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瓜子11998元,分紅169元,老肖,你家總共是12167元。」12月8日,陝西省西鄉縣龍塘鎮碾子溝村漢牧園吊瓜專業合作社裡,桌上擺著一大沓現金,點鈔機的聲音響個不停,會計正忙著將今年收購吊瓜子和分紅的錢款一一發到村民手中。
貧困群眾肖興發數著剛領到的鈔票說:「如今的好日子,都是文清帶著我們幹出來的。跟著他,我們心裡踏實!」
不當主管當農民 小吊瓜成大產業
今年37歲的王文清是土生土長的碾子溝村村民,職高畢業後就到外地打工,在外打拼10餘年,他已成為年薪10多萬元的汽車工具廠銷售主管。
在外務工期間,王文清了解到一種叫作吊瓜子的農產品銷售火熱。考察了浙江等地的吊瓜種植產業後,他發現吊瓜是十分理想的經濟作物:對種植環境和技術要求不高,特別適合在漢中農村地區種植。他決定回鄉創業,帶著大家一起種植吊瓜。
2014年,王文清回到碾子溝村,流轉了30畝土地,開始試種吊瓜。經過精心培育和科學管理,他前兩年就賺了30多萬元。
周邊村50餘戶村民受到鼓舞,紛紛開始引種吊瓜。王文清藉機與6戶村民聯合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供應種苗、農戶分散種植、全程技術指導、產品統一回收的發展模式,帶動全鎮種植吊瓜2000畝。
多方合力來助力 電商銷售動力足
2016年,隨著吊瓜種植產業發展壯大,村裡的吊瓜產量不斷提高。但由於沒有自己的品牌,銷售渠道單一,吊瓜嚴重滯銷。
2017年初,中國漢中農村電子商務暨「網際網路+旅遊」主題會議舉行,參會的王文清意識到了電商銷售農產品的巨大潛力,於是主動找到西鄉縣電商協會尋求幫助。他還為合作社註冊了「漢牧園」牌吊瓜子商標,辦理了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
在多方助力下,網上銷售渠道很快被打開,僅1個月,合作社吊瓜子產品銷售4.1萬單,銷售收入達150餘萬元。滯銷的40噸吊瓜子被全部銷售一空。
經營模式創新 帶領群眾致富
「要把產業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是最有效的方法。」王文清註冊成立了以吊瓜生產技術服務、吊瓜回收加工為主的漢中宏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採用現代化訂單農業模式,集中種苗供應、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產品,並與18個吊瓜種植專業合作社籤訂購銷合同。合作社種植規模達8000畝,年產吊瓜子800噸,散戶種植6500畝,年產吊瓜子650噸,穩定了產業鏈源頭。
目前,在王文清的帶動下,碾子溝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吊瓜8000餘畝,帶動種植戶2000餘戶,年銷售收入1600餘萬元。吊瓜成為碾子溝村群眾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王文清也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吊瓜大王」。
領取到吊瓜合作社分紅的農戶笑得合不攏嘴。
在王文清的吊瓜合作社裡,紅彤彤的吊瓜綴滿枝頭。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