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海確診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某某,浦東新區祝橋鎮營前村被列為中風險地區。經安徽省疾控部門反饋,與王某某相關聯的蘭某,11月10日在安徽確診。對相關人員進行篩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從這個本土病例出現開始,有一群人便始終繃緊神經,奮戰在流調、追蹤、尋找蛛絲馬跡的第一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幾乎度過了半個月的「不眠夜」,終於找到了這兩例病例的致病源頭——航空集裝器。
找到「航空集裝器」的背後有怎樣的經歷?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用一組龐大數據回顧了「破案」始末。
立下軍令狀:48小時破案
病例出現後,疾控專家迅速組成了聯合流調專家隊伍,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排查追蹤相關人員。全市兩級疾控中心流調隊伍共出動1300餘人次。
軍令狀在第一時間立下。在市衛健委靠前指揮下,市區疾控組成流調溯源攻關小組,由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現場工作組副組長潘浩帶隊,市疾控中心孔德川、浦東新區疾控中心劉博等人參與,立下軍令狀:48小時內查明感染來源。
根據調查梳理出人傳人的若干個線索後,疾控出動大量流調人員同時排查病例的家人、同事和其他的暴露情況。疾控工作人員快速對其場所環境和密接人員進行採樣,發現全部樣本為陰性。所有在滬密切接觸者的樣本均為陰性,「人傳人」被排除。
此後,對病例居住地營前村人員、工作地工作人員,以及到過江鎮晚霞路菜場、江鎮百品匯、妙鏡路社保中心共計8000餘人進行了核酸檢測,並對其中部分人員進行了抗體檢測,結果全是陰性。無症狀感染者也被逐一排查。
通過省際協查,安徽省發現一例關聯病例蘭某。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流調小組開始對王某某開展28天精細回溯流調,並對其工友等密切接觸者進行精確到分鐘的精細流調,發現關鍵問題:兩個確診病例曾共同清理過一個航空集裝器。
實驗室數據:「一錘定音」
11月11日,5名流調人員前往機場貨運物流區查閱監控錄像,了解病例在發病前14天的工作情況,整個過程歷經5個小時。監控錄像顯示:10月30日,2名確診病例都未戴口罩,進入同一航空集裝器處理泡沫,共計十幾分鐘時間,其中發病比較早的王某某清掃時間相對更長。
在監控錄像確證之後,疾控專家鎖定了感染來源。通過查詢物流信息,流調小組發現此集裝器曾經在北美的物流公司放置一段時間。符合傳播特徵,從流行病學角度鎖定傳染源。
同一時刻,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原檢測實驗室基因測序後,發現兩個病例感染的病毒基因高度同源,且與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從實驗室角度證實了傳染源。
為防控本土新冠疫情,上海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全負荷運轉,充分發揮「一錘定音」能力,對確診病例、相關密接、環境樣本等進行檢測和覆核,平均每天檢測300至400份。
11月22日下午,上海市疾控中心危害監控所接中心緊急任務,召集所內15名同志,即刻趕赴浦東國際機場,開展機場近港區域、停機坪、海關第二監管區(東航)和海關第一監管區的環境採樣。同期,還有虹口區、楊浦區、靜安區、黃浦區、徐匯區和長寧區疾控中心的同事們負責機場區域的採樣工作。22日至23日凌晨,共完成716件樣品的採樣。23日至24日凌晨,共完成環境樣品採集379件。
從24日零時起,營前村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這裡,又漸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而疾控專家們,又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場「探案」中……(記者 黃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