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教養模式,不會讓孩子變成「富一代」,而是依舊平庸

2020-12-23 奶豆育兒

普通孩子想改變自己一生的方式,最公平的就是高考。要想改變命運,學習是最好的途徑。

隨著現代化生活的普及,「寒門出學子」的例子似乎越來越少了,更多條件優越的家庭,也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優秀的人孩子也越來越優秀。

有幾種家長,他們自己沒有富裕起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光宗耀祖,就在教育孩子上下很大功夫,其實有一些方向是錯的,這樣的孩子註定不能成為「富一代」。

總是強調自己的付出,要求孩子以後報答的家庭

家庭條件不好,養育一個孩子確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有些父母總是把自己的辛苦掛在嘴邊,用自己的勞累給孩子施壓,這種方式是不倡導的。

豪豪的爸爸是個農民工,平時自然是很辛苦,他就總是跟豪豪說「爸爸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供你上學啊,你將來能不能忘了爸爸啊?」

爸爸平時總是說自己有多辛苦,身體因為工作患了什麼疾病,很痛之類的話,豪豪聽時間久了,並沒有像爸爸想像的一樣發奮讀書,而是覺得壓力更大了。

學習和生活的壓力一旦變大,而且都是來自家庭的話,孩子只會想逃離,而不是一心為這個家努力。

總是跟孩子計算金錢,想通過這種哭窮方式讓孩子感恩的家庭

「家裡哪有那麼多閒錢給你買玩具,家裡什麼條件你也不是不知道,供你上學錢已經花完了,別再要東要西了。」

不管家裡的真實情況如果,哭窮似乎是父母們最常使用的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知道沒有錢的痛苦,這會給孩子一種錢很重要的想法。

當孩子認為金錢的意義超過了學習,他就無心學習只想怎麼賺錢了,但是這種金錢觀,沒有知識和文化的支撐,最終孩子可能會為了錢走向歧途。

扭曲的金錢觀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報復性消費心理,當長大後自己有錢了,會沒有節制的消費,彌補小時候心裡的缺憾。

堅信讀書改變命運,只讓孩子讀書,別的什麼都不許做的家庭

很多父母把生活的重擔默默扛下,什麼都不和孩子說,讓孩子成長在他們的羽翼之下。

在紀錄片《父親》中,老韓住在工地,一個月掙5百左右,給兒子200,給自己留150,這樣的生活,父子倆都很艱苦。

小韓不被允許出去兼職,因為爸爸只讓他好好學習,小韓為了吃飯生活,在學校撿瓶子攢生活費。

在這種教育下,小韓畢業了也因為唯唯諾諾找不到工作,父親和家庭的壓力更是讓他喘不過氣。

結果小韓一個大學生,只能去找1500元的保潔、服務員等工作,他好像也就這樣「任命」了。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真正讓孩子更優秀的教育

其實父母都是想讓孩子將來生活能更輕鬆,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教養方式卻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沒有朝預想中發展。

父母給孩子的正確教育是,給孩子提供平臺,讓孩子增長見識。

讓孩子去好的學校學習,給孩子進行教育投資,讓孩子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的人。

適當放手讓孩子出去「闖蕩」,讓孩子漲漲見識,免得像小韓一樣,去面試都不敢張嘴說話,最後只能去做服務員。

大學的時候兼職,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社會閱歷,也能讓孩子增加工作經驗,為以後面試做準備。

所以家長把孩子「圈養」在自己懷裡並不是什麼好事,老鷹會把孩子丟下山崖練習飛行,家長也應該放手讓孩子去闖蕩。

相關焦點

  • 大S「富養女」,小S「窮養女」,如今兩個孩子咋樣了?很有教養
    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對於這個問題而言,每個家長的情況不一樣,回答自然會有所不同。但對於明星而言,相信很多人會認為,他們自然會「富養」娃,畢竟經濟條件很佔優勢。可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大S「富養女」,小S「窮養女」,如今兩個孩子咋樣了?都很有教養大S徐熙媛和小S徐熙娣是娛樂圈中有名的「姐妹花」,雖然兩人現在很少在節目中出現,但名氣依舊存在。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規矩立得對,孩子更出色!
    窮養富養,不如父母有教養現在網上對窮養兒子富養閨女的說法各執己見。其實,富養也好窮養也罷,都不如父母有教養。如今的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再加上生活條件的提高,幾乎不存在絕對窮養的家庭。教養是一種內在的美,且永遠不會過時。擁有良好教養的人,無論是舉止規範還是行事方式都會處理的恰到好處。成功時,他不會得意忘形;失敗時,不會怨天尤人。掛在臉上的一直是他自信的笑容,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失敗。
  • 孩子教養的好壞,來源於父母的悉心教導,別讓孩子輸在沒教養上面
    在一個桌酒席上,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吃飯,大家可能都不太認識,這時服務員端上了一盒子的糖果,按道理說每人一顆,其中個小孩子伸手就抓了一半,連忙放進自己的口袋中,還笑著對其他小朋友說:「都是我的了看,哈哈哈,你們沒有了」,其他小孩,和家長就座著笑笑沒說話,反而是這位小朋友的媽媽說了句話
  • 被別人說「沒教養」的孩子,通常有4種特徵,查查你家孩子有嗎?
    真正受人歡迎的是有涵養有教養的人,跟這樣的人相處才會感到舒適。相信沒有一個父母會願意聽到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說成「沒教養」,但現實生活中沒有教養的「熊孩子」非常多,他們大多有下面4種特徵,查查你家孩子有沒有。
  • 心理學:體現一個人教養的,不是表面上的禮貌,而是這3種品質
    一個人的教養,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彬彬有禮,一切的偽裝,都只能騙過別人一時。真正的教養,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的一種氣質,是一個人在具有了足夠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之後所散發的一種氣場。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下面這3種行為,最能讓人感到一個人的教養。
  • 都是養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如今孩子間的差距太明顯
    在過去的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很少會做一些專門的探討,其實這並不是家長朋友們不在乎自己的子女,而是過去人們對於教養孩子都有一個固有的模式,就是在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傾向於寬厚溺愛,當孩子年齡大了以後,就開始對他們嚴格甚至是嚴厲的約束。
  • 富養孩子不需要「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讓孩子一生受益
    如果這樣做,一方面等你老了會內心有愧,會後悔;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恨你,未來遇到困境,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自暴自棄,不敢同命運抗爭,悽苦一輩子。富養孩子並不需要「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只有這樣,未來的你才會欣慰,你的孩子才會受益終身。
  • 這3種表現,暗示你的孩子「沒教養」,家長務必及時糾正
    最過分的還不是這個,兩個孩子在中途玩耍的過程中不斷踩到我的腳,但卻沒有一個道歉,其中一個小男孩用手剝橘子吃,結果發現手很黏竟然往我旁邊的座位上擦,我當時真無語了,心想:這孩子也太沒有教養了吧,父母也不管管,就知道在哪玩手機。
  • 最貴的不是富養,而是教養
    可見,不管是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最要緊的是孩子有教養。沒有教養的富養,遲早要「翻車」。有教養的窮養,遲早能「翻身」。說起賈蘭,他是賈政的嫡長孫,論身份,絲毫不比寶玉低。不論是奶奶王夫人,還是太奶奶賈母,對這個孩子都是疏離有餘,親近不足。可賈蘭並沒有諸多抱怨,而是埋頭苦讀,將全部心思都放在學業上。他謙和有禮、十分自律、讀書從來不讓大人操心。這一切,都歸功於她的母親李紈。
  • 孩子有教養才會受歡迎,這些關於教養的誤區,很多家長都中過招
    有教養的人會讓別人如沐春風,很受歡迎。而缺乏教養的人常常會被別人嗤之以鼻,也會因此喪失很多良好的人生機會。教養不是生來就具備的,也不是靠自己逐漸摸索就能有的,而是與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緊密相連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教養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 10歲男孩猥褻女童,家長惹眾怒:孩子沒教養的樣子,跟你如出一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缺點其實在家長身上同樣存在。孩子沒有教養的樣子,跟你如出一轍。人的性格,素質,跟年齡大小無關,而是跟教養息息相關。孩子戾氣十足,就是父母給足了底氣。父母在孩子身上種下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孩子行為的背後都藏著家長最真實的品質。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否有禮有教養,通過他平時做事的細節即一目了然。有網友分享,在地鐵內,孩子不小心把爆米花灑滿了車廂,家長和孩子一起一粒一粒的撿起。
  • 3張地鐵上的偷拍照,引發網友熱議:良好的教養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3張地鐵上的偷拍照意外地火了,因為他們良好的教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大家紛紛說:良好的教養才是孩子的起跑線,這才叫真正的「富養」!一個孩子看到地鐵的地面上有水,生怕別人滑到,所以仔細地用紙擦乾淨,甚至最後怕自己沒有擦乾淨,還趴在了地面上擦拭。
  •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修行
    今天,我就自己的家庭教育實踐與指導經驗,淺談《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01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你這幾天玩手機時間太久了,媽媽現在很擔心你的身體健康啊!」然後孩子就直接懟回來:「別說了!再玩三天我就跳樓去,不給你們添麻煩了,不再拖累你們了!」。我應該怎麼回答他?我現在不知道怎麼辦好?請教練麻煩指點,謝謝!
  • 教育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考清華北大?為什麼有的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出去工作?不同的家庭,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不同人生。總體來說,教養方式可以分成三類:1、嚴厲性這種教養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家長制定;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但要絕對的服從,否則會受到懲罰。
  • 「懲罰教育」已過時,父母可以用「優勢教養」,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但是恐懼往往只是一時的 ,當恐懼過後,他們依舊我行我素,該犯的錯誤一樣兒也不會少。懲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但他同時也會帶來種種弊端,家長一定要謹慎。我家樓上有戶人家,夫妻兩人都四十多歲了,有一個十七歲的兒子。按說對於這一個獨生兒子,夫妻倆應該是百般疼愛的,但是事實卻是恰恰相反。對於兒子,夫妻倆不僅沒有過分溺愛,反而是倡導棍棒教育。只要孩子犯一點兒錯誤,就棍棒伺候。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就拿孩子上興趣班這件事來說,有些父母特別能「雞娃」,恨不得孩子能有三頭六臂,把所有的興趣班都給學一個;而有些父母卻又特別「佛系」,孩子只要高興就好,學不學都無所謂。當然,還有一些父母介於這兩者之間,相對比較溫和,但也會對孩子有所要求。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博士把父母的教養方式按照兩個維度進行了劃分,第一個維度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情感響應度。
  • 有教養的人,不會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而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往往體現在跟別人相處時,不讓人難堪,不讓人自卑,不讓人產生心理壓力,也不會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在一次婚宴的宴席上,我聽到了兩個媽媽的對話,兩個人應該是初次相識。A媽媽:「孩子多大了?」B媽媽:「5歲了A媽媽:「都這麼大了!那你孩子參加了幾門興趣班?」
  • 孩子「沒教養」的4種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裡有數
    現在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自然是被寵壞了,平時家長都會對這個孩子百般寵愛,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就算孩子做出了什麼不對的事情,家長也捨不得責罵孩子,經常是簡單說孩子兩句,這件事就過去了,這對孩子來說,他們是記不住教訓的,也不會改正自己的壞習慣。
  • 教養的迷思:了解真正影響孩子的三大原則,讓孩子獲得美好的未來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教養的迷思》。作者朱迪斯哈裡斯,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作家。1997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予傑出心理學作家的喬治米勒獎。撰寫過多本關於「兒童發展」的大學教科書、暢銷科普書籍,包括《基因或教養》以及這本《教養的迷思》。哈裡斯是位獨立的研究者,於演化、社會、發展心理學等領域深耕多年,見解獨到。
  • 姐妹花大小S,因女兒是窮養還是富養「吵翻」了,用孩子來說話吧
    毫無疑問,每位父母都不願意看到孩子富養,養出的是這樣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在我們的期盼中,富養養出來的孩子應該是像教育家洛克設想的一般自信、有教養、有紳士風度的人,而非嬌生慣養的富家公子。同樣的,誰也都不希望我們通過窮養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個個都唯利是圖,俗不可耐,而是希望他們有一種吃苦耐勞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