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讀一本書 · 集中營的真實愛情故事,講述黑暗中未泯的人性

2020-12-14 正午文化

視頻製作 曹欣宇、解說 穆暮、插畫 杜子騰

這是納粹統治下依舊熱烈的愛情,與不曾消失的希望。

凡是與二戰有關的故事,都逃不黑暗時代的人性與希望這種話題。澳大利亞作家希瑟·莫裡斯根據好友拉萊·索科洛夫的親身經歷,寫了本《奧斯維辛的文身師》。作為處女作,這本書竟然在全球43個國家售出版權,銷量也超過300萬冊,被譽為繼《朗讀者》後又一部打動無數讀者的二戰往事。《愛爾蘭時報》是這樣評價的:一段珍貴的歷史記錄,提醒我們大屠殺的恐怖,也頌揚了黑暗年代裡未曾泯滅的人性火花。

故事發生1942年4月,有「死亡工廠」之稱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進入這裡的人,每天都做著極為辛苦的工作,而且一旦生病不能工作,就會面臨被處決或是拉去做人體試驗的結局,據統計二戰期間大約有110萬人死在這裡。集中營裡關押的主要都是猶太人,也有蘇聯戰俘、吉普賽人等。故事的主角是一名來自斯洛伐克的猶太人拉萊。被德國納粹抓進集中營後,作為猶太人的他本應過著地獄般難以想像的生活,只是因為他精通斯洛伐克語、德語、俄語、法語、匈牙利語、波蘭語等多國語言,竟意外地獲得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文身師。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在犯人身上紋數字。這個工作一做就是3年。

在此期間,拉萊遇到一名叫吉塔的女孩,同樣是來自斯洛伐克的猶太人。兩個人惺惺相惜,一場黑暗時代的愛情就此展開。要說集中營中最慘的,還是猶太女孩,她們跟所有人一樣,不能有名字,更談不上尊嚴,還得被迫穿上骯髒的條紋服或蘇軍的衣服,食物低劣粗糙,經常吃不飽,被迫做著繁重的工作。不僅如此,作為女孩還要忍受納粹對她們身體和精神上的摧殘、踐踏甚至玩弄。越是艱難的處境,堅強兩個字就顯得越發重要,在集中營裡同命相連的人們相互扶持、鼓勵,甚至甘願為陌生人以身犯險,這種骨子裡傳出來的善良和樂觀,陪伴著他們度過最黑暗、最絕望的日子。

拉萊利用自己文身師的身份,在「加拿大」女孩們那裡獲取珠寶和貨幣,又將珠寶和貨幣拿到「外面的人」維克多那裡換取食物和藥品,再分給自己營房的人、吉塔和她的夥伴們;他想盡辦法為她爭取到了一份相對輕鬆的辦公室工作,使她免於沉重的體力勞動;他為她帶來藥品、巧克力和麵包,讓她在面臨斑疹傷寒的侵襲時活下來。兩個人熱切期盼著每一次見面,在每個能夠避人耳目的周末相約、相擁、熱吻、做愛。雖然集中營裡的生活日復一日地枯燥乏味,乃至殘忍血腥,但他們的愛情卻絲毫沒有冷卻。活下去,不僅僅為了告知世人這慘無人道的集中營的存在,也為了那不知道何時能夠到來的幸福生活。希望是集中營裡最寶貴的東西,兩個人互相鼓勵,互相承諾,只為了能活著走出集中營,獲得自由。

除了愛情,最讓人動容的是集中營裡的人們在納粹的殘酷統治下,依然沒有泯滅自己的良知和人性。文身師佩潘會幫助拉萊獲得工作以免於苦役;拉萊會把得到的食物分給其他人,哪怕他自己的食物也僅夠果腹;丹娜和伊凡娜會在吉塔患病時照顧她,幫她打掩護……正是憑藉骨子裡的善良和永不放棄的信念,他們終於等到了納粹戰敗,得到了自由。書中是這樣評價的:活著就是希望,活下去一切才有可能。正如拉萊的座右銘:「如果你早上醒來,就是美好的一天。」

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雖然從集中營出來後幾經輾轉,最終萊拉和吉塔還是幸福生活在了一起。經歷過苦難的人,往往會更加珍惜幸福。兩個人在生命剩下的時光裡相濡以沫,而紋在他們身上的那兩行本應代表痛苦記憶的數字,或許才是這至死不渝愛情與黑暗中未曾泯滅的人性最深刻的見證吧。

《奧斯維辛的文身師》

作者: [澳] 希瑟·莫裡斯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定價: 49.80元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恩澤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穆逸龍 李小樹 曹欣宇 李佳遙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繫 個別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納粹死亡集中營中的生死絕戀:陰影中,仍有人性的燦爛光輝
    導語希特勒統治期間,建立了許多納粹集中營,用於關押反對納粹的人。數百萬猶太人死於集中營中,那是猶太民族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即使在死亡的籠罩之下,愛情還是突破了凍土,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死亡集中營中的神仙眷侶愛德華·加林斯基生于波蘭雅露斯瓦夫縣,在航海學校就讀期間一直從事地下工作。在1940年納粹針對波蘭情報局的行動中被捕,被押送到奧斯維辛集中營。
  • 東野圭吾的《惡意》:適合高考結束後閱讀的一本書,講述著人性
    這本書可以引發對「人性」更深層次的思考。作者是東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這本書的情節連貫且引人入勝。作者心思縝密,情節梳理十分有序,文筆細膩,任何一個小情節都是為後面的故事做鋪墊,故事設計巧妙,在讀者以為正確答案呼之欲出的時候出現另一個轉折點。書中有一句話始終觸動著我的思考: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
  • 懸疑片《黑暗面》:試探愛情的表象下,是對人性中善惡平衡的解讀
    "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究"電影《黑暗面》是由安德雷斯·拜茲自編自導,瑪蒂娜·加西亞、克拉拉·拉戈、奎姆·古鐵雷茲主演的一部小成本懸疑電影。影片講述了從指揮家亞德的女友貝倫神秘失蹤,到其新戀人安娜在這棟神秘別墅中遇到的一系列神秘事件並一步步接近揭開事情真相的故事。
  • 每周只讀一本書 ·每6秒售出一本,東野圭吾用沉默講述法律的無奈
    視頻製作 曹欣宇、解說 穆暮、插畫 杜子騰重點不是兇手,而是動機與人性。小說一開始是經典的「復仇」「法外正義」的模式,很像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情節,當你以為所有人都是棋子的時候,卻發現所有棋子都是下棋之人。東野圭吾也在書中非常直接的點名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和《猶大之窗》兩本經典推理小說,引用其中的推理,將這種團夥復仇的情感融入了他比較擅長的社會派推理中。當然也貫徹了他一貫的風格:重點不是兇手是誰,而是對動機以及人性的討論。
  • 豆瓣8.2《黑暗面》:懸疑外殼之下的鏡像人生,人性不可試探
    在這繁華的俗世中,我們的內心到底尚存幾分純真,也許在我們內心深處都有著各自的黑暗面,2011年西班牙上映的懸疑大片《黑暗面》,影片似乎是講述一個愛情故事,其實內核依然是0人性,我們內心深不可測的人性。影片中年輕的指揮家亞德裡安的女友貝倫失蹤了,留下一段視頻訊息。
  • 王二的風流史成就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用荒誕的故事講述人性黑暗
    文/舒筱米1992 年香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字略帶俗氣的書《王二風流史》,這本書在歸類時,直接被劃分到了「風月系列」。也許你對於這個書名還不熟悉,不過沒關係,在1994年的時候,這本書重新被叫回了原來的名字,那就是《黃金時代》。
  • 以夢為馬,用人性中的善意與美好,去對抗人性中的惡意與黑暗
    紐伯瑞(Newbery)的兩次獲獎者洛伊絲·勞裡(Lois Lowry)憑藉她豐富的想像力,把這些問題一一個奇幻故事的形式呈現,這個故事就是她的《織夢人》(英文名《gossamer》)。這是一個充滿溫暖、希望、勇氣和愛的故事。故事主要講述了天真活潑的小織夢人王小小和她的導師通過授夢的方式幫助一位孤獨的老婦人和一位易怒的小男孩找到幸福的過程。
  • 消失的1945,地獄中的天堂,集中營的電影
    集中營,絕對是一個黑暗的地方,它會讓大多數人絕望,失去了自由、尊嚴以及生存下去的勇氣。但總有很少的那麼一些人,無論他置身於何處,就算是在地獄中,但有他在的地方,就仿佛是身處於天堂。自己收藏的套裝說起有關集中營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導演史蒂文.史匹柏,大多數人都可以脫口而出,我先想起的是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猶太裔的關係,一生都在致力於揭露這段黑暗的歷史。
  • 從人性的思考、敘事方式來挖掘驚悚愛情影片《黑暗面》的獨特魅力
    電影主要講述了年輕的交響樂團指揮家和女鞋設計師以及酒館女招待之間發生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棟神秘的別墅。年輕交響樂團指揮家亞德裡安的女友貝倫失蹤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只留下一段視頻訊息。鬱悶的亞德裡安到小酒館澆愁,一不小心喝的大醉,受到女招待法比安娜照顧,兩人迅速陷入新的戀情。亞德裡安不斷被警察懷疑和調查,煩不勝煩。
  • 每周只讀一本書 · 用畢生經歷講述「一個人」的故事,他就是巴赫
    這本書的格局也並非正史,倒是有種拼貼的味道。跟音樂學家理察·塔魯斯金一樣,加德納把幾個1685年誕生的偉人稱為「1685年團體」,比如巴赫、亨德爾、拉莫。對比巴赫和亨德爾二人,亨德爾的主題是愛、憤怒、忠誠和權力,而巴赫是上帝與永恆,兩個偉人的道路清晰分開。而「1685年團體」的話題如果延續到最後,對比這幾位在六十歲後的創造力,巴赫幾乎是唯一活躍到底的人。
  • 《鐵達尼號》:愛情包裝下的人性
    第一次看鐵達尼號這部經典佳作,是在五年之前,那時除了愛情,幾乎讀不出什麼別的內涵。而五年後二刷的時候,卻發現曾經理想的愛情包裝下,寄存的是赤裸裸的人性圖景。故事的主要情節已經是耳熟能詳,年輕氣盛的窮畫家傑克贏得了一張去往美國的船票,因而有機會登上泰坦尼克這艘豪華遊輪,並因此與富家女孩露絲收穫一段短暫而快樂的愛情,而這段回憶隨著泰坦尼克的沉沒歸於海底,直到多年後在探尋「海洋之心」的時候才被已經年老的露絲講述出來。
  • 《Monster》:人性與心靈的碰撞,黑暗中的孤獨才是最大的敵人
    monster怪物的主題:黑暗這部動漫的主題可以說是完全的黑暗,其實在動漫界中鼓勵的並不這一類型的故事,反而是那種在正義力量上的支撐,那種英雄的正義感和使命感才是最為支持的故事,並且大多數人對於動漫的定義就規劃到了動畫當中,把它作為科教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來說,但其實不然,動漫的主題可以是任何,在動漫中探究人性與真實同樣適用,「瘋狂」與「殺戮」體現在這部動漫當中,天馬醫生的醫者仁心和使命感體現在其中,相反的陰暗面就是約翰。
  • 每周只讀一本書 ·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的致愛,死前必讀的1000...
    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題是什麼?這個看起來嚴肅的問題似乎有很多答案,但對大部分人來說,日常的平凡或許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如果有一本書不斷提醒著讀者:「渴望偉大卻又逐漸趨於平凡的人生,該如何勇敢前行?」它像一面鏡子一樣,一刻不停地照映出你的生活,你會覺得有被刺痛到嗎?
  • 豆瓣評分8.5|《逃離奧斯維辛》:希望是煉獄絕境中綻放的玫瑰
    書中所講述的事件,儘管讓人毛骨悚然,但卻有必要一講再講,直到其現代意義深入人心。——布魯諾·貝特爾海姆01《逃離奧斯維辛》是一部關於二戰時期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紀實回憶錄,1946年出版問世。作者親身經歷了集中營的黑暗歲月,用如同手術刀一般冷靜質樸的文字記述了那段歷史。書裡的每一個字都只是記錄,對於集中營的描述也無需更多的寫作技巧,僅僅是陳述就已經足夠觸目驚心。
  • 關於二戰納粹的好看電影推薦,人性與戰爭
    一《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本片是由羅伯特貝尼尼自導自演的劇情、愛情、戰爭片,本片獲得奧斯卡多項題名,在全世界每當權威媒體對電影進行排名,《美麗人生》均高居榜單前十!二《鋼琴師》豆瓣評分9.2又名《鋼琴家》本片由真實事件改編,而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作為猶太人,他童年就是納粹集中營度過,所以導演對人物的情感刻畫的更加真實。
  • 改變女人命運的4本書,哪怕只讀過一本,也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
    02第二:《你的獨立,就是底氣》女性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一書中,曾有這麼一句名言:「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講述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它的敘事語言平緩,不急不躁,像一個不緊不慢的老者,用智慧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平淡中見真奇的故事。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作家在創作長篇小說時所應有的大氣和沉穩。開篇第二段,他連續用了十幾個物品的名稱描述場景,讓人如臨其境,有切身之感。
  • 《風聲》驚心動魄的故事之下,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大惡與大善
    這本書在前幾天某直播間裡,1秒鐘就賣出了3.3萬冊,如此可見,雖然《風聲》已被再版了幾十次,但這次歸來,依然海浪滔天。《風聲》講述了1941年時的中國,那時候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日偽為了追查出中共地下工作者「老鬼」,而引發的一系列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 現代恐怖遊戲的新典範——《逃生2》在黑暗中探索人性的秘密
    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活動狀態,從某種層面講,它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恐懼可以更好地認清自己、了解人性。《逃生2》將"恐懼"作為引子,通過跌宕起伏的主線故事為玩家講述一段關於人性、善惡的故事。作為一部優秀的恐怖類遊戲,《逃生2》融入了驚嚇式恐懼與場景式恐懼,從而產生了極佳的恐怖氣氛。
  • 《安娜卡列尼娜》:人性的鏡子,如何折射出愛情的本質?
    黑格爾在《美學》中曾經說過:「愛情在女子身上顯得最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的精神生活與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裡和推廣成為愛情,她只有在愛情裡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愛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會像一道火焰被第一陣風吹熄掉。」古今中外的許多文人墨客,一直把愛情作為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抒寫了很多關於愛情的喜怒無常、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