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臺灣出版設計大獎金獎作品設計的背後故事

2021-02-10 陸俊毅_設計現場

☑封面 ☑內頁 □裝訂 □材質 ☑印刷 ☑加工
好設計的理由:設計師以構圖與幾何線條元素融合史料照片,延伸原著紀錄片的主題同時演繹出不同樣貌。金銀特別色的應用簡潔亮眼,內封的墨色倒轉印刷方式也相當巧妙。
..

文/何佳興
這次的製作團隊算是豪華的團隊。本書編輯允元提供了書的整體結構與圖像史料的諮詢,可以透過即時的討論,讓結構更完整、視覺配圖也更精準。必要的時候請《日曜日式散步者》導演亞歷來,再一起順過一次大結構,調整電影跟書的關係。通常這樣的溝通來回要花很多時間,而這次的合作是少數。在有限的時間與預算之下,我們靈活地調整書的結構,用設計力來整合,將各式各樣的想法付諸實現。因此若本書的設計能夠散發出有活力的氣質,必定是因為這樣的合作模式。

❖用紙
盡量用價格較低的文化用紙,而非美術紙,並用設計的結構工法來呈現質感──這點是蠻臺灣精神的。

❖用色
跟整本四色印刷比起來,雙色印刷畢竟還是比較便宜的。於是最後我們用前面兩色,後面單色的方式,臺與臺*之間則視必要加入彩色或黑銀拉頁,呈現史料。這在技術上不難,難在規劃結構。這是在有限預算上做出最好的呈現結果。


*編註:臺,印刷裝訂時以一張紙雙面印刷後折成書頁,此時單張紙可折成的頁數稱為一臺,通常為16頁,視紙張大小不同而改變

內頁以前面兩色(黑銀),後面單色的方式印刷,並插入彩色拉頁。除了完整呈現史料,亦增加翻閱時的層次(攝影/李盈霞)

❖金色銀色
雖然是看起來很貴的金色銀色,但印製成本還是比四色價格低廉。對我自己來說,有從在地宮廟藝術形式延伸而來的螢光色、金銀色設計元素,這些技法對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


❖封面
封面字的配色方式,可以說是死而復生的的配色方法。那個字體的金邊非常不好對準,要感謝印刷廠的師父拿出了職人的尊嚴來印製。另外,關於封面上膜這件事,行人出版的書似乎習慣會上光膜──這對設計而言本來是個限制,也會讓美術紙的紋路質感跑掉,但我把它當成一個必要條件來處理。它讓我聯想到光亮、聯想到玻璃 的表面、將字手寫在玻璃上的感覺,透過材質呼應到那個時代的氣氛。即使使用的只是文化用紙,但我請印務找一個最亮的多麗膜做成閃亮的質感。這麼一來,金銀色與光亮的表面就成立了。

封面以金銀黑白四種色彩呈現,字體的金邊要感謝師傅的職人技術(攝影/李盈霞)

封面上了最亮的多麗膜,透出閃亮的質感,並突顯金銀特別色的光亮(攝影/李盈霞)

❖油墨
翻閱那個時代的書本,會發現他的黑色油墨質感跟現在是不一樣的,那時代用了大量的消光黑墨。但是這種墨因為重金屬超標,油墨公司就不繼續生產了。為了仿古,我們使用黑墨調消光油的方式處理,這在銅板紙類的呈現會特別明顯。

❖黑銀的疊覆順序
一般先印銀、再印黑的作法,印出來的黑會薄薄一層,無法突顯史料的厚重感。因此在印的時候,我把圖片轉成負片,反轉過來印,先印一塊滿版的黑色,再覆蓋上銀色,負負得正,做出一種厚重又現代的銀黑色質地。

內頁除了可見呼應萩原恭次郎詩集的前衛設計元素,仿古的黑墨印刷方式也值得注意(攝影/李盈霞)

書中穿插著黑銀印色的頁數與拉頁,在此採用反轉的的印刷方式,呈現厚重又現代的銀黑色質地(攝影/李盈霞)

❖書盒
這一路的設計,時常有狀況發生,就像是之前說的「即興」,但是書盒對我來說是團隊的結構,即興到最後一刻,書盒是必須把持住的。因此我們做了一批有硬挺結構的書盒,沒有妥協。

硬挺的書盒夾帶書腰,安穩地收攏著兩冊作品(攝影/OKAPI編輯部)

❖書腰
參考日本書腰的作法,讓每一寸位置都能發揮它的作用。例如在臺灣設計經常忽略的書背,印上為這本書定調的搶眼句子:「重返1930年代!」,並將刻意過量的書腰文字,透過編排,使之成為一種視覺圖像。

在常被忽略的書脊,印上為本書定調的句子,讓每一吋書腰都有用處(攝影/OKAPI編輯部)

將刻意過量的書腰文字,透過編排成為一種視覺圖像,置入影展等logo,也呼應了紀錄片的特質(攝影/李盈霞)

命定的召喚,讓我的腦波變弱──《日曜日式散步者》裝禎設計對談

封面與內頁都有大量史料照片素材(攝影/李盈霞)

對談/設計 何佳興 ✕ 主編 陳允元 ✕ 導演 黃亞歷 ✕ 設計助手 胡一之
文字整理/目宿媒體

討論《日曜日式散步者》的設計,成書的三大要角──匯聚一切文本起頭的電影導演黃亞歷、以及影片文學顧問兼本套書主編的陳允元、設計何佳興,從一開始就有志一同地表達要一同以團隊的形式訪談受訪。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何佳興口中「難得一見的夢幻團隊」如何從內容到設計風格連成一氣,製作出這套格調驚人的套書。

合作書設計的起點

允元:製作書之前,我去唐山書店摸書尋找靈感,看到佳興設計的《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臺灣農民運動》,翻開內頁的第一眼,就決定要找佳興了。這是一本講述農民運動的書。

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臺灣農民運動

1920、1930年代的當時,這種以藝術作為階級革命之手段的「革命的藝術」,與風車詩社這種尋求藝術形式之前衛的「藝術的革命」,正好是「前衛」的兩種先鋒。在簡吉這本書,佳興大量使用了黑銀印刷與出血滿版的手法,營造出一種兼具歷史感與現代感、以及革命之強烈性的氛圍,我覺得很著迷,也很好奇如果請他設計《日曜日式散步者》,他將如何呈現系譜上另一端的「藝術的革命」這個主題?與亞歷碰面時,我也帶了其他書樣作為參考,他同樣完全沒有遲疑。找佳興設計,可能是我製作這本書最正確的決斷。

亞歷:完全不記得有拿其他本對照組來選擇。佳興其他的作品,版型或是文字的編排的直覺處理,看起來非常的好,我們就約來出版社談。

允元:不過其實一開始,我對書的想像蠻分裂的。我希望它的風格是前衛的、現代的,又希望重現1930年代的裝幀風格。但偏偏1930年代日本的現代主義文學──無論是詩誌或詩集,通常相當地極簡樸素,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它可能有些老派。例如《詩與詩論》,它創刊號的裝幀是神原泰設計的,神原泰是日本重要的未來派、立體派詩人、也研究畢卡索等的藝術理論,但這本詩誌在設計上與其說是極簡,不如說是樸素。第一次與佳興見面時,我帶著很多在日本舊書店買到的古書來給大家參考。但在現代與復古之間,我還沒拿定主意。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共兩冊)

佳興:其實我今年年初就有預感,年底的工作的量會爆炸,實在是不適合再多接案子了,在還沒碰面之前,我也知道這個案子並不好做。但看了允元帶來那麼多史料的原件──這些我過去曾在雜誌上、或日本具有時代感的復刻設計上看過的歷史刊物──我的「腦波瞬間變弱」,明知道這個不容易做,但是我好想做,我感受到這樣的興奮感。

一開始我並沒有具體的想像,但經歷了兩次的衝擊:第一次是允元帶來的史料,第二次是開完會我去看亞歷的電影,想像似乎開始鮮明了起來。像我這樣一個偏重影像思考的人,亞歷的電影帶給我的影像衝擊與享受是很飽滿的。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講述「在地」、「臺灣」發生的超現實主義詩社的電影。當這樣的事件與創作、全部連上了線,它便成為一種能量,讓我大概知道要做什麼,才可以把以下的元素串聯起來:「史料」、「風格」、「在地」、「風車詩社」

我已經是個有小孩的父親了,在這樣的生命階段,我會想透過設計,各式各樣的工作,把臺灣的東西傳承下去。做《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臺灣農民運動》的時候,隱約有這樣的感覺,但沒那麼全面。我覺得我可以從做《日曜日式散步者》這本書中學到很多。我相信亞歷拍紀錄片,是個巨大的生命經驗,可以挖掘出很多沒有想像過的事情。這點很值得。

萩原恭次郎的詩集《死刑宣告》(圖片credit:shinju-oonuki)

允元:回過頭來看,佳興這本書的設計,很多地方似乎隱約呼應著萩原恭次郎的詩集《死刑宣告》(1925)。萩原的這本詩集,詩及裝幀皆呈現具高度破壞性的自由精神。萩原本身是傾向無政府主義的,我們可以在他的詩中看到強烈的破壞體制結構──無論是政府體制、或既成的藝術形式的傾向。具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印刷師傅、與這位無政府主義詩人攜手合作,實驗當時的印刷技術可以把詩與裝幀推進到什麼程度:字級與字體的自由運用、直排與橫排並存、天地顛倒的排版、以鉛條製成的種種罫線、版畫、穿插的以銅板紙印製的圖片等等,詩跟各種形式的藝術是連動的、呼應的。這絕對是走在當時時代尖端的。這樣的設計元素,便可以在《日曜日式散步者》的內頁中看到。

亞歷:一直到書最後成形之前,我都不知道它會長成什麼樣子。雖然圖片主要由我來提供,但我想把選擇及表現的權力完全開放給佳興,包含史料的圖像,家屬留下來的珍貴照片等等,怎樣適切地編織在一起,都讓佳興自由發揮。畢竟,在電影裡,我已經將各種的細節控制成這樣,我也想看同一批史料,別人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詮釋表現

命定式的召喚
並不是要做一本記錄電影的書,而是要做一本同樣材料生長出來、電影文本之外,包含設計、美術、文字的書文本。

佳興:一開始是我的朋友在音樂與藝術行動上跟亞歷合作,對我們來說,亞歷有個很特別的一點是,他把所有創作元素集合起來,打開想像的空間。對我來講,臺灣的設計上先天有些繼承的後盾。好比跟助手一之聊的時候,會聊到這些部分──過去我們覺得日本、西方的東西比較好,創作者的階段以模仿外來者為主,但我現在40歲了,便開始思考:臺灣其實很多東西可以挖掘模仿,更在亞歷的電影裡,看見觸動我的核心精神。


亞歷:跟一之這樣的音樂以及微型創作合作的時候,我非常好奇大家怎麼來回應這件事,並期待分享到其他作者的即興經驗。這種從體內發射出來的直覺反應、面對世界的方法,保持對話的各種可能性,非常有意思──雖然有時這又會是拒絕討論的,當創作者需要更多的自主性與表現空間時。但這樣非商業機制下的產物,來傳達藝術價值和觀點,讓一群人聚在一起對話,成為一個巨大的召喚。

允元:我是做文學研究的,風車詩社的文字要如何被以另一種藝術方式詮釋、呈現、在臺灣社會又會引發什麼樣的回應?我自己也非常好奇。因此,不管是風車詩社所衍生的電影、出版、或是戲劇舞踏,當它們在各種媒介舞臺中登場,我一直帶著興奮的心情看著這些事情的發生。

佳興:前陣子我跟黃子欽交流,覺得這幾年臺灣的出版和設計,挖掘出了不少以前不被知道的元素與歷史。很多面向上,都讓設計人有這樣的感覺,做書的過程我一直想到這些。有很多很多聲音、被主動抑或是被動地召喚出來。

亞歷:所以,給佳興的圖片也是我挑過的,不要跟電影重複的太多,希望書的文本可以跟電影內容是互補對話,而不是重複。

金蝶獎-臺灣出版設計大獎介紹

第十四屆金蝶獎-臺灣出版設計大獎,是鼓勵臺灣出版重視裝幀及設計的重要獎項,由文化部主辦、臺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協辦單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田田圈文創工作群。本屆金蝶獎金、銀、銅獎出線過程,可謂峰迴路轉。今年參賽作品468件,歷經國內初選與國際決選的激烈評比,初選出100本,決選31本得獎書籍出爐。尤其決選過程討論熱烈,前三名作品實力旗鼓相當,均具冠軍相,甚至要再經過2輪投票,才拍板定案。

第十四屆金蝶獎,由何佳興設計、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勇奪金獎,這也是設計師何佳興繼2014年以《1980年代的愛情》奪金以來,二度榮獲殊榮。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以黑、白、金、銀為主的書封設計,抓住了評審的目光,銀色線條更是評審的最愛。目前擔任法國國際平面設計聯盟主席的Rik Bas Backer,評審經驗豐富,Rik偏好書中對歷史資料的呈現與解析,尤其內頁用了不只一種紙、一種印刷方式,內容非常豐富

本屆國際決選評審之一,來自中國的知名設計師韓家英,曾多次獲得中國展金獎、香港設計展金獎、日本富山國際海報三年展銅獎、莫斯科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蜂大獎等肯定。2009、2012年兩次分獲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金獎。第一次來到亞洲地區擔任評審,韓家英以全書設計「極具力量感」,給予最高評價。評審團召集人陳俊良則盛讚《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在色彩、材料、工藝、編輯均在質量之上,榮獲金獎,實至名歸

重現影像詩特殊風格的《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追溯了「風車詩社」的前衛風潮,在紀錄片完成後,再以史料、圖片、歷史影像、「重演」手法、字卡等,在編輯美感、紙質運用上,都呈現強烈的獨特風格,同時也是2017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獎自製類得獎作品。

第十四屆金蝶獎-臺灣出版設計大獎,包含金銀銅獎各1名及榮譽獎28名共計31本得獎作品,都將送至德國萊比錫書展角逐「世界最美麗的書」(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est Book Desig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設計大賽,持續為臺灣爭光,於2018臺北國際書展2/6-2/11日於書展大賞館中展示臺灣年度最美麗書籍設計創作,歡迎讀者細細品味


本內容轉自博客來OKAPI,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CONTACT US

ljy100@126.com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者合作意向,可給我們寫郵件。

訂閱號

相關焦點

  • Design 2015德國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2014臺灣室內設計大獎TID Award ─ 鼎睿設計
    橫掃國內外設計大獎,至高榮譽的肯定─鼎睿設計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與德國iF獎、美國IDEA
  • 環球設計大獎 (GDA) 2016 金獎作品
    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設計師展示他們的優秀作品。若大賽能變成每年一度的盛事,更是美事一樁。羅最重要的還有非常感謝Sans隊友們多年來的友誼及所給予的努力和支持。他們亦曾參與一些獲獎建築物的設計及製作 ,施更是和合石靈灰安置所的設計師,獲頒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2013年全年建築大獎。 他們亦榮獲多個國際及本地設計大獎,其中包括東京國際薄膜設計比賽冠軍、2010年上 海世博會香港館設計比賽冠軍、2010年《透視雜誌》四十設計驕子獎、最近更勇奪亞洲 最具影響力大獎及A』國際設計大賽大獎。
  • 【詠義設計】設計是展望時代的輪廓
    ,多件作品在住宅建築獎及公共建築獎項獲獎﹔且在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所舉辦的亞太室內設計大獎,分別在第十四屆及第十七屆的比賽中榮獲得肯定。(深圳名君尚會所)2014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產品設計類 室內設計獎 (中山劉公館)2014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產品設計類 室內設計獎 (恆橋辦公室)2014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單層住宅設計獎 (一品黃公館)2014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單層住宅設計獎 (三民路葉公館)2014 第十二屆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 展示空間大獎 (中山劉公館)2014 中國(深圳)國際室內文化節 大中華區十佳設計師
  • 【獲獎作品】臺灣黃靜文室內設計丨「凝白之間」別墅空間
    第八屆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中國建築裝飾設計獎)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中國建築裝飾設計獎)是由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指導第八屆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中國建築裝飾設計獎)頒獎典禮於2018年6月14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本號將陸續推出第八屆大賽的優秀獲獎作品,歡迎讀者品鑑。
  • 2017臺灣精品建築設計鑑賞之旅
    拾七火鍋用餐 同時參觀周易老師得獎作品周易設計工作室作品 ◎臺灣 X子輕食館、太初麵食、鮨樂海鮮市場、昭日堂燒肉、拾七石頭火鍋、九川堂鍋物、 天水玥秘境鍋物殿、居雍天廈*歷年來獲獎作品 ● 2009 ◎ TID AWARD 商業空間設計大獎 – 庵鍋 ● 2011 ◎ TID AWARD 商業空間設計大獎 – 二布院鍋物 ● 2012
  • 【詠義設計 劉榮祿】空間的蒙太奇 DN innovacion餐廳
    空間設計大獎 (深圳名君尚會所)2014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產品設計類 室內設計獎 (中山劉公館)2014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產品設計類 室內設計獎 (恆橋辦公室)2014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單層住宅設計獎 (一品黃公館)2014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單層住宅設計獎 (三民路葉公館)2014  第十二屆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
  • 華人室內設計盛典-TID Award大獎揭曉
    華人室內設計盛典-TID Award2020年度大獎與近日揭曉,RAYSONIC合作設計師在此次TID Award大賽中表現亮眼,又一次取得優異的成績。關於TIDTID Award 臺灣室內設計大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專業指標性最強、最為公正的室內設計大獎之一,與德國「iF」、義大利"A『Design"、亞太」APIDA"並稱為世界室內設計四大獎。
  • 新作 【詠義設計】家,充滿深度的詮釋
    (深圳名君尚會所)2014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產品設計類 室內設計獎 (中山劉公館)2014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產品設計類 室內設計獎 (恆橋辦公室)2014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單層住宅設計獎 (一品黃公館)2014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單層住宅設計獎 (三民路葉公館)2014 第十二屆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 展示空間大獎 (中山劉公館)2014 中國(深圳)國際室內文化節 大中華區十佳設計師
  • 第十屆澳門設計雙年展獲獎名單Winner List of the 10th Macau Design Biennial
    由澳門設計師協會創辦,兩年一度之「澳門設計雙年展」,自1994年起,至今已踏入第十屆,是澳門綜合設計界別唯一的專業比賽,為兩岸四地極具代表性的設計盛事,目的是讓各界意識到推動創意設計、建立完善的企業形象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 【第九屆參賽作品】臺灣森博設計:英倫爵調
    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中國建築裝飾設計獎)由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的國家一級協會——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行業指導,是中共深圳市福田區委、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特別支持的國家級設計賽事
  • 新作 || 【詠義室內設計 劉榮祿】溫馨與狂想並行・締造住家新思維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單層住宅設計獎 (三民路葉公館)2014  第十二屆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 展示空間大獎 (中山劉公館)2014  中國(深圳)國際室內文化節大中華區十佳設計師 (別墅類)2014  中國室內設計金堂獎年度優秀作品 辦公空間設計年度優秀獎
  • TALK 專訪《愛朦朧,人朦朧》舞臺設計——房元凱
    為了要呈現出故事背景,我們刻意將女主角家的豪宅風格化,讓觀眾感覺到故事空間的陳設、造型與色彩都有別於一般家庭,藉此手法蘊含隱喻這是一個所謂的「大宅時代」,暗示觀眾戲中的時空背景。』《愛朦朧,人朦朧》9月在桃園開始了第一場首演,之後陸續在中國各城市演出,11月中又將移師回臺北演出。從起初與導演多次討論溝通,只為帶來最完美的舞臺呈現給觀眾;至今《愛朦朧,人朦朧》已在兩岸各城市完成了多場演出,除了作品本身帶來的成功,這從部作品獲得更多對於舞臺設計的經驗也讓 房元凱 相當開心!
  • 陳武及甲方連袂榮獲室內設計界「奧斯卡」——英國ANDREW MARTIN 國際室內設計大獎
    3月16日晚,「第21屆 ANDREW MARTIN 國際室內設計大獎大中華區頒獎酒會暨木裡木外住夢之夜
  • 關於 TID 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華人地區室內設計專業最高的專業成就獎TID Award 正引領大中華地區室內設計的發展,是舉辦臺灣室內設計大獎最重要的目的。因此,TID 大獎的學術性與專業性更顯得重要。 TID Award 臺灣室內設計大獎經過了10年, 在不斷發展, ,近年來也成為兩岸四地及亞太華人地區非常重要的專業奬項, ,所有獲獎作品更走出臺灣,經過倫敦、香港、臺北各站,連結中、港、臺各地設計精銳共同參與,完成首次世界巡迴作品展與國際論壇,定義亞洲空間新趨勢做為TIDAward十年收成的前導站。
  • ADARC Exhibition | 思為建築亮相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展覽
    DFA X 設計光譜 獲獎作品展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觀展時間:2019/ 19 JUL-8 SEP觀展地點:香港灣仔茂蘿街7號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由香港設計中心(HKDC)舉辦,是國際矚目的年度設計獎項。
  • 張祥鎬 設計作品賞析
    張祥鎬,是一個在兩岸享有高知名度的設計藝術總監,活躍於國際上的各大設計比賽;2015年、2016年連續2年得到德國IF設計大獎,在國際間的重大比賽一直嶄露頭角。同時擔任臺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副理事長,一直致力於國際交流重大事務,為設計產業架接一個良好的國際交流平臺;並擔任2016臺灣室內設計周執行長,將大中華的設計地位提升,帶領大家走向國際。
  • 喜訊 / PLD作品深圳同泰萬怡酒店獲美國IDA設計大獎
    近日,美國IDA (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國際設計大獎公佈了2018第12屆獲獎名單,PLD作品深圳同泰萬怡酒店 Courtyard by MarriottShenzhen Northwest 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殊榮。
  • PKG.CN 包聯網:臺灣包協理事長袁世文「從 ASPaC Award 看亞洲包裝設計的現象」
    兩岸的學生表現可圈可點,在一致的評選同意之下,總計獲得一個全場最大獎,一個金獎,一個銀獎,初次參賽,有此佳績,難能可貴,恭喜!現在的 90 後,大概是20~25歲,未來十年,將是設計的尖兵,主要的執行戰將,也將左右兩岸包裝設計的發展,因此,包裝設計師的培育,是一門技術專業、品牌概念與行銷邏輯組合的大熱門。
  • 2020臺灣室內設計週12月與你一起感受創意的極限魅力
    這位知名觀察系作家透過獨特視角描寫臺灣藍領階層工作與生活狀況的暢銷書而引爆社會熱烈討論。在2017年出版後就引起極大反響,次年銷量已經超過5萬本。會場本身的展架結構以臺灣工地中常見的鷹架為主體,同時藉由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夾板、中空板、輸出帆布、PVC浪板等,抽象詮釋不同裝修建材,企圖表現出臺灣「做工的人」所獨到的工藝與匠心,並透過低限度的設計凸顯專技協會的態度,向外界傳達協會內部擁有眾多機會,歡迎更多優秀設計師及優質廠商能夠一同交流精進,齊心協力替臺灣室內設計圈帶動新型態的設計價值,同時讓越來越多人見證到臺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專屬的充沛活力與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