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的詩歌《捂不緊,內心的風聲》賞析

2020-12-23 賞詩品文論世集

《捂不緊,內心的風聲》風聲四起,一個人的模樣出現蹩腳房子幾十年不變一下,柴禾背風向陽向陽的還有,斑駁而落的泥灰向早年的夢要一點華麗的虛構人生得意,或不得意盡歡成為道德的審美這個地帶積累著長年累月的風聲憂傷因為廉價而扔得到處都是我們不靠詞語言說日子,生活是一種修飾一直低於風聲多年後,一個埋我的人被指定這些年,我偶爾想一想死亡的事情把活著當成了一種習慣

成名前的餘秀華以沉靜之心態寫生活之艱苦,以向上之進取寫生活之翹盼,這和成名後的餘秀華以譁眾之姿寫情詩,以向下之意曲解唐詩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以為,成名前的餘秀華詩歌更有讀的價值。

這首《捂不緊,內心的風聲》以詩意的語言描述詩人貧困的鄉村生活,以及詩人苦中作樂,「向早年的夢要一點華麗的虛構」。在艱難深處,詩人也有灰心消極的時候,「偶爾想一想死亡的事情」,不過,那些「不得意」都被自己化為「道德的審美」,並最終「把活著當成了一種習慣」,透著詩人的堅毅。

「風聲四起,一個人的模樣出現蹩腳」,這是詩人對自己形象的刻畫。「房子幾十年不變一下,柴禾背風向陽/向陽的還有,斑駁而落的泥灰」,詩人的生活條件是艱苦的,幾十年的老舊房子,牆壁的泥灰斑駁而落,木柴和稻草堆垛在向陽的地方。這完全是鄉村落後的生活。

「向早年的夢要一點華麗的虛構」,這是詩人的苦中作樂。在殘酷的現實裡,詩人用夢為生活點一盞溫暖之燈。

「人生得意,或不得意/盡歡成為道德的審美」,這是什麼意思呢?在這樣艱苦的生活下,其實並無人生得意可言,有的只是「不得意」。那「不得意」怎麼辦呢?古人說「生於憂患」「窮且益堅」,這都是將「不得意」化為道德審美的例子,因此這裡的意思就比較明確了,詩人是說雖然生活困苦,但是不會就此屈服,體現了詩人堅韌的品格。

「這個地帶積累著長年累月的風聲/憂傷因為廉價而扔得到處都是」,依然是說生活的艱難,充滿憂傷。

「我們不靠詞語言說日子,生活是一種修飾/一直低於風聲」,「不靠詞語言說日子」,通常,憂傷的日子容易讓人抱怨,活在言說中,詩人說「不靠詞語言說日子」是指不抱怨,以實幹對待生活。

「這些年,我偶爾想一想死亡的事情/把活著/當成了一種習慣」,指詩人偶爾也有消極之時,不過轉瞬即逝,「把活著當成了一種習慣」透著詩人的堅毅。

餘秀華曾說詩歌是她的「拐杖」,在搖搖晃晃的人間,有了這根拐杖,行走才不至於跌倒了爬不起來。餘秀華的作品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不怕人生歷經坎坷 就怕靈魂擁有文化 讀餘秀華的詩歌有感
    餘秀華,一個歷經坎坷的才女詩人,便是如此。她的靈魂被多情的文字所纏繞,這個因出生時缺氧落下病根,口齒不清的女人,一路懷揣著青山,背著她心心愛愛的泥菩薩,搖搖晃晃地走在人間,直到月光落在她的左手上,我還記得她養了一條小狗,名字叫小巫。
  • 詩人餘秀華的《再致》藝術手法賞析
    詩人餘秀華的《再致》藝術手法賞析文/董文暄(本圖片來源於網絡)現代詩歌逐漸歐洲化,逐漸陌生化,有部分詩人詩歌,詩人餘秀華的這篇短詩,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表情達意的同時,有濃烈的詩歌的味道。我個人認為一首好詩,除了有內容以外,還要有「歌」的味道,這是詩歌與散文的最大的區別,餘秀華的高水平之作《再致》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詩歌味特別的濃,現做簡要的分析。一、生動形象的比喻。這首詩的比喻非常的新穎,形象自然。
  • 餘秀華的詩歌《麥子黃了》賞析
    深夜,看見父親背著月亮吸菸——那個生長過萬傾麥子的脊背越來越窄了父親啊,你的幸福是一層褐色的麥子皮痛苦是純白的麥子心我很滿意在這裡降落如一隻麻雀兒銜著天空的藍穿過餘秀華的這首詩歌《麥子黃了》浸透著詩人對「麥子」黃熟不易覺察的喜愛和喜悅,更表達了詩人對農人父親勤勞樸實的讚美和對其勞累的心疼,抒發了詩人對父親深沉的愛!
  • 餘秀華的詩歌《我以疼痛取悅這個人世》賞析
    作為底層人,作為在生活裡痛苦掙扎過的人,詩人餘秀華對「人世」的看法是深刻又悲觀的。未成名前,人世可曾伸出援助之手,遞給過詩人溫暖和陽光?餘秀華詩歌裡沒有提及,提及的只有丈夫的欺凌,以及更多不便提及,但隱藏在「一棵提心弔膽的稗子」背後的人世的冷漠。
  • 《搖搖晃晃的人間》餘秀華直面人間疾苦 以詩歌為拐杖行走在人間
    餘秀華就像是這樣一個敢於直面自己慘澹人生,用靈魂和生命在寫詩歌的一名勇士。《搖搖晃晃的人間》詩歌集裡126首作品裡,包含了詩人對待生活、孤獨、親情和愛情的人生態度。於是,她寫了很多的愛情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對愛情理解與嚮往。
  • 餘秀華的詩歌《寬容了一條河》賞析
    《寬容了一條河》我愛上這塵世紛紛擾擾的相遇愛上不停重複俗氣又沉重的春天愛上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決心沒有一條河流能夠被完全遮蔽我不停顫慄生怕辜負這來之不易又微不足道的情誼哦,我是說我的哀愁,絕望,甚至撕心裂肺因為寬容了一條河竟有了金黃的反光餘秀華的
  • 24小時詩歌生存挑戰:凌晨兩點餘秀華羅振宇們在談什麼?
    1月11日凌晨1點25分,餘秀華坐到了鏡頭前,這是她的一場「穿越大半個中國」之旅,也是她內心千迴百轉後做的決定。此時暗夜正濃,萬籟俱寂,餘秀華出現在鏡頭前時,累計在線觀看人數為86420,凌晨2點20分結束時,人數升至108535。我們將如何討論詩歌與詩人?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關於詩歌,各有說法。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餘秀華後面的回答證明了別人對她聰明的評價,因為她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製造了一個焦點,她說她無法理解「詩歌是信仰」,更進一步說北島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臺下鬨笑。然而,我卻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真的。從北島揭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到今天大眾無條件認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這短短幾十年,我們終於完成了從抗拒卑鄙到投向卑鄙的人獸進程。
  • 解讀餘秀華——愛情跌跌撞撞,詩歌才是你靈魂和肉體的拐杖
    出生農村的餘秀華,冥冥中汲取了野草品質的精華,在貧瘠的生命裡,蓬勃的生長著。她不需要籬笆的庇護,即使被踩一腳也能很快的爬起,也請不要以園林中規矩的審美來欣賞她要求她,那樣註定會讓你失望。餘秀華:在哪兒都不舒服,真是無聊這是採訪時記者隨口的一句問話,餘秀華的回答有點超出所有人的期待。但是餘秀華剛剛結束一段持續六年的感情(更多是一種單戀),失去精神寄託的她,基本以酒精麻醉度日。
  • 不顧輿論堅持寫「黃詩」,餘秀華可敬還是可恥?網友群嘲她褻瀆文學
    餘秀華仍然沒有找到傾訴的渠道,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她樹立了一生的夢想—成為一名詩人,1998年,她開始提筆寫下了她的第一首詩作《印痕》。周圍人不理解她的行為,也讀不懂她詩歌裡的含義。她沉寂了十年。世人不理解,那我就理解自己沒有人能理解餘秀華詩中所表達的意思,她的詩歌仿佛她本人一樣,原本也不會被世界以美好所擁抱,她的代表作《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多麼的粗陋不堪,絲毫沒有其他詩歌給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感,卻又那麼的貼近人生,那麼不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卻是日常生活的常用語。
  • 餘秀華:成名後對生活有些玩世不恭,詩歌也略有退步
    2014年,因為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經歷了天上地下兩個極端的評價,但她無可置疑地紅了,紅到了現在。「經歷人們的評價太多了以後,我發現不管怎麼做,都不會滿足所有人的看法。我是腦癱,事情一複雜,我就做不好。」
  • 6年過去了,曾經爆火詩壇的網紅詩人餘秀華,依然用詩歌抵抗命運
    《搖搖晃晃》的人間》,這本詩集不厚,我卻斷斷續續看了好長時間。一些閒言碎語而已,不必當學術文章來看。餘秀華說:詩歌是什麼呢,我不知道,也說不出來,不過是情緒在跳躍,或沉潛。不過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
  • 餘秀華新詩《想和你去喝杯咖啡》發布,延續一貫的悲傷,水平如何
    無論詩歌是什麼體裁,是什麼內容,都講究一個原則,那便是「詩歌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詩歌是詩人內心世界,情感的表達,絕不是亂發牢騷,無病呻吟和辭藻堆砌,否則便是「為賦新詩強作愁」,最終只能淪為笑柄。從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回憶錄《悼志摩》中,不難看出,詩人是一項痛苦的職業。
  • 餘秀華盛讚的3句名言:有才華的詩人,連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子的一種感受,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看餘秀華的詩集。因為俗氣和接地氣,因為詩句的不做作開始喜歡上了她的詩。很多人對餘秀華的詩還是抱著一種疑問,那就是餘秀華的詩歌為什麼毫無美感卻能吸引住大批的年輕詩歌愛好者,它詩句背後的魅力究竟在哪裡?不是華麗的詩句,更不是修飾手法用得多高明,讀餘秀華的詩,你會感受到一種痛罵的快感,尤其是當她的詩句裡面有一些露骨的詞出現時,你就會能立刻感受到屬於餘秀華獨有的精神時刻來了。
  • 餘秀華不顧輿論繼續寫「黃詩」,可敬還是可恥?網友:她褻瀆文學
    期間,她也想過去找工作,可是工廠裡的人看見她動作不利索,就立馬趕她走。為了排解內心的孤獨,她只好去讀書。從雨果到泰戈爾,再到惠特曼,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學經典都被她看完。19歲那一年,女大當嫁。父母託人找了個新郎。這位新郎是個四川人,流浪到橫店村,比餘秀華大13歲,是村子裡面唯一願意娶餘秀華的男人。儘管餘秀華很不願意,但是沒有辦法。在非自由戀愛下,兩人完婚。
  • 兩個詩人食指和餘秀華打嘴仗之後,帶給我們的思考
    食指為什麼要義正言辭地批評餘秀華,在我看來,本質上是兩個詩人陣營,兩種詩歌立場,兩種詩歌生態環境的較量和對比。食指一周前在一場新書發布會上指責餘秀華,大意為:餘秀華只知道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
  • 餘秀華的詩歌有毒,我已經在她字裡行間患上了絕症
    餘秀華很勵志,她本身,就是一首曲折的詩歌。她有疼痛,她有掙扎,她有矛盾。這些,在她詩歌裡,若隱若現。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在她的字裡行間患上絕症。她的詩歌有毒。我也在報紙雜誌發表過一些。比較一下,我的詩歌顯得瘦弱,營養不良。
  • 腦癱農婦餘秀華靠詩歌走紅,火了後卻因選擇離婚,和網友彪悍互罵
    在獲得這些榮譽之後,餘秀華也沒有停下自己創作的腳步。雖然已經寫過兩千多首詩,但她仍然不滿足,仍然繼續創作詩集,而且還在文化領域不斷拓展。2019年,她創作了首部自傳體小說集《且在人間》。可以說,原本身患殘疾的徐秀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新詩品】鐵包金詩歌賞析
    把情緒交出去不彈落葉,掙扎,融化 心中有琴。就和琴聲說話內心透明如玻璃。【新詩品】張文政詩歌賞析殷紅詩歌賞析【新詩品】馮新宇詩歌賞析【新詩品】英倫詩歌賞析【新詩品】馮巖詩歌賞析【新詩品】凡姝詩歌賞析【新詩品】餘成強詩歌賞析【新詩品】孫松銘詩歌賞析【新詩品】姚世英詩歌賞析
  • 餘秀華「黃詩」被文學界熱捧,有何高明之處?這一首詩便足以見證
    餘秀華其實對於餘秀華來說,她的詩歌天賦可以用「天才」來形容,而她的詩歌類型,只能說明她人生的經歷,她是一個用內心吶喊詩歌的人,拋開胸膛把真心吐露到詩歌之中,展現到人們面前,而相比較來看,她不像是很多女詩人一樣委婉,更加敢於吐露心扉,尤其是她對感情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