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令和」的5個出處 4個來自於中國古籍

2021-01-19 老街味道

前言

日本新年號」令和「在網絡上被刷屏了,據說當初有6個候選年號,除「令和」外,還有「英弘」、「廣至」、「萬和」、「萬保」。3個出自日本典籍,3個出自中國典籍。

日本人為了擺脫以前年號都出於漢學經典的慣例,專門挑選了」令和「二字。這兩個字出自於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在卷五《梅花之歌三十二首並序》中寫到: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但是既然出自於古籍,無論中日,都擺脫不了漢唐文化的影響,」令和「除了文字是」漢字「以外,我們至少還可以在漢學經典中找到4個出處。

一、《萬葉集》與《蘭亭集序》

《萬葉集》這本詩集在日本相當於中國的《詩經》, 所收詩歌的年代歷來眾說紛紜,據說出自4世紀至8世紀,差不多相當於東晉到唐朝。也有人認為多數作品創作於奈良年間(公元710~794),大約是唐朝武則天的時代 。

《萬葉集 梅花之歌 》也是一篇美文,但是看過之後會發現這篇美文有《蘭亭集序》的影子: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蘿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據情?請記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歌。——《萬葉集 梅花之歌 》

文中的很多句子都有蘭亭集序的味道 :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裡;淡然自放,快然自足;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

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有:引以為流觴曲水;悟言一室之內;暫得於己,快然自足;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等句子在《萬葉集 梅花之歌 》似乎都能看到相似之處。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萬葉集:忘言一室之裡】;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萬葉集:淡然自放,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萬葉集: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萬葉集 梅花之歌 》中採用了四六文賦的形式,深得漢學精髓,其中幾副對仗句異常工整精彩,規規矩矩地上聯仄收,下聯平收:

1、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2、曙嶺-移雲,松掛蘿--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3、庭舞--新蝶;空歸--故雁。4、蓋天--坐地,促膝--飛觴。5、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

這篇美文如果收錄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中,與其他古人佳作相比毫不遜色。只看作品的話,估計也分辨不出作者是不是中國人。

二、 「令和」的化用與5個出處

讀完這一段《萬葉集·梅花之歌 》,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一定是飽讀漢家經典之人。 實際上當年跟隨日本遣唐使來到中國的很多人,在學習後都具有相當深厚的漢文化水平。因此寫出這樣水平的文章一點也不奇怪。

令和的年號來自於《萬葉集·梅花之歌 》文中第一句: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我們基本可以判斷這個作者化用了張衡《歸田賦》的佳句: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張衡《歸田賦》

在西晉時的張協也有一篇《洛禊賦》寫到:

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氣之氤氳。和風穆以布暢兮,百卉曄而敷芬。川流清泠以汪,原隰蔥翠以龍鱗。

南北朝的王臺卿傳下來地樂府詩《陌上桑》,其中有:令月開和景,處處動春心。

鬱郁陌上桑,盈盈道傍女。送君上河梁,拭淚不能語。鬱郁陌上桑,遙遙山下蹊。君去戍萬裡,妾來守空閨。鬱郁陌上桑,皎皎雲間月。非無巧笑姿,皓齒為誰發。鬱郁陌上桑,嫋嫋機頭絲。君行亦宜返,今夕是何時。令月開和景,處處動春心。掛筐須葉滿,息倦重枝陰。

到了唐朝,唐高宗時期的宰相薛元超有《 諫蕃官仗內射生疏 》,也曾提到:「時惟令月,景淑風和」。

臣元超言:.......一物一事,並從減省,在公在私,莫不幸賴。時惟令月,景淑風和,宸襟有豫,百靈胥悅。臣曲荷恩徽,重得奉陪鸞駕,下情欣躍,實倍恆品。

令月的令是美好之意,令月即吉月,古人一般稱二月為令月,彭大翼 《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陽,曰令月。「

三、這個日本和尚說:皆自抄古人

在古人眾多論述文學的文章裡,常常可以見到下面這一類評價。

南宋文學家周紫芝說:「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北宋的黃庭堅曾說過:」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

不知道《萬葉集·梅花之歌 》的作者是否認識空海大師,這個來自日本的空海和尚又叫做遍照金剛,他在中唐時隨同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回到日本後寫過一本《文鏡秘府論》,記載了不少唐朝的詩歌理論。

空海和尚說唐朝詩人有個好習慣,隨身帶有前人詩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詩如果苦思不得,就打開「錦囊」看一看:

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

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中記錄了一個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古人的文化素養都是熟讀前人經典薰陶出來的,無論日本人還是中國人,學問越深,就越喜歡化用古人的文辭和立意,即皎然所謂地」三偷「。

四、唐朝時的日本遣唐使

在《萬葉集》中還可以看到一首詠梅的絕句:

妖嬈春日野,祭祀祈神援,社苑梅花綻,常開待我還。、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玄宗時期來自日本的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在日本出發之前寫下此詩。來到唐朝學習了一年以後,他邀請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的鑑真大師一起回日本,可惜他的船遭遇颱風差點命喪大海,於是這個日本人就終生留在大唐任職並娶妻生子。而鑑真大師竟然幸運地在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 登岸。

在藤原清河的船上還有一位神人叫做阿倍仲麻呂,漢語名字叫做晁衡。他十幾歲來到長安學習,後來竟然考中了進士。他的朋友圈裡都是大神級的人物:李白、王維、儲光羲.....在臨行時,王維贈給他一首送行詩《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裡若長空。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仲麻呂也寫了《銜命還國作》贈答友人:

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

傳聞他在海上遇難時,李白還揮淚寫下了《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仲麻呂(晁卿)當時入唐已經37年,是五十六歲的老人了。這次回國失敗後,他和藤原清河又回到了長安,後來都沒有再回到日本。

詩友們比較一下仲麻呂和藤原清河的詩,明顯看出藤原清河作品的稚嫩,估計藤原清河來到唐朝以後的詩作一定不是這個水平了,可惜老街也沒有見到他的其他作品。

再對比一下《萬葉集·梅花之歌 》這篇短文,我感覺一定是從大唐學成歸國的日本人所做,水平極高,完全可以入選我們的課本,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入選了日本的課本。

結束語

從另一方面說,無論是《萬葉集·梅花之歌》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還是薛元超的「三春之令月,和風穆以布暢」,還是張衡的「仲春令月,時和氣清」,都是一篇文章發端時對於時令、天氣尋常描寫。-

類似於朱自清的《春》: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或者生活中見面打招呼的套話:您吃了嗎?今天天氣不錯呀....美則美矣,但確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如果說抄襲或者化用都有點小題大做。

用漢語字形和語法的形式表達,又怎麼能夠完全擺脫掉漢文化的而影子呢?而且從整篇來看,這種影響一直深入到這篇短文的骨肉裡。

看到王維、李白等人和晁衡的唱和,無法不為其友情而感動,如何能想到有一天兩個鄰居會結下血海深仇呢?「令和」是一種和諧的美好,希望如此。

@老街味道

蘇軾、王安石、辛棄疾的這三首豪放詞代表作 您最喜歡哪一首呢?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了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秘

同樣描寫漁夫,蘇軾為什麼可能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唐詩宋詞就是田園有宅男 邊塞多憤青 詠古傷不起這麼簡單嗎?

中國文學史上最霸氣的幾首詩詞,你認為哪一首最好?

相關焦點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什麼意思 令和出處和含義介紹
    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政府1日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明仁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  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令和」是「大化」(645年)以來的第248個年號。
  • 日本備選新年號有「英弘」「廣至」 可安倍偏偏選「令和」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日本政府4月1日宣布新年號為「令和」,日本廣播協會4月2日報導稱,落選的年號包括「英弘」、「廣至」、「萬和」、「萬保」。據臺灣聯合新聞網4月2日報導,日本政府於兩個月前開始搜集新年號的候補字,一周前縮小到最終的6個候選。
  • 日本新年號「令和」,有什麼說法?
    今天,日本公布了新年號。看到一個段子,說:如果一個島國宅男/宅女 生於1989之前,下月1號仍未結婚,那就是從昭和-平成-令和始終母胎solo,史稱--【三朝元老單身狗】作為漢字文化圈中,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
  • 日本擬於4月1日發布新年號 5月1日開始施行
    「平成」之後,日本新年號可能有中日雙重出處距離日本政府4月1日公布新年號僅剩不到一周時間,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使用年號的國家,日本在「平成」後將迎來什麼年號受到廣泛關注。年號是否應沿襲傳統取自中國古籍,也成為爭議焦點。日本共同社25日稱,日本年號中能確認的出處都是中國古代典籍。但政府迄今為止收到的新年號候選名稱中,據悉也包含基於日本古代典籍的方案。
  • 日本新年號「令和」,含著對中國老師怎樣的藐視?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れいわ,Reiwa),出自日本古代典籍《萬葉集》。從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仿照唐朝制度,設立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大化」以來,1374年時間,247個年號,出處全部來自於中國典籍。
  •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日本新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典籍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臺媒稱,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正式公布新年號:「令和(れいわ)」。讓外界大為意外的是,年號的典故採用來自日本的和歌古籍《萬葉集》,這是首次引用非中國古籍的年號。新年號將於5月1日新任天皇即位之後啟用。
  • 日本現新年號令和 令和是從哪裡來的 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選令和
    原標題:日本新年號「令和」無法抹去中國痕跡日本新年號為「令和」【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邢曉婧】1日上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出自日本詩歌集《萬葉集》,成為日本歷史上首個源於日本古籍的年號。
  • 「令和」年號出自日本古籍?真相:還是繞不開中國古典!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成為自「大化」以來,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表示:「令和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哪來的? 網友:咋不叫「永和」?
    作者:郭佩珊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日本公布新年號「令和」。這一年號取自日本古籍《萬葉集》,象徵著追求和平、充滿希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願望。  即將代替「平成」的「令和」是日本繼「大化」之後的第248個年號,新年號將於5月1日新天皇即位後開始使用。以往,日本年號絕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古代經典著作,這是日本首次不從中國古籍中選取年號。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在向「昭和」年代致敬嗎?
    作為漢字文化圈中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日本剛剛公布了新年號:「令和」。日本當地時間11時40分(北京時間10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定為「令和」。稍後,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發表講話,介紹新年號出典,「直接傳遞新年號包含的意義並向國民寄語」。
  • 「平成」劇終「令和」接力:日本迎來新年號 又能迎來多少轉機?
    文化、傳承、希望……「令和」既是日本的新年號,也是日本告別過去印象裡「失去的20年」最好的機會,正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言,「希望和國民們一起,建設對年輕人而言洋溢希望的日本」。4月1日一早,安倍春光滿面地走進首相官邸接受記者的採訪,不久之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於萬眾期待間在鏡頭前舉起了牌子,黑色的書法大字「令和」終於與世人見面。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當地時間上午11點40分左右,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而目前的「平成」年號將於4月30日隨著明仁天皇的退位而停止使用,自今年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起,正式使用新年號。
  • 日本天皇年號「平成」來自《史記》,「令和」選自哪本古籍?
    2019年4月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天皇新年號為「令和」,從而引發各大媒體紛紛關注。從1989年步入平成時代以來,明仁天皇已經連續在皇位上堅持了三十年。這裡用「堅持」是因為《和平憲法》實施以來,天皇的世俗權力已基本被取消殆盡,如今在皇位上緊繃著一根弦,時刻注意著自身言行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 日本新年號「令和」確立,平成時代即將落幕
    「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關於梅花的和歌。這是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自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此次首度破例。新年號將於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同日啟用。兩個小時前,首相安倍晉三走進首相官邸,他對記者說:「今天陽光燦爛,櫻花盛開,希望選定一個充滿希望,融通新時代的新年號。」
  •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中日專家從日本新年號讀出了什麼?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現在的「平成」年號將於4月30日隨著明仁天皇的退位停止使用,5月1日起,正式使用新年號。「令和」二字,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美好而和平。而這也是日本有出處的年號中首個從日本古籍中選取的年號。
  • 安倍回應「首次未用中國典籍」,日本網友都想知道「令和」是啥
    昨日(4月1日),日本公布了自公元645年「大化改新」首次使用年號以來的第248個年號,也是首個沒用中國典籍,而是從本國典籍中選取的年號:令和。據日本共同社4月1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天在官邸召開記者會,發表了有關敲定新年號「令和」來替代「平成」的首相談話,他就新年號出自日本典籍表示,這是「象徵我國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
  • 令和18年成年的都會是「猛」漢嗎?日本新年號「令和」公開
    昨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大堆愚人節資訊,其實還有個沒寫,那就是日本繼「平成」之後的新年號「令和」公布了,這個年號將於2019年5月1日開始使用。
  • 日本年號或現中日「雙出處」?日媒:日本保守派期待高漲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日媒稱,距離日本政府公布新年號的4月1日還剩不到一周時間,正式委託多名專家斟酌考慮候選名稱等選定工作迎來最終階段。日本年號出自中國古籍一直是慣例,日本政府迄今為止收到的候選名稱中據悉也包含基於日本古籍的方案。
  • 平成結束,令和開啟!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成為自「大化」以來,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新年號「令和」,字面意思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
  •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布,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新年號使用,標誌著明仁天皇宣布退位,日本平成時代也宣告結束。日本是現今世界上唯一使用皇曆和年號的國家。日本的年號,用來表示天皇統治的時間,出現在日曆和官方文件中。這一文化傳統習慣,其實來自於中國。眾所周知,現在國際通用是紀年方式,是公元XXXX年的,起源西方。
  • 日本新年號「令和」取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安倍這樣解釋寓意
    中國日報網4月1日電 日媒綜合報導,日本政府1日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當今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這是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