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為何失敗 歐陽修害了範仲淹?

2020-12-18 騰訊網

一個辦法是從經濟問題入手。新政開始不久,監察御史(監察官)梁堅就上書彈劾陝西地方官滕子京和西部軍區副司令張亢貪汙挪用機要費。這兩個人一向為範仲淹器重,是新政的堅決支持者。機要費是皇帝批給官員的一小筆機動錢,在使用上有模稜兩可的餘地。範仲淹見此,不惜辭職,起而為他倆辯護。但對方也以辭職要挾,有一個與範仲淹作對的叫王拱辰的御史中丞(監察官)也鬧辭職,而且真的不來上班了。早先,滕子京曾經批評仁宗好吃好喝,語詞有點誇大,鬧得仁宗下不來臺,很是不快。這會兒,仁宗不免有點兒記舊仇,倒向了王拱辰,將滕、張二人貶官。

再就是栽贓誣陷。前朝老臣夏竦曾遭歐陽修等人彈劾而貶官,對範仲淹、歐陽修等十分痛恨。老夏喜歡書法,精於字形字體的研究,他還培養身邊一個丫環也迷上了這一道。慶曆四年(1044年),他唆使這個丫環模仿名士石介的筆跡,漸漸以假亂真。石介是堅決支持範仲淹的大名士,經常寫文章和詩賦議論朝政,十分大膽。老夏真夠黑的,竟讓丫環模仿石介的筆跡,篡改了石介給富弼寫的一封信,篡改添加的內容暗含著要發動政變把仁宗拉下馬。夏竦把這封信上交仁宗,算是重大舉報。仁宗看了這封信,不太相信,可內心也起了嘀咕。

特殊利益集團還有一個致命的陰招,就是告範仲淹等人暗中組黨,搞非法組織。

當朝宰相賈昌朝、前朝老臣夏竦等大官僚以及王拱辰等人,暗中串通,指使諫官錢明逸向皇帝告狀說:範仲淹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擾亂朝廷。他們推薦的人,多是自己的朋黨。凡是他們一黨的,竭力保護張揚;不是他們一黨的,一概加以排斥,置之死地。

這一告,觸到了北宋建國以來最敏感的政治痛點。

宋太祖趙匡胤在奪取政權之後第三年(963年)9月,以唐朝、李黨爭造成許多後患為鑑,曾下詔書說:凡是及第的舉人,嚴禁稱主考官為恩師、老師,也不許自稱為門生。宋朝最高統治者最害怕的,是大臣之間結合成派系或朋黨,發展成皇權的一個離心力量。他們要把互相牽制的原則充分運用到官僚人際關係中。太祖之後,太宗、真宗及仁宗都在這方面表示了決絕的態度,決不讓步。仁宗就曾多次下詔指示朝官「戒朋黨」。所以,這實際上成了宋初以來一條家法,一道底線。

收到指控結黨的小報告之後,仁宗想聽聽範仲淹的說法。慶曆四年(1044年)4月的一天,仁宗向各位大臣問道:「過去小人多為朋黨,君子難道也結黨嗎?」胸懷坦誠的範仲淹竟回答說:「我在邊防的時候,見到能打仗、會打仗的人聚在一起,自稱一黨,怯懦的人也自為一黨。在朝廷上,正、邪兩黨也是一樣。陛下只要用心體察,就可以分辨忠奸。假如結黨做好事,那對國家有什麼害處呢?」仁宗對這個回答當然很不以為然。

未曾想,就在朝廷中朋黨之爭甚囂塵上,範仲淹因此逐漸失去仁宗信任的情況下,37歲的歐陽修直抒胸臆,一不作、二不休,在4月份乾脆寫了一篇《朋黨論》的政論呈交仁宗,並在朝官中傳閱。

歐陽修的文章,對派別問題不但不稍加避忌,反而承認大夥的確都在結黨。有小人以利益相交的「偽朋」,有君子以「同道」結成的「真朋」。歐陽修提出,做皇帝的,應當辨別君子之黨與小人之黨,「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

相關焦點

  • 範仲淹、歐陽修、石介……慶曆新政中,那些君子與小人的糾葛
    、韓琦、杜衍、歐陽修等人為解決宋朝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進行了著名的改革運動——慶曆新政,可是很快慶曆新政便以失敗而告終。可是,慶曆新政是怎麼失敗的?又是被誰絞殺的呢?就在慶曆新政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發生了一件事,成為慶曆新政的轉折點。慶曆四年(1044年)一個叫石介的人,給富弼寫了封信,信中他勸富弼和範仲淹再接再厲,大力推行新政,「行伊周之事」!就是這句「行伊周之事」,改變了一切。這是怎麼回事?
  • 有人、有勢、有法的「慶曆新政」是如何加速失敗的?
    但是整個新政的實施過程,從慶曆三年九月範仲淹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到慶曆五年正月範仲淹罷相出京,在經歷短短十六個月的時間後便宣告失敗。 範仲淹畫像 有著上層統治者支持的變法為何依然失敗的如此徹底?作為改革派籌劃多年的新政為何敗的如此迅速?範仲淹的小夥伴是如何加速了新政的失敗?
  • 一個會仿字的婢女,真的是北宋「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嗎?
    北宋仁宗慶曆三年,範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為諫官。範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調陳十事疏》,徐徐拉開「慶曆新政「」的序幕!這場涉及北宋各個方面,牽扯名人無數的改革,僅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改革的失敗呢?
  • 範仲淹、歐陽修等人主持慶曆新政,後人稱道的包青天包拯支持嗎?
    為解決這些問題,宋仁宗於慶曆三年(1043年)八月,任命範仲淹任參知政事,杜衍任樞密使,富弼和韓琦為樞密副使,主持改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那麼,名垂千古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對慶曆新政是什麼態度呢?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包青天和範仲淹有著同樣的理想:那就是希望宋朝變得更好。所以範仲淹才會挺身而出,力促改革,實現自己的理由,包拯才會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留下包青天的美名。
  • 宋仁宗的慶曆新政,敗給了誰
    於是,以範仲淹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在濟世精神的感召之下,發起「慶曆新政」,試圖推行若干新的政治主張,革除積弊、振興國家。以下內容節選自《祖宗之法》的第六章,由於「祖宗之法」在仁宗朝已完全走向神化,成為無從置喙的聖訓寶典,竟出現了慶曆新政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都需要借著援引「祖宗之法」來宣揚自身合理性的奇怪現象,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祖宗之法」作為宋代立國的基石,在維持了趙宋王朝政局穩定的同時,如何阻遏了順應時代的有效變革,而慶曆新政失敗所暴露出的上述矛盾也為此後王安石熙寧變法引起的巨大喧囂埋下了伏筆
  • 慶曆新政:新政黨和保守黨的矛盾,兩者不可調和,新政註定失敗
    慶曆新政在歷史上赫赫有名,雖然最終的結果失敗了,但是對於歷史的影響很大,在我們學習改革史的時候,不可避免要學到,它失敗的原因最大要歸根於封建體制所導致的改革不徹底,但其實,這場改革遠沒有那麼簡單。歷史是人類活動,所以任何歷史事件都應該放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去討論,因為它與人密切相關。
  • 提出10項改革措施的慶曆新政,為何不到2年,便走向失敗?
    提出10項改革措施的慶曆新政,為何不到2年,便走向失敗? 不難看出,剛剛經歷慶曆新政失敗的範仲淹,對遠在巴陵郡的滕子京流露出深深的羨慕。或者說他也在反思,為什麼滕子京能將巴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他面向全國的慶曆新政,卻僅僅只能進行3年?
  • 同樣是改革,為何韓琦支持慶曆新政,反對王安石變法
    北宋時期,有兩場影響深遠的改革運動,一是範仲淹發起的慶曆新政,二是王安石發起的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持續的時間較短,規模不大,影響較小;王安石變法持續的時間較長,規模很大,影響深遠。
  • 夏竦:一生經歷三朝,身後爭議不斷,重在慶曆新政
    夏竦與慶曆新政 石介在政治上擁護北宋中央封建統治,同時也曾對統治集團的奢靡提出過激烈批評,是一位憂心國家安危的文人。他與範仲淹、歐陽修一眾人多有往來,在仁宗朝時期也頗有名聲。他與夏竦有何交往呢?為何做《慶曆聖德詩》呢?
  • 品讀|慶曆四年春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此是文正公開筆第一句。倘是對宋史,尤其是「慶曆新政」有所了解的人,當知道,與「慶曆四年春」和「謫守」兩詞產生聯繫的又豈止是滕子京一人之命運。慶曆三年,是範仲淹經歷半生仕途沉浮後,終掌中樞大權的一年,亦是為慶曆新政唱響奏曲的一年。
  • 被譽為「操守自持,守廉明恥」的歐陽修為何在政治上建樹不多?
    慶曆年間,範仲淹、富弼和韓琦等人深得宋仁宗器重,他們為了消除存在已久的「三冗現象」而除弊革新,共同上奏《答手詔條陳十事疏》。經仁宗下旨後,北宋開始推行以「明黜陟、均公田、精貢舉、強軍備、整吏治、減賦役」等為主的改革,史稱為「慶曆新政」。作為言官,歐陽修的身份比較尷尬。
  • 宋仁宗推行「慶曆新政」是如何失敗的呢?
    我們都知道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這篇文章不只是寫景,還是一篇寫出自己政治抱負的文章。鮮為人知的是,這篇文章寫於「慶曆新政」時期。由於宋仁宗趙禎登基時年少,由劉太后垂簾聽政,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宋仁宗會用人,禮賢下士,待人寬厚。既然這樣,「慶曆新政」是如何失敗的呢?
  • 實拍江西的歐陽修夫人墓地:歐陽修的嶽父,為何不肯原諒歐陽修?
    圖為《瀧岡阡表碑》亭,拍攝於沙溪鎮歐陽修故居。歐陽修與胥偃的關係,沒有因為胥夫人去世而淡化,卻因為範仲淹而反目成仇。範仲淹與杜衍、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晏殊、王拱辰、胥偃堅決反對慶曆新政,結果導致親戚反目成仇。韓琦是晏殊的門生,富弼是晏殊的女婿。
  • 19歲中狀元的王拱辰,為何與歐陽修結下梁子,反對新政
    他與歐陽修都是晏殊的學生,然而他們卻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歷史上的王拱辰還曾反對慶曆新政。這不禁讓人疑惑,一個年輕有為的官員,為什麼會反對新政呢?而且他還站到了歐陽修、範仲淹、韓琦、富弼、晏殊等人的對立面。王拱辰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呢?
  • 寓居睢陽的慶曆新政「百日宰相」杜衍
    慶曆新政時任參知政事的範仲淹聞名天下,而時任宰相之人又有幾人知?   他就是世稱「杜祁公」的杜衍,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後,仕真宗、仁宗兩朝,歷任地方和中央要職,善決大事,好薦賢士。慶曆新政時,杜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僅120天,史稱「百日宰相」,新政中主張罷除「恩降」,改革吏治。
  • 鞭辟入裡,歐陽修代表作《朋黨論》
    歐陽修是北宋文豪,古文運動的支持者,《朋黨論》是他的代表作。這篇文章寫於慶曆年間,宋仁宗啟用範仲淹、韓琦等人,開展「慶曆新政」。
  • 歐陽修告訴你:攤上個豬隊友有多可怕
    排名在範仲淹之前的賈昌朝是宋仁宗老師,但他和範仲淹並無交集,井水不犯河水,也不會出來反對宋仁宗認可的慶曆新政。 樞密使杜衍,杜衍和範仲淹關係非常好,範仲淹曾以父禮服侍杜衍他是慶曆新政最大的支持者,甚至可以稱他為新政四巨頭。
  • 改革者的命運:從「慶曆新政」到「熙寧變法」
    內外交困之下,宋仁宗不得不痛下決心進行改革,任命範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開始了著名的「慶曆新政」。「慶曆新政」的主要內容集中體現在範仲淹的《答手詔條陳十事》中,具體包括了十項改革: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宋仁宗支持改革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和軍事危機,是要富國強兵,解決眼下內憂外患的種種急迫問題。
  • 歐陽修同榜狀元,先當歐陽修的姐夫,後來又當歐陽修的妹夫
    朝廷為了壓一壓歐陽修的傲氣,給了他進士功名,但是排名不高。王拱辰殿試超常發揮,考中了狀元功名。到了這個時候,歐陽修才知道狀元服為何在王拱辰身上那麼合適了。 宋朝有放榜捉婿的傳統,達官貴人會在中榜進士當中選擇乘龍快婿。王拱辰考中狀元之後,被宰相薛奎招為乘龍快婿。歐陽修在進京趕考之前,與恩師胥偃的女兒訂婚。歐陽修高中進士之後,被恩師胥偃招為乘龍快婿。
  • 北宋名相韓琦曾參與主持慶曆新政,他對王安石的變法態度是怎麼樣的...
    康定元年(1040年),為抵禦西夏入侵,宋仁宗任命範仲淹和韓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分別主持鄜延路和涇原路軍政事務。雖然在對西夏的策略上,範仲淹和韓琦的政見不同,但絲毫不影響到範仲淹和韓琦之間的友誼。 慶曆三年(1043年)四月,宋仁宗將範仲淹和韓琦調入京城,任命範仲淹為參知政事,韓琦為樞密副使,再加上富弼、歐陽揚、杜衍等人,組成變法團隊,進行變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範仲淹向宋仁宗上奏了《答手詔條陳十事》,作為新政的綱領。韓琦作為變法的主導人物之一,對變法的推行也是非常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