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是成功的話,那我成功了!」最近白舉綱以這句話作為開頭,在微博上發文回應了關於自己在節目《樂隊的夏天》上首遭淘汰的風波。許多人說,專業樂迷對白舉綱表演的點評並不客觀,還有人說,白舉綱的音樂過於中規中矩,得到這樣的分數是理所當然的。
無論如何,既然是比賽,總會有輸贏和淘汰,既然是表演,那麼總會有失誤的時候。白舉綱出道以來,始終堅持自己對搖滾的熱愛,不盲從主流審美,背後也付出了許多的努力。
砸鍋賣鐵也要玩音樂
白舉綱似乎是天生吃音樂這碗飯的人,沒有條件,他就創造條件。
白舉綱1993年出生於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家境並不富裕,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沒有時間照料他。幼時的白舉綱幾乎是在一個個親戚家吃百家飯長大的。
後來白舉綱在《中餐廳》中所展現的驚人廚藝,也和他小時的生活分不開。那時他母親總是習慣將飯菜做好,讓他自己熱著吃,他有不懂的,就打電話問,慢慢地,就對做飯菜這件事得心應手了。
小學時,白舉綱的哥哥給了他一張林肯公園的專輯《Reanimation》,他也因此接觸到人生中的第一首搖滾音樂,立刻就被這飽滿的情感和動感的旋律所打動了,與搖滾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接受系統的音樂訓練對於白舉綱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他只能先自學樂器,並憑藉著自己的能力當上了高中器樂社的社長,從此才有機會接受正式的音樂訓練。
為了補貼家用,白舉綱高中時經常去酒吧裡駐唱,還和電器維修工父親一起安裝過空調,這樣艱苦的生活從未磨滅過他對音樂的熱情和生活的鬥志。
高考結束後,白舉綱義無反顧地報了自己熱愛的音樂專業,相比於同齡人對於未來道路的迷茫,糾結於到底是創業,還是考公務員,他卻十分堅定自己未來要玩音樂。
2013年,19歲的白舉綱出現在《快樂男聲》的舞臺上,作為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男生,他卻展現了驚人的實力,拿到第三名的好成績。
這個乾淨、赤誠的寶藏男孩開始嶄露頭角。
倔強的熱血男孩
白舉綱參加《快樂男聲》時,陳坤對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評價他"你的狀態這麼好,這麼幹淨,保持下去!"
出道7年,同為選秀節目出身的華晨宇火了,歐豪在音樂界和影視界兩開花,左立也憑藉著《董小姐》一曲紅極一時,唯獨白舉綱一直處於大家都熟識,卻不溫不火的狀態。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白舉綱他足夠倔強和任性,而他向來如此。
初來全國性的大舞臺,就敢唱自己的原創歌曲《趁著破船回家》,驚豔了觀眾和評委。
快男比賽時有一個要求選手寫出自認為實力較差的人的名單,白舉綱就是不寫,與節目組耗了大半個晚上,最後留下寫了九張白舉綱名字的答卷,耿直倔強的性格圈粉無數。
其他人在選秀節目結束後,都借著大眾關注的風口迅速出了專輯,可白舉綱卻偏偏在大賽結束後兩年才發了自己第一張專輯,甚至還組了一隻叫做"白熱化樂隊"的搖滾樂隊,堅持在主流音樂大行其道的時代,玩小眾搖滾音樂,甚至在別人不肯邀請自己的樂隊時,用自己出場的錢來支付樂手的費用。
從15年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少年白》,到16年的《野草》,再到18年的第三張專輯《耳盲》,白舉綱實現了從獨立歌手到樂隊主唱的轉變,他努力尋找著個人獨特的音樂風格,每一首歌都充滿了他蓬勃的少年意氣。
如此慢節奏的出品專輯,自然得到的關注並不是很多,白舉綱便想到了通過參加綜藝節目來曝光自己。
白舉綱還曾在不少影視劇中客串,從《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憤世嫉俗的外文系才子曹光,到《你好喬安》中自我優越感十足的富二代陳曉,再到《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中的澳洲留學生家明,影視表演經歷十分豐富。
有人說白舉綱現在成了綜藝咖,忘卻了自己作為搖滾歌手的身份。對於這種評論,白舉綱卻看得很開,只把這些當作是讓大家看到自己的一種方式。
時光飛逝,白舉綱依舊是當年舞臺上那個乾淨的大男孩。
搖滾音樂究竟如何定義?
回到事件的爭端,《樂隊的夏天》節目裡,面對白舉綱與樂隊表演的《蠢夢》,在超級樂迷和大眾樂迷中得到超高票數的情況下,專業樂迷卻僅僅給出了兩票,大內密談創始人相徵直言他的音樂不夠地下,太好孩子了,缺少搖滾的內核。
這樣的話對於立志玩搖滾的白舉綱無疑是很尖銳的,他本人則表示搖滾並不是壞孩子的專屬,不是只能靠著費力嘶吼來表達的,搖滾不需要狹隘的定義。
崔健曾在知乎上回答,搖滾不僅僅是一個音樂的概念,更是一種人生觀和態度觀,搖滾不搖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還是不是你自己。
臧鴻飛對搖滾的解釋也非常有趣,他說"搖滾是面對著生活的不服,而流行音樂是面對生活服了。"
海龜先生李紅旗更在節目上說過"搖滾音是誠實和勇氣。"
搖滾是真實,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還敢于堅持自我的勇氣。由此觀之,專業樂迷局限於搖滾的刻板印象,糾結它地不地下,夠不夠癲狂,像不像壞小孩,僅僅以此否定白舉綱的音樂,說他不適合搖滾,顯然有失水準。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白舉綱的表演沒有問題。不少人指出白舉綱的歌詞孱弱,情感表達也不夠,通俗的流行旋律和流行唱腔中完全沒有必要添加重型段落,這是為了搖滾而搖滾,又想流行,又想標榜獨立,結果卻顯得不倫不類。
也許白舉綱在創作這首歌的時候,也有著既想堅持搖滾,又想討好聽眾,促其流行的野心,結果卻完美地迎合了評委的偏見。
節目中大張偉和白舉綱的一段對話也頗有深意,大張偉問"你最終結果是想自己兒高興還是成功?"
白舉綱回答"如果你要說成功就是高興的話,那我的高興就是成功。"
這句話就像白舉綱的表演,像他的一直以來的人生困境。魚和熊掌想要兼得,本是人之常情,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創作的音樂則早已喪失了搖滾精神,失去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流行音樂的確能賺大錢,但藝術卻需要真實的自我,我們從未懷疑白舉綱堅持搖滾音樂的決心,但他或許也該停下來,好好想想未來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