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志願軍第四十二軍副軍長 胡繼成
第四次戰役結束時,敵軍將北進戰線再次推進到三八線附近。這時,美、英、法等國對是否再次越過三八線發生爭論。英、法等國怕長期捲入韓戰削弱西歐實力,影響歐洲穩定,再次主張在三八線停火。美國國內亦有人認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應該是"歐第一、亞第二"。但美國國內亦有人堅持應擴大韓戰規模,和中國大打,建立"統一的朝鮮"。
侵朝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再次狂妄叫囂,要把軍事行動擴大到赤色中國的沿海和內陸基地,並發表聲明,要求聯合國不要把戰爭局限在朝鮮境內。
麥克阿瑟的聲明,引起了敵人內部更大的混亂,西歐盟國紛紛電責美國政府的戰略政策,這就惹惱了總統杜魯門。杜魯門認為麥克阿瑟過於放肆,根本沒把他這個總統放在眼裡,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到底誰是總統?
這種做法已經侵犯了他這個總統的權力,也是對聯合國政策的藐視,一氣之下,將麥克阿瑟侵朝總司令的職務撤了,改任馬修、李奇微為遠東軍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讓詹姆斯·范佛裡特接替了李奇微第八集團軍司令。
之後,美國內部幾經爭議並與盟國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決定不擴大戰爭範圍,穩步向北推進,待佔據有利地位後,再與我進行外交談判。
侵朝敵軍根據美國總統杜魯門這一政策,立即再次越過三八線,並計劃配合側後登陸,將戰線推進到北緯三十九度線以北地區,在朝鮮半島蜂腰部建立新的防線。如果敵人真的佔領了這條線,這170餘公裡的地形對美軍、李軍極其有利,進可攻,退可守,又是朝鮮北部的腹地,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對朝鮮都極為不利。
敵人所想到的這條防禦線,我軍早想到了。還在我志願軍第二番入朝作戰部隊尚未集結完畢,我志司即召開第五次黨委擴大會,研究部署第五次反擊戰役問題。會議斷定美軍北犯三八線還要北進。陸路可能正面進攻至平康、洗甫,先佔領東部山區,爾後再從西海岸鎮南浦登陸,或東西海岸同時登陸,佔領安州、元山一線三十九度線。
如果敵軍這一陰謀得逞,我軍主要供應線被切斷,我入朝部隊將遭遇重大威脅。會議認為,我軍實施反擊戰役的目的,應是"消滅敵人幾個師,粉碎敵人的進攻計劃,奪回主動權"。於是,決定將反擊戰線放在西線汶山至春川之間,狠狠打擊這一地域內的南朝鮮軍第一師,英第二十九旅,美第三、第二十五、第二十四師、土耳其旅和南朝鮮軍第六師。
4月下旬,我軍將北上敵軍扼制在三八線開戰、長湍、高浪浦裡、三串裡、芝浦裡、文惠裡、華川、楊口、元通裡、杆城一線。我聯司當即抓住戰機,展開大軍迎敵:以宋時輪九兵團指揮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三十九、第四十軍配屬炮兵第一師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團和炮兵第二師三十團一營、炮兵第七師十一團及防坦克殲擊炮兵第四〇一團,從敵左翼突擊。
以陳賡第三兵團指揮第十二、第十五、第六十軍,配屬炮兵第二師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團和防坦克殲擊炮兵第四〇三團,從敵正面出擊;以楊得志第十九兵團指揮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軍和人民軍第一軍團,配屬炮兵第八師三十一、四十四團,從敵右翼出擊。
1951年4月某日,西線敵軍逼近三八線以北鐵原、金化,我各路突擊兵團按照預定計劃,突然全線向敵發起反擊。
第五次戰役打響後,我第四十二軍在陽德休整。為幫助新入朝部隊作戰,志司令我帶第五十軍師長孫洪道、第一二五師師長朱雲山、第一二六師師長楊震3人,到第六十軍3個師去當顧問。我們到第六十軍後,他們正準備過洪川江,反擊土耳其旅。這是他們入朝後的第一仗,缺乏入朝作戰經驗,開始進展緩慢。加之土耳其旅頑強抵抗,不太好打,戰果很難擴大。
我們趕到後,我留在軍裡任顧問組長,讓其他三位師長分別跟到3個師去具體幫助,跟進3個師反擊敵軍,很快將敵擊退。我們乘勝追擊土耳其旅,一直追出三四十公裡,再次佔領漢城以北,俘敵四五百人。打完這一場後,志司讓我們4人先回志願軍司令部匯報,再回部隊去。這時,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已結束,我軍共殲敵23000人。來源:《志願軍老兵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