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物價的攀升,錢越來越不值錢,早在70年代,萬元戶可是富翁的象徵,而到了現在,每個家庭都能輕鬆的擁還未發生的事情不好說,但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卻可以參考,讓我們回歸到十年前,那時候一碗麵是多少錢?1萬塊錢能買到什麼?
十年前如果沒記錯的話,最好的蘋果手機,1萬塊可以買兩臺,一頓快餐10塊左右,平時生活費幾百塊錢差不多了,房價大約是現在的四分之一。那麼為什麼每種東西它的貶值速度不一樣呢?怎樣估計未來的錢價值幾何?
數碼產品,每年貶值15%
筆者15年買的2W元的電腦,當時配置是頂配,980的獨顯來兩塊,固態硬碟也上上,而現在,同系列的入門款已經 要賣到27000,現在最頂配的電腦大約要花4W塊,相當於5年翻了一番。
事實上這是跟數 碼類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快有關的。就像蘋果手機,每年cpu都會升級,各種技術也都會慢慢上升,這樣也導致了雖然價格漲得快,但事實上科技感也與日俱增。
拿出十年前的4S,跟現如今的浴霸攝像頭比一下,你就會發現原先給你心 動感覺得4S已經變得這麼不入眼。這也是為啥數碼類產品漲價之速度如此迅速。
生活必需品,反映通脹水平
相比之下,生活必需品的漲幅就附和經濟的通脹水平,一般來講,通脹水平大約是每年2%-5%左右的速度,豬肉近幾年由於特殊原因導致大幅漲價。
這相當於特殊案例,姑且忽略不計,當然它也側面影響了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使漲價變快了些。
那麼按照這個速度,之前10塊錢左右的快餐,五年後差不多也要漲一半了,這是因為錢變多了,所以價值就變低了。但是生活費用所佔的比例往往不會有較為巨大的變化。
投資類商品,漲跌看市場
不少人直觀地覺得自己的錢變得不值錢了,是因為房價。年輕人買不起房,中年人換不起房,一線城市因為房價把一堆人拒之門外。但是卻忘記了,在國內,房子具有投資屬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