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科技助力智慧戰場 後勤保障體系迎來革命性重塑

2020-12-27 和訊科技

軍評天下

信息化建設是軍隊現代化的基石。網絡信息技術不僅在完善指揮控制、提升態勢感知、增強裝備效能等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未來戰場的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細節處也會起到關鍵影響。近日,有媒體報導,美軍正將網絡技術服務於更好地開展戰場救護,這生動詮釋了網絡科技在未來戰場的全方位功能。

事實上,美軍戰場救護新技術的項目名為「醫療自動統一播送系統」(MEDHUB),它是一套自動化的電子醫療信息記錄和傳輸系統。當戰場出現傷病員需送後方救治時,該系統能利用士兵身著的可穿戴傳感設備,準確記錄傷病員的重要體徵信息,並通過安全的無線連接將這些信息實時發送到後方醫療機構。聽著簡單的無線連接事實上在戰場上有著大作用。對前方醫護人員而言,這套信息化系統解放了他們的雙手,使他們無需在繁忙的救治照料任務之下,再騰出精力進行手動信息記錄和無線電呼叫,甚至日常的傷病員護理報告都可由系統自動完成。而對後方待命的醫療機構來說,這意味著更加準確、及時、全面的醫療信息傳送。正在運送途中的傷病員信息將顯示在後方醫院的大型屏幕上,人員數量、傷病情況、輕重緩急等信息一目了然,醫護人員進行提早傷檢分類和其他準備工作的針對性得到極大提升。

除了信息方面,同樣得到提升的還有對傷員抵達時間的準確判斷。依靠系統中的導航定位功能,更精確的送達時間有助於實現戰場救護到後方救治的無縫銜接。

信息更準確、時間更精準或許只是改進千頭萬緒的龐大作戰體系的一小步,但卻是關乎每個士兵生死存亡的一大步。醫療如戰場,救治如戰鬥。迅速、準確的戰場救護,直接關係到挽救傷員生命、恢復部隊戰鬥力、鞏固戰鬥意志。一線救治的時效性在戰場救援領域越來越突出,「白金十分鐘」「黃金一小時」成為戰場救治的重要法則。能夠節約哪怕一分鐘時間,就可能多挽救一條生命。網絡信息技術無疑將為爭分奪秒的戰場救護工作帶來福音。未來戰場上,電影《血戰鋼鋸嶺》中那名醫護兵憑一己之力來回奔波救人、卻仍顯力不從心的場景或許越來越罕見,取而代之的將是網絡信息體系支撐下的智慧醫療、精準救護。

提升戰場救護效率,只是美軍不斷推進後勤保障信息化的冰山一角。戰爭形態越發展,作戰對後勤的依賴性越大。後勤建設已經日益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成為贏得戰略競爭主動的重要力量。打現代戰爭,後勤必須先到位、後收場、全程用,必須快速響應、全維參戰、精確保障。

當前,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加速發展,各國軍隊都在積極利用前沿技術帶來的機遇,推動後勤建設變革。無論是美軍的「感知與反應後勤」「聯合後勤」,還是俄軍的「一體化集約化後勤」,都是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為依託,打通作戰單元和保障單元之間的信息鏈路,為後勤保障活動提速增效。例如,美軍把大量龐雜的後勤信息系統逐步整合納入其全球作戰保障系統,並推進末端要素入網,包括將補給物資貼上射頻識別標籤、在運輸車輛上安裝定位通信系統、使用嵌入式微電子系統監控裝備運行狀態等。通過系統整合和要素聯網產生的海量大數據,能夠準確測算不同時期部隊各項物資消耗及裝備維護保養等情況,從而破解後勤保障中供需不匹配、難對接的「需求迷霧」,實現高效精準保障。

2019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發布「LogX」項目,計劃用三年多時間,進一步將上述後勤信息整合至統一的「雲端」平臺,使得供給完全依據作戰人員的實時需求,維護完全依據裝備的實時態勢,並能提前預判各項保障需求的未來走勢。當前,我軍也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聯勤」「大數據聯勤」「智能聯勤」發展,以信息主導提升後勤保障能力。從軍隊網上採購平臺不斷完善,到被裝發放實現「私人訂製」,這些創新舉措的最終目標,就是建立起隨時響應、快速傳輸、精準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後勤體系。

戰場救護的信息化發展,不僅折射出後勤保障體系的革命性重塑,更透露著未來戰爭的理念變革。一是突出信息優勢。現代作戰體系實質上就是信息化作戰體系。網絡信息系統是這一體系的中心,通過網絡把由裝備到物資的各種作戰資源聯結起來。但信息優勢絕不是簡單地來自要素聯網和數據生產,更重要的則是駕馭信息的能力。誰擁有更強算力和更優算法,誰能在紛繁複雜的信息資源中予取予求,誰才能更好地將信息轉變為戰鬥力。美軍於2017年組建「算法戰跨職能小組」,就是要通過「戰爭算法」關鍵技術的研究,實現信息、算法與算力的有機融合。二是強調速度至上。冷兵器和機械化戰爭時代通常是「大吃小」「多吃少」,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則是「快吃慢」。不管是醫療戰線的「黃金一小時」,還是空天領域的高超聲速,速度的提升已越來越緊密地與任務目標的達成聯繫在一起。爭奪時間優勢,提高反應速度,將成為未來戰爭制勝的重要法則。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興起,「以快制勝」將必然要求「自主制勝」。自主感知戰場態勢、自主規划行動任務、自主開展體系協同,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將對作戰、保障、決策等各個環節產生革命性影響。三是回歸人文關懷。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因素,這一條永遠不會變。

同樣,戰爭的終極關懷也只能是人。雖然暴力性殘酷性始終與戰爭相伴隨,但從戰場救護的精益求精,到物資保障的個性化服務,科技進步的軍事應用總是在細節處閃爍著人文主義情懷。無論戰爭形態如何變化,人——活生生的人,終究是戰爭舞臺的「主人公」。

(作者系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舉辦 高校智慧後勤集中亮相引關注
    ,眾多集大數據平臺、智慧公寓管理服務系統以及安全出入、安全用能、便捷生活等眾多場景於一體的高校智慧公寓一站式解決方案集中亮相,代表了當下高校智慧後勤建設的最新發展成果。  展會現場,教育信息化核心企業、浙江正元智慧展臺內氣氛熱烈,人頭攢動。高校後勤管理者、教育後勤協會工作者、高校信息主管人員及相關教育行業內的專家和媒體絡繹不絕。,其中「智慧公寓」1+1+n「一站式解決方案 ,成為整個大會展區的亮點。  正元智慧總裁助理李戰鵬介紹「1+1+n「即一站式的售前售後服務,一個融合性的管理平臺,多個智慧公寓服務板塊的整體性關聯設計。
  • 部隊綜合保障系統:聚力融合後勤大數據,助力軍營後勤智能化發展
    3、後勤態勢數據分散,缺乏信息採集分析研判系統,部隊領導無法第一時間掌握這些數據,不利於及時輔助決策。三、建設意義北京西岐網絡綜合保障系統依託物聯網、RFID識別和傳感技術,著眼作戰精準保障、戰備常態保障和官兵生活保障。
  • 助力智慧城市落地,拓甫科技緣何脫穎而出?
    伴隨著數位化、智能化的發展,藉助信息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城市,成為優化城市治理體系與發展城市現代化的有效途徑。而城市向著智慧化方向升級,就需要在基礎設施之上,構建起多維化的數據採集體系,自主打造更具特色的平臺架構、軟體系統、數據格式等,以滿足智慧水務、智慧環保、園林綠化資源管理等多個領域的智慧化管理,因此建立智慧城市,對於經驗、技術等層面的要求更為深入。
  • 高原地區再迎來重型戰機,全面保障後勤補給,體系化作戰已經完成
    無論是對於現代化戰爭還是以往的古代戰爭,後勤得到保障才可以更好的支援戰事的進行,在古代但凡是有戰爭出現,首先要做出準備的就是後勤,只有在保障擁有足夠糧草的情況下,戰士們才可以更好的進行作戰。只是在早期大部分情況下是利用陸運,到了現代化作戰當中,更多的是利用空運來保障。
  • 華雲大咖說丨安超雲基座助力智慧醫療
    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充分整合和運用,智慧醫療被按下了加速鍵,並正在為健康服務業帶來革命性升級。業內專家紛紛認為,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幫助醫療行業全面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有效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數位化、智能化程度。
  • 全軍汽車運輸旅團長網絡視頻會關注了這些事情
    12月初,在全軍汽車運輸旅團長網絡視頻座談會上,軍委後勤保障部運輸投送局對全軍汽車運輸部隊加快升級轉型、強力支撐現代軍事物流體系等現代化建設內容進行部署,探索全軍部隊投送保障能力提升新路徑。改革重塑後的汽車運輸部隊,堅持「戰保一體、運訓合一、專業精優、正規有序」總要求,統籌編配通用、重裝、集裝、特種運輸和司訓、檢測等力量模塊,結構更優化、力量更充實。
  • 打通戰場投送最後一公裡!無人機功不可沒,未來戰場後勤發生巨變
    文/行人在戰時最重要的除了行軍打仗,運籌帷幄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考驗一支軍隊的後勤保障能力,我國古人曾經說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進入近現代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和衝突已經讓我們看到了現代戰爭中後勤保障的重要性。
  • 這場比武競賽檢驗未來戰場保障能力
    ,炊事員在戰鬥編組中完成保障任務,操作無人機完成熱食前送……這是記者近日在聯勤保障部隊「精武聯勤-2020」比武競賽中看到的景象。此次比武競賽是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比武競賽,緊扣部隊力量轉型重塑熱點課題,聚焦官兵核心專業能力建設,科學制訂競賽規則,全程緊貼作戰進程設置課目單元,全面檢驗官兵實戰能力、專業技能。來自各聯勤保障中心、解放軍總醫院和機關直附屬單位的千餘名官兵,圍繞32個課目展開角逐。「比武場連接著未來戰場。」
  • 創新發展助力高原部隊後勤裝備保障能力躍升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五」期間,一系列創新舉措助力高原部隊後勤裝備保障能力大幅躍升。  西藏阿里,人稱生命禁區。
  • 蘇州賽區推進後勤保障工作 體系完善精細入微
    加之目前又處於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因此聯賽的後勤保障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本次賽事的特殊性,中國足球協會在今年聯賽籌備初期便成立蘇州賽區後勤保障組,全方位對本賽區後勤保障工作進行細緻劃分。在球隊入駐賽區後,後勤保障組進一步從食材的安全性,交通安保的有序性以及球隊和工作人員的個性化需求等方面穩步推進後勤保障工作。
  • 奇安信總裁吳雲坤:建立國家網絡安全能力體系來保障發展
    12月14日,第三屆「縱橫」網絡空間安全創新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奇安信集團總裁吳雲坤受邀做了《構造國家網絡空間安全能力體系》的主題報告,提出安全能力底線決定了網絡空間安全防禦能力,要以內生安全框架建立網絡安全能力體系來保障發展。
  • 勤儉自建 供管結合 提高野外駐訓後勤保障能力
    為進一步抓好野外駐訓期間後勤保障工作,確保指戰員全身心投入到野外駐訓工作中去,伊犁森林消防支隊針對野外駐訓特點,探索了野外駐訓條件下後勤保障的方法路子,隊伍的「走、吃、住、用、訓、醫」能力得到全方位檢驗,實戰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富通東方參與的「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奧會智慧醫療保障關鍵...
    富通東方作為「冬奧會智慧醫療保障關鍵技術」項目課題的參與企業,與到場的領導專家、參與單位代表共同探討項目工作,積極運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學知識圖譜、算法模型、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等領先AI技術與智慧冬奧需求相融合,為2022年冬奧會及冬帕運會提供高效精準的醫療保障,並期望未來在智慧醫療健康領域提供服務。
  • 諾達雲3.0即將問世 國藥諾達首創「智慧醫療後勤一體化服務」模式
    據了解,「諾達雲」是國藥諾達自主研發的智慧後勤一體化服務平臺,3.0系統結合醫院後勤的應用場景,整合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通過平臺實現數據集成和應用集成,將原先分布在各業務系統中的信息交換整合到諾達雲平臺,實現醫院後勤各部門信息的互聯互通,全面顛覆傳統管理模式,通過數位化、遠程化來提升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以科技賦能醫療後勤發展,智慧護航健康中國。
  • 助力城市數位化建設 實地智慧社區加速布局
    (原標題:助力城市數位化建設 實地智慧社區加速布局) 身處換擋期的中國經濟
  • 陝師大錦園學校獲全國首批「智慧後勤示範校」榮譽稱號
    陽光訊(記者 張志傑 通訊員 邢紅波)近日,中國教育後勤協會中小學後勤分會二屆三次理事大會、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校服管理專業委員會會員代表大會暨「智慧引領*後勤創新」經驗交流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的近200所學校代表、教育行政部門相關代表、教育後勤研究領域專家齊聚北京,陝西師範大學錦園學校校長助理楊海偉參加了此次會議。 為更好地推進中小學智慧後勤建設,大會對在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積極推進智慧後勤建設的標杆樣板校進行評優表彰和授牌活動,包括陝西師範大學錦園學校在內的全國九所學校榮獲第一批「智慧後勤示範學校」榮譽稱號。
  • 圖客機器人亮相世界智能大會 「黑科技」助力打造標杆智慧圖書館
    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近日在天津圓滿落幕,在大會分會場的中新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大家通過「雲上展館」身臨其境的領略到當代智慧圖書館標杆——中新天津生態城圖書檔案館的科技風貌。在今年的中新友好圖書館機器人方陣中,「高大帥氣」的圖客機器人脫穎而出。
  • 後勤保障與中世紀戰爭:因地制宜的補給謀略,才能抓住勝利的機遇
    19世紀初期普魯士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在著作《戰爭論》曾經說過一段名言:「一場戰爭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戰略眼光是一個方面,戰場戰術是另一個方面,而剩下的則是後勤保障。」由於中世紀歐洲封建割據勢力林立,城堡與城堡、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紛爭不休,因此後勤保障往往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方面,只有因地制宜地採取正確的補給策略,軍隊將領才能抓住那些轉瞬即逝的勝利機遇。
  • 趙洪洋——助力管理改革,重塑產業流程
    伴隨著華為內部業務轉型調整和新建,他帶領技術團隊組織並建立了華為服務產品開發和評審體系,搭建了服務產品的整個戰略支撐背景,在公司內部原有硬體體系下加以創新,空前改革內部流程,獨創華為式服務產品管理流程體系,有力地支撐了華為服務產業的投資管理和發展規劃,開創性的推進了服務的產品化,為華為服務重新建造了一個流程體系,填補了華為服務產業調整後流程結構的空白,也開啟了華為服務高速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
  • 從抗美援朝走到現在,解放軍的後勤保障能力怎樣了?
    高大麻子就是當時東北局書記高崗,洪大麻子是後來的總後勤部長洪學智上將,因為這兩位麻子在戰爭期間主要統領負責志願軍的後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勤不光是夥食的問題,還包括各種裝備、武器彈藥、工程裝備以及醫療衛生等等,後勤能力就是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體現。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志願軍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在後勤保障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