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從此放下離愁,生生世世,酒敬自由...
看人生百態,觀眾生之相,可謂是差別甚大。有的人整日裡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有的人卻忙忙碌碌辛勤勞苦了一輩子。
造成這兩極分化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內心裡對生活、對人生的真實態度。不能說這兩種活法哪一種比較好,因為走的是兩個極端,其實兩種活法都不好。
中國人一貫講究「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更提倡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己都要和諧的相處。一個人如果老是貪圖安逸整天無所事事,就會喪失了自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反之,一個人若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那也難以體會到生活的精彩和樂趣。
說誰「天生就是勞碌命」,誰又「註定是個享福的人」,這都是瞎JB扯淡。對於那些很閒很閒的人,有可能的話還是自個去找點兒事乾乾吧,人生最需要的就是充實,這人也跟衣物一樣,閒久了可是會發黴的。至於有些勞勞撲撲一刻閒不下來的人,時常給自己的身體與心靈都放個假吧,去親身領略一下生活本有的美麗與美好,那也算是不枉此生。
沒有煩惱與憂慮的人生是絕對不存在的,更是不可能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否則先人們也不會哀嘆「人生苦短」,更不會倡導人們應「及時行樂」。
既然人生不可能都遂如人意,那就讓自己學會隨遇而安吧。怎麼開心,那就允許自己怎樣去活著,就算是自己活不出別人所認為的「精彩人生」,那也最起碼沒有太虧了自己。
人生就是一個持續修煉的過程,何必用這一顆不平的心看待人和事,這樣既作踐了自己,由辜負了歲月。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從此放下執念,生生世世,酒敬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