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讓我們見識了一個大家族的繁華與衰敗。
而大家族下,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又有其深刻的寓意。
薛姨媽從小溺愛薛蟠,小時候不管,大了想管又管不住,最後薛蟠殺人入獄,險些丟了性命。
賴嬤嬤嚴格教導孩子,孫子賴尚榮得以成功跨越階層,成了一方知縣。
可見,不管是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最要緊的是孩子有教養。
沒有教養的富養,遲早要「翻車」。
有教養的窮養,遲早能「翻身」。
說起賈蘭,他是賈政的嫡長孫,論身份,絲毫不比寶玉低。
可在賈府,他的存在感特別低。
不論是奶奶王夫人,還是太奶奶賈母,對這個孩子都是疏離有餘,親近不足。
可賈蘭並沒有諸多抱怨,而是埋頭苦讀,將全部心思都放在學業上。
他謙和有禮、十分自律、讀書從來不讓大人操心。
這一切,都歸功於她的母親李紈。
李紈出身於真正的書香世家,父親李守中是國子監祭酒,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北大校長。
李紈從小就被被當作標準的賢妻良母來培養,丈夫賈珠死後,安心守節,一心教子。
當時,賈蘭和眾兄弟一樣,都在賈府的私塾裡就讀。
可這私塾學生混雜,薛蟠鬥雞走狗、金榮一心想攀富貴,一群人頑劣成性,除了賈蘭無人真心想讀書。
而老師,也同樣地不靠譜。
一般是賈代儒老先生上課,老先生經常有事不能上課,就讓「圖便宜沒行止」的賈瑞代課。
就是那個被鳳姐毒設相思局的賈瑞,學識不行,人品更不行。
總之,賈府私塾十分不堪,按這樣下去,賈蘭的前程非毀了不可。
李紈心中著急,為了兒子免受外界的不良影響,她嚴格遵行國子監的教育方式:
勤讀書,修德行,遠富貴。
不能改變大環境,就先改變小環境。
她住進偏遠安靜的稻香村,好讓兒子有個安靜的讀書環境。
李紈從不許丫環在屋裡遊戲說笑,避免賈蘭像寶玉那樣鑽進脂粉堆裡,亂了讀書的心。
賈蘭在專心讀書時,李紈也不打擾,就在一旁做針線。
賈蘭讀到多晚,她就陪到多晚,數年如一日。
相比於大觀園裡的繁華如夢,稻香村有種遺世而獨立的清醒。
李紈淡雅如蘭、恬靜如水,賈蘭志存高遠,波瀾不驚。
母子兩人從不搬弄是非,一心做好自己。
一次,私塾裡又有人打架,眼見著好友賈菌也要去,賈蘭連忙勸道:「不與我們相干。」
他雖無力制止,但堅守底線:不摻和、不搬弄是非。
不管外界如何,不能失了自身的修養。
對賈蘭來說,母親李紈就是他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師。
他的言行舉止裡,處處透露著李紈的教養。
如果說迎春是賈府裡最不像小姐的小姐,那麼賈環則無疑最不像少爺的少爺。
有一回,寶玉賈環一起向賈政請安,賈政看寶玉是「神彩飄逸,秀色奪人」,看賈環卻是「人物委瑣,舉止荒疏」。
賈環明明是正經主子,卻時常給人一種猥瑣下作、上不得臺面的感覺。
他嫉妒寶玉受寵,心中一直想著算計寶玉。
有一次,趁著和寶玉挨得近,他故意裝作失手,把一盞油汪汪的蠟燈用力往寶玉臉上推,想燙瞎寶玉的眼睛。
小小年紀,怎麼會如此惡毒?
歸根結底,賈環是被自己的生母趙姨娘帶歪了。
與其說是賈環嫉妒寶玉,不如說是趙姨娘嫉妒王夫人。
趙姨娘是家奴出身,一直對自己的卑微地位耿耿於懷。
她言語粗鄙,時常把髒話掛在嘴邊,還會不顧體面與丫頭們撕打。
其實,生了兒子女兒的趙姨娘,就相當於有了護身符,大可舒舒服服地過日子。
若能用心教導賈環,他日母憑子貴,又是一番好光景。
可她目光短淺、心有不甘,被嫉妒蒙蔽了雙眼。
她不敢明著跟王夫人作對,因此經常攛掇賈環跟寶玉作對。
賈環見寶玉有上好的薔薇硝,特地要了些想送給彩雲。
誰知被芳官暗中調包,換成了茉莉粉。
被彩雲識破後,賈環只是笑著說這也是好的,留著吧。
趙姨娘卻嘲笑賈環:
「有好的給你!誰叫你要去了,怎怨得他們耍你!」
趙姨娘教賈環照臉摔回去,大鬧一場,大家都別心淨。
賈環聽了,低頭裝作沒聽見。
最愛貶低他的,正是他的親娘。
他又有什麼法子呢?他想和姐姐親近,可姐姐卻不喜歡他。
有一次,通靈寶玉丟失,眾人懷疑賈環,並以探春的名義叫賈環前來,想盤問他。
一向不理睬自己的姐姐竟主動來找自己,賈環高興地一路小跑過去,來到探春面前,開心地問道:
「姐姐叫我來,是想讓我入你們的詩社麼?」
當然不是。
那無處安放的親情,是「壞孩子」賈環心裡的隱痛。
可哪有天生的壞孩子,不過是遇上不會教的父母。
趙姨娘到處折騰,言語貶低賈環,打擊賈環的自信心;
不僅讓賈環變得短視自私,還讓母子間、姐弟間的感情變得十分疏離。
賈芸出場時,十分落魄。
自父親死後,他與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他想從賈璉謀個差事,求了幾次都沒成功。
他決定改求鳳姐,想從舅舅卜世仁處借一些冰片和麝香,可舅舅道理一套一套的,東西硬是一點不借,賈芸只得氣餒地離開。
回家路上,他又意外地撞到了潑皮倪二,倪二喝得醉醺醺的,掄起拳頭就要揍他。
賈芸十分有涵養,主動退讓,先向倪二道了歉。
倪二這才發現是鄰居賈芸。
倪二立馬鬆了手,禮敬有加地陪笑道:「原來是賈二爺,我該死,我該死。」
賈芸雖然貧窮,但向來與人為善、行事有分寸,頗受人尊重。
兩人又閒談了一番。
得知賈芸在舅舅處所受的委屈,倪二主動提出借錢給賈芸。
不是高利貸,而朋友間的相互幫助。
倪二平日裡放高利貸,又混跡賭場,是個看重金錢的,卻對賈芸另眼相待,不過是看中了賈芸的人品貴重,有心結交。
因為有了這筆銀子,賈芸終於置辦了對鳳姐的見面禮。
又憑著不俗的談吐,給鳳姐留下了好印象,成功地從鳳姐處謀得了在大觀園種樹的好差事。
從賈府領了200兩銀子,賈芸沒有亂花,趕緊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母親卜氏。
先把欠倪二的銀子還了,然後認真地買樹種樹。
自此,一家人總算苦盡甘來,慢慢過上了小康生活。
從小缺乏父愛的賈芸,可以說,他的努力上進、善良明心,都是母親卜氏的功勞。
卜氏沒有讀什麼書,但她情緒穩定,善良知足。
她從不對兒子講什麼大道理,只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不知不覺中給兒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生活中,她也從不掩飾對兒子的信任與關愛。
賈芸外出未歸,卜氏會一邊做針線,一邊留好他的飯菜,等他回來。
賈芸每次回家,都要抖擻精神,從不把悲觀的情緒帶回家。
回到家第一件事,也是關心母親吃飯了沒有。
母子倆相互體諒,一起努力熬過生活的低谷。
這樣清貧的生活雖然沒有物質上的享受,但不缺乏心靈上的溫暖。
卜氏一以貫之的善良,促成了賈芸一以貫之的純良。
不論是李紈、卜氏,還是趙姨娘,他們都有一顆愛子的心。
但怎樣去愛孩子,其實裡面大有學問。
好的父母,情緒穩定、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和領路人。
願我們都能成為有修養的父母,養出有教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