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1-01-19 八音財子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題記

上學的時候背過的很多詩詞,由於閱歷和知識的不足,多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而已。即使喜歡詩詞,也可能只是喜歡那種淺顯的韻律美,或者那首你喜歡的詩詞能讓你產生「共情」,但這種「共情」很多情況下也是似懂非懂,隱隱約約覺得有點味道卻說不出來為什麼好,為什麼讓你感動。

不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要想真正懂得一首詩,需要時間的打磨,歲月的歷練,加上一點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一種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首早已爛熟於心的詩,這是你可能才真正「懂得」這首詩。年少時不識愁滋味,亦不能理解詩的言外之意,然歲月無常,白駒過隙,當你懂得時已非年少。

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人,有來去匆匆的過客,也有為你駐足的摯友;一生中也會走過很多地方,可能會走很長的橋,也可能會走很長的路;到最後輾輾轉轉,卻發現故人早已非昨,景物依然依舊!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都欣賞蘇子的豁達,甚至會產生把蘇子的豁達當成我們自己的豁達的錯覺,但很多時候,「蘇東坡」都是不常有的。

人生,就像逆水行舟般艱難,會惆悵、會放棄、會執迷於離別。很多人都會說「人生如逆旅」,但卻沒有「我亦是行人」的胸襟與勇氣,一生太短,何必看得太真;一生太短,怎能看得不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生的路途該如何選擇?

想想自己,惶惶二十載,書劍兩無成,上不能為父母分憂,中不能為朋友解難,下不能為晚輩表率,前途茫茫,愛情茫茫,每天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沒有能力去改變。上次有個小學弟還問我關於職業與未來上的困惑,想想真為自己覺得可笑,自己都是蒙著眼睛過河,哪有什麼能力去指點別人的路途。

但生活總是還要繼續的,「逆水行舟」不會因為你停舟而停止逆水,有些事情還是得堅信。好好學習電氣專業知識,好好工作,保持體型,忙起來,外加要塑造自己揚在臉上的自信,刻在骨子裡的堅強。時代太浮躁,個體很渺小,你只能做自己的全世界。

請沉澱不要迷茫,你現在沒有的,你有多少看不清的路,悲觀、質疑、祈求, 就要付出多少努力,望我們今後所有的難走的路,都是攀登帶來的,不是迷惘和悲傷給自己設的限。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我許你願你得努力撐得起將要變好的一切!

相關焦點

  • 蘇軾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
    大文豪蘇軾一生顛沛流離,似乎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路上,因為他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一帆風順;他的一生中去過多少地方,走過多少人未走過的路,嘗過多少人未嘗過的美食。根據不完全統計,蘇軾一生中去過多達90個城市,放到現代也絕對是一位資深的旅遊達人,他每到一處都會留下一些傳奇和詞句。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逆旅」是什麼意思?不少人理解錯
    像這樣被我們讀變了意思的古詩,還有很多,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10個字是勵志名句,愛好古詩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出自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公元1091年,54歲的蘇軾為送別好友錢穆父寫下了這首詞。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相逢人世間,彼此皆過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記得第一次看到它還是誰的QQ的個性籤名,當時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也很有深意,就把它牢牢給記住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活著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暫時存在於天地之間的一個過客。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何意?詩詞會上難倒53位高手
    《中國詩詞大會》近年來吸引了不少人觀看。五季看下來,每一季都有一些這樣的題。可以說是每看一次就有新的體會,感動和收穫。觀看詩詞大會的時候,我們能夠發現我們在品讀古詩詞時犯的不少毛病。當然這種錯不光我們犯,就連嘉賓和主持人也是一樣。百人團裡就有91位選手理解錯了蘇軾的"但願人長久",他們中很多人認為這詞寫的是愛情。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困境時,學學蘇東坡
    人生在世,沒有哪一個人敢說自己會一直順風順水。順境有之,逆境也會有之,哪有那麼多一帆風順呢,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情非得已或不盡如人意。李嘉誠說,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成功。想要成功,就不要懼怕失敗,而擁有一份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心態則尤其重要。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何意?詩詞大會上難倒53位高手
    百人團裡就有91位選手理解錯了蘇軾的"但願人長久",他們中很多人認為這詞寫的是愛情。第五季的支持人龍洋,還錯用魯迅的於無聲處聽驚雷"來形容選手的淡定。甚至連嘉賓康震,都將杜甫的"此曲只因天上有"當成褒義詩句,用來鼓勵選手。
  • 奔波一生,蘇軾終於大徹大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梳理他這一輩子的人生,似乎就沒有他沒去過的地方。鳳翔、密州、徐州、惠州、湖州、儋州……更不必說給他留下最深刻記憶的黃州和杭州了。這些幾乎涵蓋了這片大地的南方之地。嶺南惠州實際上已經包含了今天的廣東廣西,而儋州之行,更是遠離權力中心。他忙碌地一生奔走——雖然不見得是他自願,卻也都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
  • 蘇軾送友人寫下「人生如逆旅」,詩詞大會53位選手不知「逆旅」何意
    我都40多歲了,在地方當官, 皇上你就放心吧,我不會惹事了! 總結:我在這個破地方也惹不出啥事,惹事的人都在朝堂呢!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意?詩詞大會高手兩次都答錯,太難
    百人團共有91位選手理解錯了蘇軾的「但願人長久」,他們中很多人認為這詞寫的是愛情。而第5季的主持人龍洋,則錯用魯迅的「於無聲處聽驚雷」來形容選手的淡定。甚至連嘉賓康震,都將杜甫的「此曲只因天上有」當成褒義詩句,用來鼓勵選手。這些問題讓筆者忍不住地想,到底還有多少古詩詞是被我們誤讀、誤用的?
  • 「我抒我讀」投稿|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匆匆,皆是過客,熙熙攘攘,不如暫坐。人來世間,我們無法決定,只能按照一定的生活邏輯和模式去生、去活。賈平凹的小說《暫坐》以「西京十二玉」——十二個女子的生活經歷,揭示了謎一樣的人生命運。小說之中的「暫坐」茶莊就是一場冷暖人生。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境時,不妨讀讀這首東坡詞
    更何況人生在不如意的時候,曾經圍在階前花下的那些所謂朋友,再也不見蹤影。患難見真情,路險知馬力,才高不過八鬥,有友有朋真好漢。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些都看似是題外話,卻能引出一段公案。正如他所說,人生如逆旅。和他同樣感受的又何止他一個。好友錢勰(穆父)亦是如此,先是被貶至越州,今天的紹興,後又徙遷至瀛洲,過杭州,與老友相會,心裡感慨萬千。蘇軾也正要離開杭州,一身流離,二人心心相通,坐下來,喝一杯酒,悽悽話別。蘇軾寫下了這首千古傳唱的詞句。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2020教會你些什麼?
    有時候寫的東西會比較深刻,算是一種新的認知,我知道這樣的反思,讓我不斷地的再刷新自己,希望也可以給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能大方從困境中走出來的人都不是凡人」,芸芸眾生,每個人都不同,卻在尋找幾乎相同的方式生活,簡單也好,亦或是有些苦楚,都有不一樣的意義吧,也許淺薄的詞,還無法很深刻的描述這樣的意義哪裡不一樣。
  • 中年人的詩詞:初讀不識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李白雖然也寫過「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樣的句子,但我們更熟悉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當年離別的時候我們都還年輕,再次重逢都已經兒女繞膝,半生已過,滄海桑田。這首詩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但讀起來真切自然,將老友重逢的驚喜和人生離多聚少、世事滄桑的感嘆體現得淋漓盡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大詩人爬山大徹大悟寫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再讀卻釋然了
    但隨著歲月的消逝,在經歷過許多人生坎坷後再來讀,卻又會生出許多不一樣的體會。比如曾經小時候讀到柳宗元的江雪,覺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不過就是一個靜謐雪天裡一個老人在垂釣,詩人不過是想表達自己心中的閒適。但長大後,了解了柳宗元一生的坎坷境遇,才發現這種寧靜下是孤傲和不屈。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懂了的詩,詩名《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作者楊萬裡。
  • 賈勒特·卡爾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即便是做不到如"投籃教科書"阿蘭·休斯頓一般標準,也不至於和"標準"相差甚遠。 卡爾弗的手型顯然沒能夠在初次遇到籃球時就好好糾正,這極大程度地影響了他的投籃。本賽季投籃熱圖一半以上都是象徵冰冷的藍色,且卡爾弗可能並沒有明白何謂是揚長避短。他出手次數最多的位置,恰恰是他命中率較低的位置。
  • 《走河》走過的是生命之河: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直到隨著年齡增長,從書中知道的天下事催生了一顆驛動的心,踏出了故鄉在多個城市遊轉,看遍風俗人情,體驗時光變幻,用生命浸潤人生旅程,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因為世俗牽絆、經濟困擾、人生格局等綜合影響,我的流浪之夢只能是一個夢。所以,我非常羨慕那些能徒步冒險的人,晨起而作,日落而息,用腳步丈量風景,記錄所見所聞,朝著目標堅定前行,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失望之及,回家自救,床前盡孝,寥寥數日,回天乏術,老父含恨撒手人寰,多重打擊之下,慈母身心疲憊,免疫力盡失,亦遭烈性感染,隨老父而去。床前服侍雙親數日,無情冠狀病毒也吞噬了愛妻和我的軀體。輾轉諸家醫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輕,床位難覓,直至病入膏肓,錯失醫治良機,奄奄氣息之中,廣告親朋好友及遠在英倫吾兒: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 蔡奕:棋路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感謝圍棋,感謝一路走來我的隊友,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當年愛菊「天團」的三個大隊長,左為蔡奕,當中唐嘉雯,右為張藝恬落在棋盤上的一步棋,至少要有兩個目標,人生亦如此。吳振宇老師在華育第二課堂和小蔡小張相逢我的對手是我之前從未贏過的小趙,當時的局勢下,我也不佔優勢。我若是延續這種保守的下法,那便意味著將金牌拱手送人。這一刻我的小宇宙爆發了。我從被壓制的一方逐漸轉變為攻擊的一方。
  • 初讀只覺驚豔,再讀已是人生!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唐·李白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踏盡天涯紅塵,我亦是行人!
    趙彥端說:「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在人生的這場旅行中,聚散總無常。一路上,不是送行,就是被送行。趙彥瑞與故友重逢在垂暮之年,此時都已形容枯槁,憔悴不堪,可他們的情誼並未因歲月流逝而淡漠憔悴。他鄉遇故知,如此難得的重逢,本該開懷暢飲,一敘深情,可為了生計,卻又要馬上離別,不得不再去顛波於天涯。匆匆相聚,又匆匆分別,久別重逢時的喜悅,轉瞬就化為離別的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