而言,詩是與生命同在的。」
趙鯤的談話,勾起同樣有著多重身份的青年作家王選的興趣。王選說,好的融合是相互促進的,於有天賦、有思想的人而言,詩人、作家、學者等身份從來都不需要轉化,只需在寫作時轉變方式即可。
就趙鯤及其詩集《未定之秋》進行分享交流過程中,詩人丁念保從許多趙鯤生活中的小趣事講起,為大家展示了一個永遠活在青春裡的,不一樣的趙鯤。他說,趙鯤擁有純粹的知識分子身份,是位嚴格意義上的思考者,但他的寫作卻又是尖銳而理性的。
作家劉晉用歌者「張楚」「與當下的關係」「抒情」「節制」「詩意」五個關鍵詞表明自己的觀點。他說:「『張楚』是我對趙鯤的印象,因為他瘦弱的身體中孕育著強大的爆發力,他的書寫是有張力、有重金屬感的。」在提出一些意見的同時,劉晉認為,趙鯤的詩歌寫作是一種知識分子的寫作。
天水師範學院教授王元忠說,趙鯤有個性、有詩意、有藝術精神,他通過冷峻的表達,真實反映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細讀趙鯤的詩歌,不僅能讀出質感和冷峻,更能讀出他字裡行間瀰漫著的悲劇色彩。」
「我沒有將整本詩集讀完,只是讀了部分內容,但不得不說它給我帶來了不少驚喜。我認為趙鯤的詩具有純粹性,他通過詩歌的形式,以獨特的思想深度,表達出自己作為知識分子對生活的知理。其次,我從趙鯤的詩歌中讀出了『薄』與『冷』,這種語言上『薄』『冷』的尖銳,非常符合他的生命狀態和知理。」著名詩人周舟說到。此外,他也提出了自己對趙鯤的期待,要刪繁就簡,將思考與觀點再精煉。
氣氛熱烈之時,天水師範學院音樂學院老師張曉燕傾情演奏了《沉思》與《查爾達什舞曲》,婉轉抒情的曲調將大家的情緒迅速帶入更為深沉的詩歌意境中,讓大家的思緒也不斷地蔓延擴散。
「趙鯤像遙遠的背影。這個背影是值得敬佩的,因為它是一種精神。」詩人欣梓評價趙鯤說,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像趙鯤一樣的人存在,他是現代文人在當代的獨立堅守。同時,他說道,趙鯤用寫作傳達了現代文人對世界的獨立思考。即便他的寫作中存在些許不足,但與他所傳達的自我存在與生命價值相較,這種不足不值一提。
作家閻海軍也娓娓道來,「趙鯤的寫作裡有思想情懷,他的表達是熱忱的,他的思想是有深度和廣度的。」同時,他也對天水師範學院文藝沙龍的成立表示祝賀和感謝,認為文藝沙龍創造了非常好的平臺,讓大家可以跨界交流,希望文藝沙龍越辦越好。
在各位嘉賓親切懇談之餘,天水師範學院老師魏卓明、崔彥、徐富平及作家汪彤等也相繼朗誦了《未定之秋》中的幾首詩作。他們飽含深情的朗誦,感染了在場所有人,讓大家仿佛置身雲端。誠如,趙鯤所言,詩不在遠方,詩就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
當晚的分享會,在天水市吉他協會會長吳曉亮與其好友曹小軍的吉他二重奏《新弗拉門戈》與即興彈奏中落下帷幕。詩歌與音樂的完美融合,讓沙龍藝術氛圍達到高潮。這樣一個充滿詩意和浪漫氣息的夜晚,讓與會嘉賓對下一次的文藝沙龍活動充滿了更多期待。
周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天水師範學院的文藝沙龍,以學校為主題,把整個天水的各界文藝人士都吸引了過來,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提高了學校以及城市的文化氛圍和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