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從如日中天,到銷聲匿跡,馬保國僅僅用了一個月,很快啊。
深究其原因,很多細節值得我們玩味。
他因何而起,又為何急流速退?
馬保國的的確確是一個傳統武術愛好者。
爺爺是山東有名的武術家,父親更是參加過抗戰,據說,一天一夜可以急行軍240餘裡,屢立戰功。
保國自幼習武,也熱愛武術,但學的怎麼樣,至今都不清楚。
太平歲月、法治社會,約架是犯法的。
沒有實戰,也就難以證明自己。
不知道是圈子太小,還是功夫沒怎麼到位。
無論是形意門,還是太極門,馬保國都沒多大名氣。
好在保國的兒子學業出色,得到了去英國留學機會,保國也毅然辭去工作,去了國外。
正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這句話對英國人來說也一樣,馬保國就是外來的和尚。
不少老外受到中國電影的影響,對於中華武術非常崇拜,想學中國功夫,而且,他們基本都比較有錢。
馬保國很快就積累了一部分資金,和英國大力士切磋了一下,被媒體傳播稱頌。
雪球就這樣,越滾越大,收徒賺錢,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人長期處於舒適期,就容易飄。
這位70歲的老同志回到國內,居然想打一場真賽,而且要和比自己小40歲的人打。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清楚了,30秒被KO三次,一時間,馬保國被當成了笑料。
不過群眾是容易遺忘的,數個月後,這檔子事也就過去了。
不過,B站卻站了出來。
力捧這位「傳武大師」。
早年,B站還屬於視頻領域的小眾。
B站建於2009年,創始人叫徐逸。
最早的定位是服務二次元愛好者,初期的視頻小眾而叛逆。
首發於B站的網絡歌曲《甩詞歌》,大段歌詞提到「我爸是李剛」、「毒奶粉」等轟動一時的社會輿論事件。
後來,廣電禁止播放境外動畫,B站的年輕人更多了。
他們用藍貓的配音演員葛平為題材,創作出了各種天馬行空的鬼畜視頻,發洩著被強制觀看國產動畫的不滿。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B站成了網絡爆梗的天堂:德國boy、八心八箭、諸葛亮罵王司徒。
B站的彈幕文化,開始發揚光大。
這正是B站早期想要塑造的,一個只有二次元文化、自得其樂的小圈子。
所以B站在一開始就限制會員的發展,只在特定時期才開放註冊機會。
即便是後來註冊常態化,也需要通過邀請碼或100道測試題才能獲得資格。
這100道註冊題混有歷史、遺傳學、計算機、化學等知識,難度之高被網友封為「中國御宅學高考」。
這種門檻確保了優質的彈幕環境——畢竟能發彈幕的都是「自己人」。
但到了2014年,B站就開始變了。
那一年,B站鬼畜區的冠軍屬於梁逸峰。
他憑藉表情誇張的粵語詩朗誦,掀起了流量,被央視的新聞節目報導。
當非主流被主流接納,B站的不少用戶激動不已。彈幕激動的刷著 「23333333」、「我們中出了個叛徒!!」
這場不大不小的「出圈」,暗示著B站在之後的轉型。
同一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要求文化產業發展增速達到15%。
商業公司隨即跟上, 小米、華誼、阿里、百度紛紛將「泛娛樂」作為公司戰略大力推進,大量的熱錢湧入泛娛樂產業。
產業的大浪潮也吹動了B站。
2013到2018年,B站獲得多輪融資,在美國成功上市!
因為上市,創始人徐逸退居二線。
曾任網際網路軟體企業聯合創始人的陳睿加入B站,並擔任董事長。
這意味著,資本接手了B站。
在陳睿的帶領下,B站逐步走出原有的圈層。
2017年B站「100考題「的難度大幅降低,大量普通觀眾湧入,圈層開始破開。
同年,共青團官方帳號加入B站,成為坐擁近千萬粉絲的超級up主。
2018 年,B 站被央視點名批評,稱平臺上有「大量低俗動漫內容」。
幾天後,B 站 app 在各大應用商店下架,並發布公告稱將進行自查整改。
2020年,以反帝國主義見長的「觀察者網」,因美國的衰落而大火。
在這之後,「主旋律」的內容,逐漸取代叛逆、解構的亞文化,成為 B 站的主流思潮。
「中國為什麼能贏」,「青年使命「等關鍵詞,改變了B站的生態。
但這種變化,也激怒了曾經老會員:現在的B站,還是B站嗎?
03 B站的焦慮
2020 年,B 站的負責人發布動態稱:
考慮版權、肖像權和輿論環境等問題,今後官方新年企劃將不再製作任何涉及真人形象和聲音的鬼畜作品。這進一步讓老用戶惱火。
尤其是《後浪》的出現。
在很多用戶看來,曾經叛逆的 B 站與央視合作推出這個視頻,是一場標誌性的「招安事件」。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不是一些 B 站用戶特別希望 B 站倒閉?」
有老用戶回答:
「與其看著它越來越爛,不如趁早倒閉,保留一份曾經美好的樣子。」
還有人情緒激動地詛咒:「我巴不得 B 站死」。
新老用戶的互相鄙視,不是B站所關心的。
因為B站已經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了,而是資本說了算。
資本為什麼投資B站,因為這裡有中國最年輕的用戶群體,大多是有知識,有文化的。
資本希望B站如何發展?——盡一切可能的拓寬用戶。
董事長陳睿在一場演講中說:
「我們從一個以90、00後為主的平臺逐步的擴展成為大量的80後,甚至是70後,也成為了我們這個平臺的用戶。」
2019年的拜年祭,B站用飯店的隱喻了這些年的變化——
以前的B站是小店私房菜,口味細緻,但食客少。
現在的B站做成大酒店,口味多了,食客範圍廣了,自然顧不得那一小部分人了。
所以不少B站老用戶也在抱怨,如今的B站和抖音、愛奇藝,又有什麼區別?
資本的焦慮和用戶的質疑,火花開始碰撞。
馬保國的鬼畜應運而生。
一方面它迎合了大眾的審醜,另一方面,他也得到了鬼畜老用戶的喜愛。
很多人把馬老師的素材重新搗鼓,弄成鬼畜。
加上B站官方的有意引流、置頂。
這個 「不講武德」的老頭,又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
火到了全網皆知,人民日報點名。
當天,B站立馬出臺公告,撇清關係,站好姿態,封殺保國。
馬保國,因B站而火,又最先「死」在了B站。
這大概就是B站從個體說話,到資本唱戲的轉變邏輯。
1:形成初期,只做小而美的垂直領域,吸引資本加入。
2:資本加入,瘋狂擴張。
3:為了資本的安全,從非主流進化成主旋律。
資本的武德,就是安全的擴張。
在時代面前,個體是弱小的,資本是無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