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耕是誰?
在青海無人不知道唐道,沒人不曉幾何書店。
尤其是幾何書店,是青海這幾年為數不多的網紅之一,也成為了青海人引以為豪的文化創新開拓之作 。全國各地的遊客到了青海到了西寧,都要去感受一下幾何書店別樣的「味道」。
說起幾何書店,青海文化、旅遊、新聞等各界人士表達了從未有過的「異口同聲」:幾何書店是青海這些年來最為成功的經典創新力作。她給青海西寧人傳遞的信息充滿力量:要敢為人先,外面世界精彩紛呈,等待我們去開拓。
短短幾年,幾何書店不但在青海西寧有了自己穩定的大本營,更鼓舞人心的是,她向全國的四面八方進軍,並已在多個大城市安營紮寨,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追捧,令他們對青海西寧刮目相看:「非比尋常!幾何書店來自三江源,來自青藏高原,來自偏僻的中國西北角,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大美青海綠色幸福西寧獨特的文化、情懷、風採。」幾家當地媒體在報導時,不約而同地用了幾乎一樣的標題:「青海來了,來自西寧的創意」。
不久前,總編安排我去採訪林耕,我這個到幾何書店去了無數次的記者,向總編問了一個該問又不該問的問題——
「林耕是誰?」
真的,很少有人知道林耕是誰?
「他的出現有點突然,有一種橫空出世的感覺,但更有一種厚積薄發的積澱。」朋友們這樣評價他。
而林耕就是幾何書店和唐道·637商業街的創始人!
採訪約在了幾何書店的「時光書館」,灰白色的棉麻休閒裝、燙染過的長髮、圓圓的黑色眼鏡,學美術出生的林耕身上自有一股文藝氣息。
林耕傾力投資、謀劃,全國已有11家幾何書店先後「誕生」,還有27家幾何書店已成功籤約,將在全國遍地開花。記者很興奮:全國各大城市將有青海西寧的文化元素,將展現青海西寧人的創造和氣魄。
曾任微軟(中國)副總裁、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院長王欣說,第一次去西寧,在城市最繁華的地方看到有這樣一個大書店,特別震撼!「後來,在走訪書店以及和林耕交談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這個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它是一個集文化、藝術、個人情感需求等等於一體的一個大空間。幾何書店在全國走紅也是必然。」
林耕還有另一重身份。他是青海著名書法家、雜文作家、新聞專家林錫純之子。「開書店也好,將文化注入商業街區也好,父親對我的影響深入骨髓。」
1958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林錫純與中央美術學院朱乃正、中央戲劇學院徐步桓一起來到青海,此後數十年的交往中,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並稱之為當時的三大才子。
徐步桓去世後,徐夫人拿著他曾用過的書籍和筆墨紙硯來到林耕家,對林錫純說:「老徐走了,如果我也不在了,這些東西就只能當廢品賣了,太可惜!」看著這些寫滿批註和感悟的舊書,林耕陷入了沉思。
「一個人一輩子,所有的思想精華都在這些書裡。父親也已年邁,這些書籍對家族內幾乎無用武之地,但對相關研究人員來說,這也許是一座寶藏。」林耕說。
這是林耕謀劃開幾何書店的初衷。
2018年2月,幾何書店在西寧開始試營業。試營業當晚,僅3個小時就創下了5萬人流量,17萬元營業額的業績。
林耕說,讀者來書店,不單純只是為了買書,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交流和體驗的平臺,我們不能只是為了賣書而賣書,要去發掘讀者的內心需求。
打破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將過去純粹的商業模式轉變成體驗模式進行新型營銷,向具有多種業態的複合文化空間發展,在此理念下探索經營模式的幾何書店一躍成為「網紅」打卡地,並在規模化的口碑式傳播下,得到了大眾的認可。
記者注意到,幾何書店最大的設計特色就是洞穴式設計,而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拱門。林耕說,設計非常重要,這樣的設計可以營造一種穿過拱門,書與人交融在一起的意境,這種「交融」不是無原則的混雜,也不是機械的「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和簡單的相互促生,而是書自身的時間性因素最終以空間性因素為歸宿。
幾何書店6大分區——重磅閱讀、雪域淨土、天空之城、時光書館、空間之門、重拾生活,它們被有機分割,又相互連接。在碎片化閱讀時代,書店把閱讀回歸到生活本真,在1萬平米的書店內,總有一片屬於讀者自己的安靜角落。
曾經也有很多人困惑,在零售出版業蕭條的大環境下,日本的蔦屋書店為什麼還能火?蔦屋創始人增田宗昭是這樣說的:「書店的問題就在於它在賣書……如果你要買書,去亞馬遜買一本書就可以了;你要找信息,可以去谷歌找信息。而如何在書中發現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林耕說,幾何書店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文化變得唾手可得,讓人們能夠真切地體驗到文化帶給生活的快樂。「幾何書店有各種展覽、演出、論壇和讀書分享會,我們把這種功能放到商業平臺上,讓大家輕鬆地感受到文化給自身生活帶來的種種愉悅。」
「西寧有啥好玩的地方?」
「唐道·637肯定是必去的!」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魯昕說,不能再用老眼光看青海!在唐道·637我看到了西寧人的幸福生活,感受到青海的文化氛圍,這裡有高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也有現代文化、時尚文化交相輝映。
「唐道·637已經成為城市會客廳,成為西寧最亮的城市旅遊和商業雙地標。」
何為唐道·637?
「唐道·637,其中『唐道』指古代的唐蕃古道,『637』代表公元637年。」林耕說。
如果要問唐道·637給幸福西寧帶來了什麼?我們很難單純站在一個商業項目的角度來看待。唐道·637作為西北地區最大文化、商業、旅遊綜合體,不僅擁有不可複製的商業模式,還包括獨特的西寧文化,這成為搭建起商業與文化之間、西寧與世界之間的橋梁。
林耕講,在第四紀冰川結束後,中國的氣溫逐漸上升,距今7500年的時候進入了一個相當溫暖的時期,人口第一次出現了快速的增長。這時候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及黃河流域的北部氣候宜人,青海湖的溫度比現在高7-11攝氏度,氣候相當於溫帶和亞熱帶,各種生物資源應有盡有,形成了國家和民族的第二次大遷徙。大量不同的民族和部族,向黃河中上遊及青藏高原東北匯聚,帶來了不同的語言、思想,在這裡傳播交流,最終在這裡形成了共同的語言。
「由此可見,西寧自古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很多人都是祖輩移居過來的,也有像我一樣的青二代青三代。」
文化的碰撞、民族的包容、歷史的傳承、信仰的力量都為幸福西寧的多樣性增光添彩。
如何將本土文化與現代商業完美融合?這是林耕一直思索的問題。
西寧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
林耕說,幾千年來西寧是絲綢之路的重鎮,唐蕃古道的起點。來來往往的商人串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人們在這裡重新定居,裂變成青二代,青三代。他們當中有漢族,土族,撒拉族,回族,藏族。祖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它是商旅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更是民族融合之路。
記者手記:
從西寧到成都、南昌、上海、武漢、合肥等城市,幾何書店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並成為市民打卡、拍照、休閒的好去處。著名作家馬伯庸說,沒想到幾何書店總店在高原西寧!幾何書店充滿了人間煙火氣!短短幾個字道破了幾何書店保持獨特個性並脫穎而出的秘密。
1971年出生的林耕,1992年從青海師範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西寧市群藝館,1995年被生活所迫下海做生意,1997年成立網際網路公司後破產開始另謀出路。半生坎坷,大起大落之間,林耕最終將自己濃縮在了書店和地產裡,人生幾何?
雖然一切才剛剛開始,但幾何書店已確確實實給青海西寧帶來了自信、光榮和美譽。我們堅信,更大的成就還在等幾何書店和林耕!