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體許多組織成分有電介質或導磁體性質:幹的皮膚、肌腱、韌帶、骨膜、骨等組織的電阻較大,有電介質性質。電介質在直流電或低頻電流中,被認為是一種絕緣體;在高頻電場作用下,電介質原子中的電子雖不能脫離原子,
但其中帶負電荷的電子和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在原子內發生位移,即帶負電的電子移向電場正側,帶正電的原子核移向電場負側,這種現象稱子電介質的取向或極化,形成偶極子(圖5.1.7A.B)。
在高頻交流電場作用下其極性是迅速交變的,每交變一次,偶極子也隨之重新取向一次,引起偶極子不斷地旋轉由於電流的概念是電荷的移動,因此偶極子內束電荷的移動就形成電流。這種電流是由於偶極子內束縛電荷的位置相對移動產生的,故稱為移電流。人體的胺基酸和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就是一種偶極子形式(如圖5.1.8,圖5.1.9)。
在胺基酸分子式中,水平部分表示有極性的側鏈,左方有帶正電的氨基(NH2+),右方有帶負電的羧基(COO-),垂直部分表示無極性呈中性。又在神經鞘磷脂圖中(圖5.1.9)「Y」形式左上方為碳氫化合物部分,右上方為脂肪酸,這二部分有很弱的而且分散的負電性,「Y」形下端有較強的正電性。
此外,人體內某些成分具有導磁性能,如氮、二氧化碳等氣體和一些金屬(鐵、鈷、鎳、錳除外)在磁場中被磁化後,其磁感應強度[1]比真空中的大,導磁係數[2](μ)大於1,稱為順磁物質[3];另一種物質如氫、水、鉍等在磁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