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法國沙龍:發軔於貴婦房間的啟蒙思潮,法國大革命的序章

2020-12-17 歷史安然

引言

啟蒙時代是一個思想碰撞、思潮湧現的理性時代,理性主義的自由、平等、科學、解放思想在時代的背景上綻放燦爛的花火,為法國新興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的準備。啟蒙思想的傳播推動封建皇權的瓦解和教會的衰落,興起了思想解放的熱潮,反王權、神權和特權的社會變革運動愈發高漲。

但啟蒙思想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近代十七到十八世紀以法國巴黎為中心的一種上層階級的特殊社交模式——貴族沙龍就是啟蒙思想產生的搖籃和成長的溫床。近代法國貴族沙龍在推動文藝、自然科學、哲學的繁榮以及社會平等意識的增強、集體話語權的擴大等過程中,脫離於上層階級的局限,對社會其他階層、廣大的下層人民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啟迪民智的新思想新理論得以廣泛傳播開來。

一、 "優雅社會的搖籃"——法國貴族沙龍的興起與演變

沙龍原本起源於義大利,音譯於法語"Salon",指的是上層社會人豪華的居家會客廳,但後期隨貴族社交形式的發展而意義內涵擴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人文主義的傳播和個人價值崇尚的發展漸漸發生變化,財富與學識漸漸取代等級和出身,作為評判人的重要標準。擁有新思想新主張的人們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苦行,要理性、要科學、要自由、要個性解放,他們迫切需求展示個人魅力和傳達個人思想的平臺。在這個基礎上,上層階級的社交活動興盛,皇室、貴族聚集在一起談論著各個領域的問題。

法國沙龍的開端是朗布依埃侯爵夫人舉辦的"藍色沙龍"。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早年失去丈夫,因不耐煩虛榮囂嚷而很少參加宮廷社交活動。但又耐不住寂寞,並且希望以一種"溫和而優雅"的方式進行社交活動。於是她將房間鋪上藍色天鵝絨、裝飾金銀作為會客廳,邀請各界名人做客交談,這個房間就被稱為"藍色沙龍"。舉止優雅、富有才識的人們在這裡聚會談論,而沙龍是必定要有一個美麗優雅的女主人作為主持和調解者。沙龍便成為由貴婦女主人主持、社會各級名流參加聚會自由討論和表達觀點的場所。

沙龍看起來遠離低級趣味和宮廷的虛榮喧囂,聚集的都是不問世俗的"高雅"人士,但它並沒有與時代和社會隔絕。主持沙龍的美麗的女主人和參加沙龍的"高雅"的客人在社交談話中無時無刻不關注著社會現實和社會風貌。這不僅為女主人提供了學習和了解社會的窗口,還在表達與討論中討論孕育出科學和進步的思想與社會變革的觀念。

二、貴族沙龍為法國啟蒙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

"讓過去的事物在我們的凝視中復活,讓當下的事物銘刻於心,這既是為了教育我們自己,也是為了子孫後代。"

貴族沙龍文化極大促進了法國文學、藝術、哲學的發展,造就了許多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使上流社會的禮儀素質也得到提高。沙龍為音樂家提供"首次登臺"的機會,為作家提供發表和朗讀作品的平臺,許多人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沙龍中獲得認可,而其他的參與者們也在這裡評論著他們的作品。這種文化藝術的交流潛移默化地塑造者上流社會的社交禮儀和行為規範,並影響到其他階層,社會階層素質文化開始轉變。

十八世紀,沙龍活動討論的主題開始轉移到政治、自然科學以及宗教,還派生出了一種俱樂部,以專門談論政治問題。沙龍具有學術自由、注重邏輯思維的氛圍,並且有著社會名流聚集,對這一時期法國產生了諸如法拉第、普魯斯特等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以及法國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科學的發展開始破除封建思想和迷信和教會的束縛,促使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問題。各個階層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談論都在沙龍中自由地伸展,新政治理論、新哲學、唯物主義的發展等都在這裡找到了接納之所。

"不同職業、性別、等級的人們,在沙龍裡自由地探討藝術,由此推動了公共空間的建構與公共輿論的產生,從而為現代公民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沙龍促進了思想觀點的傳播,擴大了公共的話語權,激勵民眾自我表達與自我認同,主動投身啟矇事業。除了社會交談,書信是沙龍傳播信息和觀點的重要形式。在沙龍內部交談中,思想觀點得以小範圍傳播和討論,而公開發表的往來信件和期刊投稿等使得廣大讀者能夠在平等基礎上進行交流,思考和表達觀點。啟蒙思想家們得以向社會群眾展示社會風貌,進行公共的討論,並深入社會了解中下層人民,啟迪民智,宣傳群眾。不分年齡、不分階級的不分性別的話語權,在熱烈的談論中滋長著人們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學的思想種子。

另外,必定有女主人的沙龍,給法國女性提供了受教育的空間和環境,女性的素質和社會地位開始轉變,並逐漸成為啟蒙思想的倡導者。女性借沙龍的機會學習文藝、學習科學、了解社會關心政治,她們的文學素養、政治素養得到提高,看問題的角度也與男性有著細微的差別,使社會的聲音更加多元。女主人的修養決定著沙龍的品質和禮儀,也正是她們主持的沙龍包容並催生著進步思想,而男女性別平等的呼籲也擴散到社會階級平等的要求。

三、革命的引領者,貴族沙龍推動法國大革命的發展

"雖然在任何意義上不能說沙龍謀劃了革命,但它的批判精神和脫離一切責任束縛的自由精神卻使它的參與者們能夠想見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事物可能會產生的相應變化。"

貴族沙龍營造的自由包容氛圍、傳遞的平等思想、給予民眾的集體話語權,催生的啟蒙思想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社會上的準備。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在沙龍中形成,伏爾泰從沙龍中為《路易十四時代》的創作積累素材,以及被稱為"《人權宣言》底本"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創作都與沙龍中的討論學習密切相關。而不局限於上層階級,不局限於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科學家的沙龍有著優越的條件將這些進步的、變革的充滿激情的思想傳遞到社會的多個階層中,得以一定程度上發動群眾。

作為沙龍的主持者,女性在無意間或是主動成為啟蒙運動與大革命的支持者和重要推動者。女性通過沙龍建立起自己的小政治圈子,影響著政治的決策和革命的進程。作為"自由派"主張者的內克夫人、德·讓利夫人等,她們的沙龍裡出現許多當時或後來的重要政治參與者,她們還大膽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主張,並與決策者和意見領袖保持著緊密聯繫。德·蒙特森夫人甚至邀請到制憲議會的眾多議員來到她的沙龍裡做客。

法國大革命最終爆發,推翻了法國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起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人權宣言》,傳播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不僅是法國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儘管在大革命中貴族沙龍遭到打擊,但經歷了暫時的衰弱後在19世紀又達到了鼎盛時期,不僅流行於歐美的文化界,還影響到了世界。20世紀初期林徽因主辦的文人聚集的"沙龍"也是受到了法國沙龍文化的影響。

總結

近代法國貴族沙龍推動著文藝科學領域的發展,傳播了自由平等科學的進步思想,打破了階級和性別的藩籬,對啟蒙思想和大革命起了引領和推進的作用。它是一個自由又嚴謹的交流平臺,在這裡,各階層的名流都能夠自由地討論、思考,碰撞思維的火花,尋找智慧的鑰匙。在這裡誕生了近代科學、社會變革的思想主張,並提供包容和培育之所。後期發展成社會多個階層的大討論和公共領域的交流,促使人們的自我認同,以及與社會認同的關係處理。

它經歷了輝煌和衰落的時期,直至今天可能形式已經改變甚至消失,但沙龍文化日益成熟和發展,並擴散到世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這種社交模式和言論形式,以及其中蘊含的學術思想和論辯氛圍也值得我們今天的學習、思考和探討。歷史風雲翻湧不息,但總有一些精神和思想已然流淌在血液中,啟發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參考文獻:

《沙龍的興衰》

《路易十四時代》

《歷史文化散論》

相關焦點

  • 法國大革命,對法國來說是一個時代更替的象徵
    法國大革命的整個過程是人們推翻制度,建立民主制的過程,對法國來說是一個時代更替的象徵,在這一過程中包含了民主與制度的抗爭,同時也有社會思潮的變化、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宗教的革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等一系列的變化。當然,這些變化都是逐步發生的,而不是大革命一開始就有的。
  • 法國近代歷史上的沙龍,女性思想的大解放,啟蒙運動的工作所
    而法國的沙龍開始進入到歷史的新層次。而法國的沙龍是最為頻繁,有是最為知名的。那麼沙龍的概念是什麼?又究竟對當時的社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18世紀法國若弗蘭夫人的沙龍在近代西歐沙龍,是在十七十八世紀達到頂峰。所有的文化知識分子與社會環境融合在一起。但是每個沙龍聚會都是以女主人為中心的。
  • 啟蒙運動和民眾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密切聯繫
    導語16世紀到18世紀是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相繼爆發的時期,但法國大革命在其中佔據了特殊的地位,不僅是因為《人權宣言》這一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著作,更是因為這是一場充分體現了民眾的意志和需求的一場革命。啟蒙運動的特殊性——天時啟蒙思想是法國大革命的指導思想,而啟蒙運動毫無疑問是啟蒙思想的來源地。但在啟蒙運動之前,歐洲已經有過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運動,為什麼只有到啟蒙運動時,法國才爆發了大革命呢?
  • 李公明|一周書記:獻給法國大革命的……第九次祝酒詞
    很顯然,這些祝酒的內容已經完全反映出作者所關注的問題和思想立場;尤其是第九次祝酒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這部著作所論述的兩個最核心問題,同時也是作者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以民主與人權為基本原則的法國大革命是啟蒙思想運動的直接成果,卻在雅各賓恐怖統治中不幸夭折。
  • 十九世紀上半期——法國的哲學領域中的各種意識形態
    觀念論產生於世紀之初,繼承了十八世紀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特別是孔狄亞克(1715-1780)的感覺論學說,代表人物是卡巴尼斯(1757-1808)和德拉西,前者帶有庸俗唯物論的傾向,後者則表現了對十八世紀哲學的某種背離,預示著法國資產階級哲學向唯心主義的轉折。
  • 為何歷史學家如此難以解釋法國大革命?
    目前大多數歷史學家都指出,大革命並非由一個大因素造成,而是源自眾多小刺激的推動。一位歷史學家曾強調,大革命沒有任何可以確定的壓倒性起因,他將其起源比作「五顏六色的因果元素相互交織而成的掛毯」。社會史和經濟史學家對「新的社會解讀」敞開懷抱,他們發現了各種各樣的麻煩,這些麻煩可能使18 世紀的法國社會——至少在某些層面上——比早先的法國社會更加脆弱和充滿風險。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然而對於法國大革命的爭論依舊沒有結束,因為20世紀的暴力與革命、以及意識形態的宗教化迫使歷史學者不得不回顧自己的觀念與知識,在對照之間反覆參照自身所處的時代。大革命猶如鏡像,映射著20世紀的歷史。問:在1960年代的法國,關於大革命的性質,曾經發生過以阿爾貝特·索布爾為代表的左派紀念史學與弗朗索瓦·孚雷為代表的修正派進行的關於大革命性質的爭論。為什麼大革命對於經歷過20世紀革命與暴力陰影的歷史學家有著如此與眾不同的意義?
  • 戴碧雲 | 「公民神父」與法國工藝收藏館——論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對科技博物館發展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格雷古瓦神父受此影響,推動國民公會在1794年創辦了法國工藝收藏館。工藝收藏館用機械實物及模型呈現了啟蒙運動重要文本《百科全書》的機械技藝內容。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影響了格雷古瓦神父,格雷古瓦神父希冀以工藝收藏館來提高民族工業,推動大眾科學。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民族主義與單位「米」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讚、加個關注吧!提到法國大革命時,很多人會想到那句著名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也有人會想到米拉波、羅伯茨比爾、丹東、拿破崙等英雄人物,還有人會想到大革命中的混亂與屠殺。不管怎麼說,法國大革命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19世紀、甚至20世紀的政治體,都有著法國大革命的影子。法國大革命的政治遺產自不用多說,但是,其文化遺產則沒有得到多少重視。
  • 林恩·亨特: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然而對於法國大革命的爭論依舊沒有結束,因為20世紀的暴力與革命、以及意識形態的宗教化迫使歷史學者不得不回顧自己的觀念與知識,在對照之間反覆參照自身所處的時代。大革命猶如鏡像,映射著20世紀的歷史。 問: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是否還可以在今天的法國政治中找到痕跡?為什麼他的影響如此深遠? 答:我認為一直到二戰,選舉地圖都展現出一些顯著的連續性。不過,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今天則是不同的了。從很多方面來說,大革命已經融入了法國生活,這和19世紀甚至20世紀初不可同日而語。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虎嗅網
    然而對於法國大革命的爭論依舊沒有結束,因為20世紀的暴力與革命、以及意識形態的宗教化迫使歷史學者不得不回顧自己的觀念與知識,在對照之間反覆參照自身所處的時代。大革命猶如鏡像,映射著20世紀的歷史。問:在1960年代的法國,關於大革命的性質,曾經發生過以阿爾貝特·索布爾為代表的左派紀念史學與弗朗索瓦·孚雷為代表的修正派進行的關於大革命性質的爭論。為什麼大革命對於經歷過20世紀革命與暴力陰影的歷史學家有著如此與眾不同的意義?
  • 法國宮廷中的「頭號玩家」——17至18世紀法國王室遊戲風貌!
    序言十七至十八世紀是歐洲主要國家向近代過渡的關鍵時期。在法國,隨著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從十六和十七世紀之交亨利四世創建波旁王朝開始,法國結束了中世紀的封建割據狀態,並加速向君主集權的絕對主義國家邁進。相反,因為宮廷社會的寵愛而在十七至十八世紀盛行開來的遊戲有褪球,即高爾夫球的前身、撞球這些更講究體態的技巧遊戲,以及文中提到最多的紙牌、象棋、跳棋等智力遊戲。上述宮廷遊戲文化在路易十四時期達到頂峰,並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末。儘管同樣是君主集權,但十七至十八世紀法國宮廷的遊戲倫理,卻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約束下的遊戲倫理非常不同。舉一個最突出的例子。
  • 統治階級的思想對法國文學的影響——思想體系的發展
    在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思想文化領域裡,佔主導地位的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而其核心就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法國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體系,是從文藝復興到十八世紀反封建的過程中形成的,經過資產階級革命,這種思想的若干重要原則又寫進了《人權宣言》(1789)。
  • 新版| 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國大革命》
    傅勒提出結束對歷史記憶中大革命所包含的虛幻性東西的崇拜: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應當給法國大革命打上日期並收進檔案。此論一出即引發史學界地震一般的連鎖反應。該書重評二百年來史學界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闡釋,有力論證了時代變遷與對法國革命的評價的微妙關係,推動法國史學界轉向對法國大革命的實證研究,摒棄從意識形態角度對法國大革命所採取的全盤否定或肯定態度。
  • 革命之路——《社會契約論》和人頭滾滾的法國大革命
    荷蘭革命是英國革命的預演,英國革命又是法國革命的預演。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源自荷蘭,至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其中,法國大革命影響力最大,並為歐洲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1、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礎所謂啟蒙,就是使人慢慢覺醒,並脫離自己所加給自己的不成熟狀態。啟蒙運動的源頭與科學革命的一樣,也是英國培根的經驗主義和法國笛卡爾的理想主義,之後在18世紀的法國達到了頂峰。
  • 了解法國國旗和法國大革命
    (文末有法語關鍵詞)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可以追溯到1789年7月開始的法國大革命。 當時的法國人民分位三個等級: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處於被統治地位的其他公民如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
  • 法國大革命圖像史研究的興起、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摘要:法國大革命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圖像資料,19世紀早期收藏家和藝術史學家就開始收集編撰大革命圖像資料。法國大革命的圖像史研究至今經歷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傳統史書的插圖、獨立成冊的圖像集以及專門的圖像研究。
  • 法國大革命是在網球場上策劃的
    1.策劃大革命的會議是在網球場進行這個是真的。1789年5月,在普遍的不滿和金融危機中,法國貴族、神職人員和平民的代表在凡爾賽宮會面。由於厭倦了君主的統治,佔法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代表宣布自己成立國民議會,該議會將在君主制監督之外運作。
  • 「法國大革命」,有多迂迴曲折,影響多麼深遠
    「法國大革命」,有多迂迴曲折,影響多麼深遠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珉主革命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勒龐固然懂一些歷史知識,也讀一點歷史著作,比如說17世紀法國著名歷史學家泰納的作品《現代法國的起源》。但是高毅教授指出,法國史學大家喬治·勒費弗爾說過泰納的歷史書不靠譜,因為他主要是做文學和哲學研究的,他談歷史根本不專業,個人情感和偏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