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河北省報告新增1例本地確診病例,拉響了河北此輪疫情的警報。根據河北省衛健委發布通報,截至11日24時,該省累計確診本地病例305例,境外輸入病例2例。
短短數日,數百新增病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河北是北京近鄰,唇齒相依,牽一髮而動全身。1月6日,在國家衛健委的部署下,市疾控中心新冠疫情防控現場組技術骨幹任振勇、田麗麗臨危受命,登上了前往石家莊的列車,踏上支援抗疫的徵程。
昨日,記者連線兩位專家,解讀河北疫情流調溯源工作。
外環境溯源採樣
流調溯源工作環境複雜
溯源重點在去年11月初至12月15日期間
1月10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透露,目前本次疫情沒有看到明顯的拐點,擴散風險仍然存在,溯源工作仍在進行。基於現今早期病例發病時間點,初步估計「零號病例」早於去年12月15日。
任振勇介紹,疾控人員在對早期病例的排查中發現,早期病例出現症狀集中在去年12月15日前後。疫情多發生在農村地區,多為無症狀感染者。早期病例多為老年患者,活動範圍較小。根據流行病學既往經驗和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工作人員判斷,目前發現的早期病例,應該已經不是「初代病例」了,所以傳入時間要早於去年12月15日。
「目前發現的最初幾個病例都是藁城區增村鎮劉家佐村和小果莊村年齡較大的老人,他們參加過紅白喜事等聚集性活動,但目前沒發現接觸過境外的人或物品。這就說明,他們應該還有『上一代』或『再上一代』的病毒傳播者。多方因素考慮,我們將『溯源』的重點階段,放在了去年11月初至12月15日期間。」田麗麗說。
「在追蹤『零號病例』的過程中,要綜合分析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並結合實驗室檢測相關證據,科學地判定疫情首發的時間段。圍繞這一時間段進行溯源調查,不漏掉任何可疑的線索。」任振勇補充道。
入境隔離點線索排查
排除法尋找「零號病例」
讓涉疫謠言「不攻自破」
「本輪河北省疫情的溯源工作,可以說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們接觸過的溯源難度較大的一次了。」田麗麗說。
疾控專家為何這麼說呢?田麗麗解釋,疫情最初發現於農村地區,外來人員相對較少。石家莊不處於國境、邊界,人員在飲食習慣上少食海鮮。而確診病例集中在農村地區,多個村莊毗鄰機場,不能排除由外來人員和外來貨物接觸導致的病毒感染。加上該地區人員村內聚集性活動較頻繁,因此,流調溯源環境複雜,線索可以用「千頭萬緒」來形容。
梳理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為不遺漏任何一條有用線索,田麗麗和任振勇將數百份確診病例的流調報告挨個兒「捋」了一遍,進行補充流調。「這就像是一個破案的過程,在『卷宗』中揪出『疑點』,追查下去。」田麗麗說。
這個補充流調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做排除法的過程,比如村莊裡60歲以上的老人和15歲以下的孩子,將外來病毒引入本地的可能性較小,排查的重點就要放在既往報告中存在接觸史的「高風險居民」身上。存在發病較早、工作環境有風險、可能接觸到外來危險因素等情況的病例,都被重點標註,逐一詳細排查。
兩位專家介紹,300多例確診病例中,目前重點排查的「圈兒」劃定了50多例,「排除法」仍在持續進行中。在這個過程中,也有許多謠言隨著流調信息的日益豐滿而被「去偽存真」。比如,「藁城小果莊疫情由歐美傳教士從歐洲『引入』」的謠言,就是在此過程中被「排除」掉的。田麗麗介紹,該地區目前僅發現一例外籍人士逗留一夜,此人已在中國居住半年,且核酸檢測為陰性。
明晰的流調線條,使趁亂出沒的謠言「不攻自破」。
高危人群核酸篩查
河北疫情防控具有全國意義
農村小診所監測能力待加強
「溯源與破案一樣,都是在奔赴『真理』。我們充滿希望地一天天接近它,但途中也會經歷許多次希望『破滅』,從頭再來的過程。」田麗麗說。
她認為,河北省疫情的溯源和防控,對整個國家的疫情防控都具有很大意義。她說,本輪多發在農村地區的疫情中,病例多數出現症狀後,是去私人診所等小型醫療機構,少有去醫院就診的情況。「這說明,基於鄉鎮私人診所等小型醫療機構的傳染病監測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1月11日晚10時,當記者聯繫兩位疾控專家採訪時,他們剛剛結束了對機場附近隔離酒店的探訪,正在開每晚例行的研討會,這個「例會」要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田麗麗說,工作人員曾高度懷疑的一個風險較高的隔離酒店,經過實驗室檢測、流行病學分析,結合現場實際管控情況,可能性被排除了。
第二天一早兒,田麗麗和任振勇又出發了。「希望今天不要再失望,加油!」任振勇發來一條微信。「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儘快溯源成功,把疫情鎖定在最小範圍內。如果疾控人、醫務人員的努力能給大家換來一個祥和、團圓的春節,想想都很欣慰,都很幸福,對吧?」他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