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恆山是五嶽中存在感最低的山峰,沒有之一。除了恆山的自然風光稍微遜色點外,也有歷史原因。
清朝以前的恆山並不在大同渾源,而是在河北省的保定市,清朝將北嶽給了恆山,但是祭奠北嶽多數時候還是在保定進行。
來恆山交通方便,大同市有車直達。
我是春天來的,杏花剛開的時候我就來了恆山。山還沒有綠,遊人還不多。
恆山分前山和後山,前山廟宇樓閣和歷代石刻比較多,後山則偏重於自然風光,還沒有過度的開發。
不過前山徒步的難度並不大,沒有過於驚險的山路,也沒有陡峰。
其實恆山最有名的是山下的懸空寺,可惜我來的時候懸空寺正在修葺,無法參觀。
休息時回望山下的路,樓閣廟宇已經藏在了山的後面。
據說山頂當年遭受了一場很大的火災,為滅火直升機直接從山下的湖裡取水澆到山上。
這棵燒糊了的樹就是大火的見證。
山下的湖泊。
遇到兩個在山頂打坐的年輕人,男的盤腿,女的曲腿,肯定是在修行了。
山頂的廢墟。
過了山頂就該止步了,再往前走就是後山了。
我沒有沿著原路回去。而是翻過山峰繼續前行。在衰草叢中看到了「天峰嶺」的碑石,想來就是這個地方的名字了。
如果說前山沒有讓我吃力,那麼後山就有點困難了。
叢下山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感覺到了後山的險峻。
後山沒有過度開發,估計不是景區不願,而是不能吧。我感覺後山的山體比較鬆散,不密實,萬一遇到大雨或者其他天氣,勢必會造成危險。
後山幾乎看不到人,自己有種包山的感覺。
後山的石橋,石橋邊有一個也來後山的女孩。我們開始結伴。
後山的山峰。
山體。
杏花的後面就是後山的大門了,再往前便是渾源縣城。
後山大門,幾乎沒有人。
這就是北嶽恆山。
如果來後山一定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